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总要求 ,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理论·方法·实践 )》和《湖北省土系概要》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对江汉平原后湖农场样区进行了土壤详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 ;通过对样区资料数据的分析比较 ,提出了适合江汉平原的土系划分与命名的原则和依据 ;在此基础上 ,对样区土系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和命名  相似文献   

2.
<正>导言:土壤之于地球,乃是生命之本。腐植酸之于土壤,乃是生命之核。新时期,对照"土壤之纲"(龚子同著《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因土、因肥制宜"乃是真本色。我国土壤面积大、种类繁多。新时期,全面认识我国土壤特性,充分利用腐植酸的作用特点,因地、因时、因物制宜,反哺土壤,让土壤的腐植酸和腐植酸的土壤,通过腐植酸、腐植酸肥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土地荒漠化对土壤碳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国内荒漠化区土壤碳研究存在理论和实证不足,没有适用的计算方法等问题;对维持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青藏高原及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的土壤碳研究尤其欠缺。由此导致无法解释中国荒漠化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大小、分布及其变化这样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急需开展以下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加强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方面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荒漠生态系统碳库收支计算方法的研究;加强我国荒漠化地区土壤碳源、碳汇的实证研究;加强对青藏高原、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区等对维系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特定区域的土壤碳库收支的基础研究。以便全面、系统地估算和评估中国荒漠化地区碳源、碳汇的大小、分布及其变化,为更好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农业大学王云森教授所著《中国古代土壤科学》已于1980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古代文献和有关出土文物资料,对我国古代土壤科学成就进行总结;阐述了中国劳动人民认土、用土、改土、养土的成功经验,以及土和壤的  相似文献   

5.
<正>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水是农业的命脉。可以说我国的农业生产是以土为本,以肥为魂,以水为灵。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其中,中低产田近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2005年至2009年,我国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共采集了1300多万个土壤样本,得到了8177万个数据,通过数据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耕地土壤状况。我国耕地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耕地土壤状况好坏参半。分析数据表明,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相比,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锰、锌、铜、铁的障碍面积下降,而有机质极缺乏土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8年MSS多光谱数据、2008年中国资源卫星数据、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和2009年土壤野外试验数据,对黑龙江省土壤退化典型地区大庆地区的土壤碳氮储量动态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9年30年期间,大庆地区平均土壤碳氮密度分别减小了1.08 kg/m3和0.25 kg/m3;平均土地覆被土壤碳氮密度分别减小了0.57 kg/m3和0.17 kg/m3;土壤总碳氮量分别减少了21.91 × 106 t和50.26×105 t;土地覆被土壤总碳氮量分别减少了11.49×106 t和34.56×105 t.大庆地区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转换和土地退化是导致土壤碳氮库减少的主要原因.大庆地区的土壤平均碳密度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应加强土地保护,防止土壤的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7.
<正>富朗中国打响南方农业品质革命今年年初,一场围绕"守护土壤健康,唤醒土壤生命力"为主题的会议紧跟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轰炸了不少农资人的朋友圈。如今全国各地春耕进行时,关注土壤健康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富朗(中国)兑现诺言,率先启动南方市场,发起了南方土壤改良"乐土公益行动",并投入500万元公益基金推动红壤健康管理、酸性土壤改良方案,打响了我国南方农业品质革命。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论精确农业与中国土壤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精确农业基本概念、优点和技术体系以及当前在我国实行精确农业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建立各级土壤信息系统,实现土壤数据信息化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精确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简讯     
<正>中阿公司肥料检验数据获国际标准采信本报讯近日,中阿公司分析化验中心提供的肥料分析数据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信。历经数月,国际标准组织肥料和土壤调节剂技术委员会组织通过对全球15个化验室分析数据的对比,确定将《肥料——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钾重量法》作为国际标准,中阿公司的分析数据正是被采用的数据之一。作为国内复合肥的领军企业,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参与制定了GB15063-2001《复  相似文献   

10.
<正>土壤大范围污染超标加上国家立法的推动,业内预计将催生万亿级土壤修复市场"高污染超标率""万亿级规模市场""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初期的新兴行业",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正贴着这些标签步入联合国首个"国际土壤年"。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在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我国于1979—1987年进行了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二普”),2005—2017年进行了农田耕层土壤养分调查。两次调查均为地面采样量大的全国性调查。两次调查生成数据是我国目前最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时空数据。通过地统计检验方法,探讨我国在这两次调查中所获土壤质量数据的地统计检验特征,为这些数据用于表征土壤资源与质量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在其他行业和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验方法是在我国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域选取7个代表性类型区,提取7片区在两次调查中获得的土壤剖面点和耕层采样点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检验指标的原因之一是有机质含量是最重要土壤质量性状之一,其二该要素可量化表达。剖面点数据源于二普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采样,采样特征为优先选取典型土壤类型,全国完成了10万个0—100 cm剖面分层采样、化验。经数据整合和多要素匹配,有6万个剖面点获得坐标。耕层采样点数据源于2005—2017年农田耕层养分调查,采样为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全国完成了1 000万个有GPS定位坐标的耕层样本。每片区含土壤剖面点500—1 300个,耕层采样点50 000—250 000个。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地统计分析和检验。对每片区剖面点和耕层采样点数据分别随机选取80%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建模,20%作为验证样本集。将验证样本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计算R 2(决定系数)和RMSE(均方根误差),以此评价两组数据表达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可靠性和误差。【结果】剖面数据的地统计检验显示,7片区二普剖面点数据表达的有机质含量分布状况可靠性均达极显著水平,但校验集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差,R 2值较低,为0.223—0.380,RMSE较高。2005—2017年耕层采样点数据地统计检验显示,通过网格化均衡分布和大样本量的地面采样,耕层采样点所获有机质含量分布图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优于剖面点数据,R 2提高,RMSE下降。两组数据地统计结果还显示:尽管相隔30年,两时段调查展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变化,但两组数据反映的各片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总体规律相似。【结论】当土壤调查为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采样时,就表征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而言,其可靠性和精度较好;二普生成大比例尺土壤专题图数据(土壤图,有机质含量图,pH图,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图)和2005—2017年农田耕层养分调查数据均源于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地面调查,可靠性和精度优于二普剖面点数据。但剖面点含数据类别多,具有点坐标,也有可靠的土壤专题图表达,对了解多类别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极具价值。二普与农田耕层点养分调查间隔约30年,两时段数据有利于了解土壤质量时空演变。本研究还显示,获取精细土壤质量数据需要进行大样本量地面调查和采样,对于表征土壤类型、土体构造等稳定性要素而言,若地面采样量较小,将难以获得可靠性和精度优于二普的数据。从实际需求和我国已有工作基础考虑,今后土壤调查重点可考虑以土壤功能调查或缺区补漏调查为主。  相似文献   

