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近3年蔬菜、果树、茶树及棉花用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蔬菜等4种作物用药质量不合格产品中非法添加隐性成分信息,并提出了有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3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农药监督抽查结果表明,农药质量合格率稳步提升,总体合格率为88.7%,2018年比2016年提高了7.4%.非法添加隐性成分现象不容忽视,是农药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也是今后农药监督抽查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林生态系统近20年新入侵物种名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新入侵物种的发生和分布有利于及时掌握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发展态势,指导防控实践中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将外来入侵物种野外科学调查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相结合,整理了1998-2017年我国农林业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并对物种的来源/原产地、分类地位、首次发现或记录的年份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结果将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飞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灾害之一,其迁飞性、暴发性强,发生为害重。总结了2006年以来我国东亚飞蝗、西藏飞蝗和亚洲飞蝗的发生特点。近10年来我国飞蝗发生总体平稳,蝗蝻密度较低,但局部地区发生高密度蝗蝻点片。在分析蝗虫监测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监测和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江西省养禽场的鸡新城疫病毒(NDV)免疫抗体水平状况。【方法】对2020—2022年来自江西省宜春市、上饶市、抚州市、九江市、赣州市5地区的部分养禽场1153份血清样本进行NDV抗体检测。【结果】江西省部分地区养禽场的NDV抗体阳性率91.5%。其中,宜春市、上饶市、九江市、赣州市的新城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95.6%、88.5%、71.9%,均好于国家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要求;仅抚州市阳性率69.4%。2020—2022年3年来江西省5市NDV免疫抗体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春、冬两季鸡群抗体阳性率较低;江西省5市各地NDV抗体平均效价均在4 Log2以上,多分布于6 Log2~9 Log2。【结论】近年来江西省家禽NDV免疫抗体水平比较高,而且呈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中利用Landsat TM/ETM +/OLI遥感影像、SRTM4.1 DEM及ICESat卫星高程数据分别对结则茶卡湖流域的冰川和湖泊面积变化、高程变化、湖泊相对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1-2013年流域冰川由133.62km2±0.02km2退缩至130.26±0.02km2,共退缩3.36±0.02km2,退缩百分比为2.5%;2)1991-2013年流域湖泊由107.87km2±0.02km2增加至115.82±0.02km2,共扩张了7.95±0.02km2,扩张百分比为7.4%;3)2003-2009年流域冰川水当量高度共降低2.77±0.10m(0.40m·a-),冰川物质损失为0.38±0.01km3水当量;湖高程共增加1.46±0.10m(0.21m·a-1),相对水量增加0.16±0.01km3;4)太阳辐射和升温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略有增加的降水不能弥补太阳辐射和升温的影响.冰川融水增加是结则茶卡面积扩张、水位升高的主要原因,略有增加的降水和增加的冻土退化和消融量目前不是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1950—2010年我国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旱涝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旱涝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变化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显著增多,是历年灾害受灾面积平均值的1.4倍。就空间分布而言,旱涝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在各区域影响程度不同:华东区、东北区和华中区旱涝并重,华北区和西北区主要以干旱为主,西南区主要以洪涝为主,其中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是华北区,占全国受灾面积的11.09%;洪涝最严重的是华东区,所占比例为7.19%。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药近1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药近10年回顾与展望张子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100026)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农药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有1000多个农药厂家,生产杀虫、杀菌、除草、杀鼠剂等250多个品种,500多个制剂约3000个产(商)品,年产原药24万吨,可加工成药70...  相似文献   

9.
