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咬尾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咬尾症是异食癖的一种,异食癖是营养代谢 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综合症, 夏季过后尤其是8~11月份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 于18~80kg猪,尤其是24~40kg(12~14周龄)发病率 最高,发病的母猪较公猪多,据统计,被咬公猪约为 4.6%、母猪约为3.4%。 一、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 饲养密度大,饲槽空间陕小,限饲 与饮水不足,饲养面积每头猪小于1m2,以及同一圈 舍猪只大小强弱悬殊过大等均可诱发咬尾。 2.环境因素天气的异常变化、惊吓、猪乱窜群 等应激和猪舍光照过强也能引发咬尾。 …  相似文献   

2.
夏季气候炎热,降雨量增多,容易形成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对肉猪生产十分不利。因此,必须给人为控制,创造一个适于肉猪生长的环境条件,不断提高肉猪生产水平。合理调整猪群密度与猪群大小:猪散热主要通过呼吸、排泄粪尿、热传导(猪体与床面接触)、体表辐射等途径。猪群密度过大,由于辐射散热增加,使得舍中温度升高,猪食欲下降,同时也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如中暑),不利于肉猪生长;密度过小,会造成猪舍有效面积利用不合理。兼顾肉猪饲养效果和合理使用猪舍面积两个方面,建议每头肉猪不同生长阶段所需面积为:35千克以前0.5平方米/头,35~60千克0…  相似文献   

3.
1.1饲养密度或猪群过大。栏内饲养面积每头猪不足0.8m^2,栏内空间不足,活动频繁无法充分休息而变烦躁,越拥挤的咬尾越严重。相互接触和冲突,活动受到限制是发生咬尾现象的诱因。食量限饲,槽位过小,饮水不足,易使较弱小的猪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特别是较强壮的猪抢食饲料时,而较弱的猪无法抢到饲料,只好在后边攻击其它猪的尾部,而发生咬尾。  相似文献   

4.
1限饲阶段划分限制饲养,是在自由采食的前提下,限制猪的日采食量,不使猪吃得过饱。一般是前期任其自由采食,后期限饲,限饲量为20%~30%。即60千克前的猪,每日供给充足的营养价值高的精料,任猪吃饱,充分发挥此阶段长瘦肉多的优势,争取较大的日增重,为后期奠定基础。体重达到60千克以后,猪沉积脂肪能力日渐增强,往往是吃得越多,长得脂肪就越多,降低采食量,有利于限制脂肪的沉积。一是限量饲喂,即限制猪的采食量。在育肥后期,按饲养标准配制日粮,以自由采食的75%~80%为限度饲喂;二是限质饲喂,即喂给低营…  相似文献   

5.
猪舍是猪赖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场所,猪舍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符合猪健康和生长发育的要求,猪舍内小环境要达到冬暖、夏凉、通风、透光、湿度适宜。2003年8月4日笔者接诊了一规模猪场因猪舍建设不合理,猪舍内温度过高而引起的猪采食量下降,进而引起猪营养不良的病例,经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治疗全部康复。1病史调查该场饲养的220头三元杂交育肥猪平均体重50kg左右,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头均采食量2.7kg,每天早、中、晚各喂1次。1周前,个别猪开始食欲不振,不愿站立或不能站立,后来逐渐扩展为全群猪。采食量明显减少,于3天前请当地兽医诊断为软骨症,…  相似文献   

6.
过去养猪,习惯说“一种、二料、三管理”,近年来随着猪场疾病的时时暴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猪舍环境对养猪的影响。这里所指的猪舍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及空气品质、猪舍设计和饲养密度。1温度的影响不同温度下,猪的采食量不同。通常春、秋季节猪的采食量较高,夏季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1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和诊断,并提出了良好的猪舍环境是猪群快速健康生长的外部条件,也是猪群防病的基本条件。一般猪场可以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控制猪群密度,保证通风良好;减少猪群流动,杜绝大小不同猪只混养;搞好猪场、猪舍清洁卫生、加强消毒、在断奶转群、长途运输前后、药物预防控制发病。  相似文献   

8.
建议对每栋猪舍经常性拍照记录以便有效地调控料槽设置量,同时确保猪群的大小与其采食空间合适。 表1列出了猪只从断奶到育肥结束期间日采食量的建议值。猪场猪只的日采食量可能由于达不到这样的量而缺乏其完全发挥生长潜力所需要的营养素。通常认为采食量达不到标准饲喂量是限制生长育肥猪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饲养密度对荣昌保育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提高荣昌猪保育阶段的健康水平、成活率为目的,设计了不同饲养密度试验研究。将240头健康的仔猪,随机分配到4栋猪舍,每栋猪舍3个不同饲养密度圈栏,每圈栏20头仔猪。4个试验组圈栏内均设置加装流量计1个,鸭嘴式饮水器2个。实验发现:(1)群体大小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密度越小越有利于仔猪的日增重。对比0.3m2/头、0.4m2/头、0.5m2/头3种饲养密度,0.5m2/头的荣昌仔猪饲养密度能有效增加仔猪的日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仔猪的日增重;(2)在相同群体大小下,饲养密度0.5m2/头有利于仔猪摄入较多的水量;从仔猪发病率的统计数据发现,0.4m2/头和0.5m2/头的饲养密度均能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结果表明:0.5m2/头的饲养密度能有效地增加仔猪的日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促进仔猪摄入较多的水量,从而利于仔猪的日增重,同时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规模养猪的不断发展。养猪的集约化生产所产生的各种环境变化,引起猪在应激状态下生长。其中应激反应表现之一的群猪咬尾行为,在我市部分养猪场或专业户时有发生。根据临床检查分析,发生咬尾原因有:①密度过大。每头猪饲养面积少于1米2。②猪只大小强弱过于悬殊...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02,23(7):30-30
来源和体重不同的猪合群一圈饲养,常相互咬架,攻击等现象,影响猪体的健康和增重。因此,根据猪的生理特征,合理分群,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采取有效的并群方法,充分利用圈栏设备,安排一个猪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有利于提高养猪效益。1分群原则将来源、体重、体况、性情和采食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分群管理,分槽饲喂,以保证猪正常生长发育,同一群猪内体重相差不宜过大,小猪不超过3~5kg,架子猪不超过5~10kg为好。分群后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要任意变动。2适宜密度一般每头不断奶仔猪占圈栏面积0.7m2,育肥猪每头…  相似文献   

