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鸡做为实验动物,最早见于1789年Pasteur用鸡做鸡霍乱的研究,1911年Rous和murphy首次将鸡胚应用于病毒研究。早期研究者并不了解鸡胚可能携带隐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早Woodrun和Goodpasture在研究禽痘病毒  相似文献   

2.
SPF鸡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复震 《北方牧业》2005,(16):17-17
<正> SPF 鸡(Specific Pathogen Free Chick-ens)即无特定病原鸡。一般指饲养于屏障系统或隔离系统中,不能检出国际、国内(尤其是国内)流行的鸡主要传染病的病原,具有良好的生活力和繁殖性能的鸡群。其所产的受精卵即为 SPF 种蛋。一般来说,SPF 鸡除了应该没有鸡的内外寄生虫侵袭外,要消除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各种:新城疫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禽流感病毒 A 型、禽呼肠孤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白痢沙门氏菌,鸡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嗜血杆菌、禽腺病毒Ⅰ型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Ⅰ型副粘病毒、禽霍乱巴氏杆菌、鸡滑液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解活禽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的携带情况,从来自溧阳某鸡场9-10日龄的SPF鸡胚,采用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然后通过HA试验对分离结果进行鉴定。研究结果显示活禽市场是LPAIV的一个重要存储库,加强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监测对禽流感的防控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1.1试验动物9~10日龄的SPF鸡胚来自于溧阳某活禽市场。  相似文献   

4.
消毒剂与禽场的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5):18-20
从建筑物或设备的表面利用物理的方法,移去微生物或无机物的过程叫“排除污染”(decontamination)。“消毒”(disifetion)是指杀死附着在建筑物或设备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清洁”(saIlitizmion)则是指减少微生物的数量,并防止其增殖。排除污染、清洁和消毒对禽场卫生而言是相辅相承的,经由在鸡生产周期之间排除残留的细菌、霉菌和病毒,以免这些病原微生物感染下一批鸡群,同时也须从设备或衣物等排除病原,以预防病原微生物经由此类物品的移动,而在禽场内或禽场间传播。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我们于1956年夏,在江苏省扬州市郊首次发现大批雏鹅死亡。经尸体剖检,发现它们的病变相当一致,但经多次细菌分离和鸡胚接种,均没有分离到可疑病原微生物。后改用鹅胚绒尿腔接种,鹅胚死亡并出现病变。初步认为本病的病原为病毒。但  相似文献   

6.
番鸭"花肝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番鸭"花肝病"病原进行了研究,证实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该病毒大小为50nm-70nm左右,圆形,无囊膜;雏番鸭人工感染该病毒后可出现和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鸡、麻鸭人工感染不发病;该病毒不凝集鸡、鸭的红细胞,能够在鸡胚、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并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核酸类型为RNA,琼扩试验表明与禽呼肠孤病毒有血清学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
禽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是鸡痘和鸽痘。禽痘感染的自然宿主是鸡、火鸡和鸽,鸭和鹅的易感性较低。根据症状和病变的表现,禽痘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痘疹可发生于皮肤、口腔和咽喉部的粘膜。发生于皮肤的,称为皮肤型;发生于口腔和喉部的,称为白喉型;两者兼有的,称为混合型。此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多为幼鸡和幼鸽患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禽痘的病原是痘病毒。目前认为引起禽痘的病毒最少有四种类型。鸡瘟病毒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危害性大;火鸡瘟病毒、鸽痘病毒也常见到;…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部分禽用生物制品外源病毒检测的鸡胚检查法、细胞检查法和鸡检查法。鸡胚检查法应用SPF鸡胚检验;细胞检查法主要通过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禽白血病病毒ELISA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IFA检验疫苗是否含有外源鸡红细胞吸附因子、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并提出疫苗检验的判定标准,为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新城疫疫苗的外源病毒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鸭流感的发生与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是多种家禽的一种传染性综合征。近年来,欧州、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从鸡、鸭、鹅、火鸡、鸽及鹌鹑等分离到许多A型流感病毒。1 病原禽流感病毒在分类上属于正粘病毒科的A型流感病毒。病毒颗粒呈短杆状或球状,直径约80~120nm。所有流感病毒都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禽流感病毒能在发育鸡胚中生长,有些毒株接种鸡胚尿囊腔,可以使鸡胚死亡,并引起鸡胚的皮肤和肌肉充血和出血。有些禽流感病毒能在鸡肾细胞和鸡成纤维细胞上生长。流感病毒以其核衣壳和包膜基质蛋白为基础,可以分为A、B和C三个抗原…  相似文献   

