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CEP逐日四次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结合FY-2卫星、实时高、低空和地面观测数据等资料对2016年2月13日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出现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雪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之下,高空槽和地面气旋是本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极地冷空气受到北方的高空槽引导而南下,江淮地区的锋面气旋东移北上发展,为暴雪提供动力和热力条件。吉林省东南部区域水汽辐合,为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对流层低层冷暖空气交汇,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强烈的上升运动也是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2019年11月18日03时至14时,全市出现了暴雪天气,本次降雪强度强,雪量大、范围广,累计过程降雪量18.3毫米,降雪过程中伴有5~6级大风,有风吹雪现象存在,给交通带来严重影响,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本文从环流特点和天气形势入手,进行分析,为日后强降雪过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7,(18):121-122
本文详细分析了昌邑市2010年2月28日~3月1日出现的暴雪天气过程,通过资料对比发现,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总结了各类预报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5.
河南省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67-26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2月4—7日河南省一次大范围暴雪过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形势有利于冷暖气团交锋,从而产生次级环流和锋生强迫,由于锋后的冷空气垫阻挡,导致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北上爬升,在锋区上界形成很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促进暖湿空气的抬升和凝结,是河南省大范围暴雪天气持续的主要原因;豫北地区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产生的抽吸机制,有利于次级环流的形成,加强了强降雪产生的动力作用。冷锋在河南的合并、锢囚,黄河以北700 h Pa切变线的存在,为豫北暴雪天气提供了良好的辐合抬升动力条件。前期边界层925 h Pa的水汽辐合是豫北超历史极值的降雪的一个有利条件;大气中的可降水量与降雪的量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850 h Pa温度的-4℃线对预报降水相态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次东北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Micaps系统的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物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强烈发展和500 hPa南北2支高空槽合并是造成该次强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为东北地区产生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低空辐合、高空辐散配置形势的强烈抽吸作用以及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耦合作用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利的上升动力条件;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与暖湿空气的交绥作用,使得系统强烈发展,触发了强降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满洲里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4年3月27-30日降雪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水汽通道、卫星云图的演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堆积在泰梅尔半岛冷空气受西北气流引导南下,于贝加尔湖堆积加强,向南爆发形成蒙古气旋东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2014年2月6日山西省忻州市出现了一次较强降雪天气过程,其降雪时段主要集中于2月6日08:00—7日08:00,全市普降中雪,其中忻府区降雪量最大,24h降雪量5.8mm达大雪等级,河曲县降雪量最小,24h降雪量达1.6mm,达中雪等级,前期形势:2月2—4日忻州市出现了大范围降温天气过程。忻州市48h最低气温下降4.7~14.8℃,其中宁武、神池、五寨、岢岚的降温幅度达寒潮标准。此次的降温使得对未来72h内的露点温度的影响做足了准备。通过分析,得出当日(6日20时)过境时500hpa短波槽由河套地区继续东移向该区的影响;700hpa河套中部有一个人字形切变。此外,700hpa上为一致的偏南气流,为此次降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850hpa在河套地区到山西省北部有弱的人字形切变;因此,该区处于700hpa与850hpa切变之间,且湿度较大;从物理量场分析:垂直速度场从850hpa到200hpa之间均为垂直上升运动且500hpa垂直速度达到最大;散度场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均为此次降雪创造了良好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加密自动站观测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菏泽地区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中低层的暖湿气流在东北平原回流下来的冷空气上爬升造成的,是菏泽地区出现暴雪的主要原因。本文所述的天气形势为典型的回流暴雪,500 h Pa上河套地区有低槽东移,低层有切变线影响,地面蒙古冷高压东移到东北地区南下。回流暴雪过程中高低空急流的影响较大,冷空气自850 h Pa以下回流到菏泽地区,暖湿气流在700 h Pa输送到菏泽地区叠加在冷垫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上升运动加强,也是造成这次回流暴雪的垂直环流机制(与夏季暴雨的垂直环流机制基本相同,但范围较大)。700 h Pa强劲的西南气流为此次天气过程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为回流暴雪提供了重要条件。降雪时间与上升速度区维持时间以及降雪强度与上升速度大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菏泽地区在降雪之前,850 h Pa以下到地面明显存在逆温,逆温强度可以指示冷暖交汇程度,从而与降雪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面天气图资料、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对湖北省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并对数值预报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渗透扩散的冷空气、850hPa及以下冷垫、700hPa西南急流、500hPa西风带低槽是湖北省出现暴雪天气的必备条件;湖北省出现降雪,地面温度在冷空气降温作用下最好降至4℃以下,而850hPa温度最好降至-4℃或0℃以下;暴雪天气预报的难度在于700hPa和850hPa西南急流对于温度层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9年3月20-21日吉林地区出现了6年来最大的一次强降雪,同时伴随着大风和寒潮,经研究分析发现:有利的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整层上升运动强,在地形和锋面强迫抬升下垂直上升运动进一步增强,为暴雪产生提供动力抬升机制;强降雪时段与中低层暖锋锋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α中尺度辐合线、切变线及涡旋对强降雪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9年2月12~13日发生在辽宁的雨转暴雪过程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着重讨论和分析了强雨雪发生所需具备的低空急流条件、温度条件以及水汽与动力的耦合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为该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低空辐合和高空辐散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底层冷空气的楔入是快速雨转雪的主要原因;强降水落区与湿位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06年2月3~5日孝感市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物理量诊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暴雪天气过程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高空东移小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强的暖湿气流(暖平流)沿低层冷空气垫爬升是产生强降雪的温度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散度场配置是强的降水天气发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2007年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FY-2C卫星云图产品,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3月4-5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北槽合并配合地面河套倒槽,加之西南急流携带大量水汽北上和水汽的垂直输送是3月4-5日特大暴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强烈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降雪前期的高温为此次降雪积聚了大量的能量,而高值的假相当位温又对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很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06年2月3~5日孝感市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物理量诊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暴雪天气过程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高空东移小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强的暖湿气流(暖平流)沿低层冷空气垫爬升是产生强降雪的温度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散度场配置是强的降水天气发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2年11月的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特大暴雪个例发生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高低空急流配置的重要作用,各物理量场对大暴雪预报的指示意义,以及地形的影响对局部出现特大暴雪灾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10年5月16~18日葫芦岛绥中县出现的局地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从常规及中尺度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是高低空形势有利配合的结果,以稳定性降水为主;绥中地区出现局地暴雨是由较长的降水持续时间、有利的动力条件及水汽输送条件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一次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星燕 《吉林农业》2011,(11):235-236
2006年6月27—29日,在张家口市局部地区出现暴雨,个别地方出现大暴雨。文章从天气事实、天气学成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本次天气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从蒙古国南下不断加深形成的低涡,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的暖湿气流为本次天气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文章还对T213、日本及欧洲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夏季局地暴雨预报某些方面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地面、探空、卫星云图、物理量场等资料,对玉树地区2016年9月22—23日发生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500 h Pa高空,中高纬度的长波形势呈西高东低型,低纬度低涡切变发展旺盛,玉树州处在北部槽底和低涡切变控制时,易触发强降水天气过程。高低空配置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时,有利于大降水过程出现。充沛的水汽条件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的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地区。ECMCF数值模式在24 h预报中,对高度场、风场、湿度场以及变压等的预报较为准确,与实况较为接近,对后期形势预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11月21—22日喀什地区暴雪天气过程及其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在南疆西部大降水典型东西夹攻环流背景下,南支低涡东移进入南疆西部和东灌冷空气共同影响下发生,以期提高喀什地区暴雪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