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国科学家首次将锌指核酸酶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内源性基因敲除研究,成功敲除了猪内源性PPARγ基因。近日,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赖良学研究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陈育庆团队合作,首次将锌指核酸酶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内源性基因敲除研究,成功敲除了猪内源性PPARγ基因。  相似文献   

2.
《四川畜牧兽医》2011,38(6):60-60
近日,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赖良学研究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陈育庆团队合作,首次将锌指核酸酶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内源性基因敲除研究,成功敲除了猪内源性PPARγ/基因。这项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PPARγ/基因敲除猪模型,对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猪业科学》2011,(5):18-21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近日发布消息称,研究人员通过将锌指核酸酶技术应用于猪体细胞的基因敲除,并结合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2头PPARY基因敲除猪。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内源性基因敲除猪模型,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并发症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猪业科学》2011,28(5)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近日发布消息称,研究人员通过将锌指核酸酶技术应用于猪体细胞的基因敲除,并结合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2头PPARY基因敲除猪。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内源性基因敲除猪模型,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并发症的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发育到30,60,90日龄的胎猪脂肪组织中C/EBPB与PPAR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且对2个基因在原代培养的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30,60日龄胎猪的脂肪组织中并没有检测到C/EBPB基因的表达,在90日龄胎猪的脂肪组织检测到其低水平表达;PPARγ基因在30日龄胎猪的脂肪组织中已经表达,并且在60,90日龄胎猪的脂肪组织中仍然持续表达.在原代培养的前脂肪细胞中,2个基因均表达;诱导后C/EBPB基因的表达量在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和72小时时表达量显著回落;诱导后PPARγ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科技     
《饲料广角》2014,(21):3-3
我国科学家新建立两种基因敲除克隆猪模型 10月14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赖良学博士的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两种基因敲除克隆小型猪,即酪氨酸酶基因敲除猪和PARK2和PINKl双基因敲除猪,建立了人类白化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两种猪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10月14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赖良学博士的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两种基因敲除克隆小型猪,即酪氨酸酶基因敲除猪和PARK2和PINK1双基因敲除猪,建立了人类白化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两种猪模型。此次赖良学研究团队将新兴的CRISPR/Cas9技术与体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PPARγ和FAS基因在白洗猪及其杂交一代(苏太猪与白洗猪的杂交一代,SBF1代)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PARγ基因和FAS基因mRNA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8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PARγ和FAS基因在白洗猪和SBF1代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PPARγ基因在白洗猪和SBF1代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白洗猪的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SBF1代猪;FAS在2个猪种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SBF1代猪的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白洗猪。结果提示,PPARγ与FAS基因可能在白洗猪和SBF1代猪的脂肪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测在白洗猪中PPARγ基因对其脂肪沉积作用更大,在SBF1代猪中FAS作用更显著,可为白洗猪种质资源利用与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隆家兔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γ)基因蛋白质编码区(CDS)序列,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组织表达规律及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克隆了家兔PPARγ基因CDS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集70日龄新西兰白兔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子宫、胃、腿肌、腹肌、背最长肌,0,35日龄新西兰白兔背最长肌,70日龄豫丰黄兔腿肌、腹肌、背最长肌,通过qRT-PCR扩增检测了PPARγ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测定了70日龄新西兰白兔和豫丰黄兔腿肌及背最长肌的IMF含量,并对PPARγ基因相对表达量与IMF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兔PPARγ基因CDS序列长1 428 bp,共编码475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人、鼠、猪、绵羊、牛、马、犬及鸡等物种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1.0%、90.5%、90.5%、90.2%、90.1%、90.0%、89.9%和80.5%,与小鼠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PPARγ基因在70...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赖良学博士的研究团队针对猪的酪氨酸酶、PARK2和PINK1基因的外显子设计了Cas9打靶质粒,将其分别转染版纳小型猪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巴马小型猪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后,获得了纯合的酪氨酸酶基因敲除以及PARK2和PINK1双基因敲除的细胞系。细胞系用于体细胞核移植后获得15头酪氨酸酶基因敲除克隆猪,20头PARK2和PINK1双基因敲除克隆猪。  相似文献   

11.
科技     
我国科学家新建立两种基因敲除克隆猪模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赖良学博士的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两种基因敲除克隆小型猪,即酪氨酸酶基因敲除猪和PARK2和PINK1双基因敲除猪,建立了人类白化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两种猪模型。  相似文献   

