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惠杰 《食用菌》1993,15(1):31-31
上海地区毛木耳栽培是以袋栽为主,袋栽毛木耳由于受耳房通气、光照条件限制,排袋密度的大小就成为影响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排列过疏影响耳房利用率;排列过密影响出耳的质量和产量。本试验在原有栽培密度基础上,通过对耳房内袋栽毛木耳同一床位不同密度的有关项目测定,确立栽培最佳密度。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接种有时出现“不吃料”现象。所谓菌丝“不吃料”,就是接入菌种瓶内的一级菌种或二级菌种块的菌丝不生长;有些菌种块上的菌丝虽然生长,但不往料内生长,以后逐渐萎缩变黄。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是:1 培养料过干,菌丝不能长进料内。防止的办法是:补加水分。2 接种箱内消毒时,熏蒸药量过多或温度过高,致使菌丝因药害而死亡。要求消毒用药必须按规定量使用,防止过量;接种箱在连续接种中,必须有一个通风冷却的间歇时间,防止箱内温度过高和氧气缺乏。3 高压灭菌以后,菌种瓶内温度尚未冷却即接种,致使菌种块菌丝遇高温而死亡。防…  相似文献   

3.
蘑菇死菌丝发生初期,一般多见于培养料表层。开始菌丝萎缩,生长停止,出现线状菌丝,料呈黑褐色,散发出霉气味或氨气味,最后腐烂自溶,严重的只菇不收。现将蘑菇死菌丝的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答读者     
怎样防止菌种结块? 答:原种或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菌丝徒长结块的现象,这是由于菌种本身的气生菌丝生长过于旺盛,培养料过熟,过湿,以及培养室空气温度过大所造成的。防止的方法:移植母种时少挑些气生菌丝,多挑些基内菌丝;培养料要适当偏生、偏干些;降低室内的湿度。菌种培养料不转色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接种有时出现“不吃料”现象。所谓菌丝“不吃料”.就足接入菌种瓶内的一级菌种或二级菌种块的菌丝不生长;有些菌种块上的菌丝虽然生长,但不往料内生长,以后逐渐萎缩变黄。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是: 1.培养料过干,菌丝不向料内生长。防止的办法是:补加水分。 2.接种箱内消毒时,熏蒸药量过多或温度过高,致使菌丝因药害而死亡。要求消毒用药必须按规定量使用,防止过量:接种箱在连续接种中,必须有一个通风冷却的间歇时间,防止箱内温度过高和氧气缺乏。 3.高压灭菌以后,菌种瓶内温度尚未冷却即接种,致使菌种…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菇房条件,研究蘑菇在自然气温和加温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周年性栽培。结果表明:U3和5414蘑菇菌株分别适宜秋茬和冬茬栽培,单产高、菇质好;堆制培养料需要采取预湿、预堆、料内开洞通气的高温快速发酵技术;冬季栽培蘑菇宜采用发酵土和细泥砻糠两种覆土材料,菌丝爬土快,单产高。  相似文献   

7.
平菇易染杂菌,主要是霉菌。防止平菇污染杂菌的措施,主要是在配料时把好消毒关,如拌料时加适量石灰,播种时加大菌种量,加快菌丝发育,抑制杂菌生长;发菌丝时将塑料布封严,隔绝同外界环境接触,或在低温条件下防止杂菌感染等。尽管防止污染的措施很多,但气温高时,难免  相似文献   

8.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杏鲍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麦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时,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后熟后,采用牛苔藓草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有效控制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木屑麸皮栽培基质中黑木耳菌丝表观生长速度、菌料失水失重和菌丝体呼吸量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建立菌丝生长状况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菌丝表观生长速度和菌料失水失重可反应菌丝生长情况,菌丝呼吸量可用于实时监测栽培基质内菌丝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菌核侧耳为材料,对菌丝染色技术的研究表明,液体培养菌丝方便且效果好;F.A.A固定液渗透力强,固定时间短;Gymea染液染出的菌丝,可明显地观察到菌丝隔膜和细胞核数目,也可清晰地反映出是否存在锁状联合,从而稳定可靠地鉴定出单双核菌丝。  相似文献   

