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4.0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高度集约、高度精准、高度智能、高度协同、高度生态的现代农业形态,是继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自动化农业之后的更高阶段的农业发展阶段,即智能农业。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土地等资源约束趋紧、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剧等突出问题,迫使我国农业不得不加快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装备技术创新步伐,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互联网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资源短缺、技术滞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推进示范建设、提升生态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作制度创新等对策,以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正式推出了“工业4.0”这一战略概念,旨在运用智能的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全面提高也推动了德国进入“农业4.0”时代。文章将对德国“农业4.0”这一概念进行剖析,并对其中的关键术语进行汉译与阐释,以期得出对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内涵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农业数据资源和网络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农业数据资源及农业用网络系统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在农业网络数据资源种类、网站数量、网络信息资源质量、资源分布及用户情况等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概括,以期对中国农业数据库及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发展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实践发展中因体制机制、利益协调、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未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本文以A农场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例,深刻剖析了高效生态循环发展的体系构建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在超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A农场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通过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产业化经营模式、技术集成创新、产业融合等多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为中国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6.
农业与生活息息相关。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今许多国家都将农业发展重点放在农业生态经济学上。我国一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也突出了中国特色,具有多样化和兼容发展等特点。本文着重探讨农业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模式,希望能够对今后生态农业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德国是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较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综合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欧洲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对德国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政策体系、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科技研发与推广、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德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农业在政府的政策和财政大力扶持下,农业高度发达,表现在:生产效率高,农产品自给率高,农业科技含量高,机械化程度高,农民收入高。同时德国还使农业、农村的发展与城市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由于注意了环境保护,保持了乡村的自然风光,生态优美。中国可以借鉴德国农业发展模式,在政府的扶持下使中国农业向科技化、规模化发展。并大力发展多种生态农业模式,保持自然纯净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分支与组成,可以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价值,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就业,增加农业收入。当前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科学规划与经营管理、形象定位不准确、生态示范作用不强、当地居民参与积极性较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等问题。通过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生态旅游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中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应该确定健康的发展理念,立足于本土文化产业,增强当地居民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效合一。  相似文献   

10.
德国农业生态补偿及其对农业环境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通过政策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是控制农业污染源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调查发现,德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德国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和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循环农业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现代常规农业的升级和升华。由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均资源不足、资源质量下降、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压力,发展循环农业成为实现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史较短,必须通过构建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在技术、资金、制度等方面给予保障,才能确保循环农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事关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事关当代人福祉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中央对农业绿色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理念,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农业绿色发展新征程。2017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农业绿色发展与生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绿色农业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或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生产生态转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积极构建绿色消费价值体系、生产技术体系、资源利用技术体系、生态保障体系、绿色农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等提出建议措施,以期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夏庆利  程水源  王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922-3929
从粮食供给能力、资源环境压力、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农耕文化传承和弘扬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农业的环境保护、农村脱贫、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生存功能;从土地、劳动力、资本、特色农林产品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古色名人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大别山试验区的竞争优势;从社会经济基础、融资约束、试验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红色旅游资源转化、环境生态压力、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等方面剖析了大别山试验区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发展特色种植业,保护试验区自然生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增强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挖掘区域人文资源,唱响“四色”旅游品牌等大别山试验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正>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多年来,为了追求农产品产量,我国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带来农业资源的破坏。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农产品生产呈现出高度的区域化和专业化,这虽然有助于农业效率的提高,但也破坏了农业生物的多样化,制约着农业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浙江省开化县依托钱江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优势,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立体经营、清洁生产等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培育了一批具有开化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产业鲜明、产品优质、环境友好、资源集约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李道亮 《农学学报》2018,8(1):215-222
人均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环保形式紧迫是始终贯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学难题,农业4.0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发展阶段,以更高层次的集约度、精准度、协同度实现精准、智能的农业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三大难题。文章首先对农业4.0进行定义,简述了发展农业4.0的重大意义,总结了农业1.0到农业4.0各阶段的劳动手段与特征;通过生产条件、综合需求、发展瓶颈3个方面的分析,阐明农业代际演进的推力、引力及压力;以全国范围内的代际分布比例数据描述代际演进状态,预测全国范围农业1.0至4.0的代际演进趋势,并基于技术成熟度曲线图得出未来农业代际演进的主要驱动技术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得出农业各代际演进过程的动态跃迁特性,指出农业4.0的实现时间预计为2070年。随后从生产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农业4.0的发展策略,明确发展目标,指出要重点围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针对局部农业特点、“三农”发展趋势、城乡一体化需求,遵循市场与产业发展规律,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思路,依次完成农业2.0先导发展、农业3.0主体发展,最终攻坚关键难题,实现农业4.0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生力量,物联网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推动全区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物联网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无线通讯、自动控制和辅助决策支持等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生长进行实时监测、获取作物生长发育状态、病虫害情况等实时信息,并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动态建模和对生长环境的相应调控,初步实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何龙斌 《新农村》2012,(11):34-35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消费及其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将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传统线性增长的经济体系,转换为"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潮流和趋势,也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以来,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的快速进步及农业的集约化发展,中国水、土、肥料等农业资源仍存在利用程度较低、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国内学者针对特定区域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模式及其适应性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完整性和系统性还不够。该研究提出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及其建设路径的概念,总结了区域差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政策条件及技术支撑等五方面是影响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的主要因素。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的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模式、支撑技术、实施主体、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等五方面。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和路径要素搭建,分析各要素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明确了建设路径是以适用模式为核心,以关键技术为支撑,在实施主体的推动作用下,通过采用特定的组织方式和机制而运行。该文归纳了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为政府、公众了解农业资源生态持续化建设路径的运行现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