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兰叶斑病的病原线虫,经人工接种尚能诱发草莓矮缩和引起菊花、四季海棠、牡丹和及已(Chloranthus serratus)的叶斑病,用稍加改良的Christie和Crossman平板上的柑桔交链孢(Alternaria citri)或PDA平板上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培养,它们可以取食平板上的菌丝而繁殖。这种病原线虫的侧带区特有4条刻线,与国内外关于草莓芽线虫(Aphelenchoides,fragariae)都是2条刻线的已有报道不同,但除此以外,这两种线虫的所有其它形态特征几乎全部相似。本文根据上述,同时参照1987年Dr.Hooper为我们在英国复查典型草莓芽线虫侧带时所获得的“是4条刻线”而不是2条刻线的新结果,鉴定珠兰上的叶斑线虫为A.fragariae。  相似文献   

2.
一、为害症状。草莓芽线虫体长0.6~0.9毫米,在显微镜下呈蛔虫状。芽线虫寄生在草莓心芽周围,侵害草莓生长点和花芽。受害的草莓植株腋芽数量增多,心叶歪曲畸形,叶色光泽浓绿,严重时植株萎蔫矮化,心芽变黄或红褐色,呈莲丛花椰菜状,农民俗称“红芽病”。草莓被害后,生长点长势缓慢、畸形或消亡,花芽畸形、减少,甚至消亡,严重时绝收。草莓重茬、杂草丛生、低注、漫灌等环境有利于芽线虫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为害症状。草莓芽线虫体长0.6~0.9毫米,在显微镜下呈蛔虫状。芽线虫寄生在草莓心芽周围,侵害草莓生长点和花芽。受害的草莓植株腋芽数量增多,心叶歪曲畸形,叶色光泽浓绿,严重时植株萎蔫矮化,心芽变黄或红褐色,呈莲丛花椰菜状,农民俗称“红芽病”。  相似文献   

4.
甜叶菊斑枯力以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器在种子上或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残体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后进行传播,斑枯病菌主要直接穿透方式侵入寄主,其次是通过气孔侵入组织,切片观察也证实上述结果,表现了侵入方式的多样性,20~25℃利于病害发展,保湿4d,病害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5.
甜叶菊斑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器在种子上或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残体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后进行传播。斑枯病菌主要通过直接穿透方式侵入寄主,其次是通过气孔侵入组织。切片观察也证实上述结果,表现了侵入方式的多样性。20~25℃利于病害发展,保湿4d,病害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6.
河北草莓上发现春矮线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 ̄1994年对河北省草莓线虫病进行了普查。多次从保定市东郊草莓田内的丽红、九能早生品种上分离得到同一种滑刃线虫。经研究发现这种线虫与Christie(1942年)原始报道的Aphelenchoides fragariae在形态上相同或相似。故将其鉴定为草莓芽线虫。本文报道该线虫病害的症状及病原线虫的形态测计特征。  相似文献   

7.
由于线虫个体小,不易被发现,植株受害症状易被误认为病毒病或生理病害,以至于不能正确用药,严重影响草莓的商品性和产量。 一、症状 ⒈草莓叶面线虫病 线虫不侵入草莓组织,而在正发育的芽和叶表面取食。当叶片展开后表现出皱缩、扭曲,比正常叶小。线虫取食过程破坏果芽,引起果实产量严重下降。当线虫与病原细菌交互感染时,植株表现地上部矮化,缩成大约1厘米的肉质莲丛。 ⒉草莓根结线虫病 受害植株系有大小不等的根结,剖开病组织可见许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根系不发达,侧生营养根增生,地上部生长弱。 …  相似文献   

8.
一、病菌的越冬場所据作者在碭山果园場、碭山园艺場、碭山良梨公社的調查,本病菌主要是以无性分生孢子越冬在病梢、病芽、病叶、病叶柄和病果处。1.病梢:在枝梢上的病斑为黑褐色不定形,在其表面生出黑色霉层。这种病梢,果农叫做:“烏碼子”。2.病芽:在病芽的鳞片上生出黑色病斑。由病芽生出的新梢基部向上蔓延发展,并附着許多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可使整个芽子枯死。3.病叶:叶上发病时,首先在叶背面靠近叶脉处开始生出淡黄色病斑,略呈多角形,以后在其上面产生黑色霉层。4.病叶柄:残留在树上的染病叶柄,到来年观察,仍有許多分  相似文献   

