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肾茶叶枯病致病病原菌,笔者从肾茶云南产区采集的肾茶叶枯病样本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对其进行了病害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气生菌丝发达,菌落初期下部淡粉色,后期为深黄棕色,分生孢子顶胞钩状,成熟的大型分生孢子有3~5个隔膜。将病原菌离体接种到健康肾茶叶片,保湿培养数天后接种部位出现黑褐色病斑,与田间症状一致。病原菌基因组DNA经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ITS1/ITS4 扩增及同源性分析,病原菌与Fusarium nematophilum,Fusarium equiseti,Fusarium chlamydosporum,Fusarium longipes聚为一支,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9.40%~99.60%。结合形态特征观察、ITS序列分析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初步确定该病原菌为镰刀菌。  相似文献   

2.
对一株引起油茶落叶的叶枯病菌进行分离鉴定,为防治该病菌奠定基础。从油茶叶枯病斑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确定该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菌,且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
岗梅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和台湾等地。岗梅枝枯病是岗梅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根据Koch’s法则,对岗梅枝枯病病原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该病原菌的r DNA间隔转录区(ITS)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Gen Bank上,与该病菌ITS序列相似度在99%以上的均是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因此,初步将岗梅枝枯病病原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相似文献   

4.
兰花叶枯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在深圳发现兰花叶枯病,该病害对兰花的危害极大,通过对兰叶病组织的分离、培养、纯化、接种及交互感染试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鉴定其病原为李属柱孢霉。  相似文献   

5.
肉桂枯梢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描述了肉桂枯梢的症状,鉴定病原菌为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在248个分离菌株中,经单孢培养,204株菌落呈灰褐色的称为A菌株,44株菌落呈黑褐色的称为B菌株。对A,B菌株进行了致病性,生长发育,硼素反应,光照强度,色素产生,超氧物歧化酶和蛋白质电泳等测定,都存在差异,我们认为,可能存在2个不同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6.
杉木枯梢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枯梢病是一种新的危害性较大的苗期病害。该研究对受侵杉苗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接种和比较致病性试验,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鉴定其病菌是甘蔗二极霉(Bipolarissacchari(E.Buther)Shoem),这是国内外该菌在杉科植物上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西番莲蔓枯病病原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云南省潞西县西番莲枯枝上分离到两种分离物,鉴定为胡萝卜链格孢〔Alternariadauci(Kuehn) Groveset.Skolko〕和多隔镰孢(Fusarium decemcelulare Brick).致病性测定证实两种病原菌都能引起西番莲枝蔓枯死,且两者复合接种,枝蔓枯死加重,据此初步认为该病为复合侵染病害,并将该病称为"西番莲蔓枯病".本文描述了西番莲蔓枯病的症状、病原菌形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广东桉树梢枯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发生在广东湛江、韶关、惠州等地桉树梢枯进行调查采样和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种类鉴定的结果表明,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Sacc.、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H.Schrenk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on&Maubl.均可导致桉树梢枯发生,其中F.aesculi和G.cin-gulata复合侵染是桉树梢枯严重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川省天全县杂交竹枯萎病的症状观察、显微镜检验、组织分离鉴定和柯赫假定分析 ,并结合林间自然发病情况研究 ,认为该病害为杂交竹枯梢病 ,其症状表现为枝枯、梢枯和株枯型 ,以株枯型为主 ,病原为黑喙球菌(Ceratosphaeriaphyllostachydis)。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浙江省重要的水蜜桃产区嘉兴凤桥镇、慈溪掌起镇等地发生了一种新的桃树病害———桃枝枯病。该病害引起桃树新梢嫩枝的基部位置出现环状棕褐色至黑褐色病斑,致使枝条病部以上叶片快速枯萎脱落,病害蔓延扩展迅速,可造成老枝的大量枯死,造成约20%~50%的产量损失,严重的致使桃树整株死亡。按柯赫氏法则对桃树病枝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试验,明确桃枝枯病的病原为一种真菌,该真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菌丝为白色至淡橄榄色、短、微絮状,产生黑色球形分生孢子器,有孔口,产生两型分生孢子,α型分生孢子长纺锤形,无色,单孢,含有1~2个油球,(5.2~8.7)μm×(1.3~2.7)μm;β型分生孢子无色,线形,单孢,1~3个油球,(11.5~26.2)μm×(0.9~2.1)μm。对该菌的rDNA ITS进行PCR扩增,获得长度为611 bp的序列,经比对GenBank上的ITS序列数据,并结合形态特征,鉴定该病原真菌为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核果果腐拟茎点菌(Phomopsis amygdali Delacr.J.J.Tuset&M.T.Portill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福建省三明地区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受害蓝莓枝条样品,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明确致病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菌株KW1-4,将其回接至健康蓝莓枝条后,接种部位出现干枯病斑,再次分离获得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表明该菌株是引起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菌株KW1-4菌落圆形,白色至灰色,有2种类型分生孢子,α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梭形,具2个明显油球,(4.77~7.63)μm×(1.55~2.71)μm, β型分生孢子线形,无油球,(11.95~19.65)μm×(1.05~1.94)μm。采用ITS,TEF1-ɑ,β-tubulin3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KW1-4与Diaporthe australiana聚在同一分支。对比形态学特征,确定菌株KW1-4为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australiana。【结论】引起福建省三明市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是Diaporthe australiana,本研究首次报道Diapo...  相似文献   

