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亢镇小麦“3414”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117.4%、11.6%和14.1%;试验土壤的地力贡献率为44.1%,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状况分别为“极低”、“中”、“中”,土壤氮(N)、磷(P)、钾(K)素供应量分别为48.0kg/hm^2、12.0kg/hm^2和30.3kg/hm^2,其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35.0%、97.5%和35.7%;小麦100kg经济产量所需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2.09b、0.42kg和1.93kg;本次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7.5%、19.9%和46.9%。通过数学模拟获得小麦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并计算出N、P2O5、K2O理论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55.7kg/hm^2、184.4kg/hm^2和95.9kg/hm^2。 相似文献
2.
龙亢镇小麦"3414"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117.4%、11.6%和14.1%;试验土壤的地力贡献率为44.1%,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状况分别为"极低"、"中"、"中",土壤氮(N)、磷(P)、钾(K)素供应量分别为48.0 kg/hm^2、12.0 kg/hm^2和30.3 kg/hm^2,其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35.0%、97.5%和35.7%;小麦100 kg经济产量所需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2.09 kg、0.42 kg和1.93 kg;本次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7.5%、19.9%和46.9%。通过数学模拟获得小麦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并计算出N、P2O5、K2O理论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55.7 kg/hm^2、184.4 kg/hm^2和95.9 kg/hm^2。 相似文献
3.
2007年进行的郎溪县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有明显的回归关系,得出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1kg/667m^2、五氧化二磷7.3kg/667m^2、氧化钾3.5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415.0kg/667m^2。 相似文献
4.
濉溪县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表明: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呈三元二次相关关系。濉溪县同等地力土壤推荐施肥量为N225kg/hm2,P2O590kg/hm2,K2O90kg/hm2。配方:(1)普通复合肥18-12-12,每667m2基施50kg,拔节期追施尿素13kg。(2)控释(失)复合肥22-9-9,每667m2基施60kg。 相似文献
5.
棉花“3414”肥料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试验目的
通过棉花“3414”肥效试验,获得库尔勒市棉花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棉花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减少误差,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豫西南黄棕壤和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即土壤中全N、有效P、速效K校正系数和N、P、K肥料利用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即全N、有效P的校正系数在不同土壤、不同肥力水平下较稳定,可作恒值,速效K的校正系数变化较大,与土壤速效K含量呈负相关;N、P、K肥料利用率与土壤中全N、有效P、速效K含量均呈负相关。当土壤中全N含量低于0.7 g/kg时,N肥利用率高于50%;当全N含量为0.7~1.0 g/kg时,N肥利用率为30%~45%;当全N含量高于1.0 g/kg时,N肥利用率低于25%。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低于7.5 mg/kg时,P肥利用率高于30%;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为7.5~17.0 mg/kg时,P肥利用率为20%~30%;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高于25 mg/kg时,P肥利用率低于15%。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低于130 mg/kg时,K肥利用率高于60%;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为130~192 mg/kg时,K肥利用率为40%~50%;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高于192 mg/kg时,K肥利用率低于30%。 相似文献
7.
8.
祁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祁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古县镇东城村进行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当地种植小麦最高产量的施肥量、最佳经济效益的施肥量,并且比较了不同施肥模型的推荐施肥效果。结果表明,一元方程和三元二次方程的推荐值大致相同,其中,三元二次模型最大施肥量为N 388.20 kg/hm2,P2O5190.18 kg/hm2,K2O77.11 kg/hm2;采用线性加平台的最大推荐量为N 288.416 kg/hm2,P2O5 291.637 kg/hm2,K2O120 kg/hm2,二者差距不大。因此,在"3414"试验中,采用一元方程拟合是对三元二次方程最好的补充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回归设计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亚高山草甸土青稞的肥料效应,并建立肥料效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施用对青稞产量都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肥料效应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利用计算机对数学模型直接摸拟法寻优,青稞最高产量3909kg/hm 2,施肥量分别是氮(N):120kg/hm 2、磷(P2O 5)120kg/hm 2、钾(K 2 O)99kg/hm 2。最佳利润施肥量分别是氮(N):30kg/hm 2;磷(P2O 5) 30kg/hm 2;钾(K 2O)30kg/hm 2。 相似文献
11.
