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来为农户、涉农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农村群体提供共享、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本文在概括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基础上,根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势,通过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农村居民数字普惠金融意识薄弱;网贷平台风险防控难;征信体系不完善;提出了化解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困境的对策: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普惠金融意识;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防范;完善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了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缓解了农业农村农民的融资难题,实现了运用大数据征信体系精准授信,比起传统普惠金融更具优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问题是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契合了长尾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具有网络外部性、边际成本趋于零和边际效益递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数字普惠金融在"三农"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包括"农村数字借贷""农村产业链数字金融""农村数字金融扶贫""农业数字供应链金融""农村线上理财""农村数字化保险""农村数字众筹""农村数字支付""农村综合数字金融"等。通过实践总结,分析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如征信体系不健全、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坏账风险,和新技术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还有监管层面存在的监管漏洞,并就如何解决问题、化解风险、使数字普惠金融在"三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国内外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从实证的角度,选取浙江省2005~2017年的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规模和使用度对农民的收入是存在正向影响的,虽然短期内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在长期是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问题是我国"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将该项问题彻底解决,普惠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农业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及问题进行总结,并从发挥基层党政组织优势、创新产品和构建风险分担管理机制、设立专项基金、构建普惠金融政策诱导机制四方面论述了利用保险增信发展农业普惠金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普惠金融提出以来,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并得到了质的飞跃。但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互联网农业金融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文章针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普惠金融是惠及所有人包括贫困群体的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为资金需求者提供全面的、多层次的、适度竞争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需求群体众多,交易额小,但是金融供给缺口较大,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十分必要。因此,需要对农村普惠金融进行研究,对农村普惠金融的覆盖面进行G-P-S分析,找到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普惠金融覆盖面、实现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宁夏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基于IFI指标评价体系的评价显示宁夏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具有"较高金融包容性"。然而,涉农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能力有待提升、缺乏涉农贷款风险分散、担保和补偿机制以及农村普惠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等因素还制约着宁夏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建议从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明确农村土地的抵押权权益、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能力、创新财政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升宁夏农村普惠金融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孝中 《新农业》2022,(1):65-67
我国普惠金融提出以来,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并得到了质的飞跃.但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互联网农业金融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新常态下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陕西省为例,阐述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陕西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路径,为陕西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普遍存在着融资难、信用信息不健全、基础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这是金融服务实现普惠尚需打通的"最后一公里"。中国所面临的农村普惠金融难题,也是全世界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近一两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逐步探索契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普惠金融解决之道。尽管中国农村普惠金融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特有的模式已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对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逐步拉开序幕。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北京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新格局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甘肃省贫困地区减贫、脱贫所取得的成就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后脱贫时期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目标和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要重点关注脱贫质量不高的农户和地区,其存在着返贫的风险.对此文章认为农村普惠金融要继续发挥减贫、防贫的重要作用,继续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普惠金融要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获取率低、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完善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是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途径.在现实层面,农村经济得不到有效信贷资金支持仍然是农村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通过考察农村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从供需双方和基础设备建设两个方面揭示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普惠金融业务支持体系、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宣传与教育等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农村普惠金融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农村普惠金融以服务广大低收入及贫困人口为目标,金融服务具有小额分散等特点,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革命能更好地与金融相融合,形成更有效率和前景的农村普惠金融。本文将探讨农村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保障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有序推进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支持,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成为当下我国实现农业乡村振兴、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目标。互联网金融的独特方式给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也可以此为窗口搭建更加完备和高效的农村普惠金融运行体制。本文结合当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阻碍和困难,并提出建议措施,以期推进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服务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资金支持、风险管理和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发展。目前普惠金融服务在乡村产业振兴中面临一些问题,如服务覆盖不均衡、风险控制不够精准等。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金融服务网络,提升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家庭金融准入门槛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财务风险。基于CHFS2013-2019年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家庭过度负债为研究重点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务风险的影响,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部门财务风险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家庭高风险型债务的方式扩大家庭过度负债风险,进而导致家庭偿债能力与资产流动性降低,增大家庭财务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中低收入家庭与农村家庭等财务弱势家庭更易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从而导致过度负债与财务风险扩大。政府应完善数字金融监管制度,加强社会金融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贵州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降低贫困人口所占比例,施行普惠金融体系是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以农村普惠金融为研究对象,对贵州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支持,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成为当下我国实现农业乡村振兴、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目标。互联网金融的独特方式给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也可以此为窗口搭建更加完备和高效的农村普惠金融运行体制。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实际情况,讨论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阻碍和困难,给出我国农村地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