12.
猪肉肌内脂肪是决定肉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利用DNA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MAS)来改良猪肌内脂肪含量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主基因、候选基因及PPARγ基因的当前研究状况,及其与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旨在为猪肌内脂肪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筛选对贵州地方猪脂肪沉积具有影响的相关酶基因,本实验以雄性野猪和雌性柯乐猪的F1代杂交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猪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PPARγ、LPL、ACC、ATG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方法分析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4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胴体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的为ACC和PPARγ基因。关联分析得出,背最长肌组织中LPL与PPARγ、ACC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皮下脂肪组织中PPARγ与ACC基因间呈显著正相关;在野柯F1代猪背最长肌组织中PPARγ、LPL基因表达量均与肌肉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在皮下脂肪组织中LPL基因表达量与皮厚间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印证脂肪沉积相关酶基因LPL在柯乐猪×野猪F1代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PPARγ是调控细胞功能和基因转录的一个重要基因,是脂肪细胞基因表达和胰岛素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主要调节者,在脂肪细胞分化和机体能量、葡萄糖和脂肪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PPARγ不仅是脂肪组织发育的中心调控剂,而且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多种参与脂肪酸转运和代谢相关的基因。因此,揭示PPARγ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分子作用机制,可以为研究脂肪在猪体内沉积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就近年来关于PPARγ基因调控猪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填饲、未填饲朗德鹅肝脏、皮下脂肪、腹脂和肌肉组织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谷丙转氨酶等6种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肝脏组织中,填饲组PPARγ 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该基因的表达量(P〈0.01);肝脏组织PPARγ 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皮下脂肪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肝脏、皮下脂肪、腹脂组织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朗德鹅肥肝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对猪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PPARγ在猪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设置PPARγ激动剂组(5、10、15、20μmol/L罗格列酮)、抑制剂组(5、10、15、20μmol/L T0070907)及对照组,通过iCelligence细胞功能分析、划痕试验和Matrigel基质胶三维培养,构建猪体外血管生成的模型,模拟猪体内血管生成的环境,分别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小管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同时根据NCBI已有的相关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PPARγ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对PPARγ的体外作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5、10μmol/L罗格列酮能促进猪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T0070907的抑制效果在试验浓度区间内(5~15μmol/L)随浓度升高而加强,较高浓度(20μmol/L)的两种药物均由于药物毒性的影响对细胞活动产生干扰。此外,5~20μmol/L罗格列酮和5~20μmol/L T0070907能分别提高和降低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且浓度趋势与增殖、迁移、小管形成的试验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通过激活PPARγ可以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产生促进效果,提示其在猪体外血管生成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为研究PPARγ对猪胎盘血管发生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和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敲除MGF-110-9L基因的非洲猪瘟病毒对猪致病性降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病毒学(Virologica Sinica)》上。  相似文献   

18.
科技     
我国鸡蛋储藏保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宣布,科研团队已培育出4头适宜人体器官移植的基因改造猪。这一研究项目,已通过中国农大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子鉴定。据悉,这种猪是我国首例敲除超急性免疫排斥基因的异种器官移植猪。基因专家说,由于猪器官的大小与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9.
动物模型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特别是对于人类疾病相关的研究,受到取材和伦理道德的限制,很多研究无法直接在人体中进行,必须首先依靠动物模型进行广泛的试验和评估。猪的心血管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人类非常相似,例如脉搏,在静息状态下,人的脉搏每分钟60~90次,猪的则为65~80次。猪的动脉循环系统几乎是人的动脉循环系统的复制品。目前,以猪作为动物模型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是猪作为人类疾病模型应用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PPARγ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靶点,科学家们利用小鼠的研究结果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保护作用,但由于小鼠心血管系统与人类相差甚远,使得小鼠的研究结果与近年临床上观察到的病人心脏毒副作用不一致。因此,科学家们急需建立与人类更为接近的大动物模型来研究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由于猪的心血管系统与人类接近,猪成为理想的研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我们共计构建了1 100枚重构胚胎,分别移植到5头受体猪内,经B超鉴定3头怀孕,共计出生8头猪,经PCR鉴定8头全为阳性猪模型。结果表明我们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建立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相关的重要靶点基因PPARγ过表达转基因克隆猪模型。  相似文献   

20.
科技     
《中国畜牧业》2021,(1):12-13
牧医所发现猪克隆胚胎发育关键候选基因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与猪体细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时间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为提高猪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解析体细胞克隆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基因(Genes)》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