1试验目的通过对小麦进行不同水平的施肥,来获得该土壤情况下小麦生产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麦盖提县玉米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寿县黄淤土上对小麦进行了氮磷钾不同配方的"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配方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从而导致小麦产量的差异。本试验最佳施肥配方以N∶P2O5∶K2O为2∶1∶0的处理小麦产量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达到8333.70kg/hm^2,纯收益最高达到了7094.27元/hm^2。以N∶P2O5∶K2O配方为7∶6∶4的处理小麦产量性状表现也较好,产量和经济效益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13.
优质小麦品种、密度、肥料三因素联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优质小麦品种,密度、肥料三因素联合效应,结果表明,优质饼干用小麦垦红16号产量最高,其次是优质面包用小麦龙辐91B569;最优组合为垦红16号栽培密度675万株/hm^2,克丰6号为600万株/hm^2,二者施肥(纯量)为每公顷氮97.5kg、磷60.0kg、钾22.5kg;垦红14号栽培密度675万株/hm^2,龙福91B569为600万株/hm^2,二者施肥为每公顷氨、磷各90.0kg。 相似文献
14.
以豫玉22号为试验品种,开展了泾川县玉米3414肥料效应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数学模型得出旱塬区玉米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4 kg/667 m2、五氧化二磷6.0 kg/667 m2、氧化钾7.6 kg/667 m2,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比例为1.00∶0.45∶0.57,最佳施肥量的产量为821.8 kg/667 m2。 相似文献
15.
和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414"最优回归设计原理设置的作物肥效试验结果,获得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根据数学模型得出了氮、磷、钾最佳施肥量范围,其中N 13~15.5 kg/667m2,P2O5 2~5.5 kg/667m2,K2O 2~7kg/667m2,最佳产量388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集合当地小麦生产实际,氮、磷、钾推荐用量分别为14kg/667m2、3.8 kg/667m2、4.5 kg/667m2。 相似文献
16.
<正>一、实验目的严格按照《2009年河南省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进行田间试验,比较各个处理小麦产量,筛选出适合当地小麦生产的最佳施肥标准,为当地小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地块选择潮土,试验地设在襄城县十里铺乡鲁内村北地,该地块为长方形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大豆,无施肥,产量为80kg/667m2。该地块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9.7g/kg、全氮0.78g/kg、速效磷5.7mg/kg、缓效钾189mg/kg、速效钾80mg/kg、pH值8.2。三、试验作物试验作物为小麦(矮抗58)。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此试验地土壤供肥能力为51.2%,氮肥的贡献率为28%,磷肥的贡献率为负5.1%,钾肥的贡献率为2.6%,三种肥料的贡献率排序为N>K>P.通过对N单因素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385.26+ 19.66X-0.4449 X2,由方程得出此试验中小麦的最佳产量和最高产量,即施N 20.14 kg/亩(相当于尿素43.78kg/亩)最佳产量600.8 kg/亩;则施氮量为22.09 kg/亩(相当于尿素48.02 kg/亩)最高产量602.5 kg/亩.又通过对N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可知,N处在21水平上产量最高,而缺P对产量影响较小,缺K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说明了此地块地力中等,N肥供应不足,P、K肥充足,宜采用高N、低P、补K的肥料配方. 相似文献
18.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小麦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2.31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13 kg/667 m2、氧化钾0.55 kg/667 m2,最佳产量为598.19 kg/667 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纯氮12.31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13 kg/667 m2、氧化钾5.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并优化鲜食糯玉米的适宜氮、磷、钾肥料的施用比例,为构建广西鲜食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施肥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大田试验采用“3414”试验,其中2水平施肥量为N 225.00 kg/ha,P2O590.00 kg/ha,K2O 150.00kg/ha,调查鲜食糯玉米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茎粗和产量等性状指标,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N0P0K0处理相比,各处理的产量增产均达显著水平,N2P2K1处理产量最高,为10333.50 kg/ha,其次是N2P2K2处理,产量为10325.00 kg/ha.采用三元二次效应方程、二元二次效应方程、一元二次效应方程,并综合以上三种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的结果,得出推荐施肥用量,确定最佳产量施肥量的施肥决策为:N 204.50 kg/ha、P2O573.20 kg/ha,K2O 103.00 kg/ha.[结论]玉米桂糯518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231.10 kg/ha、P2O5 90.00 kg/ha、K2O 88.10 kg/ha;最佳产量施肥量为N 204.50 kg/ha、P2O5 73.20 kg/ha、K2O 103.00 kg/h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