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通过对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农机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论述,探索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机和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从而达到以试验示范为抓手,以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技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推广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设施条件建设、提升农机化创新能力、技术集成能力、推广服务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普及,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力度的不断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开始显著增加。新的形势下,大部分农村的农机已经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农机化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并逐渐与信息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文章针对山东省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与信息化之间的融合的发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经过山区城镇化改变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盛,山区劳动力将更快地向非农产业改变,土地利用范围渐变广,生产链渐扩散,农机化将拥有无限的潜在利用价值。最近几年部分策略引路,强调因势利导,更加强调了推广山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性,机械化要求机械与工艺、实力与技术的结合,达到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使得一、二、三产业融合。强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大山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的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业也处于向现代化快速迈进的阶段。农机化和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对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农机化技术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使推广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从农机化技术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现状入手,对农机化技术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要点,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不仅影响作物正常成熟,而且经常产量低而不稳.随着旱作沟播、深松、种肥分层等农机化旱作技术不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抗旱节水能力不断提高,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平均增产幅度在8-15%左右,已成为促进旱作地区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对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近几年大通县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实际,对如何搞好这项工作谈一下个人的认识,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旱是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不仅影响作物正常成熟,而且经常产量低而不稳.随着旱作沟播、深松、种肥分层等农机化旱作技术不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抗旱节水能力不断提高,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平均增产幅度在8-15%左右,已成为促进旱作地区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对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近几年友谊农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实际,对如何搞好这项工作谈一下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尹春雷 《吉林农业》2011,(9):152-152
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开展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研究,并且从根据实际需要推广普及农机化技术、总结完善农机化工作经验、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农机化技术,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农机化“两新”技术的实验、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化"两新"的推广包括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农机技术的推广。农机技术的推广是整个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农机化科学技术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实现农机化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农机化"两新"技术的推广在实施现代农业中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两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对当前农机化"两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做以下浅述。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丰县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情况总结其对策,包括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变传统的指令推广为示范引导推广;积极而为,变被动推广为主动推广;农机新技术推广与农艺相融合;发挥农机大户示范带动作用;立足农村需要,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9月11日,省农委组织召开全省农机化技术与信息化融合现场会,总结全省农机化技术与信息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技术与信息化融合重点任务。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总工程师仪坤秀等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农机化的程度标志着农业的发展状况,推广农机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解放人工劳动力、增加劳动收入。农机化技术是农机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机化推广工作不仅关系到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目前农机化推广工作面临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相结合的新型推广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制,推进农机化体制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2.
农机化技术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具。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快推进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水平的提升。本文从我国当前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的现状入手,对农机化推广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以望有助于推广培训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快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安徽省农机化发展水平作了概括性的评价,指出2012年全省农机化水平达64.6%。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对安徽省农机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推进安徽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快农机化科学发展提出了对策:一是完善合作机制,形成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合力;二是加强实证研究,有针对性地破解农机农艺融合难题;三是研发技术装备,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大力开展培训,推广普及农机农艺融合实用技术;五是实施项目带动,示范引导农机农艺融合;六是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七是发展服务组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合理布局作物,节约水、肥、种、药等生产资源,提高水、肥、光、热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效益中起到很好的作用.近几年大通县在充分发挥农机推广优势的同时,结合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推广应用了多项农机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同时也不断总结经验,把新机具推广与节本增效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加快工程发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三五"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更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拓展、升级"的窗口期。要加大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有效提高中高端型全产业链装备供给、机艺融合型全程机械化技术供给、新理念高素质型农机管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机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伴随着农业产业链结构的优化改革、农业市场经济的竞争日渐激烈,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在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目前,农机化技术推广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此,对农机化技术在新时期下的推广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降低农业成本,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作乡镇农机化推广工作者,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思考、探索、实践中国农机化推广与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以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闫东 《现代农业》2011,(8):79-79
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机化事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向多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从原来的产前产中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产后更广泛地延伸,农机化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功能逐渐增强。为快速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建议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一、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近几年,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通过中央政策的支持,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要紧紧抓住农机化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充分有效地开展农机化技术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领导与支持,解决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作用,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使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更好的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服务。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着:原有的推广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市县农机推广部门信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但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合并、人员裁减,使农机推广力量消弱;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于农机发展的要求,推广信息滞后,推广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为此,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要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推广的程序,从需要入手,机动灵活地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开诚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62-362,367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规范农机化技术推广行为、完善推广方法、营造推广环境3个方面就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思考,以为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