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吊丝球竹DD-1是大渡河造林局近年选育的省级良种,通过吊丝球竹DD-1与原种吊丝球竹(Bam busabeecheyana)的分类学的差异分析、抗寒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对低温的耐受性,与慈竹相当,明显优于杂交竹,可耐受-1.1℃以下的低温;吊丝球竹DD-1抗干旱性较强,在川中旱区种植成活率高于当地慈竹45.7个百分点;耐盐碱性尤为突出,在pH5.5~7.8均能正常生长,在pH值7.0~7.8的立地条件表现优异;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其生物量大大高于慈竹,DD-1单株平均重量20.1 kg,慈竹单株重量2.4 kg,DD-1重量是慈竹的8.37倍;比较与慈竹等4种竹子制浆抄纸性能,粗浆细浆出浆率综合评定优于慈竹,属于优良的造纸竹材;经营模式研究表明,DD-1栽植第4年,笋、材两项公顷平均收入可达34 500元~46 500元;综合研究表明:四川1 000 m海拨以下的山区可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2.
3.
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在相同抚育措施下出笋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出笋早、数量多,平均达37.05支/丛,但出笋总重量低,平均仅25.25/丛,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迟,但云南甜竹的笋总产量最高,达42.2/丛,大头典竹出笋产量次之,达40.1/丛。方差分析表明,吊丝单竹与云南甜竹、大头典竹间存在1%极显著水平。从出笋的月规律变化上看,7月下旬和8月中旬均是3种竹子出笋高峰期,而7月中旬和8月上旬均出现出笋低谷期,8月中旬过后均出现出笋逐渐减少趋势,吊丝单竹、大头典竹9月下旬产笋仅零星出现,云南甜竹出笋则在9月下旬仍达到一个小高潮,而后出笋逐渐停止。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省平阳县大木竹及吊丝单竹1年生、3年生和5年生样竹的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部位的干质量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木竹、吊丝单竹各个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存在较大差异,2个竹种地上部分均为竹秆>竹枝>竹叶,地下部分细根的干质量热值最小;2)大木竹、吊丝单竹各器官不同生长部位的平均干质量热值无显著差异,表明热值与植物器官生长部位没有显著关系;3)大木竹、吊丝单竹不同生长年龄竹株的各器官平均干质量热值差异不显著;4)大木竹与吊丝单竹相比较,秆、枝、叶、蔸、细根等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均是大木竹高于吊丝单竹. 相似文献
5.
历时3年对吊丝单笋体的理论性质、食性、加工条件、产量特性、适应性以及笋体营养成份与出笋阶段、笋龄、笋体部位、贮藏时间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通过对笋体经济性状的综合评价和适生区域分析,得出结论;吊丝单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地区极为优良的夏秋笋用竹,可在冬季极端低温 T_(min)>-4.5℃或1月份平均气温 T_(1月)=7℃等温线以南的地区发展栽植。 相似文献
6.
吊丝单笋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夏秋季笋用良竹吊丝单的笋期生长特性和提高竹笋单产,通过多年的定时定位测试,系统研究了该竹的林分笋期.竹丛笋期、出笋数量的时间分布,发笋与母竹基础的关系,退笋规律。成竹规律、幼竹生长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节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笋期15/6~18/10,历时126天,其中大暑至立秋为出笋盛期,发笋量占总数的40%。发笋数量的时间分布为偏正态。②丛发笋数随竹丛的增大而增加,r=0.99;株母竹发笋数随竹丛的增大而减少,r=—0.711。以丛留母13~15株的竹笋最有利于竹笋单产的提高。全林的丛发笋数和株发笋数分别为6.21和0.79株。③湿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r=0.783;全林退笋率14%,其中以盛期为低;退笋高度60cm以下,多在10~20cm之间,占54.1%。④高生长历期113天,累积生长量、日均生长量分别为894.1、7.91cm,其中昼夜分别贡献77.6%、212.4%。生长以立秋至白露期间为快,在1/3生长期内,生长量占2/3。夜间生长速率是昼间的三倍多。⑤高生长量(y)与日均温(x1),日温差(x2)、降雨(x3)间的回归方程式为y=2.729+0.268x1—0.184x2+0.032x3,其中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复相关R=0.463。 相似文献
7.
