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板鸭加工是吉安市畜禽加工传统优势产业之一,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遂川、吉水两县为中心年加工量达1 200万羽板鸭加工基地和新干县、峡江县、永丰县、吉安县、吉州区等四县一区为主的板鸭用鸭源饲养生产带。板鸭加工前的鸭源统称为"毛鸭",毛鸭饲养是板鸭加工产业中的关键环节。笔者对"毛鸭"的饲养管理及疫病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板鸭加工基本情况吉安市板鸭加工以遂川县、吉水县八都镇为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期间,重庆市白市驿板鸭厂的精品板鸭、礼品板鸭、鸭肉香肠、熟食板鸭等14个新品种均成了抢手货。据了解,该厂去年板鸭的收购量和产量较上年分别增长了92%和136%,销售收入达85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30%,利润和税收的增幅也分别达到了134%和57%,产品占据了重庆市场份额的70%。重庆市的白市驿板鸭,是与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并列的全国三大知名地方性的鸭类风味食品。1999年,白市驿板鸭厂根据市场需要,围绕知名品牌作文章。他们通过实施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花大力推动农户养鸭,解决了上乘原…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提高南安板鸭的质量。我所于1988年7月7日兴建了一个新板鸭厂,计生产板鸭130965只,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着重抓了毛鸭选择、育肥期饲养和板鸭加工三个环节,提高了板鸭的质量,使出口率由60%提高到98.6%。现就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板鸭是江西省的传统产品,年加工量近400万只,其中出口150万只。然而九十年代初,外贸部门多次反映江西出口板鸭品质逐年下降,在东南亚及港澳地区享有盛誉的江西板鸭的代表品牌“南安板鸭”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为此江西省外贸厅委组织科研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承担该课题的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深入毛鸭生产区、板鸭加工厂、板鸭经销单位进行广泛调查认为:出口板鸭质量下降,加工鸭源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在:加工的原料鸭在膘度、体型、重量等方面不符合“南安板鸭”加工质量要求,同时由于饲养期缩短,毛…  相似文献   

5.
<正>江西是我国重要的板鸭生产基地,南安板鸭、遂川板鸭闻名全国,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进一步了解板鸭原料鸭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垫料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情况,笔者对吉安市部分板鸭加工企业、原料鸭生产基地以及垫料有机肥加工企业进行了跟踪调研,以期为全省板鸭生产加工环境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1吉安板鸭生产情况据统计,2018年吉安市鸭规模养殖场(户)110家,其中肉鸭38家,鸭出笼量2 700万羽。板鸭加工  相似文献   

6.
南安板鸭的加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南安板鸭的加工季节南安板鸭的加工季节是从每年秋分至大寒,其中从立冬至大寒是制作板鸭的最好时期。根据加工季节不同,可分为早期板鸭(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中期板鸭(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晚期板鸭(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其中以晚期板鸭质量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周禅 《中国家禽》2005,27(3):36-38
重庆白市驿板鸭,是我国传统禽类腌腊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自解放以来,白市驿板鸭屡获各有关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厚爱。重庆白市驿板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白市驿公司)位于白市驿镇,其前身是合作商店白市驿板鸭厂,1959年被国营巴县商业局白市驿农产品制造厂吸收合并,成为该厂板鸭车间。1961年该公司注册白市驿牌商标。  相似文献   

8.
遂川县每年要加工板鸭600万只。8月至来年的1月,是板鸭加工生产期。全县50多家板鸭厂,从省内外收购50~60日龄的肉鸭,经长途运输到遂川,再集中育肥28~30d。育肥期间,有90%的板鸭厂出现过毛鸭死亡,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现将2004年遂川各板鸭厂育肥肉鸭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检查、防治措施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板鸭生产的缺陷和影响板鸭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板鸭标准化绿色生产的必要性,对板鸭标准化绿色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探讨,确定产品要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低盐食品是现代营养健康的要求,标准化绿色生产是传统板鸭加工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针对低盐板鸭标准化绿色加工中潜在的主要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进行分析,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防控系统,确定了选鸭、检验、腌制、漂洗、烘制、包装共六个关键控制点,并制订了纠偏措施。通过HACCP的科学应用,实现低盐板鸭的标准化绿色加工,为传统板鸭加工产业的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1.
<正> 永修县委、县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群鸭生产.1982年全县饲养群鸭20万只,比1980年增长一倍今年初,由于农业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养鸭户承包了责任田,不愿养鸭,加上群鸭放养场起了变化,全县群鸭有下降趋势.县政府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采取措施,决定大力支持办好新城板鸭厂,以板鸭厂为纽带,与养鸭专业户、重点户签订合同.专业户和重点户把活鸭交售给板鸭厂,板鸭厂对他们实行四扶助:一.负责供给专业户、  相似文献   

