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红皮病近年来日趋加重,是近期困扰人参主产区的严重病害,重病区高达80%以上,给人参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 人参红皮病属多发性、常发性疑难病害。我所从1990年开始对该病进行系统研究,找出了红皮病是由病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发生条件与易染病的参根,致病微生物和适宜的土壤温湿度三者缺一不  相似文献   

2.
人参红皮病,亦称红锈病。在人参栽培区普遍发生,是困扰人参生产、影响人参产量及质量的主要因素,轻者发病率达10%,重者达到40- 50%以上。  相似文献   

3.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我国东北“三宝”之首.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各地人参生产场不仅有一整套人参生产技术,此外对人参病害及防治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我国东北地区侵染性人参病害约有10余种,在人参的真菌病害中,疫病、锈腐病、黑斑病、菌核病都很重要.疫病每年5、6月就可发生,被害人参植株折倒死亡,严重时,即使4—5年的人参也不例外,还可引起烂根;普遍发生的锈腐病,轻时病组织可用刀挖掉,重时整支参腐烂;黑斑病可导致人参早期落叶,菌核病在旱春出苗前后发病严重,有时可使整帘参烂光.  相似文献   

4.
人参红皮病是人参主要病害之一,对人参的品质影响很大,对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为了了解人参红皮病发病指数对单体皂苷Rb1、Rb2、Re、Rg1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四种单体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人参红皮病发病指数与单体皂苷Rb2和Re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单体皂苷Rb1和Rg1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人参红皮病的发生将导致人参单体皂苷Rb2和Re含量降低,而对单体皂苷Rb1和Rg1的含量影响不明显。人参红皮病发病指数越高人参单体皂苷Rb2、Re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5.
人参是存在典型的连坐障碍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人参主要病害之一的红皮病,它对人参的品质影响非常大,造成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大幅下跌,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严重威胁了我国人参产业大发展。本文对于人参红皮病特征形态,人参红皮病的发病机理,人参红皮病对于人参品质的影响,人参红皮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性描述,以进一步确定人参红皮病的发病机理,为未来人参红皮病的研究提供一个科学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八十年代以来,抚松的人参红皮病发病率日趋加重,有些地方高达80%以上,全县平均发病率约在30%左右,给人参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参红皮病属多发性、常发性疑难病害.我们根据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基于多年来对全县红皮病发生及防治情况的大量调查分析,针对红皮病发生的生态条件,提出了人参红皮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几年来,这些措施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已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全县平均发病率已降到15%以下,其病情程度亦大为减轻,基本控制了危害.现将主要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整土抚松的参业土壤属白浆土、森林灰棕壤类型,多分布在平岗和缓坡的玄武岩台地上.其剖面结构的A_0、A_1层为枯枝落叶和半腐熟的有机质,厚度为3—5cm,A_2为腐殖土层,厚度为10~15cm,B_1层为淋溶层(活黄土),厚度为10~15cm,B_2层为粘土层(死黄土),厚度30cm左右.我县多数地方是人工刨土,深度仅在20cm左右,机  相似文献   

7.
人参、西洋参病害共有30余种,从发病部位可分为地上部病害、表土中病害和地下部病害。地上部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斑点病、褐斑病、茎斑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表土中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茎腐病等。地下部病害主要有锈腐病、根腐病(细菌侵染)、菌核病、疫病、红皮病等。各种病害大多是真菌侵染,而且各种  相似文献   

8.
人参锈腐病(Ginseng rust rot)是人参主要土传病害之一,国内外人参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与品质。为系统了解该病害,本文从人参锈腐病的病原、发病特点及其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参、西洋参病害分为地上部病害和地下部病害。无论地上部或地下部都存在着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菌侵染造成的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当或自然灾害的损伤造成的。人参地上部侵染性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疫病、炭疽病、褐斑病、猝倒病等 ;人参地上部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日灼病、冻害卷叶、风害叶片皱缩等 ;人参地下部侵染性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锈腐病、立枯病、根腐病、细菌性烂根等 ;人参地下部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缓阳冻害、烧须、红皮病等。人参害虫约有 6 0种 ,有害动物类有 5种 ,它们分别隶属九个目 ,二十六个…  相似文献   

