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现有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在插植作业时普遍存在的调平精度低、秧台抖动严重等问题,通过加入倾角传感器、小功率直流电机、调平控制器等部件进行插秧机插植部的自动化控制,满足插秧机插秧一致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带有双阈值死区的PID控制策略,避免了插秧机在插秧作业时插植部抖动的问题.实车测试表明,水田插秧作业质量较现有插秧机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高速水稻插秧机在农田作业时,插秧盘随水田表面横向起伏导致秧苗插植深度不一致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插秧机插植部倾角检测的秧苗插深自适应调节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角度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两浮板相对位置的变化,由数据采集及插深控制单元控制步进电机装置输出,通过动力传输机构来改变整个秧盘的横向侧倾角度,使秧盘与浮板保持一个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达到稳定插秧深度的目的。插秧机仿真实验平台上的静动态实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工作稳定可靠,可以满足农田插秧实际工作的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开展大量农田现场实验,在实际工况中对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升系统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3.
电控施肥、播种装置的原理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省的种植模式以稻麦轮作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以水稻机插秧、小麦复式播种为代表的稻麦种植机械化技术已日趋成熟,并逐步被广大种植户所认可和接受,水稻插秧机、小麦复式播种机等种植机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机具的工作原理来看,水稻插秧机通过传动轴带动插植部,实现了插秧频率和机具行走速度匹配,从而确保了插秧株距的精确;而小麦复式播种机则一般通过地轮带动施肥、播种装置,地轮转动是否可靠将直接影响到施肥、播种的质量。2015、2016年  相似文献   

4.
原有插秧机的插秧株距调节为挡位调节式,田间作业过程中操作不便且为有级调节。为此,设计了一种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插秧机行进速度和插植传动轴转速无级调节插秧株距。采用液压系统取代原有插秧机株距调节的挡位调节方式,单片机作为CPU,结合接近开关、编码器以及直流电机,设计了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且性能稳定,可用于后续的插秧机全自动控制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正东洋PF455S型水稻插秧机是一款适合于我国广大水稻产区使用的步行式四行水稻插秧机,其上安装的单作用式液压装置,主要功用是插秧机在行驶和田间转弯时,使机体上升,在插秧作业时机体自动升降。还有分体式浮板及液压仿形装置,解决插秧机工作时壅泥、栽插深度不一致等问题,确保机插质量的稳定。液压装置主要由油泵、分配器、油缸和传动机构四部分组成。1液压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油缸、控制阀、控  相似文献   

6.
正插秧机在作业前,必要的备检、田块准备和熟悉关键功能部件的操作,对插秧机性能发挥、作业效率以及后期水稻生长都至关重要,该机下面以洋马YR60D水稻插秧机为例说明。搭载洋马国三排放3TNM72型柴油发动机,配置高效HMT行走变速箱(液压变速+齿轮传动),比传统HST变速箱传动效率高15%;栽秧台水平控制装置(UFO),保持秧台在水平状态下作业,使栽幅内插秧深度稳定均匀;高速仿形插植机构,高速取秧不伤秧,高速插秧不推秧,保证插秧良好的直立性;插秧深度自动补偿,油压感度装置,准确控制。  相似文献   

7.
插秧质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传统的插秧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无法保证插植精度.智能控制半自动高速插秧机有着不同于传统插秧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让插秧机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全路径无人驾驶.文章介绍了智能控制半自动高速插秧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技术特点和不同的作业模式,并对智能控制半自动高速插秧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  相似文献   

8.
对高速插秧机防水浪机理及其措施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优选的防浪曲面有较好的防浪效果。田间对比试验表明,在插秧频率为220min^-1时,加单、双防浪曲面装置的秧船均能达到机插要求,冲倒秧苗小于3%,在浙江农业大学田间高速插秧模拟试验时,其半波高平均值在23.1mm-25.2mm之间,基本达到高速机插要求。  相似文献   

9.
洋马YR60D水稻插秧机搭载洋马国三排放3TNM72型柴油发动机,配置高效HMT行走变速箱(液压变速+齿轮传动),比传统HST变速箱传动效率高15%;栽秧台水平控制装置(UFO),保持秧台在水平状态下作业,使栽幅内插秧深度稳定均匀;高速仿形插植机构,高速取秧不伤秧,高速插秧不推秧,保证插秧良好的直立性。  相似文献   

