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平 《农业考古》2001,(2):66-70
一、与茶结缘我和茶结缘 ,可从儿时说起。那时 ,我住在江南小镇 ,大人给我一个铜板 ,吩咐我去老炉灶打一瓶开水。老炉灶就设在茶馆里。熙熙攘攘的客人正在泡茶。旁边是点心店 ,热气腾腾的糕团正在上市。晚间也可以看到评弹、说书演员在演出。以上正是江南小镇茶文化的典型写照 ,也是茶文化对我童心的初次熏陶。我的家乡是江南平原地区 ,从来没有见过茶树。直到青年时期到苏州求学 ,在太湖边上 ,第一次走近茶园 ,绿油油的煞是好看 ,对茶有了新的认识。真正与茶为友 ,是在而立之年以后。那时 ,工作繁忙 ,茶是唯一的好伙伴。茶叶需自备 ,开会时…  相似文献   

2.
唐宋文苑与茶道文化《文史知识》编辑部文野(一)道德和实践相结合的现实主义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不仅体现于文艺作品本身,更体现于文化人的行为之中,茶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就说明这一点。作为古代知识的拥有者和旧道德的捍卫者,文人士大夫与茶道结缘甚深,茶...  相似文献   

3.
唐茶道的文化特征陕西省安康市第一文化馆丁文在人类文明史上,东方神秘文化和西方科学主义风格炯然而异,这两棵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也大相迳庭。茶叶和咖啡、可可同为世界三大饮料,也进入各自的文化圈,但咖啡文化、可可文化未脱科技文化范畴,茶叶文化卓尔不凡,超越自...  相似文献   

4.
试论维吾尔族的茶道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维吾尔族的茶道文化中央民族大学突厥语言文化系艾尔肯·阿热孜目前,我国在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维吾尔饮食文化的研究则刚刚起步,而维吾尔茶文化的研究更是如此。在这一领域,到目前为止,仅有几篇研究论文问世。在这样的情...  相似文献   

5.
陈永华 《农业考古》2001,(4):314-317
古代中国 ,在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 ,很长时期内都处于高势位 ,对日本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日本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和中国都存在着渊源关系 ,但日本文化从来都不是中国文化的简单翻版。换言之 ,日本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 ,不仅有接受的一面 ,也有在接受以后再创造 ,从而输出的一面 ,这种现象也就是一种文化倒流。随着时间的推移 ,所谓的高势位与低势位的界限日益缩小 ,文化交流更多的表现出双向性。本文拟就在这一理念下对中日茶道文化的交流作出分析。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渊源关系可用以下图式表式 :从表中显示出来的最大特征就是日…  相似文献   

6.
赵化 《农业考古》2001,(2):303-303
一、茶文化的日本化茶文化源于中国 ,在传入日本后形成了草庵茶道。草庵茶道是从客人步入茶室开始直到离开过程中一整套繁琐的接客、待客、点茶的仪式。它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 ,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草庵茶道无论在形式 ,内容还是精神内核上都与中国茶文化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也融铸了日本本土文化的性格。它的发展衍变的过程发生在两种文化碰撞、交织调和变形的文化整合的大背景下。茶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奈良至平安初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活动发展很快,这对普及茶事、弘扬茶精神和推动茶叶生产均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但也有值得我们进一步审视的现象和问题。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茶的祖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还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文化精神相融合,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铸就联系,起来,这就是上千年来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但也应看到近年来有些茶文化活动往往是刻意追求奢华的形式,“缺乏精神提携”,一味着眼于商业策划而少了些高雅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曹建南 《农业考古》2019,(2):232-238
南浦绍明是日本镰仓时代的禅林高僧,为日本禅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从余杭径山寺带回茶台子和7部茶典等跟茶道有关的故事,散见于18~19世纪,甚至更晚的日本文献,因距南浦生活的时代太过久远而被理解为没有可靠史料支撑的传说。但这些传说的形成和传播,一方面反映了径山禅茶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和南浦绍明在日本禅茶界的崇高威望,同时也是抹茶和煎茶这两种文化在日本社会相互碰撞、争斗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茶道     
叙永产好茶,这大约和它的气候有关,俗话说:打不湿的古蔺晒不干的叙永,每逢雨天,整个县城便阴气横溢,这时体弱之人如到叙永,则必禁受不住,非伤风感冒不可,特别是叙永后山茶,本就罕见阳光,属阴柔之物,再加上这肥厚的阴气一喂,便越发将它养成珍中极品了,这也是叙永后山茶尤其名贵之缘故。我是茶中瘾君子,每日皆离不得此物,这次出差途经叙永,自然得带二斤回去。不巧的是到叙永后,一连几日都在下雨,直到临走的前一天也不见停,无奈,只得冒雨赶往茶市,但这等天气下茶市哪还有人,失望之余,刚想回转,却见前方雨帘中,有一戴笠者立于街沿,对噼  相似文献   

10.
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较观──读《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有感江苏省茶叶学会李荣林一、茶道文化的源流利发展日本原本没有茶,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约在九世纪初。那时正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派遣大...  相似文献   

