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对不同种植方式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系特征及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粗、根系长度、根体积等都有影响,不同种植方式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的粗细顺序为:间行混播>单播>同行混播,根长的大小顺序为:同行混播>单播>间行混播;草原3号杂花苜蓿间行混播时根颈粗其地上生物量相对少,草原3号杂花苜蓿同行混播时根颈细,其地上生物量相对多;间行混播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粗、根系体积大,根长度相对短,同行混播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细、根体积小,根长度相对长;间行混播使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变粗,同行混播使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变细,地上生物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苜蓿沙土盆栽试验的水分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进行沙土盆栽试验,研究WL-323、Siriver和固原苜蓿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特征、生理指标、生物学性状、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在生育期的耗水特征因水分条件和品种而异;水分胁迫值(PMS)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苜蓿叶绿素含量与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株高、分枝数、分枝总长、叶片数、根数、主根长、根颈粗和干根重等性状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根冠比则呈下降趋势;WL-323的根系发达、植株发育良好,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对沙土的适应性最优;Siriver的干根重和根冠比高,抗旱性能较好,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居中;固原苜蓿对沙土的生态适应性最差;研究结果对沙化土地区苜蓿品种的合理布局与水分调控具有科学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根颈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秋眠级数分别为2,3,4和6的休眠和半休眠苜蓿品种生长前3年的根颈特性进行了连续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休眠类型苜蓿品种间根颈特性差异明显,苜蓿根颈入土深度随着秋眠级数的降低而增加,其中,苜蓿播种后至第1次刈割是苜蓿根颈人土速率最大的时期.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根颈增粗较快,而地上产草量较低.秋眠型苜蓿的二级根颈早于半秋眠类型苜蓿发生,在数量上多于半秋眠类型苜蓿.二级根颈主要产生于生长第2年及以后的第2和3茬生长期,在种植第1年及第1茬生长期并无二级根颈发生.品种间根颈分枝直径和根颈分枝数差异极显著.根颈直径、分枝数、分枝直径与苜蓿休眠性的关系未呈现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品种苜蓿在东北地区气候条件下根系和根颈发育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根系生长发育和分布规律,试验在苜蓿建植当年对不同秋眠型苜蓿品种根系和根颈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主根长、主根直径、主根生物量、根系总重、侧根数、根颈直径、根颈分枝和芽数等指标,并对各指标与不同品种的秋眠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建植当年不同苜蓿品种根系和根颈的生长性状有很大差异,但是与品种秋眠性并不相关;公农2号、CW402和金皇后的根系发育能力和根颈特征都要强于其他品种,说明其根系发育能力更好,特别是本地紫花苜蓿品种公农2号的根系和根颈的大部分性状都好于其他品种,可见根系和根颈性状特点与品种适应性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播种当年18个苜蓿品种材料根系特征和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分析苜蓿根系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探讨苜蓿根系特征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地上部干重以中苜1号最大,以呼盟黄花苜蓿最小;不同类型苜蓿根系形态指标差异明显;利用根系特征的10个指标对18个实验材料进行聚类,可分为4类;株高与分枝数、芽数呈负相关,地上部干重与根颈直径、主根直径、侧根直径、侧根数、根干重极显著相关,与入土深度呈显著相关;根据根系形态指标对地上生物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根颈直径、主根直径、侧根数、分枝数、根干重对其影响最大;建议在苜蓿选种时,选取根颈直径大、入土深度深、主根长度长、侧根直径大、侧根发达、根干重重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赤峰地区敖汉苜蓿越冬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苜蓿播种当年安全越冬与其生长生物量,分枝数,根颈人土深度及根颈粗细密切有关,引起赤峰地区近几年苜蓿越冬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中苜蓿播种较晚造成其生长量不足和根颈人土较浅,试验表明,适时带肥早播促进苜蓿幼苗快速生长和封冻前浅耕覆土增厚度根颈的保温层,能有效地提高苜蓿的越冬率。  相似文献   

7.
