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雪花梨原产河北赵县,是与该省鸭梨齐名的著名优良品种。云南农业大学1973年从赵县引入接穗,用“多头高接换种”方法,高接在本校寻甸大河桥农场梨园17a生的法国口梨(Cure)上,以后从上采集接穗高接和繁殖苗木,在全省大部分地区栽培,其中以泸西、禄丰、官渡等县区栽培较多。在1990年和1993年云南省农业厅组织的水果评优会上,泸西的雪花梨两次名列全省优质梨第2名,被省农业厅定为与砀山酥梨、早酥梨、金花梨并列发展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将辽宁省一些劣质低效梨品种通过高接技术改换成优质高效的新品种,从高接前的准备、高接方法、高接后的管理等三方面总结了劣质梨的硬枝高接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改造低质南果梨园,优化梨品种结构,调节果品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2014年引进‘红早酥’梨接穗,在盛果期南果梨上高接‘红早酥’梨。经过6年的栽培,发现‘红早酥’梨果实口感好,早熟,丰产,抗性强,可在鞍山地区逐步推广应用。该文介绍了‘红早酥’梨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等,并总结了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新星梨系从台湾引进的日本梨品种。1997年以来分别在河北藁城、赵县、定兴和山东阳信等县高接观察,拟为河北梨品种更新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适裁品种。通过5a观察研究,表明新星梨具有结果早,易丰产,品质优良,白花结实率高,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耐贮藏运输等综合优良性状,是适于华北地区栽的中熟优良品种。总结提出了新星梨优质高效管理技术规程。可供梨品种结构调整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南林业科技》2003,30(1):60-62
1999年春,用从日本引进的4个砂梨品种作接穗,对一片5年生劣质低产梨园实施高接换种。通过近4年对引进梨品种的物候、生物习性、经济性状、抗性等多项指标和因子地观察、调查,较系统地研究了梨引进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以丰水梨品种适应性较强,其次为湘南和新世纪,而金二十世纪适应性较差。在5年生大砧上实施高接换种,第二年就开始结果,结果株率达30%以上,且有一定的经济产量,每666.7m^2达150-200kg,第3、4年结果株率达100%,每666.7m^2达500-800kg,具备良好的丰产性能。根据观察和调查结果,对今后梨树生产和劣质低产梨林改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接换头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苹果、梨等树种,但桃树由于成活率低而不被应用。我们进行的桃树高接换头成活率近100%,总结出完整的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一、接前准备1.母树准备。用于高接换头的母树,应采用5年生以下的健壮桃树。母树秋季施基肥,灌足水,无需冬剪。2.接穗准备。接穗选直径0.5~1cm的长果枝或徒长性长  相似文献   

7.
2003年,笔者将红富士、红乔纳金、新红星等苹果园5hm^2高接换种,改接成中熟苹果品种皇家嘎拉,取得了高接当年恢复树冠,第2年结果,第3年丰产高效的良好效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加州啤梨,又名绿巴梨,系西洋梨品种。砀山县2001年引进,当年高接在砀山酥梨树上,第二年即丰产;2002年全县又推广改接1000余亩,但由于对其习性不明,管理不当,失败者较多,经济损失较大。现将加州啤梨在黄河故道地区的表现及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生长习性与果实经济性状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为调整果树品种结构,增加优良品种栽培面积,于2006~2008年开展了苹果高接换头,将16a生的小国光(株行距4m×5m,管理水平一般)高接皇家嘎啦。高接树当年恢复树冠,第2年平均株产5kg,第3年平均株产100kg,经济效益提高了5~8倍,现将高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在牡丹江市林口县朱家镇三合村,以4年生山梨为砧木,以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梨 树品种红金秋梨(代号牡育24号)冬贮接穗进行春季高接。穗长20~30cm,采用劈接法和皮下接法,实施全树 高换头,成活率达97.2%;未成活的夏季芽接,使成活率达100%。高接第3年始果,1995年株产6.73kg,折合公 顷产量5606kg;1996年,株产18.31kg;折合公顷产量15252kg;1997年,株产38.7kg,折合公顷产量32237kg。 1995~1997年3年高接园公顷创产值分别为11212元、30504元和64470元。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红金秋高接园 有产量高,效益大,技术较易掌握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绿苑见闻     
《绿化与生活》2002,(1):48-48
大兴区“兴果富民”工程深得民心大兴区委、区政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兴果富民”工程,大力推广果树高接换优技术,在老杂劣果树上嫁接丰水、黄金、爱宕等优新品种梨,使果农去年就获得较高的收益。安定镇果农贾尚,高接了5亩丰水、新世纪等品种梨,去年亩获纯收入万余元。北臧村镇果农胡振强,将自己承包的80亩果园全部高接换优,经过精心的管理,经济效益比上年翻了一番。□赵立辉顺义区超额完成任务去年,顺义区绿化美化取得好成绩。全区共完成造林面积2.99万亩,完成年计划任务1.2万亩的249.17%;植树28…  相似文献   