12.
甜瓜蔓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省部分地区感染蔓枯病的甜瓜茎上分离病原菌,并对其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甜瓜蔓枯病菌株,这4株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培养基pH值对病菌生长的影响不大。另外,对这4个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了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甜瓜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初步认为江苏省甜瓜蔓枯病的病原菌为Didymella bryoniae(Auersw.)Rehm.,其无性型为西瓜壳二孢Ascochyta citrullinaSmi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近些年发生的油松枯枝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对筛选的2种真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油松发病枯死枝上分离到的6个菌株(A1、A2、A3、A4、B1与B2)为2种菌,其中,菌种A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ex Fr.),菌种B为松丛赤壳菌(Nectria cucurbitula Sacc.)。2种真菌对油松健康小枝条均有侵染致病性,并分别获得有性子实体,证明了2种真菌为引起油松枯枝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麻风树芽枯病是贵州省境内麻风树人工林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害种类之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芽不能萌发,或刚萌发即枯死,导致病株出现大量"光秆"枝条,且在病害发展后期整个枝条枯死。通过一系列研究,包括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接种、形态特征观测以及r DNA-ITS序列分析,证实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 (PennycookSamuels) Crous,SlippersA. J. L Phillips]。由该病原菌引起的麻风树芽枯病在国内外均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通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大豆顶枯病病株的顶部组织中发现类立克次体细菌(RLB),形态为多态型、大小为1807—430×423—192毫微米,膜壁厚为19-23毫微米。在健株组织中没有发现任何病原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贵州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从贵州草莓主要产区采集草莓根腐病病株,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和柯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是贵州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侵染草莓引起草莓根腐病,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雪松枝枯病病原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雪松(Cedrus deodara)上发生枝枯病,主要使雪松树的主干和侧枝枯死.(1)经鉴定该病是由子囊茵亚门的茶蔗子葡萄座腔茵(Botryosphaeria ribis)所致,无性为半知茵亚门的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2)该茼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7℃,pH为6;营养状况对孢子萌发影响小;(3)化学防治能有效的控制雪松枝枯病.  相似文献   

19.
芦笋茎枯病是国内外芦笋栽培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病原菌早在1884年经真菌学家 P.A.Saccado 鉴定为 Phoma asparagi Sacc.后,沿用至今.此病菌名称虽曾有异议,但终未澄清。作者自1989年开始,从发病严重的江苏连云港及徐州丰县芦笋生产地采回多批典型茎枯病标样,先后分离获得菌株121个,在 PDA 培养基上性状表现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侵染贵州百香果的病毒病病原种类,为建立分子检测和防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贵州百香果主要种植地疑似感病的百香果样叶,利用去真核生物核糖体rRNA构建测序文库,对疑似病毒侵染的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病毒种类鉴定。【结果】样本中含有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 EAPV)和西番莲潜隐病毒(Passiflora latent virus, PLV),占比分别为1.59%、63.65%和34.72%。TeMV和EAPV贵州分离物与已报道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7.6%~99.7%和85.2%~99.8%。PLV贵州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9.5%~100%,与已报道分离物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3.0%~95.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LV分离物单独形成1个分支,相同地区的分离物优先聚集在一起,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结论】侵染贵州百香果的病毒病病原主要是TeMV、EAPV和PL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