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头蚴病是我国牧业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致死率甚高.本病系人畜共患病,不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损失,还危及人体健康.长期以来对本病治疗只限于手术摘除包囊,而手术治疗在生产中受到一定限制,很难普及和推广.目前应用血虫净治疗本病的试验报道较多,但剂量效果各异,特别是对羊多头蚴病治疗报道较少.为探讨对羊多头蚴病治疗的最佳方法、剂量和用药次数,特别做了下述试验.  相似文献   

2.
羊脑多头蚴病ELISA试验用抗原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羊脑多头蚴包囊头节、犬多头多头线虫节片经超速离心制备的抗原以及多头蚴包囊液抗原,分别对32头份羊脑多头蚴病阳性血清和63头份阴性血清进行EISA检测。头节抗原、节片抗原和囊液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1.25%、78.12%和53.12%,前两者阳性率均高于后者;其阴性率分别为82.54%、79.36%和80.95%。进而以头节抗原对32头份羊脑多头蚴病血清、25头份羊细颈囊尾蚴病血清、12头份羊棘球蚴病血清和7头份羊肝片吸虫病血清以及31头份羊肝片吸虫病阴性血清进行ELISA试验。结果,分别有26头份、9头份、4头份、1头份和1头份为阳性反应。经Dancan’s检验,多头蚴病血清S/N平均值明显地高于多头蚴病阴性血清。从而初步证明头节抗原用于诊断羊脑多头蚴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正多头带绦虫的终末宿主为犬,感染犬是引起牛、羊脑多头蚴病的感染源。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脑多头蚴取自自然感染羊体内。1.1.2实验犬7只4月龄至2岁,经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驱虫,粪检蠕虫卵为阴性的犬。1.1.3吡喹酮片某动物药业公司生产,规格为每片100mg。1.2试验方法用自然发病羊体内的脑多头蚴人工感染7只实验犬,每只感染脑多头蚴包囊1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手术成功治疗1例山羊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相结的方法,用骨钻钻开病羊的头盖骨,成功取出包囊,病羊恢复良好。表明手术治疗羊脑包虫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牛多头蚴病是青海省放牧地区十分常见的1类寄生虫疾病,该种疾病致死率极高,同时也是1种人畜共患病,不仅会给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影响到农牧民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牦牛多头蚴病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摘除包囊,而由于手术治疗属于创伤性方法,主要用于中后期患病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限制,很难普及推广。牦牛多头蚴病治疗过程中,科学选择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治疗牦牛多头蚴病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次主要就吡喹酮治疗牦牛多头蚴病的效果开展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脑包虫病又名脑多头蚴病,当地牧民叫"转脑疯",其蚴虫有100~250个头节而得名,该病是其幼虫寄生于羊脑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本病无季节性,以春季为高发季节,对养羊业危害极大。本文通过湟源县一起患脑多头蚴病藏系羊,论述及分析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对本病的不同临床症状、诊断、预防进行了介绍,并运用手术摘除法治疗,效果良好。1病因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其成虫为多头带绦虫寄生于犬科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蚴虫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里  相似文献   

7.
吡喹酮治疗牛多头蚴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牦牛多头蚴病是我国牧业区颇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致死率甚高。又因本病系人畜共患病,不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损失,还危及人体健康。长期以来对本病治疗只限于手术摘除包囊,而手术治疗在生产中受到一定限制,很难普及和推广。目前应用吡喹酮治疗本病的试验报道较多,但剂量效果各异,特别对牦牛多头蚴病治疗报道甚少。为探讨对牦牛多头蚴病治疗的最佳剂量和用药次数,特别做了下述试验。  相似文献   

8.
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引起的。多头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狗、狼、狐等肉食性动物的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羊在被绦虫卵严重污染的牧地上放牧时易被感染,幼虫寄生在羊的脑内。幼虫呈包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内六钩蚴数量常多达100~250个,包囊由豌豆  相似文献   

