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蔡娟 《农业考古》2005,(5):70-74
农民失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农村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能否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直接影响到我国城乡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最根本的路径是制度规范化.首先,明晰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失地农民的财产权,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首要前提;其次,改革征地补偿制度,维护失地农民应得利益,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关键所在;第三,健全就业培训制度,促使失地农民重新就业,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环节;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3.
张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25-22626,22629
介绍了河南农民的失地情况,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对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和生存权益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解决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是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因而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重庆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结合山东章丘、浙江等地的实践,分析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深处内陆,自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及大开发热潮的西迁,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因开发建设而失去赖以生存土地的当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业、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何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联系着地区建设速率、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从J市再造新城区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入手,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从而确保该地区政治和经济稳定发展,为打造区域性新增长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保障和生活出路,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理论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分析了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城郊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从而产生了较多的失地农民。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从根本上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基于此,在分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罗章  宁晓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42-22743
分析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科学制定保障标准,加强保障对象管理;建立健全综合服务体系,整合政府内部资源;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失地农民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加。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事关其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失地农民的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失地农民及其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并且探讨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为了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总体发展,我国应当加快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当前,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土地管理制度混乱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妥善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生存和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原同心村五社进行的实地调查,首先对失地农民的问题,如大量征地征而未开发导致失地农民与政府矛盾加剧,政策不断变化失地农民损失惨重,征地补偿费过低侵害失地农民权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未得到落实,就业无路和安置无果等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通过土地换保障和创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等相应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何玲玲  陆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94-15997,16000
在对柳州市河东村随机抽取的40户失地农民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柳州市城中区河东村征地情况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了城市拆迁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失地农民的迫切需要:村民失地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拆迁安置标准偏低,难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生活来源发生改变,但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失地农民的迫切需要是更多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针对目前状况,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与建议,分别是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和培训的机会,千方百计为失地农民广辟就业渠道,构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生计针对的不只是农民的短期生存,而且着眼他们的未来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原则与可持续生计原则一脉相承。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来实现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性是可行的,并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郊区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首当其冲成为发展的战略要地。城市郊区失地农民不仅失去土地,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分析了征地保障现行办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以及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利用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加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民教育是保证农田水利顺利建设,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的农民教育,加强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利用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科技知识与技能,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提升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户生计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探究贫困地区农户脱贫后的生计可持续发展水平,引导贫困地区农户完善生计结构,提高生计可持续性,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熵值法评估农户生计资本状况,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贫困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影响生计策略和贫困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资本总值为0.242 1,生计可持续性较低;农户的金融和社会资本值相对较高,物质和自然资本值较低,生计资本整体不平衡;海拔和距中心点距离对农户贫困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影响;生计策略对农户脱贫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家庭贫困的主要因素,亲友中的能人数量是影响家庭生计策略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贫困程度越低,亲友提供帮助对生计策略的转变效果显著。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贫困地区生计资本提升、生计策略调整和稳定脱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晋西北地区农民生计方式对征地补偿安置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收是城市化发展的必要手段,而土地征收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也是近年来社会矛盾的焦点。笔者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静乐、宁武、岢岚和五寨4县16个乡镇138个行政村农民生计方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种植业和放牧是该区域农民目前最主要的生计方式,而其最佳替代生计方式也是从事农业生产,土地征收后,大部分农民将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因此,应从当地农民实际出发设计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如加大这类地区的生存技能培训手段,转变农民传统意识,增强被征地农民的非农化就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湖北、江西两省12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对失地农户的生计风险认知状况进行了统计,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失地农户生计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失地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分别是大病风险、就业风险、口粮风险、养老风险、市场风险和教育风险,各类生计资本的状况对失地农户生计风险认知具有极其复杂的影响。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以帮助农户提高其自身生计资本的利用水平,有效的增强失地农户抵御各种生计风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基础,对东江源区的农户进行调查。对参加退果还林项目的农户退果前和退果后的生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退果还林项目显著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行为和生计后果。参加退果还林项目后的农户拥有较多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加了种植业的多样化、外出打工活动和打工收入。该研究可为科学评估退果还林工程成效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