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更加突出.作为农业高职发展的生力军,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关键.本文分析了农业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并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高职院校作物栽培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强调"双师型"教师是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的重要载体。在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使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农业高职人才的培养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途径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校企合作师资培养体制机制;校企共建"双师素质"结构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实施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及实验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等方面,最终达到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优秀应用性人才的专科教育 ,而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因此,高职高专教师素质提高途径的研究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 一、高职高专教师素质结构 (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者,师之帅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在素质结构中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其他素质的优劣和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方向。内容包括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和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相似文献
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须具备五方面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只有具备这五种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农业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够胜任农业行业生产第一线各项生产任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农业高职院校通过多种路径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社会发展需要。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实施,进一步拓宽了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路径,完善了相关理论体系,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9.
10.
百年大计,教育当中,教师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建设师资队伍、发展教育的关键,是学校生存与否的一个决定因素.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业教育方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革与实践,提出面向作物生产的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的平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具备探索作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创新创业的现代农业建设者的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高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以红河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在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该文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以红河学院为例,阐述了对《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当前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间、革新教学过程和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为提高《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黄兴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5):98-110,106
创新教育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质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教师的自主建构,也需要教育内部、社会、家庭提供建构的条件。提高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质的策略主要有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通过反思,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多元化知识结构:培养情感监控能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18.
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宝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3):48-50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备受教育界重视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反思性教学是以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为主要手段,探究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和专职专业教师队伍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的现状,决定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目前教育界对"双师素质"教师应如何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厘清"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明确、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因此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进行探讨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有利于教学,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实际操作技能和技能创新能力,能和企业需求直接对接的标准来定义"双师素质"教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