12.
吴中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82-8685
选取2009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构建了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排序,并结合区域总体经济实力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我国各区域内部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区域总体经济实力之间存在不协调性;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区域总体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不和谐特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正>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酸化、盐碱化、板结、耕性结构恶化、肥力减退、营养元素失衡(含中微量元素)、重金属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土层流失、耕层减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生态环境恶化、有害病菌滋生……现如今,我国土壤问题愈发突出,土壤修复改良刻不容缓。土壤调理剂是指完全无公害、无污染、无生物激素,是世界农林业种植的新型绿色生产资料,添加到土壤中具有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生产力、促进作物生长的物质。近日,《中国农资》记者就  相似文献   

14.
土壤种子库是所有存在于土壤以及上层凋落物中具有活力种子的总和,它是植被恢复和演替的物质基础,连接了群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种群生活史上的一个潜种群阶段,在植被种群更新、演替和恢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定量分析出国内土壤种子库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研究层次及研究趋势等情况。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检索出的2006~2015年544篇土壤种子库方面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关于土壤种子库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应用生态学》、《生态环境学报》4种期刊在2006~2015年发文量较高,是我国土壤种子库研究发文的核心期刊群;我国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机构主要在西北地区,其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我国土壤种子库研究对象主要是森林和草原。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江宁样区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的原则与方法 ,选择江宁县淳化镇的低丘岗地和冲地农田 (70 0hm2 )作为典型区段。按照景观、地貌与母质类型 ,设置了 5 1个土壤观察剖面 ,并采集土壤剖面各层段土样进行理化分析。最后拟定出 11个特征土层 ,划分出 6个土系。  相似文献   

16.
土壤普查与数字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听起来是枯燥的,然而运用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现实将展示给我们一个有声有色、真真切切、绚丽多彩的世界。本文浅谈一点对土壤普查、土壤分类和数字土壤的联想。1 土壤普查回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党和政府对土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58年我国就作出“关于开展群众性土壤普查工作的指示”。在农业部的组织下,从1958年至1960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经过3年的群众性普查,于1961年进行汇总整理,首次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土壤图》,《中国农业土壤肥力概图》,《中国农业土壤改良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提供文献数据。[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01~2010年我国有关棉铃虫核心期刊研究文献的年份数量、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棉铃虫研究文献有效篇目519篇;2001~2010年我国核心期刊发表的棉铃虫相关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我国农业工作者在棉铃虫研究方面,注重田间发生和防治,同时对其生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所研究;《昆虫学报》为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核心期刊,其次为《中国棉花》和《昆虫知识》;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5个科研院所。[结论]为我国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问题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文献数据。  相似文献   

18.
1992~1994年我国土壤肥料学科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王立(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北京100081)本文统计分析了1993-1995年出版的18本《中国农业文摘-土壤肥料》上的5245篇论文。本期刊是我国土壤肥料学科的唯一文献检索刊物,双月刊,每...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压力越来越大。而与此对应的是,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大,土壤的掠夺式利用造成的土壤生产力破坏严重,为此,业内专家提出通过修复土壤,来提高耕地生产力。那么,当前我国耕地土壤处于什么状况,如何才能提高土壤生产力?就这些问题,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处长李荣,请他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CNKI的我国生物炭研究趋势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全面地分析我国生物炭领域的发展脉络及研究动态,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出版年份、论文数量、研究机构、资助资金等指标,结合Citespace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阐述我国生物炭研究领域的概况,综合分析我国生物炭研究的主要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生物炭领域的研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总发文量呈指数增长;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农业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国生物炭领域的研究主要受国家层面的基金引导;南京农业大学的潘根兴发表生物炭文章最多,被引频次最多的作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耿增超;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最多的期刊均是《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篇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期刊是《应用生态学报》;我国生物炭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肥料、土壤有机碳、土壤养分、吸附、解吸、改良剂等方向。总体而言,我国生物炭研究热点从农业领域向环境领域转变,土壤环境污染修复、土壤质量改善和土壤可持续发展、碳库储量提升是我国未来生物炭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