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伐与密闭荔枝园主要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了间伐与密闭荔枝园的主要害虫种类,并对各类害虫的为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间伐园主要害虫有7目18科25种,而密闭园则有10目38科62种,均以鳞翅目害虫种类最多。间伐园主要害虫种类比密闭园少,而且其荔枝褶粉虱、拟小黄卷叶蛾、黄三角黑卷叶蛾、荔枝叶瘿蚊、荔枝花果瘿蚊、荔枝瘿螨和荔枝叶螨等主要害虫的危害程度均比密闭园轻。此外,在间伐与密闭荔枝园实施同样的防控技术措施,间伐园夏梢期、冬梢期、花期和果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均明显比密闭园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钦州全市荔枝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用药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现阶段辖区内荔枝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药剂品种,分析荔枝用药存在问题,对荔枝用药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对今后的荔枝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荔枝、龙眼是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水果,也是福建省的特色水果,栽培面积约13万hm2.据调查,福建省荔枝、龙眼病虫害种类有100多种.厦门市荔枝、龙眼栽培面积1.3万hm2,果园病虫害种类多,为害严重.开展荔枝、龙眼有害生物专项调查,彻底摸清荔枝、龙眼上有害生物在厦门市的分布和危害情况,能为荔枝、龙眼出口基地建设、重大病虫害防范以及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笔者于2001~2005年对荔枝、龙眼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荔枝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林果树之一,随着荔枝的大面积种植以及栽培品种的日益增多,荔枝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综述近年来荔枝常见病虫害的种类、为害和防治措施,其中病害10种,虫害33种,为害严重的主要是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荔枝毛毡病、蒂蛀虫和荔枝蝽等,同时对荔枝病虫害的防治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为荔枝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及防治提供参考,为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荔枝病虫害是荔枝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其发生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量大、危害时间长。荔枝栽培管理存在偏施氮肥、采果后不及时修剪、滥用农药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我国荔枝生产中农药登记、使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合理使用准则的农药种类分析,结合我国荔枝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情况,对我国荔枝农药残留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明确了影响我国荔枝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国荔枝质量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荔枝园昆虫群落种类组成与营养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对深圳市荔枝园昆虫群落的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园昆虫群落种类(包括蛛形纲)共有369种,其中害虫有63种,天敌79种,中性昆虫227种。在植食营养层中,咀嚼式害虫以鳞翅目为主,关键种类为荔枝蛀蒂虫、三角新小卷叶蛾;在捕食性营养层中,以草蛉、瓢虫为主,关键种类为中华草蛉与食螨瓢虫;在寄生性营养层中,关键种类为蛀蒂虫显茧蜂。  相似文献   

8.
荔枝主要害虫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荔枝害虫种类多达百余种,主要类群有:为害花果的有荔枝蝽和蛀果蝶蛾类,为害枝干的有荔枝泥蜂透翅蛾,为害枝叶、嫩梢的有蚧类及卷叶蛾,此外还有荔枝瘿螨。荔枝主要害虫为害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荔枝、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荔枝、龙眼的主要生产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大面积集约化种植,导致虫害问题日趋突出。福建省荔枝、龙眼害虫发生多集中于4~10月份,笔者就福建省荔枝、龙眼严重发生的害虫按月份逐一调查统计,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1主要害虫及其为害特点1·1种类各月份发生的害虫如表1所示。表1各月份发生的害虫月份主要害虫4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白蚁5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瘿螨白蚁6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瘿螨白蚁7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瘿螨龙眼亥麦蛾白蚁8荔枝蒂蛀虫荔枝尖…  相似文献   