12.
板鸭是赣南传统名优产品,也是我市出口创汇产业之一.为了保证皮薄骨脆、腊香独特的风味,传统加工制作板鸭前,毛鸭均需育肥25~30天.育肥实行旱养,而鸭子是水禽,受生活环境的改变,抗病力和生产力下降,死亡多,影响生产经济效益.笔者于1989 年和1992年分别在南康镜坝板鸭厂和横寨板鸭厂,承包育肥毛鸭疫病防治.在育肥毛鸭防疫实践中,采取中西兽医综合防治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板鸭是江西省的著名传统土特产之一,是腊味佳品,已有千年生产历史。目前,江西省的板鸭年产量约为600万羽,产值超过3亿元,板鸭生产是解决农民就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目前,板鸭加工依然遵循传统工艺,产品盐含量高达10%,且口味单一。传统板鸭产品无论是营养,还是风味,均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低盐和多样化口味的需求,这正是近年来板鸭销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适应时代  相似文献   

14.
<正>1吉安市水禽产业发展现状1.1基本情况2018年全市鸭出笼2 700万羽,鸭蛋产量6 768 t;鸭规模养殖场(户)110家,其中肉鸭38家、蛋鸭29家。全市鸭产业以吉水、遂川、新干、峡江、永丰等重点县为主,形成了以遂川板鸭加工企业、吉水县八都板鸭加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的养鸭产业。吉水县近几年水禽养殖量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8年鸭出笼1 060万羽,加工板鸭400万只,鸭产  相似文献   

15.
<正>为提高“南安板鸭”的质量,江西省科学院受省经贸厅委托于1991年进行了“江西省名优腊制品南安板鸭及其原料鸭的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在民间发现一种尚未评估、无记载的适合新形势下的加工南安板鸭的较佳鸭源——吉安红毛鸭。但因分离现象而出现许多品系,性状不稳定。根据这一现状,我们在江西省科技厅、省农业厅、吉安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吉安红毛鸭品种资源调查及生产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吉安红毛鸭提纯选育”,结合选育初步建立了吉安红毛鸭的良种繁育网,经过5年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吉安红毛鸭提纯选育”课题技术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吉安红毛鸭用于板鸭生产大大提高了板鸭的成  相似文献   

16.
三、家禽的加工工艺家禽宰杀后,一部分进行冷却或冷冻,以供应市场需要。但无冷库设施的地区,尤其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大多加工成扒鸡、烤鸭、板鸭(如南安板鸭、南京板鸭)、烤鹅、熏鸡等产品。熏鸡也称烧鸡,各地均有生产。其中尤以沟帮子熏鸡、道口烧鸡等闻名全国。加工过程大同小异,但均有其特点。沟帮子熏鸡:原产于辽宁北镇县沟帮子镇,1899年有安徽人刘世忠者首先在该镇经营熏鸡,至今已有100年历史。1.加工特点:在调料中配加开脾健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12月初,笔者深入到遂川县的板鸭厂、养鸭户和板鸭主产乡镇,对遂川板鸭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产业现状1.1自然条件适宜遂川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井冈山脚下,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江西首届"十佳绿色生态县",总面积3144km2,水田2.5万hm2,境内河流水面占国土面积的10%,群众自南唐以来就有规模养  相似文献   

18.
咸板鸭具有外形方正、质于板状、宽阔体肥、皮白肉红、质嫩致密、腊香浓郁、味觉回甜等特点,概括地评价为“干。板、酥、烂、香”5个字。咸板鸭的制作技术如下:1.选鸭育肥。板鸭的独特风味,关键在于原料鸭的选择与加工。鸭子的适时肥育是决定板鸭肉质细嫩、肥而不腻的主要原因。一般多用生长期100天、每只重1.75千克以上的当年鸭做原料。在加工前,将鸭子赶到临水的地方,专喂稻谷和玉米,供足饮水,进行肥育15天。通过精料肥育后,使鸭子重量增加,皮肤白嫩,肉质充实致密。这种鸭子的脂肪熔点较高,加工制成的板鸭不易滴油…  相似文献   

19.
<正> 为探讨合理的饲养麻鸭方法,达到缩短麻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麻鸭所制板鸭出口率的目的。我们于1985年11月至1989年1月期间,在江西南康龙迥板鸭厂和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南昌市一家烤禽店加工的板鸭远近闻名,每天店门日都挤满了求购板鸭的顾客。可是每天都有一些顾客因晚来购不到板鸭而耿耿于怀,店职员只好解释存货不多,“敬请明日光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