12.
前  言为了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必须了解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猪舍中的环境控制系统。猪舍的环境控制系统有许多种类型 ,从非常简单的到极为复杂的都有。尽管每一种通风系统都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性 ,但每一种都能提供值得一提的一系列环境条件以保证获得最佳的生产成绩和猪的健康。全部通风系统和房舍系统的设计和管理都必须适宜 ,才能获得符合需要的环境条件。采食量是猪生产性能的主要保证。除了遗传和营养以外 ,还必须将养猪生产体系设计得能促进猪的自主采食量并减轻危害工作人员和猪的温度应激和其它环境应激。自主采食量受到猪群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正1 猪舍环境温度猪群周围的空气温度常被认为是热环境的主要部分。适宜温度区间被称为温度适中区或等热区。等热区的下限有效环境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LCT)。对于猪来说,精确的LCT值取决于其采食量和体重。与采食量较少的猪群相比,采食量较多的猪群其LCT值较低。等热区上限有效环境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UCT)或蒸发临界温度。一旦温度高于  相似文献   

14.
在养猪的集约化生产中,饲养环境不断变化,使猪常常在应激状态下生长。其中应激反应表现之一的,是群猪咬尾行为的发生。根据临床检查和调查分析,发生咬尾原因是: 1、密度过大,每头猪占地面积少于1米~2。2、猪只大小强弱过于悬珠。3、其它各种应激因素:如天气变化异常,湿度过高,受惊吓,猪乱窜群。4、猪舍光线过强。5、饲料中铁、钙、磷等矿物质不足或  相似文献   

15.
目前阶段饲养很流行。无论欧洲,美洲或亚洲的养猪专家,都正在研究如何采用这个在生长和肥育阶段逐步改变营养成分的新方法。阶段饲养的中心是使用不同类型饲料混合物,根据猪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确切需要调整能量和蛋白质/氨基酸水平,从而降低饲料成本,使营养水平与猪的遗传力相适应,并减轻猪粪对环境的污染。为了使阶段饲养法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精确估测每头猪的日饲料采食量,尤其是以饱饲代替限饲更需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日益有兴趣于更精确地测定生长猪的采食量。大量的生产记录提供了所需要的资料,表明了季节、猪舍设施和猪种的不同对每日采食量的影响。另还据证明,猪的采食量随着其瘦肉生长遗传潜力的提高而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7.
正近段时间以来,养猪场主不断咨询当前猪呼吸道病的防控措施,鉴于此,笔者谈谈当前呼吸道病的特点及防控措施。1近年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特点1.1当前猪呼吸道病多为混合感染,其病原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病。1.2该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转为慢性型呼吸道病后很难治愈。1.3在应激后易发生该病。2病因分析2.1饲养密度笔者认为每头育肥猪所占的面积应为1平方米,每栋猪舍以饲养300~500头为宜,每个小圈饲养10~15头为  相似文献   

18.
断奶期间,给仔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报告表明,猪舍的环境温度能够影响仔猪的自由采食量及其增重的速度、效率和成分。在凉爽环境中饲养的仔猪,其采食量增加,但饲料利用率下降,因为仔猪的维持需要增加。在炎热环境中饲养的仔猪,采食量减少,以减少消化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机体热量。其他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日粮氨基酸和(或)能量的日摄取量不受限制的话,生长猪体蛋白的增加基本上与  相似文献   

19.
随着集约化和机械化养猪的发展,养猪企业以及养猪农户为了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更加高效管理猪群。因此,养殖企业(户)越来越倾向于在单位面积或空间内饲养更多的猪。然而,单位面积或空间内饲养更多的猪会对猪的生长性能、健康以及猪的福利指标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饲养密度过高,猪舍的环境卫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尤其是空气质量,这会增加猪群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从而造成猪疾病的发生,继而降低猪的生产性能。本文主要从猪群饲养密度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猪只的影响这两方面阐述适宜饲养密度的重要性,以期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猪异食癖是指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咬尾、咬耳,甚至有的母猪吃下自己所产的幼仔和胎衣等异物。1发病原因1.1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温度、湿度过高,或同一圈舍内猪只大小、强弱悬殊等原因,均可影响。猪群的采食、饮水、活动、休息,可导致猪的情绪烦躁,易诱发异食癖。猪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也可引起异食癖的发生。冬秋季节发病率比较高的原因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