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食用菌》2014,(6)
对草炭土、发酵土和河泥砻糠土三种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覆土试验表明:在草炭土中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最快,菌丝长势浓密,且覆土至出菇时间最短;在发酵土中双孢蘑菇生长最慢,菌丝较密,覆土至出菇时间较长。双孢蘑菇单产最高的为草炭土,其次为河泥砻糠土,再次为发酵土,且各处理间产量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河泥砻糠土中双孢蘑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菌盖直径大、菇厚,单菇重。经济效益最高的覆土为草炭土,达到了69.435元/m2。  相似文献   

2.
姬松茸用泥炭土覆土产量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覆土是姬松茸栽培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不覆土就难出菇。覆土是改变菌床表面的物理结构 ,使表面温度、水分、通气及微生物活动状况得到改善 ,创造子实体分化发育的良好小气候 ,促进姬松茸由菌丝生长阶段转向生殖阶段。通过试验证明覆土材料质量好坏 ,直接影响到出菇迟早和产量的高低。目前各地都在覆土材料进行科学研究 ,不断地加以选择与改进 ,许多菇农简单用菜园土、塘泥土、稻田格土等不断发展到人工配制的复合土 ,如人工配制的发酵土粒 ,细泥拌糠土 ,来提高产量和质量。笔者近年来对姬松茸的覆土材料进行研究试验 ,根据德化山区…  相似文献   

3.
白灵侧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白灵侧耳可以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多种培养料上生长。以棉籽壳(50%-30%)与木屑(50%-70%)混合培养料菌丝生长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白灵侧耳培养料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充分发菌后的菌袋于4℃低温下保存1年仍可以出菇;若保存于常温下,则必须经过2个月以上的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生物学效率(鲜品)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代料香菇的转色与出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料香菇 (包括花菇、保鲜菇、覆土地栽菇 )的经济效益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 ,产品质量和产量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许多菇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不能如愿以偿 ,甚至劳而无功 ,即使成品率较高的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香菇菌种接入菌袋后 ,其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后 ,逐渐向四周培养料蔓延伸长。其生长的速度 ,取决于香菇品种特性 ,温度高低 ,培养料营养优劣、装料的松紧度和培养料的含水量等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最关键因素 ,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孢蘑菇双核菌丝进行诱变处理及碱性驯化获得高产优良菌株.采用不同覆土的方法,对高产菌株1次覆土和2次覆土(CK)培养菌丝及栽培双孢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次覆土处理双孢菇菌丝生长优于对照,但存在差异,1次覆土0.5 min诱变菌株效果最佳,表现为菌丝生长快、菌丝健壮、出菇早、子实体性状优良、抵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用抗菌物质处理鸡腿菇覆土层,研究抗菌物质对鸡腿菇出菇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发现链霉素、绿霉净、四环素对第1潮菇有增产作用,多菌灵、井岗霉素对第1潮菇影响不大,几种抗菌物质对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胡桃肉状菌(Diehliomyces microsporus)又叫狄氏裸囊菌、脑菌、假块菌,是高温期发生在双孢蘑菇菇床上的毁灭性杂菌。出菇前发生此菌,双孢菇将减产50%以上,出两潮菇后发生此菌,将减产40%左右。1发病症状胡桃肉状菌发生初期,在培养料或覆土表面产生白色或淡黄色的浓密菌丝,会强烈抑制双孢菇菌丝的生长,使菌丝萎缩变黑,发病后一般不出菇或只出零星几个菇。在生长后期,覆土表面会出现大量红褐色、形似胡桃肉的子囊果。发病严重时,菇床表面覆土凹凸不平,培养料暗褐色,粪草无韧性及弹性,呈湿腐状,闻之有浓烈的漂白粉气味。菇房内有漂白粉气味是诊断胡桃肉状菌感染的依据。2病原特征胡桃肉状菌属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裸囊菌目、裸囊菌科、假块菌属。其菌丝白色粗壮,生长速度快。子囊果直径0.5~5厘米或更大,群生,形状不规则,表面呈脑状皱纹,形似胡桃仁,淡黄色或奶油色,后期红褐色。子囊卵圆形或球形,有柄,(12~25)微米×(8~16)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球状,直径5~7微米,平滑无色。3发生条件胡桃肉状菌属于土壤真菌,但其子囊孢子能在菇房内生存。病菌孢子随感病培养料、菌种等进入菇房,可随气流、人、工具等在菇...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5,(6)
采用稻草泥浆土与传统田土作为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对覆土样品持水率等理化性质、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方面,草泥覆土材料的p H略低于田土,但空隙度、持水率、饱和容重都优于田土;双孢蘑菇床面菌丝生长较浓密、旺盛,无明显板结现象;综合效益提高了10.5%。草泥覆土最大的优点:采菇后无须补土、菇房内环境较卫生、出菇管理省工省时、菇体干净、品相好,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9.
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现将覆土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覆土材料的准备①覆土材料的要求:疏松,有持水能力,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一般用中壤土,也可用人工合成的营养土,但同样要疏松,有持水能力。目前,最好的覆土材料是泥炭土(也称草炭土)。  相似文献   

