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拟凹背蝗属的分类研究(蝗总科:斑腿蝗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分布于中国拟凹背蝗属的种类,记述了1个新种,即无齿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adenta-tussp.nov.,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3.
秦岭蝗属Qinlingacris已记述2种,本文记录一新种,并对属内的两个已知种的雄性外生殖器做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4.
记述云南省普洱市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的勐腊蝗属1新种:郑氏勐腊蝗Menglacris zhengi Li et Xu,sp.nov.,新种近似于斑腿勐腊蝗Menglacris maculata Jiang et Zheng,1994,主要区别为: 1)体形较小; 2)颜面隆起全长具浅的纵沟; 3)后足股节下膝侧片顶端锐角形; 4)雌性触角中段1节长度为宽度的3.1倍; 5)阳具基背片较弯,锚状突位于前突的顶部,阳具复合体色带表皮内突较短。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记述分布于中国的3种赤翅蝗属昆虫,其中有1个新种:短翅赤翅蝗Celes brachyptera sp.nov.,附有分种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斑腿蝗科2种蝗虫卵子发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长翅素木蝗(Shirakiacris shirakii)组织学观察与测量的结果表明:卵母细胞体积和形态变化显著,呈现先慢后快的发育特点;细胞核体积增长在发育初期增长速度大于后期;滤泡细胞体积在卵黄发生期达到峰值,呈高柱状,卵黄发生结束后退化,呈柳叶状;2种蝗虫卵子发生的发育进程具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四川省小车蝗属1新种(蝗总科:斑翅蝗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地区小车蝗属1个新种,即黑翅小车蝗Oedalrusnigri penn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台湾小车蝗Oedaleus formosanus(Shiraki),主要区别为:后翅除基部淡黄色外,其余部分全黑色;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腹基瓣片狭长,上具较大的粗糙颗粒;下产卵瓣腹面观外侧缘明显凹陷。文中附有中国小车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斑腿蝗科两种短翅蝗虫,昆明拟凹背蝗和绿胫舟形蝗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23,全部是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XO型,性染色体X属于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位居第一.研究结果表明:昆明拟凹背蝗的染色体C带共28条,除着丝粒带之外,其余5条为端带,分别出现于L2,M5,M7,M8和S11.两种短翅蝗虫的减数分裂染色体交叉频率以1位点和2位点的交叉居多.  相似文献   

9.
斑腿蝗亚科蝗虫长角直斑腿蝗和短角外斑腿蝗是具有较高市场经济价值的两种商品蝗虫,可作为鸟类的活体饲料.在广州,对两种蝗虫进行了初步人工繁殖,比较了箱养和棚养下成虫的存活情况,棚养下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变化对成虫存活的影响,以及棚养下成虫生殖状况及若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棚养的长角直斑腿蝗和短角外斑腿蝗的成虫死亡率分别是其箱养的1.80倍和1.61倍;棚内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的变化与两种蝗虫成虫死亡的相关性程度低;棚养下成虫死亡主要发生在4月,可能与成虫交配产卵等生物学因素有关;棚养下,两种蝗虫的发育历期相似,若虫出现时间相近,但长角直斑腿蝗3龄若虫初期及短角外斑腿蝗2龄若虫后期均出现大量死亡,其原因有待深究.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主要综述了中国几类主要的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雯瑞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3):114-116
生态旅游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而生态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该文以1995—2016年公开发表的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分析,从概念与分类,评价与方法、开发保护与对策及其他方面展开述评,依此提出对策,以期生态旅游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简述了我国现阶段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生物工程农药在内的生物农药和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阶段及开发进展 ,列举了一些重要的、有应用前景的、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的生物农药产品 ,分析了不同类型生物农药在开发应用方面存在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4.
节瓜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蔬菜作物,主要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种植,产品除本地销售外还销往港澳市场,作为高经济价值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概述了我国数十年来节瓜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节瓜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评工作;综述了节瓜育种技术及相关遗传机理研究进展,包括雌性系材料创制、性型遗传机制和调控机理研究,节瓜枯萎病病原菌和抗病性鉴定研究、抗性材料鉴评及创制技术研究、抗枯萎病机理研究,节瓜耐热性鉴评和耐热机理研究,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的遗传研究和相关基因 / QTL 定位及克隆,节瓜分子育种技术及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等;展示了数十年来我国在节瓜雌性系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抗病抗逆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节瓜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节瓜种质资源鉴评和创制、实用化分子育种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特色优质多样化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粮食安全的定义、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但受各研究区域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影响,粮食安全研究的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白璐  孙启宏  乔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53-2555
近年来,生命周期评价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国内生命周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方法学和应用研究这两个方面,此外相关软件、数据库的开发应用也是研究重点。其中,方法学研究主要针对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研究则在行业、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工程中均有体现。通过对国内LCA研究进展的回顾性评述发现,近年来我国生命周期评价在国际研究成果的本地化方法学上有了很大突破。另外,基于生命周期思想而开发的环境管理手段正逐步被企业和政府所接受并应用,此方面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在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开发应用方面,多项研究正努力填补我国至今没有成熟的生命周期软件系统的空白。随着LCA研究和应用的逐渐深入,对权威的LCA基础数据库的迫切需求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棉花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关乎中国2 000万棉农的利益。产量是棉花种植收益的基础,因此,在其他性状综合发展的前提下,高产是棉花品种培育的最重要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9倍之多,其中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为棉花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日渐狭窄,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缓慢,严重阻碍了棉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包含的4个主要组成成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在棉花产量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单株铃数和衣分的增加在中国棉花高产育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产量的提高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在加强重点性状改良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性状及因素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分析在中国高产育种中起重要作用的途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引种在建国初期对于中国棉花产量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替代了中国原有的产量低、品质差的亚洲棉品种,促进了中国自主育种的发展;通过传统育种先后培育出早熟的中棉所16、丰产的鲁棉1号和抗病丰产的中棉所12等品种,推动了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通过杂种优势利用,中国培育了一大批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杂交品种,例如中棉所29曾经占中国长江流域杂交棉种植面积的50%左右;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利用的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持,多个稳定产量性状位点的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契机,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石远321和鲁棉研28等的育成使中国棉花产量稳中有升,但是目前针对产量性状改良的基因较少,还需加强对于产量相关基因的挖掘,加快发展转基因高产育种。目前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处于国际前列,但中国地少人多,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为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继续挖掘棉花产量潜力,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议收集种植资源,注重种质资源的创新;加强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简化制种技术和成本,推动简化制种的优异杂交种的培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掘全基因范围内的高产相关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通过聚合育种,培育高产、优质、早熟以及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柽柳属植物的系统分类与起源演化、形态特征与生态特性、生理机制与细胞遗传、造林技术与生物防治以及药理作用与植物化学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其未来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茶叶作为中国重要农产品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茶叶育种栽培、植保培肥、功能成分利用等茶叶科学应用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从学科发展、交叉和融合的角度,展望了今后茶叶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