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旱作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覆膜方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9年在甘肃省东部黄土旱塬区进行了旱作大豆地膜覆盖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沟垄覆膜能够将农田集水与保墒结合为一体,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大豆全生育期耗水量与耗水强度.沟垄覆膜处理产量可达3279.8 kg·hm-2,较常规平膜覆盖、露地种植产量分别提高14.0%、41.9%;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2.8 kg·hm-2·mm-1,较常规平膜覆盖、露地种植分别提高19.6%、58.0%.沟垄覆膜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大豆生育前期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水分,生育中后期可将深层土壤水分提到上层供大豆生长所需,是旱作区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寒地旱作玉米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玉米对氮肥十分敏感,影响肥效除生态因素外有三大项,即施肥量比、时期和位置.从这三方面在主要土类上开展此项研究,结果表明:适应的量比施肥时期和位置,可提高氮肥利用率,达到39.20%~57.75%,比当前的利用率30%~35%提高7.4~22.7个百分点,增产显著.在生产中已广泛应用,严防浅施。  相似文献   

3.
大豆的亩产量究竟有多高?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是现在乃至将来的研究内容。我们认为提高大豆亩产,必须是单株管理,提高单株产量。怎样提高单株产量,首先要弄清如下问题:①大豆单株要有标准极限的营养面积,以便从土壤中得到充足的养分。②大豆单株要有标准极限的空间(通风量也叫空气补给量),以便满足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需用量。③大豆单株要有标准极限的光照量(强度和时间)以便满足光合作用需要。④大豆单株要有标准极限的各种元素的供给量和吸收量。⑤大豆单株要有标准极限的需水量和供给量。⑥大豆病虫害破坏的叶片影响单株多少光合产物。⑦大豆单株管理在花荚期使  相似文献   

4.
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质较肥沃,水分较充足的高产栽培条件下,大豆生长发育经常出现徒长郁闭而降低光合速率的问题,因此,合理摆布大豆群体,实行等距穴播栽培,既可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又可较明显的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表明:一般可增产大豆10%以上。  相似文献   

5.
人工提高大豆水分近红外活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大豆水分定标模型过程中,样品收集的难度非常大,此研究目的是为定标样品创建一个简捷、有效的收集方法.首先对大豆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与水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了解大豆中蛋白分子与水分子的结合原理.其次采用加水润湿大豆的方法,得到了有一定水分含量梯度的均匀分布样品.最后利用此样品进行近红外定标,定标结果预测集决定系数达到0.992,标准误差仅为0.082.结果表明:经人为加湿水分与种子自然水分有同等的近红外活度.因此,可以采用以人为加湿水分的方法进行大豆水分定标样品收集.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豆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上千旱胁迫的危害,本实验为旱作农业寻找合理的地膜覆盖方式,有效发挥地膜覆盖的抗旱作用。通过覆膜穴播与膜际条播方式种植大豆,以不覆膜种植为对照,比较两种覆膜方式对于大豆生长发育、抗旱生理特性、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上覆膜大豆比对照增产20.8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5.16%、150.00%及20.43%;行间覆膜大豆比对照增产16.97%,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2.68%、141.76%及16.98%。行上覆膜及行间覆膜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光合性能、抗旱性能等显著地高于不覆膜种植,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由此可见,行上覆膜及行间覆膜均能有效地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并且两种覆膜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以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充分利用和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为大豆生育后期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底叶黄枯,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表明,波浪栽培法有三种形式:一是高矮不同品种实行隔行间种,二是同品种不同密度和施肥量隔行间作;三是同品种喷洒TIBA形成高矮隔行间作。但认为这三种途径造成波浪冠层仍还具有不同程度困难。认为较理想的途径是研究采用仅有株高相差的等位基因系的品种配制成组合。试验结果指出,波峰与波谷相差10—15厘米为宜,其增产效果在6.0%—15.1%。进而肯定了波浪冠层栽培法对增产的效果,是一种有前途的栽培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大豆研究进展刘学义(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旱作大豆集中区域,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大豆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抗旱高产品种贫乏,大豆单产一直低而不稳,成为我国大豆低产区。以选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为突破口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法合作计划,在法国研究了关于大豆水分的二个问题。 一、田间定点测定结果表明,耗水量随植株及叶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因单位面积叶片数的增加而降低。在冠层形成期(七月中旬),四种类型品种的蒸腾量相同,以后,则因叶面积指数及品种类型本身所固有的特性而不同。 二、通过盆栽试验,观测了30个品种的耗水量、叶面积和气孔特性。 1.气孔阻抗的变异较大,约为3—8秒/厘米(s(?)c/cm),因品种而异;气孔的调解阻抗对于叶片温度具有明显的作用。 2.“省水”品种的蒸腾量低,CO_2同化作用较低,“省水”品种主要是由于有较高的气孔阻抗。增加气孔阻抗可缓和蒸腾作用,但也缓解了光合作用,因此,通常不能通过增加气孔阻抗的途径提高水分利用率。在无气孔阻抗影响的情况下,干物质产量和耗水量呈线性关系;籽粒产量和耗水量、叶片增长量之间无线性关系。 三、在没灌水的田间条件下,种植了从中国收集的品种。许多中国品种在法国表现优良,特别是铁丰18尤为突出,但遗憾的是这一品种显得晚熟。  相似文献   