10.
禽类一些传染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禽白血病、禽脑脊髓炎、刚状内皮增生症、禽呼肠病毒、禽腺病毒及产蛋下降综合征等可经蛋传播,如果这些病原不根除.很有可能经蛋带入疫苗而传染给接种疫苗的鸡群.目前我国禽用疫苗大部分是用普通鸡胚或清洁鸡胚制造的.尽管这种普通疫苗对家禽疫病的防制起到良好作用,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1病原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病毒可接种于鸡胚进行培养,病变的腱鞘经常规处理后经卵黄囊接种于5-7日龄的鸡胚,经5-6天后鸡胚死亡,胚体充血和出血,绒毛尿囊膜混浊,脾脏肿大,心肌有坏死灶。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时在其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大小不等隆起的疱斑。1日龄肉用雏鸡足垫内接种,第二天即可引起局部红肿等典型的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2.
为填补国内外水禽源痘病毒培养特性和理化特性研究方面的空白,对国内检测并鉴定的鹅源禽痘病毒,用鸡胚进行分离培养和病毒理化特性研究。将鹅皮肤痘疹样本研磨后,接种SPF鸡胚进行连续传代培养。病理检查和PCR检测证实,病毒可在鸡胚中增殖,且经连续5轮传代后,鸡胚病变及病毒滴度趋于稳定。鸡胚中可以观察到绒毛尿囊膜水肿增厚及白色痘斑等禽痘特征性病变。对采集病变的绒毛尿囊膜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病毒包涵体和典型禽痘病毒粒子。利用建立的鸡胚培养体系,对该病毒理化特性进行鉴定,发现病毒对热(55℃)、酸(pH3)、碱(pH11)、胰蛋白酶、乙醚和氯仿敏感。本研究首次建立了鹅源禽痘病毒鸡胚培养体系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定,从而为系统开展该病毒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禽脑脊髓炎又称流行性震颤,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运动失调和头颈震颤,成年鸡产蛋量下降。1病原毒属微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对氯仿、酸、胰酶、胃酶和去氧核酸酶有抵抗力。病毒能在无免疫性母鸡所产的卵的鸡胚脑部和卵黄囊中增殖,也可在神经胶质细胞、鸡胚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胰细胞等细胞培养物上生长繁殖。2流行病学鸡、雉鸡、火鸡、鹌鹑等均可自然感染。各种年龄的鸡都可被感染,但出现明显症状的多见于3周龄以下的雏鸡。病禽通过粪便排出病原,污染饲料、饮水、用具、人员,发生水平传播。病原在外界环…  相似文献   

14.
2015年8月,河南和湖北某鸡场发生了以心包积水为典型特征的疫情,具有较高的发病死亡率。临床剖检分析为疑似心包积水综合征,病原可能为禽腺病毒。采集心包积水液的病鸡肝脏、心脏等病料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同时对病料和接种后的鸡胚尿囊液进行禽腺病毒的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在病料与尿囊液中均检测出大小约649 bp的片段,将分离到的两株病毒分别命名为HBHP1510和HNXZ151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株病毒的同源性为99.6%,与腺病毒4型的同源性最高,为95.1%~97.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两株病毒与禽腺病毒4型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表明,此次从心包积水综合征病死鸡中分离的病毒为禽腺病毒Ⅰ亚群4型。  相似文献   