10.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且在菌丝满袋后不覆土、强光刺激48h、室温(13~23℃)处理下实现出菇。  相似文献   

11.
在双孢菇的栽培过程中,覆土是一个重要环节。覆土改变了菌床的物理结构,创造了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良好条件,促进了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实践证明,覆土材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出菇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为此,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进行覆土材料的选择和改进。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使用炉灰和土配制成的覆土材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表现为菌丝爬土快、出菇提前、转潮期短、产量高,而且还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省工省时等优点,很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本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浓度(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进行拌料处理,并对平菇茵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使用浓度为0.5%时效果最好,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2d~5d,出菇提前4d-6d,产量提高20%左右。保水剂使用浓度≥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出菇时间延迟,且浓度越大,菌丝生长及出菇速度越缓慢,对产量亦产生不利影响。在保水剂对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的影响趋势方面,4种保水剂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由此可见,选择适宜浓度的保水剂制成凝胶颗粒进行拌料处理,是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双孢菇栽培高产高效培养料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不同配方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分别从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日增长量及第1次采菇量和总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碳氮比为32.12:1牛粪稻草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期集中,初产量和总产量高,为5种处理中最佳的处理配方.  相似文献   

14.
蒋步荣 《食用菌》2000,(2):29-29
平菇覆土技术已被多数食用菌爱好者所接受,其技术在刊物上介绍甚多,然而栽培者往往只注重其高产的一面,忽略了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造成减产减收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就覆土方式与季节的关系、覆土时间的选择与市场供需的关系及覆土后的非常规管理作简要分析如下:1覆土方式与季节的关系平菇的覆土在其整个出菇期都可进行,一般是在1~2潮菇后覆土,也有在菌丝吃透料后即行覆土。后一种因营养、水分充足,菌丝可迅速伸入土层,但菇丛较大,商品性较差,上述覆土方式,在春、秋两季只适宜用地面覆土,此法通风好,菌棒之间热量可及时被土…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不同覆土材料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2个试验基地进行6种不同覆土材料的双孢蘑菇出菇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在100%泥炭土和发酵土两种覆土材料生长良好,无板结情况;与常规材料相比,可增产10%~20%。因此泥炭土和发酵土是适合我区栽培双孢蘑菇的理想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机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双孢蘑菇不覆土很少或不出菇,其机理还不清楚。研究应用离子色谱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采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ACC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别测定了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与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简便快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的ACC含量显著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及其占细菌总数的比例同样明显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可能具有乙烯合成的ACC途径。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利用ACC,消除了双孢蘑菇菌丝合成高浓度乙烯对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双孢蘑菇覆土出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覆土是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不覆土不出菇。覆土改变了菌床的物理结构、表面温度、水分、通气和微生物状况等,创造了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良好小气候,促使蘑菇生长由营养阶段向生殖阶段转化。 实践证明,覆土材料的性状直接影响到出菇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进行覆土材料的选择和改进,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菇农由简单的取用菜园土、泥塘土等发展到人工配制复合土,如发酵土、细泥垄糠土等,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笔者近几年在蘑菇研究中发现,使用炉灰土作蘑菇的覆土材料同样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蘑菇菌丝爬土快,出菇提前,转潮期短,产量较高,而且还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省工省时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1 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1覆土当菌丝在培养料内长透之后,于菌床上盖一层1cm厚的砂壤土或菜园上,一般可增产10%左右。2磁化水处理在菌丝长满至第一潮菇形成时,用4000高斯磁化水处理,能提前7-15天出菇,生产周期可缩短10天左右,增加l-2个潮次,产量提高15%左右。3重力刺激菌丝长满后,在菌床面上放一定重量的石块、瓦块等重物,对菌丝施加重力刺激,会在其镇压周围出现许多原基。4插片刺激当平菇菌床菌丝长满后,用小木片。竹片等插在菌床上。l周内,菇蕾即沿插片处大量发生。插片所给予的物理刺激,能改变菌丝贮存物质的流动方向,促进菌丝的扭结,促使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姬松茸栽培季节安排,培养料配制度菌丝、覆土、出菇阶段的管理等技术阐述,总结姬松茸双季栽培高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3人工栽培技术虎奶菇的栽培工艺,主要由菌种制作、培养料配制、装料、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覆土出菇管理的环节组成。3.1茬口安排虎奶菇属典型的高温性恒温型品种,菌丝生长温度范围20~30℃,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抗杂性强;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