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淮夏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当前黄淮夏大豆生产上存在着种植分散、效益低、品种杂乱、商品性差等问题。为此,应强化育种、规范栽培、规模种植、发展专用型大豆生产,以提高夏大豆产量和品质,增强夏大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大豆田除草剂发展及问题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市,150030苏少泉除草剂使用在大豆栽培中。特别是大面积机械化栽培中,杂草防治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在美国除草剂已成为大豆窄行密植、不中耕的免耕栽培的必备条件。1990~1993年间世界平均,每年大豆是使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黑龙江省五大类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大豆垄三栽培模式、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豆覆膜栽培模式、大豆垄系栽培高产配套模式和常规大豆栽培模式.分析各类栽培模式特点及技术增产关键,对提高大豆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推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夏大豆生产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国内外大豆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选择优良品种,科学的栽培方法是提高大豆产量和效益的根本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夏大豆的产量潜力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耕作栽培条件对产量的影响,河南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省内外的高产实例四个方面,分析了夏大豆的产量潜力,并针对目前河南大豆单产水平较低的状况及高产经验,提出了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基础,以培育壮苗全苗为前提,以精细管理为保证,配合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六条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杨庆凯(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人才培训部、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提高大豆单产一直是大豆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水稻旱育稀植、玉米的覆膜栽培的成功,使水稻、玉米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人们就更加关注大豆继垅三栽培之后产量...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高产与密,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黄淮海平原为大豆主要产区,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但由于栽培管理粗放,密度、施肥不合理,以致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一般亩产70~100公斤,近年来少数地块产量高达150~200公斤,重演性差。针对以上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密度、氮、磷肥三个主要...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于1990年9月16日至2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全国大豆生产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大豆主产省份农业厅的代表、农业部大豆专家顾问组成员以及农业部有关领导。 会议讨论了近年大豆生产形势、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介绍了大豆高产栽培的典型经验,观摩了高产模式栽培现场。会上,王国勋研究员代表农业部大豆专家顾问组提出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豆“窄行密植”技术提供了三个栽培组合,论述了此项技术增产机理,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现状及与先进大豆生产国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黑龙江省大豆育种要瞄准世界先进国家大豆育种目标.更新观念与现代农业对大豆品种要求同步.要选育半矮杆耐密植.适于窄行密植栽培;抗病虫,耐逆性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于不同加工需要的新品种。要改进育种方法.在常规育种基础上,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育种水平,要重视资源的引进创新与利用,不断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四川农业大学南方套作大豆栽培研究课题组的栽培、植保、育种等科研人员就当前四川省套作大豆田间长势、病虫害发生、新品种利用等大豆生产问题和试验示范情况在阆中市、西充县、广安区、岳池县、大英县、乐至县、南溪县、荣县、贡井区、井研县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与现场测产。调研发现,今年四川省大豆长势良好,较往年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大豆宽台栽培生产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宽台栽培生产示范总结黑龙江省854农场李志强,车风占,刘彦德大豆宽台栽培是继“三垄栽培”之后的,一种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模式,主要是采取三行一平台一沟的栽培模式、从而改善大豆田间的通风透光环境,协调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使大豆获得高产,我场自198...  相似文献   

13.
从整地、选用品种、种子处理、施肥、播种密度及田间管理等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大豆产量提高的原因,提出了要提高大豆产量必须合理运用常规技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SSR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G.soja)和栽培大豆(G.max)各2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通过对所合成的40对引物的筛选,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明出良好的多态性,引物BARC-sat39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有特异谱带,表明这个SSR标记是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有关的一个等位基因位点,通过对实验结果量化后数据分析;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75和0.150,表明野生大豆的多态性比栽培大豆较为丰富,在遗传距离0.300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被明显分为二类,与以往大豆属Soja亚属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分为二个种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当前大豆栽培学的新技术与新成果,提出在大豆获得高产途径中的“生态、品种、栽培技术”的三维观点,并指出“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但其已落后于当前高产的获得。论述了大豆栽培学所面临的危机与问题,指出了大豆栽培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含量的PAGE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贮藏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用不同溶剂系统高速离心提取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鲁豆1号、鲁豆10、河豆12和中黄20种子中的贮藏蛋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贮藏蛋白质含量,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分析贮藏蛋白谱带差异.结果发现:野生大豆种子贮存蛋白总含量稍低于栽培大豆种子;栽培大豆种子叶醇溶蛋白和水溶蛋白明显高于野生大豆;野生大豆种子中盐溶蛋白的含量高于其它4种栽培大豆.PAGE谱带表明.不论是水溶蛋白还是盐溶蛋白,在高分子量处,野生大豆有两条蛋白谱带不同于栽培大豆,说明在贮藏蛋白水平野生大豆与山东普通栽培大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选育耐荫高光效的大豆品种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分析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幼苗在正常及荫蔽环境下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生理响应差异,揭示其耐荫机制,可为培育耐荫高光效新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两种栽培大豆(南豆12、天隆1号)和两种野生大豆(W1、W2)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光和50%遮荫两种光环境,探究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对荫蔽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荫蔽胁迫下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比叶重、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Chlb含量均显著低于自然光照。在荫蔽下,栽培大豆的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海绵组织厚度和叶面积变化幅度高于野生大豆,而比叶重和栅海比显著低于野生大豆。野生大豆可以通过维持Chlb含量、增加叶绿素在光合色素中的比例和激发潜在最大光合活性等响应措施提高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对荫蔽环境的响应差异可以为今后培育耐荫大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李希臣  卢翠华 《大豆科学》1996,15(2):166-169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外源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进行了磷酸己糖异构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葡萄磷酸位酶的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向日葵的DNA导入栽培大豆后,三种酶的谱带清楚,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全氮含量以及不同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并将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光合特性作了比较。野生大豆光合作用速率比栽培大豆低。野生大豆的光饱和点为4万米烛光,栽培大豆为6万米烛光。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不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单位叶片鲜重叶绿素含量高于栽培大豆,其叶绿素a和b的比值小于栽培大豆,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高于栽培大豆,但野生大豆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全氮含量差异均显著,叶片含氮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白光下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在红光、蓝光和绿光下偏低。野生大豆在蓝绿光下的光合效率相对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30℃。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相比具有阴生植物的某些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20.
大豆品种主要性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豆对光、温、水等条件反映比较敏感,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在同一地区,主要性状表现差异很大。通过在延安地区的引种及栽培研究证明,年降雨及降雨分布对大豆的主要性状特别是有效荚数影响较大,在大豆品种引进和栽培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