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高寒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疏林类草地12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万hm2,而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为273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10791kg/hm2,高寒草原类年生物量最低,平均产可食鲜草194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万hm2,可载畜140.94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2.
杨银芳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3):84-85,88
1基本概况1.1草地畜牧业资源分布优势青藏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面积占全国的26%,草原面积占全国的33.2%。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59亿hm2,包括:西藏0.57亿hm2,青海0.38亿hm2,川西北0.073亿hm2,甘南0.036亿hm2,占全国北方草原区2.2亿hm2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据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牧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6%。拥有天然草原0.365亿hm2(可利用草原面积0.316亿hm2,其中冬春草原0.159亿hm2,夏秋草原0.157亿hm2),主要分布在青南牧区、环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草原类型以高寒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等9个草地类型、7个亚类为主,其中高寒草甸占有较高比例,面积0.240亿hm2,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8%。1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推进畜牧业持续发展、促进牧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牧区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格尔木地区格尔木、小灶火2个气象站1961~2015年气温、积温及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分析了气温、积温及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5 a来格尔木地区气温和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升温倾向率为0.6℃/10a,≥0℃、≥5℃、≥10℃的积温增加倾向率达125.6~167.8...  相似文献   

5.
玛沁县东倾沟乡引进野血牦牛改良家牦牛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倾沟乡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中部,地处著名的阿尼玛卿雪山下,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纯牧业乡,全乡土地面积78 000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67 333hm2,草地主要以草甸类为主,平均海拔3 800 m,属高原寒冷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2004年底各类牲畜存栏47 685头(匹只),其中  相似文献   

6.
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生立 《青海草业》2005,14(3):51-55
利用现场取样的方法,对都兰县天然草地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现有天然草地212.66×104hm2,有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高寒沼泽、灌丛草甸、疏林类草场等共十二大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其中,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104hm2,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0.03×104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533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104hm2,可载畜140.94万羊单位。草地生产力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分不足和鼠害,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夏、秋草场分配不合理,有的放牧过度,有的利用不足。提出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1我国的本地现状我国地域辽阔,草地资源约4亿hm’,占国土面积的40%,是农田l.34亿hm’的5倍,是森林1,l亿hm‘的3.6倍多。主要包括北方草地约3.13亿hm’,南方草地约0.6E亿hnl’,滩途及其它草地0.2亿hm‘。在天然草地3.926亿hll‘中,可利用面积达3.306亿hm‘.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45%S,居世界草地资源的第2位i仅次于澳大利亚,开发潜力极大。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天然草地有饲用植物6650种,分属240科,1545属。草地类型多样,共有疏林草甸类、草甸草原类等18种类型。建国以来,特别是自1982年以来,我国草地的利用、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8.
高寒牧区三种豆科牧草与燕麦混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进行的燕麦与箭舌豌豆、红豆草、毛苕子 3种豆科牧草混播栽培的试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及极差分析方法对混播组合作择优评判。结果表明 :红豆草在年均温 - 1.7℃ ,≥ 5℃积温 10 0 0℃ ,海拔 32 0 0 m的高寒地区可与燕麦建立一年生混播割草地。其产量水平高于毛苕子与燕麦混播的草地而与箭舌豌豆与燕麦混播的草地相当。对豆科牧草种 (A)、混作方式 (B)、混播总密度 (C)和混播比例 (D) 4个因素进行择优组合可提高单位面积牧草产量。 4种试验因素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效应大小依次为 C>A>D>B。本试验最优组合为 5号组合 (A2 B2 C3 D1)。  相似文献   

9.
<正> 盐源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人口23万,其中彝族占53%。总土地面积8375.4k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705万亩,可利用面积55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4%。已垦植了人工草地5.2万亩,其围栏总长度为6.3万米,其中有效面积(?).75万亩,占91%。年均温12.5℃(一月5.1℃,七月18.1℃),极端最低温-9.7℃。≥10℃积温3631.5℃,无霜期210天左右,降水  相似文献   

