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天汪1号苹果不同栽植密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汪1号是天水市果树研究所选育的甘肃省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枝型元帅系苹果新品种,为了探讨该品种适宜生产的合理栽植密度。我们采用了2m×4m、2.5m×4m、3m×4m和4m×4m4种栽植密度处理,对其树体生长结果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认为在天水山地果园栽植密度以2.5m×4m和3m×4m较为适宜,在生产中可广泛采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模式一:小冠疏层形。栽植株行距为3m×4m或4m×4m,每667m2栽植40~60株。树体结构为:下部先培养3大主枝,而后上部培养2~3个小枝。上下层间距80~100cm。其间选留5~8个2次枝(结果母枝)。树冠总高为2~2.5m。这种模式在陕西大荔、临渭、礼泉等县区采用较多。优点:利于通风透光;树势较稳定;高产优果效果显著;劳动强度较小。缺点:树形培养较慢,一般需5~7年;前期产量偏低。模式二:双倒“人”字形。栽植株行距为1m×3m或1.5m×3m,667m2栽植250株左右。树体结构为:下部侧向先培育2大主枝,其后上部再培养2个小主枝,其间留5~8个结果母枝。纵向看…  相似文献   

3.
1 高光效树形建立及修剪技术 选健壮大苗建园,栽植株行距3 m×4 m,定干高度70~80 cm,当年萌发3~5个新梢,选留3个方位好、夹角为120°的新梢作为主枝培养,其余新梢留3~5片叶反复摘心.7月上旬开始牵引新梢,与主干呈30°,保持主枝先端优势.第1年冬季修剪,剪去3个主枝延长枝先端的1/3~1/4直至充实部...  相似文献   

4.
目前,苹果园栽植株行距大都小于3m×4m,多数采用纺锤形整枝,主干坚挺、主枝相对弱小。而生产上大部分果园的主枝和主干上的辅养枝没有控制好,树体横向生长太快,尚未进入结果盛期就已经交接,而背上枝控制不好的极易出现树上长树,影响光照,去掉了来年还冒。实施苹果新梢基部弯曲生长对幼树整形和控制背上枝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荷包杏夏季短截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生 《中国果树》2005,(1):43-44,i002
我国杏树生产多采用大冠稀植方式,行株距5 m×4 m,每667 m2栽植33株.整形修剪一般较为粗放,通常只进行简单的冬季修剪,定干高度不一,主枝数不等,多任其自然分枝,枝条密集杂乱,结果部位逐年外移,产量低而不稳.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榆树山村果农公茂禄在果园管理中偶然发现山地红荷包杏夏季采接穗后剪留的短桩能抽生二次枝,第2年能正常结果.他由此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践,终于创造出以夏季短截为主、冬剪为辅的修剪方法,构建了矮干、小冠、紧凑、适于密植的自然开心形树形.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渭北旱塬,上世纪90年代初所建的苹果园中。品种大多为富士系,栽植时株行距小于3m×4m,树形多以主干疏层形整形。目前树龄基本上都超过15年,树冠处于交接状态。这些果园在生产中已经出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树干过低,基部大枝过多、过乱,主枝、辅养枝不分;上部主枝、侧生枝太多、太强,中心于无明显优势,内膛郁密;生长量过大,单位面积枝量过多,  相似文献   

7.
<正>老苹果园树势衰弱,叶小而薄,果小质劣,腐烂病多发,很多果农失去作务信心。我们认为老果园管理应抓三点。1)改形修剪。老果园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栽植的3 m×2 m的密植园,如今很多都是树大枝密,通风透光性差,必须大改形,改为改良纺锤形。修剪要点:1疏除树上所有腐烂枝、日烧枝、虫枝,这是关键。2改中干上的主枝为单轴延伸,主枝距为20~30 cm,螺旋上升排列,上下错开,左右不交,与中干的粗度比为3∶1,拉成90°,不短截,长放。3主枝上的侧枝也是单轴延伸,间距20 cm,与主枝的粗度比为5∶1,拉成90°,不回缩,不短截,缓放。4顶端主枝优势强,侧枝  相似文献   

8.
1 高标准建园 选择土壤肥沃 ,土层深厚的地段 ,株行距为 2× 3 .5~ 4m,667m2栽 80~ 1 1 0株。定植穴深 70 cm,长宽各 90 cm,栽植时 ,结合填土 ,每穴施入 3 0 kg有机肥和 0 .5 kg过磷酸钙 ,栽植后浇足定根水。2 整形修剪 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型和主枝开心型。前者主干留 40 cm剪顶 ,主干上留 3~ 4个主枝 ,其基部呈 40°角自外开张 ,每个主枝上留 2~ 3个侧枝 ,开张角度 60~70°,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 ,后者在树高 2 .5 m,主干高 3 0~ 40 cm时 ,每株留 2个大主枝 ,向东西方面伸展 ,主枝间的角度为 60°,主枝上不留侧枝 ,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  相似文献   

