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择抗旱品种、及时探墒播种、实施秸杆覆盖是旱作区夏玉米增产关键措施。通过试验选择抗旱品种浚单20,麦收后及时贴茬重楼探墒播种,麦秸杆覆盖于玉米田宽行内,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蓄水保墒,加上平衡施肥,可使旱作区玉米产量最高可达9000kg/hm2。  相似文献   

2.
探墒沟垄种植对土壤水分与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72-776
为了探索探墒沟垄种植方式在山西中部旱区的应用效果,以旋耕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探墒浅沟垄种植和探墒深沟垄种植对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玉米出苗率、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长不同时期2种探墒沟垄种植土壤含水量均较免耕和旋耕高,旋耕土壤含水量最低;探墒深沟垄种植玉米出苗率最好,比旋耕种植出苗率平均提高15.7百分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和穗位高均有明显提高,有助于生长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探墒沟垄种植是山西省中部旱地一种比较适宜的御旱抗逆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玉米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技术的3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对玉米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作用,降雨利用率平均提高22.3%,10~20 cm耕层土壤的容重降低0.013 g/cm3,孔隙度增加2.8%;纯N的投肥效益提高40.95元/kg,P2O5的投肥效益提高58.7元/kg,经济产量水平与产投比分别高于机械化常规播种约8、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13 455 kg/hm2和2.82;同时有效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效保证了农田肥力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4.
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心县玉米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播种前旋耕施控释肥10~15 cm深,玉米产量最高,为18 450kg/hm2。  相似文献   

5.
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免耕(NT)、深松耕(DT)和旋耕(RT)对旱作玉米田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夏玉米产量等的影响。2a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耕作措施后,各处理土壤体积质量差异主要集中在0~40cm(P0.05),耕作前后40~60cm土壤体积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耕作方式对土壤储水量有明显影响,其中,播种后0~50d,深松耕和免耕处理0~100cm土壤储水量均高于旋耕;播种后70~120d,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储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耕作措施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在作物生育前期(播种后0~30d)表现明显(P0.05),表现为旋耕玉米田土壤温度高于免耕和深松耕,播种后50~120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深松耕和旋耕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免耕分别高3.35%和1.91%。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免耕和深松耕净收入较旋耕分别高138.48元/hm~2和259.38元/hm~2。因此,深松耕为旱作夏玉米田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玉米进行了免耕播种与常规播种对比试验,并开展了生育期、不同时期的绿叶数量、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较常规播种玉米增产又增收,一般增产483 kg/hm2,增收999.6元/hm2。同时免耕播种的玉米千粒重也高,且商品粮的质量表现较好。试验结果可为吉林省东部玉米生产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为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3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30 g/hm2玉农乐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45~60g/hm2玉农乐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30g/hm2玉农乐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8.
免耕播种对麦茬夏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播种可以减少生产中劳动力和机械的投入,提高产投比。以不同类型的3个夏谷品种衡谷10号(常规品种)、冀谷31(抗除草剂品种)和张杂谷11号(杂交品种)为试材,在麦茬地进行免耕播种,以传统的旋耕条播为对照,比较2种播种方式下谷子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留苗密度相同时,3个谷子品种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对谷子株高、穗长、穗重、穗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不同;谷子品种相同时,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不同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差异较大。免耕播种时,衡谷10号和冀谷31均在留苗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分剐达到了5380.20kg/hm^2和5680。35kg/hm^2,较同密度的CK增产68.13%%和5.77%;张杂谷11号在留苗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了5010.30kg/hm^2.较同密度的CK(旋耕播种该密度时产量最低,3260.10kg/hm^2)增产53.69%。夏谷常规品种免耕播种的产量高于传统的旋耕播种,但应适当加大留苗密度,留苗密度为75万株/hm^2较适宜;而杂交种免耕播种时应适当降低留苗密度,留苗密度为22.57万株/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方式下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夏玉米种植区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机械化种、肥同播关键技术指标,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不同玉米播种方式(铁茬直播和旋耕灭茬)、不同播种深度(播深5 cm、10 cm)和不同测深施肥种、肥距离(测深施肥种、肥距离15 cm、20 cm)等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茬直播+种子播深10 cm+种、肥距离20 cm模式下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0 987.6 kg/hm2,较铁茬直播+播深5 cm+种、肥距离15 cm处理模式产量增加14.9%(P0.05)。该模式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19.12 g,叶面积指数整个生育期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苗期土壤含水量旋耕灭茬处理高于铁茬直播处理,灌浆中期种、肥距离20 cm处理土壤含水量高于种、肥距离15 cm处理。铁茬直播+种子播深10 cm+种、肥距离20 cm为最佳的机械化精量施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适宜于南疆玉米茬地免耕播种冬小麦的表土处理技术。[方法]在新疆洛浦县玉米茬地免耕播种冬小麦试验中。设计“免耕直播”、“浅旋耕+免耕播种”和“翻耕+免耕播种”3种表土作业方式,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出苗率和小麦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免耕直播的表土作业方式基本适合南疆玉米茬地小麦播种,与传统翻耕播种方式相比较,免耕直播的土壤容重较大,但其小麦出苗率接近。小麦产量中,以免耕处理的较高,达6000.99kg/hm2,比旋耕处理的增产6.56%,其次是翻耕处理的,旋耕处理的最低。[结论]从河北省引进的“农哈哈”牌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可在和田地区推广应用;现行的南疆玉米茬地经过配套栽培技术改进后更能适宜于冬小麦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西玉米主产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坚硬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35 cm+旋耕和35cm+免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均增加了叶面积、根冠比;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2.