10.
1991-1993年对广东省荔枝寄生线虫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从荔枝根部和根围土壤中共鉴定29种线虫,隶属于17属14科2目,有23种线虫为国内外荔枝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龙眼、荔枝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害 荔枝和龙眼的病害种类约有40余种.在我省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的有龙眼鬼帚病和荔枝霜疫霉病.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荔枝生长各阶段的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农药种类,综合分析了对收获期荔枝农药残留量及在花期采粉采蜜的蜜蜂的影响,明确了影响荔枝残留量超标和蜜蜂种群生长发育及行为的施药因子,提出了参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施药以防止荔枝上农药残留量超标、选择合理的用药时期以防止蜜蜂种群失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摸清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种类、数量及消长规律,为荔枝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4~11月在荔枝园中选取4株样树,采用抽样调查法和网捕法对广州市从化区太平中学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行调查,平均每月调查3~4次,共27次。[结果]荔枝园内节肢动物群落划分为植食性、寄生性、捕食性、中性4个营养集团类群,它们的第一优势度种依次为:摇蚊科,52.3%;蠓科,15.3%;蜘蛛目,57.8%;缘腹细蜂科,20.6%。不同营养集团的优势种在施用农药期间和之后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结论]建议在荔枝园害虫治理时,根据不同种类的农药耐受性来确定农药品种、类型和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荔枝蒂蛀虫对寄主植物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交配前后的雌雄虫对荔枝果肉、荔枝果皮的水蒸气提取物、荔枝嫩梢和龙眼嫩梢的正已烷提取物的触角电生理活性.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生理活性随提取物种类不同和该虫的交配前后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交配前的荔枝蒂蛀虫对各提取物的反应差异不显著,而交配后荔枝皮提取物对雌虫的活性最大;荔枝皮和嫩梢的提取物体积混合比不同,触角的电生理活性也不同,以荔枝皮和荔枝嫩梢的提取物按体积比4:2混合后活性最大;在不同时间段,触角电生理活性变化明显,在23时到凌晨1时之间呈现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全国荔枝存在的病原真菌种类,对来自全国6省18个市地的108个荔枝品种的162份病害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得到255个病原真菌菌株,涉及21个种,其中13种已有记录在荔枝上发生,8种未有在荔枝上报道出现.炭疽菌和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涉及荔枝品种最多,在荔枝叶片、果实和茎干上几乎都能分离到,霜疫霉菌(Peronphythora litchi)只在果实上分离到.叶部是病原真菌存在的最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6.
农药在荔枝上的安全使用及其残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荔枝生产及保鲜过程中,化学农药造成的残留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荔枝上应用的有机磷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杀菌剂等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及其残留状况,以促进安全合理用药,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妃子笑荔枝是荔枝佳品 ,品质优良 ,在市场上和国人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销路甚畅 ,尤其适于外销 ,对我市水果开拓国外水果市场有利 ,因此近几年妃子笑荔枝在茂名荔枝品种结构调整中有较大发展。但妃子笑荔枝往往花而不实 ,造成产量不稳定 ,难以获得持续稳产高产 ,在管理上有较大难度。必须探索和推广妃子笑荔枝连年优质稳产高效栽培技术。1培养高质量适时秋梢作结果母枝1 1合理施肥攻秋梢秋梢是来年的结果母枝 ,秋梢质量的好坏对来年的产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攻秋梢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期以结果量和树势为依据 ,肥料种类以有机肥和无机肥相…  相似文献   

18.
香气作为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赋予了荔枝独特的风味品质,是评价荔枝果实及其加工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含量鉴定方面,随着检测方法的发展,荔枝果实的香气成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目前已从荔枝果实中鉴定出萜烯类、酯类、醛类、醇类、酸类、酚类等多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为主要呈香物质。根据合成前体物质的不同,香气合成途径可以分为萜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三大途径,荔枝香气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目前还较少。综述了国内外对荔枝果实及其加工产品的挥发性物质提取和检测技术,香气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合成途径,以及加工工艺和采后处理对其含量的影响。展望了今后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方向,为荔枝果实风味品质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荔枝选育优良品种和优质加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雾化后植物精油的种类、浓度对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精油(5、10、15μL/L)和百里香酚精油(5、10、15μL/L)对采后荔枝有一定的防腐作用(P0.05);15μL/L精油能使荔枝采后贮藏保持较高的果实品质;随着浓度增大,褐变颜色指数呈上升趋势,对果皮表面品质具有影响(P0.05);2种精油对果实pH值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植物精油微孔压电超声雾化能抑制荔枝的腐败、褐变,有助于提高荔枝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荔枝、龙眼采后果皮极易褐变,主要是果皮细胞中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底物的酶促反应所致。文章系统综述了荔枝与龙眼果实采后PPO酶促褐变机理、褐变底物种类确定与化学结构鉴定、外界条件对酚类底物性质的影响及贮藏期间底物含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除花色素苷类物质外,有关荔枝、龙眼果皮中其他酚类褐变底物理化性质的研究鲜见报道。今后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有关酶促褐变底物种类及其化学结构鉴定、外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PPO底物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外界环境因素与不同品种褐变过程差异的关系、贮运期间PPO底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等,为控制荔枝、龙眼果实采后贮运过程中果皮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