吊丝单丰产栽培与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施省八五课题“优良笋用丛生竹开发研究与示范推广”,时吊丝单在浙南的丰产栽培技术、基地营建方式、幼林利用模式等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检索,以9.2hm2基地为研究载体,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实施早出、丰产配套技术,吊丝单2年生竹林即开始投产,4年生林每公顷产笋11850kg,产值67500元,比项目合同期望指标增加30%;②每公顷栽1050丛的密植技术,可使竹林初产水平提高44%,中期林分增加38%;③幼林以套种“西瓜-萝卜”模式为佳,其年公顷净收益增加6000元以上,林地有机肥增加37.5~45t,竹林出笋增加35%。 相似文献
8.
吊丝单区试与扩大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五年,对吊丝单的适生范围,承耐低性及其在临界区域的引种驯化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吊丝单可在此纬29度以南,海拔300米以下的广大山地,溪河沿岸种植,微域气候需满足冬季极端低温高于-5.5℃,并相应地给出临界点的驯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通过对大扁杏之根系、枝干、叶片的生长习性与生物作用的科学认知与全面总结,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举措,旨在为精准管理和提高大扁杏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对东部白松引种试验林个体进行了多年物候观测,并进行了种子育苗及异砧嫁接研究。结果表明:东部白松能够适应吉林市松花湖畔的自然环境,并能完成生长发育,4月20日树液开始流动,5月8日叶芽开始膨胀,5月13日抽枝,5月17日针叶开始展开,雄球花从芽中出现是在5月26日,5月31日开始散粉,4~5 d后达到散粉盛期,10 d左右散粉达到末期。雌球花从芽中出现是在6月4日,种子形成始于6月10日,球果成熟是在来年的8月20日左右。1年生实生苗平均苗高6.298 cm,平均地径0.954 mm,出苗率92%,根系体积20 cm~3,根系总吸收面积112.79 m~2,活跃吸收面积58.78m~2;异砧嫁接接穗(东部白松)当年平均生长量8.56 cm,平均芽数5个,成活率90%。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当年的环境适宜性和生长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竹子种植成活率除刺黑竹为60.56%外,其它竹种都在84%以上,且刺黑竹与蓉城竹间的种植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每100丛母竹平均发笋数量,拐棍竹、油竹子、蓉城竹、篌竹、八月竹、斑苦竹、刺黑竹分别为320、277、231、181、165、61和59株,其中拐棍竹、油竹子与蓉城竹休眠芽萌发相对较多而发笋数较多,斑苦竹和刺黑竹发笋数量较少;篌竹、蓉城竹和拐棍竹新生竹笋的存活率较高,达97%以上,油竹子、刺黑竹次之,最低的为八月竹和斑苦竹;新生竹平均基径八月竹最大,为0.858 cm,其次是斑苦竹,为0.662 cm,拐棍竹最小,仅为0.265 cm,且除刺黑竹-油竹子、刺黑竹-篌竹、篌竹-油竹子、篌竹-蓉城竹外,其它竹种新生竹基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生竹平均秆高以八月竹最高,为88.4 cm,其次为斑苦竹,为64.8 cm,拐棍竹最矮,为22.0 cm,且除刺黑竹-篌竹、篌竹-蓉城竹、篌竹-油竹子、蓉城竹-油竹子、斑苦竹-八月竹外,其它竹种间新生竹秆高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评价,在当地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刺黑竹前期表现种植成效或环境适应性最差,斑苦竹次之,其它竹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茯苓的生长习性与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茯苓,别名松茯苓、不死面等.为一种药用真菌,以其大型菌核入药,有利尿、健脾、安神等作用, 茯苓由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三部分组成.菌核是茯苓的贮藏器官和休眠器官,个体大小不等,小的0.5公斤左右,大的数公斤至数十公斤,偶有近50公斤者.茯苓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断面致密细腻,呈粉质颗粒状,干后变硬,可切成茯苓片. 相似文献
17.
18.
19.
胡杨幼苗生长习性与成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属高大乔木,是一种干旱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树种。该树种喜光、抗热、抗大气干旱、抗盐碱、抗风沙,寿命可达百年,可生长在pH值7.3—9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