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动物采食生理特点及采食量调控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尤其是猪的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嗅觉和味觉(在视觉的帮助下)是辨别和摄取食物的第1感觉系统。而最终采食行为则主要依靠其口腔内的化学感受器和能快速反应食物愉悦与否的嗅上皮细胞。无机离子、单糖和多糖、氨基酸和多肽、食物中的毒素等都能影响动物的采食行为。本文综合讨论了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对采食量的影响及如何对采食量进行调控,重点比较了猪与人类的嗅觉和味觉细胞受体和神经刺激方面的差异,并概述了当前和将来与适口性有关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3.
4.
5.
6.
猪采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采食量与其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在保证猪健康生长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其采食量,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猪的食欲和采食行为受到外界环境、饲养技术、自身物理特性、体内化学和代谢因子、中枢和外周信号因子的综合调控。下丘脑在整合各种信号从而发挥采食调控作用的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采食信号因子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NPY、CCK、SS、Orexin、Ghrelin等在下丘脑采食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和信号途径已日渐明朗,而AMPK、mTOR和Leptin更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作者从影响猪采食行为的因素、下丘脑的调控作用及影响采食行为的主效因子等方面展开论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猪采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1动物味觉和嗅觉生理学研究概况在嗅觉方面,有证据显示动物从水生到陆地进化时已经具有感觉空气中挥发性元素的能力。高等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类,具有较大面积的嗅觉区和较多的嗅觉细胞和嗅觉遗传基因,但人类与其他多数哺乳动物相比表现出较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动物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主要对猪的采食量的重要性,采食量的调节机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采食量的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食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是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畜禽采食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及生产性能的发挥。在畜牧业生产中,影响采食的因素很多,而应激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动物机体的应激反应主要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来调控。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通过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GC)这3种应激激素来协同调控动物的应激反应。应激激素对采食行为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稳态和非稳态途径来调节采食,可以双向调控食物的摄入量。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调控机体能量稳态而调控采食。CRH和ACTH通过抑制下丘脑促食欲肽的表达而抑制采食;而GC在中枢和外周发挥着完全相反的作用。非稳态途径指的是通过影响中脑奖赏系统调控采食的愉悦感,是近年来食欲调控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应激激素与奖赏系统的联系。作者针对应激激素调控采食的最新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新型的采食调控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合理的采食量是优化奶牛等各种动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前提,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肝脏氧化是调节动物采食量的重要代谢途径,生能物质可通过提高动物肝脏细胞能量状态,进而降低肝细胞膜电位和细胞膜信号分子释放,最终抑制动物采食。而此代谢途径可被非营养性(2,5-脱水-1)-甘露醇,棕环氧酸甲酯等)和营养性物质(2-脱氧葡萄糖、丙酮酸盐等)调控,进而影响动物的采食量.,本文就非营养性和营养性物质对动物肝脏氧化代谢和采食量调节效果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利用全自动饲料消耗测定系统记录了111只北京鸭21~42日龄的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及采食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采食规律。结果表明:鸭群进入不同位置测定站的次数有显著差异。肉鸭基本全天采食,在4∶00以后采食次数开始增加,至6∶00~8∶00达到全天采食高峰,16∶00~18∶00达到全天第二个采食高峰,18∶00~20∶00是全天采食次数最少的时段。剩余采食量呈正态分布,表明在现有群体中改良饲料转化效率有很大空间。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呈中度相关(R=0.52)。研究发现采食量是影响剩余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18.
乳腺是哺乳动物特有器官之一,其发育可分为胚胎期、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和退化期共5个阶段,发育过程主要受激素、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等调控。乳腺发育主要在出生后,青春期经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雌激素(estrogen, 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等调控启动分支形态发生;妊娠期及哺乳期由孕激素(progesterone, P)和催乳素(prolactin, PRL)共同作用产生腺泡并分泌乳汁;退化期则由断奶启动退化过程,腺体重塑至妊娠前状态。乳腺功能主要是通过产生和分泌乳汁以维持初生幼畜正常发育,研究乳腺发育调控机制对畜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鼠为例介绍其乳腺发育过程及发育调控机制,并阐述研究乳腺发育及人工调控乳腺发育对畜牧生产的深刻意义,为后期进一步研究乳腺发育和初乳形成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神经肽Y对动物采食量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物生产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动物的采食量,采食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产成绩。但动物都具有“为能而食”的本能,能根据饲粮能量浓度来调节采食量,在动物自由采食的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提高采食量,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促进生产性能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肥胖问题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这些都使人们对能调节采食量的神经物质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神经肽Y(NPY)自1982年由Tatermato首次从猪脑中分离得到以后,人们对它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NPY具有促进动物采食,影响激素分… 相似文献
20.
动物采食量生理调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生产中,提高动物的采食量一直是科学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提高采食量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特别是高产奶牛、仔猪、肉鸡等高生产性能的动物,采食量可能是限制其生产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很多,有生理因素(包括遗传、神经和激素、感觉因素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料槽设计和位置、密度以及每圈动物数);日粮因素(养分的缺乏和过量、能量浓度、抗生素、调味剂、饲料加工及水的质量)等(NRC,1998)。而生理因素是最根本的,日粮因素和环境因素很可能通过生理因素发挥作用。采食量的控制非常复杂,包括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