近30年乌鲁木齐耗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近30年乌鲁木齐的耗水主休,即生活耗水、生产耗水和生态耗水的阶段性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活耗水占主导,生态耗水近几年逐年增长,生产耗水极其有限.为适应未来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使有限的水资源不成为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重瓶颈,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合理消耗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多伦县近6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伦县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60年(1953-2012)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9℃/10a,冬季增温对年增温贡献率最大,倾向率达0.57℃/10a;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7.17mm/10a,夏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下降的贡献最大;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也均呈下降趋势,年倾向率分别为:-0.82%/10a、-0.11(m/s)/10a、-51.95h/10a,对年下降贡献最大的季节分别为冬季、冬季和春季;与全国、锡林郭勒盟及浑善达克沙地的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当前化学农药仍是葱上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登记农药与葱产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结合葱上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分析葱用已登记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品种特点,探讨葱用农药登记及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8~ 2008年松花江流域34个气象站的日温度数据,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 Kendall非参数检验、突变法和森斜率估计法,定量地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年平均温度和季节温度的年际变化、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研究结果表明,1958~2008年间松花江流域年平均温度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51年来共上升了2℃,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39年喀什日照时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喀什1970-2008年日照时数、浮尘、扬沙、沙尘暴日数等资料,对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及其可能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际变化较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20世纪70年代喀什年日照时数变化不大,80年代异常偏少,90年代略偏少,2000-2008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喀什年日照时数存在准2...  相似文献   

14.
当前化学农药仍是甘蔗上有害物防治的主要手段,登记农药与甘蔗产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结合甘蔗上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分析甘蔗上已登记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品种特点,探讨甘蔗用药登记及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历史文献、站点资料对西安地区五百多年的旱涝等级序列进行了重建和统计分析,并利用ERA-20C再分析数据,并对近百年(1900—2008年)不同旱涝等级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西安旱涝等级随时间有向偏涝发展的趋势,旱涝年的环流形势有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极涡、阻高、低槽及北大西洋涛动等方面均呈相反的形态;水汽输送差异主要在7月和9月的纬向水汽输送通量,动力作用与南亚高压的位置和强度紧密相关,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造成旱涝年前期冬末初春的环流背景和海温也具有显著的不同,总体来说,涝年前期伴随了较强的冷空气活动,而旱年大气活动相对平稳;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对旱涝年的大气响应主要表现在副热带高压强弱位置的差别和北大西洋涛动位相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茶树用药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作为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2011年末全国实有茶园面积2 112.5千公顷,产量1 623 214t[1].茶叶产业已逐渐成为茶叶主产区农村经济优势农业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倍受媒体关注,也逐渐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2013-2015年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粮食作物的用药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并进行分析,梳理擅自添加的农药有效成分信息,提出应重点抽检杀虫剂及生物农药产品以及相关的农药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3年早稻飞虱发生程度起伏影响因子浅析谢荣辉(湖南宁乡县植保站,410600)最近3年,我地以白背飞虱为主的早稻主害代发生量起伏很大,分析其影响因子具有典型意义。我县早稻二代稻飞虱百蔸虫量1991、1992与1993年分别平均为9244只、351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磴口52年(1954-2005)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逐年代递增,低温年发生在50至70年代,暖温年发生在80年代后,体现为"前凉后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及各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依次为冬季>全年>春季>秋季>夏季。降水量年代际变化比较明显,60年代与90年代降水明显偏多,其它年代偏少,而且70年代是降水偏少的转折时期。年际间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丰水年与枯水年分别为36.5%和27.0%。降水的年际变幅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降水的波动形态与夏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近50年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省39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地形特征,将山西省分为6个气候敏感区,采用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比值来计算干燥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IDW插值法生成山西省干燥度的分布图,并分析了近50 a山西省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山西省多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2.21,属于半干旱区;干燥度空间分布与气候、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南北差异显著。整体上山西省中北部地区较为干旱,干燥度指数为2.36,东部南部则较为湿润,干燥度指数为1.93;由于降水和蒸散都呈下降趋势,因此,近50 a山西省干燥度指数虽有所上升,但变化幅度仅为0.04·10a-1,干旱化趋势并不显著;(2)近50 a来,除山西省北部地区干旱状况有所缓解外,其它地区干旱状况均呈增加趋势;(3)干燥度季节性差异显著,冬春干燥异常,夏秋则较为湿润。总体而言,气候变暖虽未加剧山西省的干燥程度,但暖干化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