9.
目前,苹果园栽植株行距大都在3 m×4 m以下,整形多数采用纺锤形,要求主干坚挺,主枝相对弱小.而生产上有些果园没有很好地控制主枝和主干上的辅养枝,使树体横向生长太快,尚未进入结果盛期就已经交接,而背上枝又常常控制不好,极易出现"树上树",影响光照.实施苹果新梢基部弯曲生长对幼树整形和控制背上枝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2011年春季定植的矮化中间砧苹果成品苗(3年根1年干的‘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为试材,设置7种不同的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1 m×3 m、1.5 m×3 m、2 m×3 m、0.75 m×4 m、1 m×4 m、1.25 m×4 m和1.5 m×4 m),细纺锤形整枝修剪,自栽植第2年,连续7年调查7种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栽植密度下树干粗度和总枝量逐年增加,不同处理间树干粗度无显著差异,第7年1 m×3 m和0.75 m×4 m两个栽植密度下树体总枝量超过140万条·hm-2,第8年均超过140万条·hm~(-2)。栽植前期(第2~4年)各栽植密度树体短枝比例不断增加,长枝比例不断减少,第5年各栽植密度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综合稳产3年(第6~8年)树体的枝类组成数据,4 m行距的短枝比例明显高于3 m行距,长枝比例略低。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的株行距处理依次为1.5 m×4 m(63.87%)、1.25 m×4 m(61.44%)、2 m×3 m(61.27%)、1 m×4 m(59.19%)、0.75 m×4 m(55.79%)、1.5 m×3 m(53.67%)和1 m×3 m(49.37%);相同栽植株数下,4 m行距处理低光效(相对光照强度小于40%)的区域比例显著小于3 m行距。比较前5年的累计产量,以行距4 m和1 m×3 m的最高。综合稳产3年的结果情况,大果率(单果质量 200 g的果实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以4 m行距和2 m×3 m的最高。各栽植密度下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差异。综上,采用4 m行距,1~1.25 m株距,树体成形快,稳产后树体结构合理,冠层光照充足,低效光区比例少,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红富士苹果园形成交接郁闭的主要原因是:栽培密度大,行株距4m×3m、3m×2m等;修剪不合理,主枝留量多,只甩放不回缩;施肥、浇水失调。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2.
板栗低干矮冠多主枝开心形树体矮化通透,结果部位多,丰产稳产,便于宽行、矮密栽植,尤其适合山地丘陵栽植。该树形主干高度20~40cm,主枝4~5个,开张基角50°~70°,各主枝间距20~30cm;每主枝配备侧枝2~3个,冠高控制在2.0~2.5m。树体整形3~5年完成,盛果期树采用三套枝轮替修剪,并辅以小幅更新,可保持树体通透健壮,延长结果期。  相似文献   

13.
2011 年春季定植的矮化中间砧苹果成品苗(3 年根 1 年干的‘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为试材,设置 7 种不同的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 1 m × 3 m、1.5 m × 3 m、2 m × 3 m、0.75 m × 4 m、1 m × 4 m、1.25 m × 4 m 和 1.5 m × 4 m),细纺锤形整枝修剪,自栽植第 2 年,连续 7 年调查 7 种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栽植密度下树干粗度和总枝量逐年增加,不同处理间树干粗度无显著差异,第 7 年 1 m × 3 m 和 0.75 m × 4 m 两个栽植密度下树体总枝量超过 140 万条 · hm-2,第 8 年均超过 140 万条 · hm-2。栽植前期(第 2 ~ 4 年)各栽植密度树体短枝比例不断增加,长枝比例不断减少,第 5 年各栽植密度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综合稳产 3 年(第 6 ~ 8 年)树体的枝类组成数据,4 m 行距的短枝比例明显高于 3 m 行距,长枝比例略低。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的株行距处理依次为 1.5 m × 4 m(63.87%)、1.25 m × 4 m(61.44%)、2 m × 3 m(61.27%)、1 m × 4 m(59.19%)、0.75 m × 4 m(55.79%)、1.5 m × 3 m(53.67%)和 1 m × 3 m(49.37%);相同栽植株数下,4 m 行距处理低光效(相对光照强度小于 40%)的区域比例显著小于 3 m 行距。比较前 5 年的累计产量,以行距 4 m 和 1 m × 3 m 的最高。综合稳产 3 年的结果情况,大果率(单果质量 > 200 g 的果实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以 4 m 行距和 2 m × 3 m 的最高。各栽植密度下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差异。综上,采用 4 m 行距,1 ~ 1.25 m 株距,树体成形快,稳产后树体结构合理,冠层光照充足,低效光区比例少,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结果的密植苹果园,大多存在枝多冠密,通风透光不良,结果部位外移,产量低,品质差,管理不便等现象。下面根据各种密植苹果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供参考。 一、乔砧普通型密植园 栽植密度为2~2.5×3~3.5m不等,多采用老树形,老方法修剪,造成主枝粗大,树姿直立,株间交叉,通风透光差,喷药及其它管理不便,成花少,产量低。由于主枝已粗大,开角很难,即使强行拉开,主枝间相互交叉,仍然无效。 解决措施:1.疏、缩法。将直主角度小的基层主枝回缩到外围伸展适宜的水平枝上(背后枝换头)。二、三层以上的主枝,细小、水平的留  相似文献   

