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大任务和关键角色。基于此,各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已是必然。为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全方位育人,课题组以“土壤肥料学”课程开展思政建设为例,基于课程的特色和育人目标,挖掘思想政治要素及育人功能,结合多媒体及课堂讨论等方式合理设计教学实践方法,并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素质考核,形成全过程、多角度、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在“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学生的学习风气、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学习积极性及思辨能力大幅度提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月爱 《南方农机》2022,(4):176-178
"电气电子技术"课程是供用电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笔者以"电气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开放,将专业与育人相融合,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结合课程建设和全面贯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提出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理实一体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及方法,从整个教学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思政的融入,通过探索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内容,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本课题以"磁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为例,探讨了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达成的总体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对电路分析课程思政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围绕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以电路分析课程为例,修订课程教学育人目标,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教学进行融合,完善教学策略与方法,建立考核反馈体系与评价方式.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要求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挖掘课程自身的德育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育中。课题小组以新疆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专业课为例,将电气162班和电气172班作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教师的执行情况、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专业课程的融入方式等方面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定性定量评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为专业课教师如何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有效提升准确把握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的能力,做到"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课题组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挖掘了课程中各个知识及技术要点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精选高契合度的思政案例和育人资源,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以及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传承融入学习过程,提高了思想政...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文以《职场英语》课程中"职业技能"教学项目为例,介绍如何将职业道德、地方文化、井冈山精神融入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针对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融合后的教学难点,结合机械精度设计课程的育人目标,深入探索课程思政落地实施的必要性,开展课程教学和案例建设,对于构建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内涵的思政课程框架,打造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文章以“PLC”课程为例,从教师自身思政修养、教学模式改革及教学内容设计三个方面对专业课如何无形渗透思政教育进行了路径探索,旨在与思政类课程形成教育合力,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本文基于该课程中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项目,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既要讲好专业知识,也要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思政素材,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应用思政元素,从而体现课程思政在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引领作用。课题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例中,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将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结合讲授课程,进而达到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育理念以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职场英语》教学中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职场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入其中,是现在各高等院校努力探索与实践的工作,所以将课程思政应用到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十分必要。分析了在高等院校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对于课程思政在高等院校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从而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文章以《PLC控制技术及应用》为例,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和专业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了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德州学院机械类专业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法治、诚信、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是一项立德树人的持久性伟大工程,实施课程思政时,贵在自然融入,切忌不可生搬硬套,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学生的厌恶情绪。同时,课程思政融入恰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加深知识点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以达到二者协同育人的目的。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为例,本文从专业选择、财务管理目标、资金时间价值、筹资管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等专业知识方面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效用的发掘,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迫在眉睫,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基本矛盾,即思想政治性与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文章主要针对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担负着育人的功能,但是二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要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原则,必须用好生活这本教科书,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让教育效果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水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如何利用实践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德才兼备的水利人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工程测量是我国高校水利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多样,教学实践平台丰富,具有专业性强、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等特点。本文结合《测量学教程》一书,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坚持有机融入,以充分发挥实践课程育人育德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