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庭院景观营造具有指导意义。以黔阳县长坡村王继贤故居庭院为例,在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庭院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书法文化在文化、艺术、空间环境3个方面对景观营造的指导意义,并对书法文化在植物、墙绘、道路、小品、铺装、楹联匾额等具体景观元素的应用上进行探讨,将书法文化更好地融入传统庭院景观,从而为庭院景观注入文化内涵,激发活力。  相似文献   

2.
遗址公园具有文化性、延续性、完整性、艺术性、传播性等特征,是传承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书法景观作为营造遗址公园的独特景观元素,形成了遗址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赋予审美功能的同时,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以地域文化为视角,分析与提升唐遗址公园书法景观的空间设计,对传承地域文化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为例,在分析地域文化、书法景观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地域文化下书法景观空间的特征、功能与作用,并从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序列等角度出发,分析各节点空间和序列的划分、组合。综合分析地域文化视角下书法景观空间的设计方法,并依据现存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以期为其他不同空间书法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园林景观文化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景观表现形式,能更直接展现园内景点的特色,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让游人观赏到形态各异的景观效果。从神话传说、历史遗址的应用、书法作品的应用等多个表现方式,来反映曹州牡丹的地方景观特色,展现园内的景观文化。  相似文献   

4.
郑俊 《现代园艺》2022,(6):137-139
随着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开发问题日益严峻,导致城市生态失衡、历史文脉消逝、城市景观同质化严重.乡土景观具有鲜明的乡土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有利于塑造城市形象,凸显城市地域文化特点.基于此,分析了乡土景观的内涵、特点及类型,探讨了当前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从乡土景观的物质基础景观...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城市景观设计者的实践当中,城市景观都已缺乏独特性、人性化缺失、创新思维落后的形态出现.城市景观面对这样的设计困境和创造瓶颈,从水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景观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6.
翁少滨  弓弼  马婧 《北方园艺》2011,(16):127-129
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园林植物三方面介绍了福建滨海城市的园林景观资源.从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二方面简要介绍了园林景观的分类.从植物、地域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景观元素入手,浅析了福建省滨海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特色,对城市景观建设中如何体现景观特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岩  李鹏波 《现代园艺》2013,(19):52-54
在城市景观风貌趋同化的背景下,城市景观小品对于提高景观魅力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创造特色城市景观小品的目标出发,探讨了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市景观小品中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从形式、内容、表达上体现城市景观小品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则,提出主题、撷取、重构三种表达方法,为城市景观小品的特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胡之平 《现代园艺》2013,(24):76-77
以曹妃甸工业园区新建城市公园、衡水市老城区旧公园改造和南京市一个高品质居住社区景观为案例,分析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不同功能区的景观环境如何适应城市的变迁与更新。与时俱进的城市景观环境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需要融合城市的特点,体现地域文化,更好地完善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雪耀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2):107-108,118
以厦门书法广场为例,分析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从项目背景、项目概况、总体设计构思、设计原则、总体景观布局、附属设计、绿化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多元的文化正在从各方面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规划与构建。泉州是闽南文化发祥地和多元文化的聚集地,以泉州市主城区的鲤城区和丰泽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对目前研究区城市景观中存在的城市人工景观缺乏艺术性、城市景观层次单一及城市景观文化性较弱等问题进行分析,探寻基于文化融合视角下的城市景观构建策略,以期构建富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成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旅游及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环境的组成部分,反映了所在城市地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文章以陕西省榆林城区景观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首先要挖掘和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塑造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休闲广场景观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文化的主要标志。在现如今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文化休闲广场景观能够丰富社会大众的文化内涵,增加群众的精神需求。所以,在多元化城市文化建设中,有关部门如何创设、规划文化休闲广场景观是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简要阐述了城市文化休闲广场景观的基本概述以及设计原则,并以盐城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文化休闲广场景观创设方案。  相似文献   

13.
滨水区景观以其活跃性和穿透力而成为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景观;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组成要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滨水区规划中引入色彩景观理论,可使滨水区达到审美、生态、文化和游憩等多重功能。现以驻马店小清河滨水区为例,在规划设计中引入色彩景观理论,在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出"靛"、"橙"、"蓝"、"黄"、"红"、"紫"、"绿"7个功能区;将不同功能区赋予不同色彩。  相似文献   

14.
一座城市的景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座城市的历史,反映这座城市的人文思想,反映这座城市的追求.湘乡市滨河读书长库,集中固有的文化脉络和空间脉络,重塑湘乡滨河景观,以一部关于文化的"书",以励志为主题的景观"书"抒写湘乡历史.文章以湘乡市滨河读书长廊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湘乡的文化底蕴,阐述城市景观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有效营造城市特色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文化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趋同",各种设计形式和手法简单的如同潮流般被模仿.现从城市景观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建设有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营造城市特色景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婷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2):102-104
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景观,城市特色街道景观的营造对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文章在深入调查杭州上城区5条街道的基础上,针对街道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杭州地区的特色文化、历史,地理位置和环境,从景观和特色结合的角度研究探讨如何构建特色性的杭州街道景观,提出最佳街道景观设计和最具特色的的景观设计方案.在为城市特色景观提供一定设计思路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地系统研究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能够强化景观地域特征并提高景观文化价值。本文研究了城市景观发展现状及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意义,以西安市为例,研究了西安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提出城市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元素,塑造地域特色,提高城市景观的辨识度。  相似文献   

18.
张清  郑桐  韩莹琰 《蔬菜》2022,(9):53-57
摘要:为了促进叶菜类蔬菜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在对叶菜类蔬菜和城市景观的相关理论、历史发展 的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叶菜类蔬菜在城市景观中结合的形式,如治愈性景观、可食地景、城市 生产性景观、城市微空间更新景观、低碳景观、地域景观及公共性景观,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和 文化特点,探讨了叶菜类蔬菜在城市景观中应用的限制因素,如观赏型品种少、技术人员缺乏等,并指 出未来叶菜类蔬菜在城市景观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王琦 《现代园艺》2012,(12):151-152
随着城市发展和演变, 城市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之一。积极从城市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让城市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韶关市政文化建设就是以文化彰显城市建设特色,使城市文化和园林景观有机结合,是城市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表达与体现。  相似文献   

20.
刘盟 《花卉》2019,(24):163-164
城市园林景观也成为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抓好文化、生态、人本、节约四个基本要素,同时要注意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文化是景观之魂,有文化才会有故事,才能彰显城市个性;生态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地形地貌,做好必要的保护;景观设计中注意资源节约和乡土植物的应用,做到以植物造景为主,摒弃大草坪、大广场、大面积模纹色块等种植模式,大规模降低园林养护成本;人本观念就是强调安全第一、功能第二、景观第三的设计思想,充分满足人的需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解决城市看海、增强城市生态的重要思路,也必须成为景观设计者避免设计误区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