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拟合立地质量等级的湿地松树皮厚度模型,为测算生长于不同立地湿地松出材量、出材率及树皮材积提供依据。根据宁德市湿地松样木和样地的调查数据,运用R软件拟合4类树皮厚度模型,选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准则(BIC)、偏差(B)、绝对偏差(AB)与决定系数(R2)为模型评价指标,使用含熵权值的TOPSIS法筛选最优模型,于得到的4类树皮厚度最优模型中加入立地质量等级哑变量,得到胸高处树皮厚度模型lnTBB=(-3.075S1-3.154S2-3.157S3-3.325S4)+1.125lnD1.3,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模型TB=(0.005S1-0.026S2-0.101S3-0.141S4)-0.616RC+0.761DR+0.040dob,相对树皮厚度模型TRB=0.137+0.903DR2.009S1+1.806S2+2.126S3+1.855S4,去皮直径模型dib=(-0.087S1+0.138S2+0.223S3+0.293S4)+0.881dob,这4个哑变量模型R2相对于原模型分别提升了8.9%、41.6%、20.4%和1.2%,各项低优指标均降低,经配对t检验,4个哑变量模型的预估值与实测值不存在明显差异,比原模型拟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15个栎类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从6种生长模型中选取栎类断面积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含林分类型哑变量的栎类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栎类单木断面积最优基础模型为Logistic;单木哑变量模型相比于其它基础模型,模型的R2由0.785提高到0.869,RRMSE由16.65%减少到9.28%,模型精度显...  相似文献   

3.
福建柏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柏林分为研究对象,以Korf理论生长方程为基础,根据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性,运用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之一的遗传算法来实现参数的求解,构建福建柏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通过结果检验,其拟合效果的较好,理论值和实际值差异不显著,实际应用误差小,精度高,可运用于指导研究区福建柏林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评述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对常用的新面积生长模型Richards型和Schumacher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中应注意的4个问题;(1)选择的自变量应为3个,即立地质量指标、年龄和林分密度指标;(2)间伐林分模型应与未间伐林分模型同时考虑,进而详细介绍了用于间伐林分断面积预估的被压指数法;(3)间伐指标的构造需要伐前和后伐后的林分因子;(4  相似文献   

5.
以关帝山林区9块油松天然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具有生物学意义理论生长方程,构建包含立地条件、年龄及竞争指标的油松单木断面积基础模型,将间伐强度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比较模型拟合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单木断面积基础模型决定系数R~2为0.46~0.52,P值为0.89~0.92,含间伐强度哑变量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R~2和P值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0.51~0.61和0.95~0.99;含间伐强度哑变量的Weibull方程拟合效果最优,其模型R~2为0.606 1,P值为0.991 2。含哑变量的油松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可以有效解决间伐类型差异对断面积预估的影响,提高建模精度与模型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层分异现象,分析林层效应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以林层效应为哑变量建立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更有效地经营管理湖南栎类天然林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内设置的栎类固定样地51块,以调查的样地数据,从6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通过国际林联(IUFRO)...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贝叶斯法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西杉木人工林为例,以Korf型、Richards型和Hossfeld型3种模型为基础,通过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分别建立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以Richards型为基础的杉木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最高,以Richards型模型为最优模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发现,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预测精度相当且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理查德、逻辑斯蒂、单分子及冈珀斯生长方程之间的关系,以理查德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其它各方程的特点及性质。运用辽宁省长白落叶松林分观测数据,模拟了Richards等生长方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以林分立地指数,疏密度为因变量,建立了多形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曲线模型。通过预测分析表明,Richards生长方程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分断面积是众多测树因子中的核心因子。文中对林分断面积生长规律及其模拟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自然生长林分与间伐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异同, 并重点从生长方程的选取、断面积模型的分类研制、研制途径及间伐指标、林分自变量及密度指标以及单木竞争指标等5个方面探讨了林分断面积模拟研究进展, 指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理论与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间伐林分的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ichards和Schumacher模型对人工落叶松和杉木林分进行断面积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同时选择单位面积株数或同时选择林分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时,Schumacher式都比Richards式拟合和预估效果好。Richards式用林分密度指数比用单位面积株数的拟合和预估效果明显要好,Schumacher式用林分密度指数比用单位面积株数拟合效果略好。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单位面积株数容易测定,而Schumacher形式比较简单,建议用来预估林分的断面积,并可作为间伐和未间伐林分的兼容模型。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厚荚相思混交林生长特性与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为贫瘠的迹地上开展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带状混交及湿地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 ,对 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 ,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 ,与湿地松纯林相比较 ,带状混交林中湿地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 ,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 ,土壤理化性质良好 ,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混交 ,湿地松受压严重 ,保存率、生长量低 ,应及时对厚荚相思进行适度修枝 ,增加林内透光度 ,促进湿地松生长。  相似文献   

12.
    