9.
1.1.1为害特点。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呈花叶状。病叶逐渐变黄,脱落。其病原菌在病芽、病叶中越冬,可借风雨传播。进入雨季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并少量落叶,8月下旬大量落叶。高温高湿,树冠郁蔽利于该病发生,干旱年份则发病轻或不发病。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是宁陵县酥梨栽培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由于防治用药混乱,病菌抗性增强,发病呈上升趋势。故此,我们于1992~1995年对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发病因子及防治药剂进行了调查和试验,初步探索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1梨黑星病发病规律1.1越冬和再浸染据观察,梨黑星病的病源菌在宁陵主要以分生抱子和菌丝体在梨的芽鳞里、病叶、病果。枝梢、叶柄等处越冬。或以菌丝体或子银壳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梨芽萌动(3月中旬)时,芽鳞里越冬的病源菌随着梨芽伸长,产生分生拖子便和分生抱子沿新梢向上侵染;沿叶柄到达叶片基部,终致技梢…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树入冬前即已全部落叶而进入休眠状态,直到次年春开始萌芽为止。此期病虫亦进入越冬阶段,这是一年当中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1苹果主要病虫害越冬状态及场所1.1腐烂病。病菌主要在病斑上越冬,并成为第2年发病的基础。1.2白粉病。病菌主要在病芽鳞片内、病叶和一年生病枝(以上年的秋梢为主)上越冬。1.3轮纹病。是苹果最重要的果实及枝干病害。  相似文献   

12.
1施采后肥主要针对消耗养分较多的中熟和晚熟品种或树势衰弱的果树,在采果后追肥,可恢复树势、充实枝条和芽、提高越冬抗寒性。一般每株追施0.5公斤并配以适量的磷钾肥。2合理修剪采果后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枝、病果和落叶,进行深埋或烧毁。对背上旺长枝条可疏除或拉平,剪除内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褐斑病是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越冬后病菌的产孢条件和动态,明确褐斑病初侵染孢子的形成期和形成量,为病害前期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培养箱控温,控湿条件下测定越冬后褐斑病菌产孢所需温度、湿度条件和动态.[结果]越冬后的褐斑病菌在0-30℃都产生拟分生孢子,最适产孢温度为15.5℃.越冬后病菌产孢需要高湿条件.将越冬病叶湿润或直接置于相对湿度97%以上的环境中,病菌在6 h内产生大量拟分生孢子.3月初采集的越冬病叶,在15或20℃下经36 h以上保湿处理后产生少量子囊盘,子囊盘的检出频率为0.34%.5月下旬采集的越冬病叶中,子囊盘的检出频率升至5.3%,形成子囊盘的越冬病叶达27%.[结论]春季,当日均气温达到或超过5℃,遇5mm以上的降雨,被湿润的越冬病叶6 h内可产生大量拟分生孢子.当日均温接近或超过15℃2时,遇24 h以上的阴雨过程,越冬后病菌就产生子囊孢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均具致病性,为褐斑病的初侵染提供大量菌源.  相似文献   

14.
张海霞 《新农业》2023,(10):43-44
草莓栽培要想高产稳产,管理是关键。草莓管理必须加强土壤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追肥和灌水、地面覆盖、培土等;必须加强植株管理,包括疏花蕾、除枯叶去弱芽、除匍匐茎、采收与包装、割叶、防霜、防寒越冬、园地更新等。  相似文献   

15.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在土壤中越冬,来年环境条件适宜时,由芽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叶片上,从叶片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潜育期,由孢子囊再产生新的游离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在生长期间,由于病菌多次重复侵染,致使霜霉病极易大发生。2007年芳草湖农场种植267公顷葡萄,近一半受到霜霉病的危害,是历年来霜霉病危害最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2004,(5):12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是保护地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效益。为此,笔者将草莓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进出口园林植物寄生线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 ̄1998年,对南京口岸进口的荷兰,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41批(次)园林植物检疫中,1次截获鳞球茎茎线虫,19次截获咖啡短体线虫,草莓芽叶线虫、克鲁克剑线虫、毛刺属线虫,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和其它种类的根结线虫,进口的园林植物中危险性线虫疫情发生率达34%。对江苏省5个主要出口园林植物生长基地进行了植物生线虫种类调查,在59种经常性出口的园林  相似文献   

18.
1危害症状主要侵害叶片,进而为害冬枣果面。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堆在病叶上越冬,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孢子借风雨等传媒传播到新的叶片上,从叶片正面或背面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感染。发病初期至叶背面散生或聚生凸起的土黄色小脓疱。病斑多在叶脉两侧、叶尖和叶片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瓜蒌炭疽菌越冬存活能力的影响 ,同时研究了该病的初侵染来源。结果表明 :存在于瓜蒌病果、病叶和病种子中的瓜蒌炭疽菌在土壤含水量为 1 5%条件下 ,可在 0~1 5℃范围安全越冬 ;在室温条件下 ,土壤含水量低于50 %的各个处理中亦能安全越冬 ;初步认为病果、病叶和病种子是瓜蒌炭疽病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源 ,且对越冬条件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代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