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杏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熟甘美的杏果在早春、初夏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繁多杏加工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杏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结果早、丰产性好;管理容易、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寿命长;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生态效益明显等优点,中国杏育种研究起步较晚,但仍然取得了显著成效。简要介绍了我国杏育种方法、育种目标和育种成果。针对目前我国李、杏育种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杏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要介绍了杏的起源、分布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着重对杏种质资源的细胞学、孢粉学、授粉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和抗寒机理方面进行了综述。揭示了国内外杏的最新研究动态、杏起源、演化、分类及抗寒、抗旱机理等,同时论述了国内外杏的育种目标、遗传规律及先进的育种技术,并提出了我国杏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简介了山东省的杏种质资源,概述了杏的育种目标、育种手段和育种成果,对今后杏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杏是北方寒地乔木类果树中适应性较强的树种,自上世纪80年代,李、杏新品种在生产中应用最多,推广范围最大,在北方寒冷地区果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从李、杏抗寒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创制及新品种的培育方面,阐述了黑龙江省李、杏抗寒育种研究的3个历史阶段,现阶段李、杏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和生物辅助育种技术,重点介绍了李、杏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和抗寒育种研究成果。但砧木育种进展缓慢,仁用杏育种和抗病育种鲜有研究等问题……建议开展组织培养、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提高寒地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特早熟杏试管育种技术创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论述了特早熟杏育种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首批物质早熟,性状优异的试管杏新优系及特早熟杏试管育种的技术关键,分析研究了4个杂交组合后代的果实性性遗传变异特点,并对杏试管育种的发展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杏是我国主要果树之一,其育种一直以传统方法为主,一般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可利用资源有限、种间杂交后代成活率低等问题。植物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再生与转化系统是实现杏基因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杏的再生与转化技术还不成熟,目前只限于少数几个品种或种子材料,其再生与转化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综述了杏...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简要介绍杏的起源、分布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着重对杏种质资源的细胞学、孢粉学、授粉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解剖学方面进行了综述;揭示了国内外杏的最新研究动态,杏树起源、演化、分类及抗旱机理等;同时论述了国内外杏先进的育种技术,并提出了我国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是杏传播途径中一个重要的人工驯化区域,也是欧洲最大的杏生产国。该文根据与意大利多年的学术交流,对意大利及部分其他欧洲国家的杏育种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为国内杏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杏种质资源评价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在简要介绍杏的起源、分布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着重对杏品种资源的分类、授粉生物学、孢粉学及分子生物学评价以及杏杂种后代遗传变异特点、育种目标及育种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杏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开花早,花和幼果常常易遭受晚霜危害。多年来杏育种工作把抗晚霜作为重要育种指标之一。1998年我所从亚美尼亚引进一批杏优良品种.经过试验栽培,调查研究,并在山西省不同气候、土壤条件进行区域试验,从中筛选出果个大、抗晚霜性强、品质优、丰产的杏优良品种‘金亚’。2004年2月该品种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杏叶片矿质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杏花败育造成结实率低是当前杏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矿质元素是果树生长结实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植物叶营养分析已成为了解植物体内营养状况,进行矿质营养研究的一种基本手段。研究杏叶片矿质营养对探索杏花败育原理、杏树营养育种等都具有理论和实用意义,也为合理施肥以改善杏果实品质提供依据。我们根据近几年来杏叶片营养分析技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杏树叶片矿质营养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动态变化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与产量、果实品质等的关系,结合我国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杏矿质营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5,103(3):305-315
Seventeen peach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have been used in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8 apricot (Prunus armeniaca L.) cultivars from Spain, North America, France, and Greece; a new breeding line from the apricot breeding program of INRA (Avignon, France); and 13 breeding lines and 3 new releases from the apricot breeding program of CEBAS-CSIC (Murcia, Spain). DNA fingerprints have been developed establishing the genetic relatedness among cultivars, new releases, and breeding lines. Amplification of SSR loci was obtained for all 17 primer pairs and 14 of them produced polymorphic amplification. The number of presumed alleles revealed by the SSR analysis ranged from one to nine, although most primers revealed three alleles or more. The mean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was 4.1. Results allowed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all the apricot genotypes assayed. Apricot genotypes clustered into seven principal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origin and pedigre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apricot breeding programs in terms of protection of new release and design of new cross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98-03杏为研究对象,以凯特和骆驼黄为对照,研究其在温室内春提早盆栽条件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盆栽98-03生长趋势缓和,能够及时停止生长,不会在果实迅速膨大期争夺养分,利于果实后期正常发育; 98-03果实发育期为70 d,早熟,果实生长呈双"S"曲线型,存在硬核期,是适合盆栽的良好品种.  相似文献   

14.