12.
京郊大兴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采用科技手段大刀阔斧地扶优去穷,让日本“丰水梨”借助大兴老梨树多和土质好等优势,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形成了高接换优一步到位规模化生产的新格局,使今年首批生产的 2万公斤“丰水梨”产生了明显的“精品效应”。   据大兴县林业局局长阮志恒同志介绍,采用高接换优嫁接的日本品种“丰水梨”,结出的梨个大皮薄、汁多味甜,且耐贮存,品质好。   “移花接木”老树盛开科技花   俗话悦:“桃三、杏四,梨五年”。可是,日本品种“丰水梨”引进大兴才一两年,怎么就开花结果了呢?原来,大兴采用了…  相似文献   

13.
京郊大兴县庞各庄镇南里渠村的果农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给 110亩老梨树嫁接了我国最新引进的“丰水”、“新世纪”、“新星”等 6个优良品种梨,成为该镇第一个高接换头新品种梨示范园。   南李渠村的 110亩梨树,已栽种 23年,由于树龄老化,品种杂劣,导致经济效益较低,但若刨掉重栽,既不经济又费时。果农们想:与其守着老果园挨饿,不如依托高科技,引进新品种,让老果园焕发青春。于是,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给老梨树做了“高接换头,改劣为优”的“大手术”。   南李渠村 110亩梨园内,原有杂劣梨树 1540株。果农们锯掉老梨树的…  相似文献   

14.
2011-2012年调查了皮袋果和白果2个梨品种对叶枯病和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皮袋果梨对叶枯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均强于白果梨,属抗性强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 西子绿是浙江大学园艺系沈德绪等于1987年用新世纪和翠云(八云×杭青)杂交而成,1989年定名的梨新品种。1999年引入河北,种植在藁城梨树新品种示范园,高接树于2000年开花结果。经5a栽培观察,认为西子绿是一个优质、丰产、稳产的早熟梨品种,其主要性状和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接换优技术是对低产劣质油橄榄进行改造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插皮接法,成活率达98?以上。低产树和实生树经过高接换优2~3 a恢复树冠,第3年开始试花试果,第4年株产可达4~8 kg。本文着重论述了砧木选择、良种接穗的采集和贮藏、嫁接方法时间和高接后的放风、除萌、松绑、绑支柱及整形修剪、间种绿肥等一系列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果树绿枝高接换种技术果树过去采用多头高接换种技术,嫁接成活率低,农忙季节安排劳力困难。宁夏农学院王文举等对苹果、梨、葡萄进行绿枝高接换种试验结果,嫁接成活率75%—97%,具有方法简单、易掌握、嫁接时间长、成活率高、接口当年愈合、结果早、见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陇东地区现有成龄核桃林面积达3.42万hm2以上。这些树多为实生树种,表现为:产量低、品质差、良莠不齐、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严重影响了核桃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根据该区的气候、生态等特点,经过几年的试验,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的核桃大树高接技术规范,株接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第2年可结果,使树冠提前2~3年恢复,第5年可丰产,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1高接树的选择1.1 幼树树龄10年生以下的树应全部高接,重点应用凹芽接法以提高成  相似文献   

19.
正大兴区是北京市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有梨、葡萄、果桑、桃、杏、李、樱桃等10多个树种1000余个品种,果业已成为全区1.6万户果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梨产业是大兴区果品的主导产业,也是首都重要的梨果生产基地。2000年实施"兴果富民"工程,通过高接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张掖市林果产业的发展陷入了低谷,果农增产不增收,许多地方出现了砍树还田的现象。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张掖市提出了发展"三红"产业(即临泽红枣、红地球葡萄和新西兰红梨)的林果业发展新思路。特别是民乐、山丹、甘州、高台的果农依靠原有的苹果梨大树,进行了新西兰红梨的高接换优。从2004年开始,新西兰红梨产业在张掖市迅猛发展,到2011年已经达到了红梨0.47万亩,全市优质梨6.3万亩。随着栽培面积逐步增加,红梨病虫危害也呈现加重的趋势,为确保红梨产业不断健康发展,笔者开展了红梨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为大面积推广应运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