15.
红富士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树形改造 充足的光照是培育全红一级果的首要条件。许多苹果园栽植密度过大,树体枝量过多,内膛光照条件极差。要生产优质果品,必须改造树体结构,打开光路。方法是:第1步锯掉低于1m的大主枝,使树干高度达到1~1.5m;第2步锯掉顶部1~3个主枝,使树体变成改良开心形;第3步锯掉株间交叉枝。改造后每株树仅留3~5个大主枝。树体改造应在1~3年内完成,视树体情况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6.
王少敏 《落叶果树》1992,24(3):36-39
短枝型苹果特点是树体矮小,枝条粗壮,节间短,短枝多。因树体紧凑,在整形上结构比较简单,修剪比较容易,但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以及不同地域条件,要求有所不同。现将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小冠疏层形整形修剪技术以及不同短枝品种修剪特点介绍如下: 一、小冠疏层形的树体结构 这种树形适宜株行距平原沃地为2~3×4m;山岭薄地为2×3m。 树体基本结构:干高40~50cm,树高2.5~3.0m,冠径2.5m左右。全树共有主枝5~6个。第一层3个主枝,可以互相邻接或临近,开角60~70°,每一主枝上相对应两侧各配备1~2个侧枝,无副侧枝;第二层1~2个主枝,方位插在一层…  相似文献   

17.
<正>此整形方法适用于双矮化密植苹果,栽植株行距为1.5~2m×3~4m、667m2栽植84~148株的果园。1树形特点1.1树体结构干高50~70cm,树高3.5~4m,一般树高等于行距或为行距的80%。中心干直立健壮,干上上着生主枝25个左右,主枝在中心干上螺旋式分布,不分层。冠幅等于株距,主枝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株距的1/2。主枝短小,角度开张,同侧枝上、下间距40cm左右。主枝角度为90~110°。主枝上不留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单轴延伸。全树细长,树冠下大上小,呈细长纺锤形。枝干比小于1∶3。盛果期667m2枝量保持在8万~12万条,行间留有1.5m以上的作业道。根据果园土壤肥力及土肥水管理水平,667m2产量保持在4000~6000kg。  相似文献   

18.
杏树的整形修剪方法与其栽植密度、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目前,栽植密度多为2~3m×3~4m。杏树干性不强,特别喜光,树形宜采用自然开心形。我们试验的自然开心形整形修剪技术,具有成形快、结果早、产量高等特点。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自然开心形的基本结构 主干高60cm,主枝5~6个,主枝开张角度70°,主  相似文献   

19.
苹果建园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配好授粉树一是要选择与主栽品种开花期相同、亲和力高、经济价值高的品种作授粉树,如富士配秦冠,秦冠配金冠,新红星配短枝富士或嘎拉等;二是授粉树的量要足,一般要求5∶1或4∶1;三是配植方式要合理,5∶1的每隔4行主栽品种栽1行授粉树,4∶1的每3行主栽品种栽1行授粉树。2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和管理技术水平3个方面综合考虑栽植密度,山地果树生长较弱,株行距以(2~3)m×4m为宜,667m2栽株,树形宜选用主干形或细长纺锤形。  相似文献   

20.
<正>1园址选择和果园规划选择远离化工厂、化肥厂、窑厂等产生污染源的地点建园。园址地貌要平整,不宜在低洼处栽植。规划好确定株行距,一般在平原地区2.5~3 m×4~5 m,山地2~2.5 m×3~4 m。2栽植定植坑一般80 cm见方,20 cm以上的表层土和20 cm以下的心土要分开放置。回填时,可在下层施入一些秸秆,可起到防盐碱上返和防水分、养分快速下渗的作用。离地30~50 cm处施入表土、腐熟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