注灌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榆中县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下,观察了不同注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玉米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基施N 180.00 kg/hm2、P2O5120.00 kg/hm2、ZnSO47.50 kg/hm2、K2O 30.00 kg/hm2,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各注水30 m3/hm2处理下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4157.6 kg/hm2。玉米抽雄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含水量较高,20~60 cm土层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明显差异。注水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10,2011年的大田试验,对常规耕作、免耕、深翻、深松4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深翻>深松>常规耕作>免耕;深翻和深松处理0~30 cm,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10.27%和2.10%,免耕较常规耕作增加4.1%;深翻和深松处理较常规耕作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加;深翻和深松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20.38%和3.74%,免耕处理较常规耕作减产15.11%。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Effects of Subsoiling on Soil Moisture Under No-Tillage for Two Year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the effects of subsoiling on soil moisture under notillage were studied. An experiment of 40 cm subsoiling in a field kept under no-tillage for 2 years was operated from 2005 to 2006.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soil moisture and crop yield, the physical basis of subsoiling for water conservation and yield increas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water storage under subsoiling, from the soil surface to a depth of 100 cm was more than that under no-tillage for the growth season. In the 0-100 cm soil depth, the soil moisture in 50-100 cm depth under subsoiling was more compared with no-tillage, which increased when it's drought and decreased when it's rainy with the increase in soil depth. Compared with no-tillage, subsoiling could reduce the water consumption of oats in the 0-50 cm depth and increase the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50-100 cm depth. Also, subsoiling increased the yield by 18.29%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16.8% in a two-year average. The effects of subsoiling on water conservation and yield increase were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and a well-proportioned rainfall was better to increase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Meanwhile, subsoiling decreased bulk density, which increased with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Subsoiling under no-tillage is the effective rotation tillage to contain more soil moisture and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ecotone of North China.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北方旱农区适宜的耕作模式,在旱作大田条件下,通过4 a的田间试验,设置第1年深翻、深松、常规耕作(CK)和免耕,之后每年进行旋耕的4种耕作模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土壤呼吸速率、玉米产量以及年纯收益的变化。结果表明,深翻模式具有较强的蓄水保水能力,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年纯收益,为最优耕作模式,实施后第2年土壤呼吸速率、玉米产量和年纯收益均达到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28.78%,19.49%和33.71%;深松模式次之,免耕模式较差。第1年深翻,第2,3年旋耕的深翻模式为北方旱农区适宜推广的模式,其耕作周期为3 a,该模式对解决目前生产上由于土壤耕作方式单一引起的土壤耕作层变浅、结构破坏、蓄水保水能力变差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探索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其与不同施肥处理组合的增产增收效应。【方法】在2007—2009年通过大田试验,测定冬闲期和玉米生育期秸秆还田免耕、深松和翻耕处理土壤湿度,分析各耕作处理在平衡施肥、无肥和常规施肥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收益。【结果】2年冬闲期免耕和深松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翻耕处理高33.4和31.1mm,2年玉米生育期免耕和深松处理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翻耕处理高36.3和37.3mm;平衡施肥深松处理组合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10341.0kg.hm-2和24.89kg.hm-2.mm-1,平衡施肥免耕次之,平衡施肥翻耕处理位居第三位。【结论】无论在何种施肥处理下,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增产增收效应均为深松免耕传统翻耕处理。平衡施肥深松处理组合效益最好,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适宜盐碱地区玉米生产的耕翻方式,以郑单958为试材,采取免耕(CK)、深翻+旋耕、深松+旋耕、旋耕4种耕翻方式播种玉米,研究了不同耕翻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旋耕方式的松土保墒和玉米增产效果最好,深翻+旋耕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旱区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蓄墒增产耕作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7—2018年在陕西黄土旱塬实施免耕与深松轮耕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免耕/深松(NNS)、免耕/深松(NS)和连续免耕(N)3种耕作处理,分析不同降水年型轮耕模式下冬小麦休闲期和生育期蓄墒效果及ET、WUE、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 降水年型对冬小麦休闲期及生育期土壤蓄墒、ET、WUE、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丰水年型较干旱和平水年型分别提高冬小麦休闲期(23.9%和31.9%)和生育期(6.5%和16.6%)0—200 cm土层土壤蓄墒量,并在冬小麦水分急剧消耗的拔节期至灌浆期,分别增加耗水量1倍和3倍以上,且较干旱和平水年型WUE分别提高21.1%和16.3%,增产70.0%和25.8%,增效2倍和1/2倍以上。干旱、丰水和平水年型分别以免耕/深松(NS)(106.1 mm)、连续免耕(N)(192.0 mm)和连续免耕(N)(91.5 mm)处理休闲期0—200 cm土壤蓄墒量最高;生育期0—100 cm土壤蓄墒效果受降雨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波动较大,但120—200 cm深层土壤蓄水量基本呈“先增后减”的稳定变化趋势,并以免耕和深松轮耕措施蓄墒效果较好;免耕/免耕/深松(NNS)处理在干旱和丰水年型WUE及增产增效优势显著,在平水年型,连续免耕(N)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4 297 kg·hm -2和4 773元/hm 2。受深松作业及其频次影响,免耕/免耕/深松(NNS)和免耕/深松(NS)轮耕处理分别增加生产成本172和227元/hm 2,但生产投入的高低并非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较免耕/深松(NS)处理,免耕/免耕/深松(NNS)能以较少的深松频次节省生产成本,以较高的籽粒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有减耗节水、提高冬小麦WUE和节本增效的优势,并在多数试验年份下保持节水减耗、经济高效的生产正效应,更具生产普适性。结论 从可持续农业生产及绿色低耗高效的发展目标综合分析,推荐免耕/免耕/深松(NNS)轮耕措施为黄土旱区冬小麦蓄墒增产增收的最适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