15.
QU分离株是一株类似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属于鸭腺病毒1型病毒。通过人工感染和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QU分离株接种无特定病原雏鸡未出现临床病症及生长发育障碍,不致死鸡胚,对鸭胚的致死率明显比引起产蛋下降的HS株低。QU株在鸡胚肝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良好,产生典型细胞病变,且在鸡胚肝细胞上的增殖滴度最高,但不适应鸡胚肾细胞。这些数据说明QU株系对鸡具有低毒力的腺病毒,有可能用作禽用基因疫苗或基因治疗的候选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6.
经多次反复试验证实:益康露消毒剂对畜禽主要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有良好的杀灭效果。该药0.005%中5分钟对猪五号病病毒、猪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完全杀灭,有效率为100%。0.01%在5分钟100%杀灭新城疫病毒。0.02%10分钟对鸭传染肝炎病毒杀灭亦为100%。  相似文献   

17.
浅谈禽腺病毒感染鸡的特征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Van den Ende分离出一株禽腺病毒。以后.又从鸡胚中无意分离到多株鸡胚致死孤儿(Chicken embayo lethal orphan CELO)病毒。1952年Olson自患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的北美鹌鹑病料中分离获得了第一株发病禽的腺病毒,即鹌鹑支气管炎病毒(QBV)。鸡类腺病毒(A viadeno vires)包括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ELOV),包涵体肝炎病毒(IBHV),减蛋综合症(EDS-76)。  相似文献   

18.
通过SPF鸡胚连续、快速传代,从自然发病雏鸡脑组织中分离出一株禽脑脊髓炎病毒.暂命名为AEV-NH937株,该病毒在发病鸡胚的肠上皮细胞、胰岛细胞和大脑神经细胞的胞浆中呈颗粒状,直径25~30nm,对盐酸、氯仿、胰蛋白酶具有抵抗力,在二价镁离子保护下可抵抗热效应(50℃),病毒滴度6.16(即EID(50)=6.16),中和指数245。  相似文献   

19.
鸡胚因发育过程清楚,长久以来作为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实验模型,尤其在鸡胚发育早期绒毛尿囊膜阶段,因其血管丰富,是天然的免疫缺陷宿主,是病理学、药理学和肿瘤学等研究领域的理想实验模型。作者简述了发育早期的鸡胚组织结构,并介绍了鸡胚绒毛尿囊膜在肿瘤研究、血管生成、器官移植、烧伤等疾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鸡胚病理模型基础上进行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鸡胚及禽类细胞系在病毒繁殖和疫苗生产、治疗性蛋白和单抗生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多种人源病毒、禽源病毒、支原体等可在鸡胚及禽类细胞上增殖,并用于疫苗生产。作者对常用的禽类纤维原细胞和多能干细胞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商业化的禽类细胞系来源以及部分易感病毒。鸡胚表达系统能够在目的蛋白特定位点产生人源化糖基,减少目的蛋白对人的过敏反应,且禽蛋廉价易得,可作为生产人用单克隆抗体和治疗性蛋白的合适供体。作者介绍了鸡胚及禽类细胞系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鸡胚作为动物模型在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1789年Pasteur用鸡研究鸡霍乱开始,鸡作为实验动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通过鸡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成功地研制出人类的第一个抗癌疫苗—鸡的马立克氏病疫苗。以鸡为代表的禽类实验动物具有繁殖快、卵生,体外孵化容易控制,试验成本低,一次可获得大量的鸡胚和胚胎细胞的特点,同时在胚胎期,鸡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鸡胚和鸡胚细胞适宜做多种病毒的培养基,用于禽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用于制备禽病诊断的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等,用于疫苗的安全性及效力检验等,使禽类实验动物的应用十分普及。1国外禽类实验动物研究进展美国、日本、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