10.
由柱孢属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侵染引起的人参锈腐病(Ginseng rust rot)是人参主要土传病害之一,国内外人参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与品质。为系统了解该病害,本文从人参锈腐病的病原、发病特点、检测方法、对人参品质影响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这种病是全国各参区常发生的病害.从幼苗到成株均能感病,从早春出苗到秋季植株枯萎,整个生育期中均能发生.锈腐病是人参生产中发病重又难以防治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和质量.锈腐病菌主要侵染土表以下茎部、根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的改良以及缓解环境胁迫作用,以达到降低或抑制人参红皮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将人参分别种植在三个不同的实验区,每个实验区做三个不同方式的处理。经随机取样观察并计算其发病率及发病指数。结论微生物菌剂在施入土壤后可迅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人参红皮病的发病率平均降低44%,发病指数降低0.13,人参总皂苷含量平均提高23.15%,提高人参总皂苷含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茶红锈藻病是广东省近年来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在平原、丘陵和山地茶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者发病率达100%。该病如不及时防治,任其发展下去,往往促使茶园大面积早衰,造成减产。从一九七六年起,我们在佛岗、怀集、高鹤、阳江、英德、花县等地茶场进行了观察,今年4—5月又在诲南岭头茶科所和通什茶场作进一步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外源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人参抗锈腐病的效果,以期通过施入外源物质来提高人参植株的抗性.测定了0~800mg·L-1不同浓度SA和MeJA溶液对人参锈腐病菌的影响,利用筛选的浓度(200 mg· L-1)处理二年生人参移栽苗,接种人参锈腐菌,调查人参锈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结果表明,浓度为200 mg· L-1的SA和MeJA溶液对人参锈腐病菌无直接毒害作用,而经SA和MeJA处理的人参植株锈腐病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显著降低,SA的诱抗效果优于MeJA.  相似文献   

15.
人参红皮病参皮的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感耦合氩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AP)对人参红皮病参皮和健参皮中的9种元素含量作了对比化学分析。其结果:人参红皮病参皮中的铁、铝含量比健参参皮高5~10倍。  相似文献   

16.
人参黑斑病、锈腐病和菌核病对人参生产影响较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本文研究了多菌灵与碱式硫酸铜混用对病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多菌灵的处理,黑斑病、锈腐病和菌核病平均发生率为18.8%,多菌灵与碱式硫酸铜混用病害平均发生率为7.2%,较对照下降了11.6%,达到显著标准;人参产量较对照增加16.7%,达到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17.
人参、西洋参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菌侵染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冻害、日烧病、烧须病、红皮病、缺素症。下面简要介绍这5种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及防治措施。1人参冻害1.1症状受害的人参根部呈现不同程度的变色腐烂,变色部位主要似水烫状态,或水煮状,有时主根完好,须根大部分腐烂。如果受害部位是人参的芽胞,则出现参根,肩膀头上端腐烂或已萌动的芽胞未出土就发生腐烂。1.2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人参红皮病诸多发病机理研究的总结,将其发病机理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个途径。其中非侵染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病参中金属离子含量高和人参应激自我保护反应两种类型。侵染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侵染、 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侵染以及其它微生物侵染三种类型。本文对其发病机理的探索及研究进行了归纳,有助于对人参红皮病研究的认识,对其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靖宇县是吉林长白山人参的重点产区之一,也是中国的西洋参之乡,人参、西洋参年留存面积为300万平方米,在人参、西洋参生产中,不仅要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而且也要进行鼠类的防治工作。通过调查监测,靖宇县危害人参、西洋参的鼠类主要有:鼢鼠、花鼠和田鼠,鼠类的危害可使人参、西洋参种子、参根减产10%左右,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可见鼠类的防治在人参、西洋参田间管理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吉林省靖宇县是吉林长白山人参的重点产区之一,近几年来,由于不少参农在生产上还一直沿用几种常规农药来防治人参病害,导致常见病害一度流行发生,给人参生产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天沐是一种低毒、长久持效的唑类新型杀菌剂,内吸性强,杀菌谱广。为了探索天沐等6种新农药对人参黑斑病、疫病、灰霉病等流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以便为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特进行此实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