9.
牦牛多头蚴病是高寒牧区颇为常见的一种牦牛寄生虫病,其致死率高,又因本病为人畜共患病,不仅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还危及人类健康,所以对本病必须予以重视.长期以来对本病的治疗仅限于手术摘除包囊,而手术治疗在生产中受到一定限制,很难在基层单位普及和推广.目前应用吡喹酮治疗本病的试验报道较多,但剂量效果各异,特别对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报道甚少,为探讨对牦牛多头蚴病治疗的最佳剂量和用药次数,我们于2007年8月至10月在刚察县泉吉乡对30头感染多头蚴病案的牦牛做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典型的寄生虫病,羊多头蚴也被称作脑包虫、棘球蚴病,由多头蚴感染而诱发.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羊多头蚴的诊断要点,并深入探讨羊多头蚴的治疗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由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骆驼(有时寄生于人脑和脊髓)所引起的。羊多头蚴病分布广,危害大,2岁以下的羊易感本病。羊鼻蝇蛆病系由昆虫纲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羊狂蝇(又称羊鼻蝇)的幼虫——羊鼻蝇蚴寄生于羊的鼻腔、鼻窦、额窦或颅腔内所引起的、呈现慢性鼻炎症状的寄生虫病。1临诊症状病羊精神沉郁,身体极度消瘦,打喷嚏,有脓性鼻液流出,呼吸困难,对声音刺激反应弱,食欲消失,行走时步态不稳。叩诊病羊头部有浊音,触诊有痛感,头顶部皮肤稍隆起。最后病羊站立不稳,卧地不起,因极度衰竭…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取了20只10~12月龄具有明显脑包虫病症状的病羊,把它们分为两组。第一组是电麻醉下手术,第二组是奴佛卡因、氯丙嗪麻醉下手术。病羊在大脑半球的额、颞区和小脑上有相似的多头蚴包囊,所有病羊的管理、饲养条件相同。  相似文献   

13.
羊脑胞虫的手术疗法周进,周宏和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畜牧兽医站226623羊脑胞虫是由多头蚴包囊侵害羊脑内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羊疯”。不经手术治疗病羊难得治愈。笔者经几十例的临床诊治,现将操作过程归纳如下:临床表现病羊主要表现阵发性向一侧转圈或头向前牵...  相似文献   

14.
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颅腔内,致使牛、羊发生脑包虫病(脑多头蚴病)。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对一只疑似枕骨大孔内寄生多头蚴的周岁母绵羊进行观察、检查和剖检,结果为绵羊枕大孔多头蚴病。现报告如下:一、主要体症与诊断要点:病羊主要表现为神态异常和运动失调。病初有时呈羊鼻蝇侵袭状:摇头晃脑,弹跳不安。有时乱跑或作回旋运动。有时垂头呆立或卧地,闭目,头颈  相似文献   

15.
过去摘除牛大脑深部多头蚴,多用小钩子、小镊子、小止血钳或用注射器吸取等法。但这些方法破坏性大,操作费力,尤其对摘除大脑组织深部虫体更无把握。因吸取法包囊容易脱掉,钩取法易将包囊钩破或脱  相似文献   

16.
<正>羊脑包虫病又称羊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即多头蚴寄生于绵羊、山羊的脑和脊髓内而引起的,严重时会造成羊死亡。1病原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从豌豆大到鸡蛋大不等,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外层为角质膜,囊的内膜(生发膜)上有100~250个多头蚴。多头蚴成虫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释放出大量虫卵,污染草场、饲料或饮水。多头蚴具有强大的繁殖力、抵抗力,一昼夜可产卵25~68万个,其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  相似文献   

17.
羊脑多头蚴病又被称为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幼绦虫幼虫寄生在绵羊脑组织中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为进一步掌握中岭乡羊脑多头蚴病的流行现状,于2017—2018年,对该地区的藏羊脑多头蚴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2年分别调查藏羊1323只和2122只,感染率分别为1.74%和2.26%,从感染情况分析,当地脑多头蚴病的发生相对较为严重,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制定更加完善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 “多头蚴”常见寄生于2岁以下牛、羊的颅腔之内,称为脑包虫病(脑多头蚴病)笔者近期对一只疑似在枕骨大孔寄生多头蚴的周岁母绵羊进行观察、检查和剖检结果简述如下:1 主要症状与诊断要点病羊主要表现为神态异常和运动失调。病初有时  相似文献   

19.
<正>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的幼虫一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羊在食入被绦虫卵严重污染的牧草时而被感染。幼虫寄生在羊的脑内。幼虫呈包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内六钩蚴数量常多达100~250个,包囊由豌豆大到鸡蛋大。近年来,笔者遇到了多起小尾寒暴发羊脑包虫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羊多头蚴病也叫做转脑风、脑包虫病,生产中主要是由于通过血液循环导致羊只脑及脊髓中寄生有犬类动物肠内存在的绦虫幼虫而导致的一种绦虫蚴病,大多数都是小于1岁的羊只容易感染发生.本文主要阐述羊多头蚴病的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的具体方法,同时还给出羊多头蚴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