播种当年苜蓿根系研究初报(简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苜蓿(Medicago sativa)大部分栽培品种的根系为直根型,由主根和侧根组成.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湿润的地方,第1年主根可延伸至土表下1.8 m,第2年至3.6 m,最终可延伸至6.0 m以下(Weaver,1926).其根系可划分为直根型、侧根型、根蘖型和根颈型.苜蓿近地面的根与茎连接部为根颈,由真叶以下的胚轴发育而成.其上能形成大量的芽,可长成地上部茎枝,亦是越冬芽着生的部位.根颈可随生长年限的增加不断加粗和向土中深入.苜蓿根颈是产生分枝的重要部位,直接影响苜蓿生产性能和可持续利用,如再生性、耐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性等都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根颈直径苜蓿生理生化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颈粗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抗寒性与其根颈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颈粗(3.50 mm,5.25 mm,7.00 mm)苜蓿根系进行低温胁迫(4℃,-10℃,-15℃,-20℃)处理,测定了苜蓿根颈活力、非结构碳氮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苜蓿根颈活力、非结构碳氮含量、非结构碳氮比(Cnstructured carbon nitrogen ratio,C/N)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低温胁迫的增加不同颈粗的苜蓿根颈活力均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淀粉含量、C/N和CAT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苜蓿根颈活力大小与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及C/N显著相关(P<0.05)。研究认为,根颈直径大的苜蓿抗寒性较强,其通过调控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及C/N以适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9.
遮荫条件下9个紫花苜蓿品种苗期形态及生长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遮荫试验,研究了光对9个苜蓿品种苗期形态特征及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荫处理下苜蓿品种间株高变化有较大的差异,游客表现出最弱的耐阴性;随光照减弱,各品种根颈分枝数、主根粗、二级侧根数、根瘤数、叶片厚度和叶片数均显著下降,表现出较强光环境下更强的形态可塑性;各品种主根长无显著变化,总叶面积动态中新疆大叶、苜蓿王和德宝变化不显著,其他品种显著下降。各品种生物量随遮荫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弱光下各品种生物量对根系的分配明显下降,对茎和叶的分配增加,叶面积比随光强减弱明显增大,相对生长速率随光强减弱显著下降。不同品种同一器官对光环境变化的反应程度不一致,反映了苜蓿各品种耐阴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进行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弄清无性系桑树抗旱性的差异是否是由于根深,根重和根系的垂直分布状况所致。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中仅有根深对抗旱性造成了影响。根系生长较浅的无性系抗旱性较差,根系生长较深的无性系抗旱性较好。在根生较浅的无性中,抗旱性随着根生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在根生较深的无性系中,抗旱性与根生深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赤峰地区敖汉苜蓿冻害及其防御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敖汉苜蓿在赤峰地区受冻害程度有4种类型;全株未受冻;根颈上端受冻受黑,下端仍能再生新芽;全部根颈和根的部分受冻变黑,已不能再生新芽;全株受冻死亡。引起冻害的主要原因是播种期偏晚,在播种当年生长期短,根颈入土浅。结果表明,越冬前苜蓿必须具有2个以上分枝,根颈入土深>5cm以上,根颈膨大,直径>0.3cm以上者方能减轻或避免受冻。适时早播,施种肥,延长生长期促进幼苗生长,在封冻前对平作进行浅耕覆土或深开沟磨平等措施,均能增加根颈保温层,有效提高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12.