10.
美国得州对低能源灌溉 ( L EPA)、低高度喷洒( LES)、亚表层滴灌 ( SDI)系统 ,以及用容量分析法评估了这三种灌溉方式灌溉后播种前水分的损失情况。播种前灌溉后 2 8天 ,在 1 .5m深的表土层中 ,LEPA、LES、SDI的水分利用率分别为 54%、40 %、71 % ,每公顷皮棉产量差异显著 ,分别为 964.75kg、845.58kg、1 2 0 3.1 kg。 SDI的灌溉效果较好 ,但长期的差异和经济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亚表层滴灌水分利用率高@牛巧鱼  相似文献   

11.
我所于1985—1986年在所内外开展了大豆地膜覆盖试验——大豆稀、少、覆栽培法的研究工作。试验分为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对照,参考对照)密植栽培三个处理,供试品种为密枝1号和嫩丰11,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栽培,由于提高地温,(0—25cm平均地温比直播增温1.56—3.04℃)提前成熟9—14天。覆膜保墒节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生育期水分生产效率比对照增加53.1—75.0%,对抗御干旱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覆膜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有利于养分分解,苗期的碱解氮、速效磷分别比直播增加50.0%和14.9%。为大豆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协调大豆生长发育环境中的热量、水分、养分、气体的组合,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使大豆生长发育沿着最佳的生物轨道运转。经济产量每公顷达到2630.8—4317.0kg,比露地直播增产62.4—72.7%。  相似文献   

12.
大豆采取两垄一平台栽培法的效果宋景文,王亚芹,付贵中(阿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城市料甸乡农技站)大豆是我市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28—30万亩,平均亩产90—110公斤。自1970—1993年间,随着高产品种的育成和栽培措施的改进,大豆单产、总...  相似文献   

13.
大豆水分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在大豆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对于调节大豆植株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酶活性以及碳氮代谢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总结了大豆的需水规律,综述水分对田间小气候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大豆养分吸收利用的促进作用,阐述水分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并概括水分对大豆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旱地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定量灌水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特性的影响。以水分和品种为影响因素,水分5水平,品种2水平,采用裂区设计,重复3次,以外源水分补给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在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其水分利用效率,并对各小区进行测产。结果表明,外源水分补给能提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庄薯3号’产量增幅在6.2%~18.6%,苗期外源水分补给产量高于薯块膨大期,苗期外源水分补给50 mm具有超补偿效应,外源水分补给100 mm具有高补偿效应,低量定额外源水分补给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且苗期外源水分补给高于薯块膨大期。‘大西洋’对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薯块膨大期由于降水影响,烂薯的比率增加。马铃薯在苗期灌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而薯块膨大期水分的需求较敏感,水分过多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6.
旱作夏大豆单产221公斤的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述了采用良种、轮作、旱播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在陕西关中地区旱作夏大豆是获得200kg/667m^2的产量。同时提供了相关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试验明确了采用“两垅一平台”栽培法,既保持垅作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耕层结构,能使田间绿色面积增加近三分之一,充分地利用了光能。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和70厘米垅比,扩大了个体生活领域,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明显地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表明:一般可增产大豆12%以上,同时还便于轮作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8.
陈淑芬 《大豆科学》1996,15(4):340-343
本研究证明三垅栽培法以其独特的耕作栽培系统,改变了大豆田耕层土壤生物学体质,使土壤生物活性、大豆根系活力、共生固氮水平等得到改善与提高,为大豆生育奠定了高产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孙芙英张凤英(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沈阳110161)(沈阳市东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10015)施用化肥是我国农业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1995年我国化肥总消费量达3594万t,居世界第一位,是1985年总量1776万t的两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