11.
名闻国内外的上海乔氏中国茶道艺术表演系列 ,曾被国外同行称为“中国会说话的茶道”。其舞之蹈之的独特茶道语汇 ,融千年古茶道的绝技绝艺 ,一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竟会情不自禁地渐渐将您带入茶文化的深邃境界之中。近年来 ,已有美国纽约丁丁茶道馆、日本大阪樱花雨茶屋 ,澳大利亚盈盈中国茶馆及我国北京、南京、深圳、郑州、银川、大连、武夷山等国内外五十三家较有影响的茶艺馆、宾馆、职业学校、大专院校、艺术团体、航空公司纷纷来接受乔氏中国茶道的培训。许多茶艺馆来电说“有中国茶道的表演 ,茶馆的生意就是不一样 !”深圳有家接受…  相似文献   

12.
农村漫笔     
蔬菜大棚内土壤湿度调节措施主要是灌水,灌水的次数和用水量除了根据土壤湿度外,还应根据所种蔬菜的品种和需水量来控制灌水的次数,冬季棚内灌水次数宜少,夏季宜多些的特点。根据蔬菜大棚内每次的灌水量受土壤质地、渗漏程度、蔬菜品种的根系深浅、耐湿特性、地温高低等多种原因制约,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其节水、增产增收的效果也不同。8710部队副食品生产基地采用微喷和滴灌大棚栽培蔬菜,节水灌溉及增产增收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284-285
中国茶道文化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并盛于宋代,人们在饮茶中创造并不断完善了以泡茶饮茶为根本的茶道礼仪文化。古人给予了茶多个词汇以体现茶的精神内涵,其中以"和、清、俭、敬"较为突出。唐朝的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将中国茶道文化传递到了国门以外的地区,将其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茶道文化蕴藏了极其深厚的为人与处世的哲学道理,即使是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社会,优秀的传统茶道文化也没有失去往日的色彩,它仍然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以茶育人,以茶醒己,以茶明志应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14.
红旗岭漫笔     
正北大荒神奇而美丽。尤其到了秋天,天空如同一块纯洁无瑕的蓝宝石,蓝得清透,大得一望无际。成熟的稻田,一方方、一块块抢占你的视野。那稻花的芳香在空气中飘散,香得让人忍不住深呼吸,此时又感觉它淡得似乎不存在。当你干脆放弃特意深呼吸时,那种香气又直入你的心脾,让一切苦闷和心烦全都消散。10月的一天,带着对秋的热恋,对北大荒特殊的情感,我向着红旗岭出发了。阳光之城透过汽车的玻璃窗子,欣赏着沿途秋景,那种感觉十分惬意,无论是经过田野、还是村镇,都忍不住睁大好奇的眼睛,寻找着某个醒目的标识,就  相似文献   

15.
茶道散论     
马守仁 《农业考古》2004,(4):103-104,107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一饮涤昏寐 ,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 ,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另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 ,说茶之功效 ,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 ,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 ,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 ,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 ,茶可以 :“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可见早在我国唐代 ,就已经饮…  相似文献   

16.
郑逸梅,生于1895年,卒于1992年,享年九十有八,江苏苏州人,一生经历坎坷,阅历丰富,以编书办报,教书育人为己任。八十余年笔耕不辍,著述不绝,有“补白大王”的美誉,作品逾千万言,是我国年龄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家之一。199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郑逸梅选集》,分上、中、下三巨册,合200万言。郑逸梅的代表作《艺林散叶荟编》,199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55万字,分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艺林散叶补编和幽梦新影四部分共6878条。该书以人物为中心,取一鳞为条、抬半爪为目,三言两语,洋…  相似文献   

17.
陆羽茶道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羽茶道浅析湖门天门市陆羽研究会王厚林茶之为饮,源起于我国古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的重要发现和经验积累。过去民谚中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充分说明了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既然饮茶,就如同吃饭、用菜讲求蒸煮、烹...  相似文献   

18.
茶艺与茶道     
‘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及其意境,最早出自于我国唐朝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鸿渐是唐朝茶学专家陸羽的字,他写了一本‘茶经’,是全世界能找得到的最早一本完整茶学著作,因为这本书的提倡,喝茶之道在唐宋大为盛行。日本于唐宋时代派了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其中有名叫最澄、空海、荣西等的僧人把中国的种茶、制茶、享茶的方法带回了日本,又经珠光、千利休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日本今日闻名于世的‘茶道’。由于当时中国流行饮用磨成粉状的末茶,所以日本传统的茶道至今仍然使用末茶。饮用的方法则演变成非常讲究细  相似文献   

19.
茶道与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道与禅北京大学滕军以村田珠光为开山,武野绍鸥为先导,千利休为集大成者的日本茶道艺术,并非只是一种文人嗜好,闲人雅趣,也并没有只停留在生活的规范与礼仪上。正如《山上宗二记》中所指出的:“因茶道出自于禅宗,所以茶人都要修禅,珠光、绍鸥皆如此”[1]。茶...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茶道     
原产于中国的茶,现在已成为遍及世界的饮料了。众所周知,据两千年以前的史料记载中国那时就已经有了吃茶的习惯,到了八世纪陆羽著《茶经》,把饮茶提高到一个精神文化的位置。正如下面将要叙述的那样,茶传到日本,开始是作为药接受下来的,后来又作为嗜好而推广,更进一步到十五、十六世纪,茶道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才最终被完成。也就是说茶起源于中国,在日本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而推广了。这次,受到日本茶道权威,获得了贵国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千宗室家元的援助得以在这里向中国朋友们介绍日本文化中的茶道,我感到非常茶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