11.
酒糟适宜栽培鸡腿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园艺》2011,(22):185
酒糟是一种很好的食用菌栽培原料,它的营养成分适合鸡腿菇菌丝的生长,既可以降低鸡腿菇生产成本,又可防止污染环境。酒糟中含有少量对菌丝生长有害的乙醇、活性酵母菌,酸度大,pH 3~5。因此要选用新鲜的酒糟,并配以其它原料。配方:酒糟90%、石灰8%、石膏1%、碳酸氢铵1%;酒糟39%、玉米芯39%、米糠10%、石灰8%、石膏2%、过磷酸钙1%、碳酸氢铵1%。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壳寡糖对黑木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低浓度的壳寡糖对黑木耳的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缩短菌丝萌发及满袋时间,同时可显著提高黑木耳菌丝生长过程中纤维素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使银耳优质高产,除在培养条件方面加以充分满足外,应对银耳菌种是否已开始衰弱钝化,加以早期鉴别,这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表明,一株优质高产的银耳菌株,经沿用七年,其银耳菌丝生活力约降低三分之一,羽状菌丝生活力约降低六分之一,生物学效率大约降低五分之一。这说明防止银耳菌种衰弱钝化非常重要。一、银耳菌种衰弱钝化的表现:银耳菌种衰弱钝化的主要表现是羽状菌丝发生生理性萎缩,生长速度明显变慢,银耳菌丝萌发时间明显延迟,菌丝发黄且生长稀疏,银耳  相似文献   

14.
目前蔗渣代料栽培黑木耳常用“ ”字形一次开洞法,此方法简单,管理方便,但料中的养分是否已充分利用了,值得探讨。为此,我们进行了两次开洞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次开洞比一次显著增产,现将试验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罗青  冯宏昌  孙淑静 《北方园艺》2019,(16):130-135
以香灰菌HYP-GT01为试材,通过调节培养基成分、pH和光照强度,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及黑色素产量差异,以期发现影响香灰菌菌丝生长和黑色素产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香灰菌在完全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致密边缘整齐,产生黑色素且产量最高,达0.42g·L-1;在低氮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慢,但菌丝浓密,可产生黑色素,达0.34g·L-1。碳源不足菌丝纤细稀疏,且不产黑色素;高无机盐含量和添加吐温20会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可产少量黑色素。在一定pH范围内酸碱度对该菌株菌丝生长及黑色素的产生影响不大。不同光照条件不仅影响菌丝生长速度,还影响黑色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香菇939菌株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多糖产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菇939菌株的担孢子萌发成的单核菌丝菌落, 根据其特征可分为4种类型: S型(菌丝贴生型) ; A型(粉状致密型) ; R型(菌丝稀薄型) 和H型(绒毛气生型) 。摇瓶液体培养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 根据其产多糖能力, 可将4种类型单核菌丝分为两组: 第1组S型和R型, 多糖产量和双核菌丝相似; 第2组A型和H型, 多糖产量显著低于第1组。菌丝贴生型单核菌丝菌落S1高产多糖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与其亲本双核菌丝基本相同, 但是, 易利用的碳源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对单核菌丝产多糖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而对双核菌丝产多糖的影响则较小。单核菌丝对高溶氧水平没有双核菌丝敏感, 高溶氧水平对双核菌丝产多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初始pH值偏酸性对双核菌丝产多糖不利, 而对单核菌丝产多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韩雪  贾成发  陈帅  杨研  刘晓红 《食用菌》2012,(3):13-13,25
研究了不同碳源对蛹虫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是以蔗糖为培养基的碳源最为合适,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气生菌丝量中等,密度适中,边缘整齐。在液体培养时,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培养蛹虫草菌丝可获得最大的菌丝量。  相似文献   

18.
以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生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姜研磨液、蒜研磨液、姜内可培养内生细菌和蒜内可培养内生细菌对苹果腐烂病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姜研磨液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较好,蒜研磨液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没有抑制效果;蒜内分离到2株可培养的内生细菌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姜内没有分离到对此病害有抑制效果的可培养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19.
硫磺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观察,对硫磺菌生态习性、形态、结构特征、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磺菌子实体菌肉肥厚,香味浓,单生或丛生,其子实体为二系菌丝型,骨架菌丝厚壁,无隔,生殖菌丝无色透明,具横隔,具明显锁状联合.子实层由担子与担孢子构成,无囊状体.担子棒状,每担子可产生4个担孢子.在PS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旺盛,无色,具隔及锁状联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菌丝团,菌丝团分化能形成可育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20.
把稻草切成1~3厘米的小段,用清水浸一夜,压干至含水量65~70%,装在37×17cm聚丙烯塑料袋内(干料150克),套颈圈、塞棉花、灭菌,冷却后每袋接液体种30毫升,置28~30℃培养。菌丝长满袋出现耳芽时剪5~6个1cm~2的孔,挂在栽培房架上出耳,温度保持20~25℃,空气湿度提高到90~95%。7~10天耳芽长到蚕豆大时每天喷水1~2次,耳片直径约达2cm时要增加喷水次数,保持耳片湿润、耳缘不干缩,并要加强耳房的通风和光照。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