10.
选择南通地区有一定应用规模的洋马、久保田、井关、富来威(本地品牌)等带侧深施肥装置水稻插秧机,设计施肥量、机插穴数一致,进行机械对比试验.试验情况表明:分体式施肥装置施肥量低于一体式施肥机,带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插秧机插秧直线度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进行常规稻机械插秧时采用30cm×21cm(疏)、30cm×16cm(中)以及30cm×12cm(密)三种不同插植规格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常规稻机械插秧在相同的品种、田块、育秧方法、插植深度、抓秧面积及田间技术管理时三种不同插植规格的生长期和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机械插秧不同插植规格试验品种的全生育期一致,密规格对比疏规格或中规格的基本苗、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平均产量都有明显增加,对常规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减少水稻插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水稻机械化插秧逐渐代替手工插秧,满足了种植户对插秧机的迫切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随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也推进了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浦城县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文章对浦城县广泛使用的手扶步进式水稻插秧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故障,从机械部分、田间工作环境部分、插植部分等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排除方法,为插秧机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余冰清 《农机化研究》2021,43(3):152-157
为进一步提高智能插秧机的结构布局协调性与感染力水平,利用3DMAX应用平台进行插秧机外观优化研究。考虑土壤湿润程度对插秧刀具的影响等因素,结合插秧机分插机构传动部件与插植臂等执行部件的相互关系与约束条件,以偏心齿轮啮合传动特性,建立用于智能插秧机外观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关键部件与机构的三维物理模型与无缝装配模型。从结构细化设计与外观造型设计两大角度分别对插秧机体、驾驶座、车轮、插秧装置等曲线参数优化,插秧作业场景与插秧特征提取及组件元素3D建模等操作进行3DMAX场景下智能插秧机的外观呈现与界面设计布局,实现了智能插秧机的3D可视化管理与动画效果展示,且动作一致性较好,设计合理可行。农机三维建模技术对准确实现结构优化有很好的预知功能,对大型农机设备结构设计搭建人机交互虚拟平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亚细亚插秧机被称为多收获代名词的理由是:精密的电脑质量检测,精密的液压操作系统,适应地域条件的调节,插秧工学原理的实现,防止漏插装置的采用,比人工插秧缓苗快。它根据土壤、气候、品种、插秧时期的不同条件,能够精密而准确地调节插秧株数、穴距、插秧深度,在同样的面积上确保最多穗数。在寒冷地区插大秧苗时,可以增加株数,,缩小穴距,也能提高产量。柔软的自动液压仿形装置使插秧深度均匀一致,不必担心漂秧、漏秧问题。用垂直插秧装置进行插秧,无倒伏,并在生长过程中抗病虫害能力特强, 年两熟悉地区无需另 1育苗,可以把大苗轻松地栽…  相似文献   

15.
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主要有:秧苗姿势不好,产生浮苗,田土插秧困难,插植叉带回秧苗,产生倒苗,插秧株数过多,产生漏穴现象,株数不均匀,苗箱上秧苗起拱,秧苗不滑动,秧针碰秧门,各行秧苗减少量不均匀,各行插深不一致,浮板浮动不良,插秧及行驶速度慢,秧门处积秧,插深调节失灵,某组栽植臂不工作,秧箱跳槽,秧箱不工作,送秧抬把后端过高,送秧齿轮不转,送秧轴工作转角小,送秧轴不工作,送秧轴间歇工作,定位离合器手柄卡滞,定位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主离合器分离不彻底。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步行式窄行距插秧机分插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步行式手扶插秧机的插植机构,插植行距为2 3 cm,适应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多元化种植模式。建立分插机构的数学模型,利用Pro/E软件三维建模,进行运动模拟和仿真分析,通过对取秧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检验分插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水稻机插秧田间对比试验,对插秧质量、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插机构稳定可靠,插秧质量达到了机插秧要求。对比23cm和30cm两个插秧行距:23cm行距基本苗更多,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实收产量平均增产767.55kg/hm2,平均增产率为14.96%。  相似文献   

17.
一、用好PF455S型插秧机几点经验 1、安全操作方面的2点经验 (1)株距调节手柄不要在静止状态下操作,操作前应先启动发动机,然后在插植臂低速运转下进行调节.(2)变速杆的位置处于行驶状态时,插秧操作手柄不能连接;反过来说,插秧操作手柄处于连接位置时,变速杆不能进入行驶状态.否则,对传动部件有损伤.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开始,莆田农机总站先后引进吉林延吉插秧机和江苏东洋插秧机进行常规稻和杂交稻育秧技术及机械插秧技术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合莆田实际的机插水稻育秧技术——软盘泥浆培育机插秧苗技术。该技术育秧效果与传统湿润育秧技术相同,与软盘细土育秧技术相比,免除了床土采集、运输、晒土、筛土、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和改善插秧机的工作效率与整体插秧质量,对广泛应用于水稻行业的高速插秧机核心部件进行优化改进。针对插秧机的插秧机构的工作特性,从非圆齿轮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角度出发,建立了插秧部件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整体三维物理模型;对于插秧机的移箱机构核心部件螺旋轴进行结构化参数改进,融入目标函数优化理论利用Mat Lab编制程序得出最优组合。同时,利用ADAMS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前置条件设置合理与准确的前提下,得出的关键点运动轨迹与速度、加速度及位移等相关参数与改进设计相符,证明插秧机核心部件改进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此优化改进方法与结论对于相关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亦可为实际水稻插秧机制造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492Q型发动机维修后,因分电器传动轴装复不到位(主要是分电器传动轴下端没能进入机油泵轴端凹槽)而造成发动机“烧瓦”、“抱轴”的故障不少。究其原因,一是结构因素所限;二是操作方法不当。笔者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摸索出了2点装复技巧,同行们不妨一试。 (1)发动机大修后分电器传动轴的组装在装复油底壳之前,先按规定装入分电器传动轴,即一缸在压缩上止点时,先将机油泵轴端凹槽垂直于曲轴轴线,顺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