黄土母质生土上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栽培方法,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Desr.)、小冠花(Coronilla buxifolia Hance.)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豆科牧草根系各项指标的增长随生育期变化(时间构型)皆呈"S"型增长模型,可划分为缓增期、速增期和顶峰期,在一个生长季内,根系不存在衰老死亡生物量急剧减少的现象;4种豆科牧草根系垂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根系生物量空间呈"T"型分布,其垂直递减率符合指数递减方程Y=A·e-bx;4种豆科牧草根冠生长模式分属于4类:根苗增长同步型(小冠花)、苗强持久增长型(草木樨)、根强持久增长型(苜蓿)和苗弱根弱增长型(红三叶草),豆科牧草根系峰值常出现在生育后期晚于冠层。本研究结果对建立黄土母质生土上牧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及促进根苗系统的协调生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综合评定分析的方法评价匍匐型天蓝苜蓿(Medicago minima L.)、小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与禾本科草坪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混播后绿地草坪的品质;同时研究它们的植株生长和根系分布,探讨豆禾混播对禾本科草坪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天蓝苜蓿、小苜蓿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可以促进禾本科草坪草生长,豆禾混播草坪性能优于禾禾混播,其中天蓝苜蓿与这两种禾本科草坪草混播效果佳,可形成致密、颜色均一的绿地草坪;在叶色上,天蓝苜蓿适合与叶片颜色较深的禾本科草坪草混播,而小苜蓿则适合与叶片颜色较浅的禾本科草坪草混播;混播草坪中豆科根系分布较深,禾本科根系分布较浅,豆禾混播可利用不同土层的营养物质;两种豆科植物较适宜的播量均为2 g·m-2,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最佳的播种时间为秋季。综合分析认为,天蓝苜蓿、小苜蓿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可以建造优质、美观的绿地草坪。  相似文献   

14.
放牧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规范制定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放牧型人工草地的建植区域、草种选择和组合、播种方式、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围栏、鼠害控制、农艺措施、建植后的合理利用和管护等内容。对于迅速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中详细阐述了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和管理措施,确定了建植区域、所用草种、播种方式、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围栏、禁牧及鼠害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对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短芒老芒麦、青牧1号老芒麦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四种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供试牧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供试牧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抑制作用总体上表现为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青牧1号老芒麦〉短芒老芒麦。  相似文献   

17.
灌溉与施氮对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动态和耗水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30 mm)、节水20%灌溉(264 mm)和节水40%灌溉(198 mm)和施氮量0、40、80和120 kg/hm2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不同层次含水量、贮水量动态变化和耗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层(0~120 cm)土壤含...  相似文献   

18.
滴头埋设深度对土壤水分运移及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坪地下滴灌与喷灌相比,具有节水、方便管理等优点。为了掌握滴灌中滴头的适宜埋设深度,通过模拟及实地试验,对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及其对草坪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流量和灌水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埋深的增加,湿润锋在水平方向的运移距离减小,在垂直方向上增大;相同埋深时,滴头两侧的含水率分布对称。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Pixie))生长旺季,不同埋深处理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埋深20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埋深处理植株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埋设深度对高羊茅根系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每个滴头附近的根系密度和重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三种禾草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蒸馏水及浓度为5%、10%、15%、20%和25%的PEG溶液处理梭罗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苗长、胚根/胚芽比值,以研究PEG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PEG浓度为5%时,青海草地早熟禾的相对发芽率出现小幅上升趋势,垂穗披碱草和梭罗草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对胚根/胚芽比值和苗长均有影响,梭罗草受影响小。因此这三种牧草在萌发期抗旱性依次为:梭罗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20.
袁航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09,26(5):110-115
研究了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建群植物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枯落物浸提液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幼苗生长指标(出苗率、株高、地上与地下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芒草枯落物对小麦出苗率和幼苗地上和根系干质量及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仅在处理后第2、8、12和16天增加小麦幼苗株高(P<0.05)。胡枝子和茵陈蒿枯落物对小麦出苗率和各观测期小麦幼苗株高及根系干质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影响显著(P<0.05),通过小麦根系生长的增加,使其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P<0.05)降低。可见,小麦幼苗生长因枯落物植物种不同而异,其对胡枝子和茵陈蒿枯落物的反应比长芒草的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