A material of 1156 observations was used to develop two Norway spruce (P. abies (L.) Karst.) stand volume functions for western Norway. An additive model initially based on a polynomial of second degree was found to be most suitabl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stand basal area, Lorey's mean height, the product of basal area and mean height, and the square of the mean height.

In order to roughly reflect the different climatical conditions within western Norway, all municipalit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categories “inland” and “coast”. The individual observations were assigned the category of the municipality in which they were sited. The type of district was included in the selected additive model by means of a dummy variable approach. Testing showed that two individual regressions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prediction purposes in the respective districts. R2 was 0.998 and C.V. was less than 2.5%. The regressions fitted most parts of the material very well, with exception for low densities for inland districts. Testing by means of an independent data set indicated no systematic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荆门市彭山林场不同林龄的湿地松纯林、火炬松纯林和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木材解析法,比较研究了湿地松、火炬松两个树种在纯林和混交林的生长特性,以了解两树种混交效果是否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在15年时,湿地松和火炬松在混交林中直径分别增加了12.05%和10.60%,材积分别增加38.91%和24.25%。在所有5个混交林中,湿地松和火炬松的相对产量均大于1。湿地松和火炬松混交在生长量和材积上表现出正效应。在混交林中,湿地松获得更多的效应,但无论在纯林还是在混交林中,火炬松均比湿地松生长得好。  相似文献   

14.
广东湿加松良种选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永权  赵奋成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58-162,193
介绍了国外开展湿地松与加勒比松的杂交育种历史和成就,对广东省湿加松育种进展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总结提出湿加松良种选育的成功经验。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认为近期的研究重点是制订育种计划、育种资源收集、无性系选育、无性繁殖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5方面。  相似文献   

15.
竞争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树木间竞争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本研究将树木间竞争影响范围分为两部分 :相邻树木存在树冠和根系接触部分称为内圈 ,树木间竞争影响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 ;内圈以外称为外圈 ,树木间竞争主要来自地下。同时依据竞争木树种划分竞争指数分量 ,由此构建竞争指数模型。以年材积生长量为因变量各竞争指数分量为自变量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中树木个体生长的竞争效应模型 ,模型拟合效果好 ,回归结果与林分实际相符 ,从而为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理论研究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北林业科技》2015,(5):20-23
将荧光假单胞菌Q2-87和1M1-96两菌株施用于1 a生、2 a生和3 a生的湿地松幼林;一个湿地松生长高峰期后,分析自然状态下幼林的生长规律,同时进行施菌前和施菌后苗高和地径的比较。结果表明:13片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幼林生长情况符合前人总结的规律;2所有施菌的湿地松幼林经过一个生长高峰期后,高增长率均未得到显著提高;3施菌的1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极显著,施菌的2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显著,而施菌的3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不显著。通过分析,认为施菌的3 a生湿地松的地径增长率未提高不显著,原因是该龄期的湿地松对2,4-DAPG已经不敏感。因此,本文的结论是荧光假单胞菌Q2-87和1M1-96通过其产生的2,4-DAPG主要作用于低龄(2 a生以下)的湿地松,并导致其产生类似于生长素作用产生的促生效应,从而使湿地松地径明显地增长。  相似文献   

17.
于泰格林纸集团公司在岳阳地区营造的不同立地指数的湿地松纸浆林设置样地,对不同立地指数林分的生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指数为15、13、11的14年生湿地松纸浆林平均树高分别为10.0、7.9、6.0 m,平均胸径分别为14.5、12.6、10.9 cm,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145.4、92.0、55.7 m~3/hm~2。不同立地指数湿地松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差别极大,立地指数为11的林分蓄积量仅为立地指数为15林分的38.3%,立地指数为13的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也仅为立地指数为15林分的63.3%。因此,在岳阳地区营造湿地松速生丰产纸浆林,应尽可能选择立地指数为15的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