首次对我国(包括台湾)果梅108个品种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可食率及鲜核重等5个主要品质性状的数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平均为19.58g±6.24g,集中分布在15.01~20.00g与20.01~25.00g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7.44%±1.13%,大多数分布在6.01%~7.00%与7.01%~8.00%的偏低范围内;总酸含量平均为4.74%±0.95%,绝大部分品种资源分布在3.01%~7.00%之间;可食率的平均值为87.97±3.40%,在85%以上的品种数占80.36%;鲜核重平均为2.23g±0.61g,大多数分布在1.51~2.00g和2.01~2.50g之间。首次提出了这些性状的评价标准,从而为果梅资源的研究利用及育种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早熟优质杏新品种———沧早甜杏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早甜杏2号’是利用具有优良特性的杏树资源, 采取自然杂交实生选育法培育出的极早熟杏新品种。单果平均55 g, 果实卵圆形, 色泽艳丽, 香气浓, 汁液多, 酸甜可口, 离核,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5% , 5月下旬成熟, 适宜在杏适栽区内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核果类果树胚培养研究进展和育种成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国内外核果类果树胚培养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培养基对桃、杏、李和梅胚培成苗的影响,对在核果类果树胚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类型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分析了低温处理和胚龄对胚培成苗的影响,即核果类果树胚培养需要一定量低温处理,胚龄越长胚培成苗率越高(胚败育除外)。最后阐述了应用胚培养技术在桃和杏品种选育中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胚抢救在果树育种上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青  陈学森  刘文  吴燕 《园艺学报》2006,33(2):445-452
 本文综述了胚抢救在培育早熟桃、杏新品种, 无核葡萄以及柑橘三倍体等果树新种质, 克服果树远缘杂种不育、枣胚败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影响胚培养成功的因素如外植体、胚龄、培养基、培养及移栽条件等进行了探讨, 最后初步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主要栽培杏品种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采用自动顶空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新疆主要栽培杏品种库车小白杏等14个杏品种的香味成分。结果显示:一共检测到208种香味物质,其中包括酯类物质80种、醛类物质25种、酮类物质21种、醇类物质39种、烯烃类物质27种、酸类物质1种以及15种含量较低的其他物质;乙酸丙酯、乙酸-3-甲基-1-丁酯、(Z)-乙酸-3-己烯-1-醇酯、D-柠檬烯、β-芳樟醇、己醛、乙酸己酯、乙酸丁酯、β-月桂烯、丁酸乙酯、β-顺式-罗勒烯等11种香味物质为参试品种的主要香味物质;不同品种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虽不尽相同,但分属于华北和中亚种群的不同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30个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个华北栽培杏品种进行了比较。在参试的30个南疆杏品种杏仁油中共鉴定出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3.26% ~ 88.81%,各品种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棕榈酸第三,存在“高油酸、高亚油酸、低棕榈酸”的优异种质;南疆杏与华北杏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较为接近,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在各品种间亦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37% ~ 49.38%和3.44% ~ 79.57%,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遗传多样性,但油酸及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幅度不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