10.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元 《草业科学》2012,29(9):1352-1358
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分析了1955-2005年高寒草地、人口、家畜和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50年来,藏北那曲地区的年均气温上升了0.8~2.0 ℃,年均降水量增加了100~240 mm,牧业人口增加了5倍左右,家畜存栏数增加了2.9倍,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4.1%,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93.1%,高寒草地退化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64.3%。以上结果说明,藏北那曲地区的气候向湿润暖温方向变化,对减缓草地退化趋势具有促进作用,而牧业人口的增加和过度放牧利用成为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处理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屏障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是目前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海西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慧清  李世雄 《草业科学》2010,27(6):153-157
根据2005-2009年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然草地资源的监测结果发现,目前该州天然草地可划分为高寒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6类;海西州可利用草地面积不断减少,与2007年相比,2008年和2009年全州可利用草地面积分别减少226.07和169.31万hm2;各类型草地鲜草总产量大幅度降低;草地连年超载过牧,且逐年加重,2005、2007和2009年全州草地分别超载13.97、26.56和33.94万羊单位;草地生态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分析海西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建议对现有天然草地实施封育保护,加强人工草地建植,调整畜群结构,严格控制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2.
1 概况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地处东经101°37′43″~102°08′40″之间,北纬35°39′20″~36°10′00″之间,东西宽约48 km,南北长87 km,土地总面积1.714×10 hm2,境内地形山峦重叠、起伏连绵、沟脊相间.海拔1 960~4 614 m,气候属凉温、冷温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8.6 ℃,年平均降水量为340~ ,全年日照时数为2 650~2 900 h,年总辐射量为151~155 kJ/cm2.全县拥有可利用草地面积1.266×10 hm2,占全县土面总面积的73.88%,可载畜17.49万个羊单位,平均每0.73 hm2草场养一只羊;疏林可利用面积2.4×10 hm2,可载畜1 934个羊单位;共计草场可利用面积1.29×105 hm2,可载畜17.68万个羊单位.尖扎县可分为6个草地类,分别是: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沼泽类、灌丛类、疏林类.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我国森林生态开始呈现良性恢复时 ,我国的草原生态状况仍在继续恶化 ,2 1世纪初草原生态危机已成为我国第一号绿色警报。据各地权威部门 2 0 0 1年提供的资料显示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草原面积 0 .47亿 hm2 ,目前草原退化面积已达到总面积的 4成 ,并且还在以每年 66.67~ 1 33.33万 hm2的速度在退化、沙化。四川省—退化、沙化、碱化的草地面积达 0 .1 0亿 hm2 ,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71 .6% ,全省草地超载率达到 48.6%。青海省—中等以上退化草场占草场总面积2 1 % ,并还在以每年 1 3.33万 hm2的速度逐渐恶化 ,而载畜…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乐都县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6 0 .31% ,长期以来 ,高原鼢鼠对全县草地、林地和山区农田危害较为严重 ,对生态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特别是对近几年退耕地种植的苜蓿、沙棘等植物的破坏非常严重 ,对生态建设工程影响较大。为此 ,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了草地灭鼠工作 ,现将防治鼠害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1 高原鼢鼠对草原的破坏情况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属湟水中下游地区。海拔 185 0~4 4 85m。草原类型有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据调查 ,全县高原鼢鼠危害草地和退耕还草地面积 5 .0 5万hm2 (危害退耕还草地 0 .30万hm2 )。其…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牧草产量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连云 《草业科学》2013,30(10):1613-1618
对三江源区兴海高寒草地1999-2012年牧草产量与气候因子变化做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近14年来该地区牧草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牧草产量与生长季≥0 ℃积温和降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牧草抽穗-开花期产量主要受气温和降水影响,14年来二者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成熟-枯黄期主要受≥0 ℃积温影响,14年来≥0 ℃积温极显著升高;开花-成熟期主要受平均风速影响,14年来平均风速显著降低。牧草生长中后期热量和水分的增加以及风速的减小均对增产有利。因此,随着未来区域气温的升高、降水增多,可减少土壤水分亏缺,暖湿的气候对该地区牧草产量的提高极有利。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连续10 a观测的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牧草生育期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天然草地牧草各生育期与气温、降水量、累计日照时数、≥5℃积温等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诱导牧草生育期及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草原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中国天然草地面积有4亿hm2(1990年国家草地资源调查),占国土面积的41%强。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部牧区、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其中牧区草原3.133亿hm2,南北方草山草坡0.733亿hm2,江河与沿海滩涂草地0.133亿hm2。分布特点:地处温带、暖温带、亚  相似文献   

18.
《青海草业》2006,15(3):61-61
海南州目前拥有草原工作站6个,其中州站1个,县站5个。共有职工90人,专业人员47人,非专业人员4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14人,本科学历的有16人,大专学历的有32人,中专学历的有19人。全州现有天然草地面积338.00×104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299.11×104hm2,占全州天然草地面积的88.5%;冬春草场165.20×104hm2,夏秋草场200.58×104hm2,分别占可利用草地的55.23%和44.77%。天然植被主要由森林、灌丛、草原、草甸、荒漠等组成。草地类型主要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的"转折气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动态变化和环境因子对其的调控关系,分析2年(2002和2003年)的涡度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碳汇",2年分别从大气吸收了286.74和284.94 g CO2.相关分析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交换量与日平均气温有十分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转折气温",是生态系统光合通化增长速率开始大于生态系统的呼吸增长速率时的气温.通过线性指数模型,发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转折气温"是2.47 ℃.在降雨和光量子通量密度基本不变,生态系统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如果增温效应发生在气温大于2.47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将得以加强,反之,发生在气温小于2.47℃,"碳汇"功能将被削弱乃至转变为"碳源".  相似文献   

20.
<正>黄南州地处青海省南部地区,北纬34°04'~36°10',东经100°34'~102°28',国土总面积187.71×104hm2,草地总面积159.66×104hm2,草地可利用草地面积151.42×104hm2。州辖4个县,南部两县属纯牧业区,也是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之列,北部两县是以农为主的农牧结合区,共35个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