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 (Retz.)J.Sm.]配子体的发育特征特性以及孢子繁育技术,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培养菜蕨的孢子,详细观察其配子体的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孢子为二面体型,单裂缝,假根先出,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丝状体阶段长3~4个细胞;片状体为小楔形,倒三角形分生细胞出现早,宽3~5个细胞时进入原叶体阶段;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成熟原叶体为对称心形,两翼宽大平展.成熟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雌雄同体,初生假根具叶绿体,次生假根尖膨大或螺旋,成熟精子器具柄圆球体,颈卵器稍弯曲等,具有原始的性状也有进化的性状.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原叶体正常发育且成苗率达82%.  相似文献   

2.
薄叶双盖蕨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方法培养薄叶双盖蕨(Diplazium pinfaense Ching)的孢子,观察其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薄叶双盖蕨孢子为二面体型,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具较宽而透明周壁,单裂缝;播孢5 d后萌发,假根先出,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播孢9 d后进入丝状体阶段,有2~4个细胞;播孢17 d后进入片状体阶段,倒三角形分生细胞出现早,为小楔形,仅3~5个细胞宽;播孢26 d后进入原叶体阶段,发育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成熟原叶体为对称心形,两翼宽大平展。其初生假根含叶绿体,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颈卵器短而直立。原叶体的正常发育可耐受较弱的自然光,适应郁闭度较高的生境。  相似文献   

3.
紫萁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紫萁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其成熟孢子为四面体型、三裂缝,表面具短棒状纹饰。孢子萌发丝状体阶段不发达,为2-3细胞,原叶体发育为紫萁型,原叶体裸露,心脏型,精子器在孢子萌发后6-8周形成,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4-5周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培养,记录了石韦(Pyrrosia lingua)配子体发育的详细过程.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表面有瘤状突起;丝状体一般为2~4个细胞;幼原叶体为偏心形,成熟原叶体心形;片状体时期出现毛状体,原叶体发育类型为三叉蕨型;毛状体着生基细胞形态多样;约60 d性器成熟.  相似文献   

5.
水蕨配子体和孢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水蕨的生活史及其发育机制,采用土壤培养法,对粤东产水蕨的配子体和孢子体发育进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蕨孢子于3月和11月播种,在室内自然条件下培养12 d后萌发形成丝状体,接着发育形成原叶体;1个月后原叶体分化出精子器和颈卵器,第2个月形成胚,胚经过3~4个月的发育形成成熟植株,长出新的孢子叶;孢子发育成熟约需1个月;4~6月是水蕨营养生长的高峰期.水蕨以孢子繁殖为主,其原叶体上能长出新的原叶体或片状结构,形状大多不规则,雌雄同体.此外,水蕨具有1个原叶体上发育出多株孢子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Knops琼脂培养基和腐殖土分别培养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孢子,解剖镜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的全部过程和有性繁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鹿角蕨的濒危原因。结果表明:鹿角蕨的成熟孢子橙黄色,两侧对称,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成熟原叶体呈对称心脏形;毛状体在幼原叶体阶段开始出现;精子器和颈卵器的发生时间间隔过长和自然状况下受精期湿度太低阻碍了精卵结合是鹿角蕨自身在配子体世代的主要濒危原因;此外,分布区狭窄、个体数量少、分布地原生植被遭到破坏、适宜的温暖阴湿自然环境丧失及人为滥采乱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鹿角蕨的濒危。  相似文献   

7.
采用Olympus-BX53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人工培养条件下多羽实蕨(Bolbitis angustipinna(Hayata)H.Ito)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结构特征,其中,重点观察了边缘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假根的分化。结果发现,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片状体形成、原叶体形成等4个阶段;配子体的毛状体、边缘细胞、假根具有稳定的系统学特征,即毛状体为单细胞棒状,边缘细胞具有齿槽和突起2种形态,假根除具有弯曲、分叉和顶端膨大的特征外,还具有不规则缢缩和锯齿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蕨菜孢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发育过程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离体条件下,培养并观察了蕨菜孢子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孢子接种后4~5d开始萌发,7~8d形成单列的或交叉形的丝状体,约2周后发育成片状体,到20d左右形成肉眼可见的心脏型原叶体(配子体);25d左右原叶体上出现性器官,性器官成熟后形成精子和卵,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后10d左右形成幼孢子体(蕨菜幼苗)。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了姬蕨科(Hypolepidaceae)姬蕨(Hypolepis punctata(Thunb.) Mett.)配子体发育阶段的结构特征.介绍了姬蕨配子体的培育方法,包括最初的孢子水培法和后期的配子体土培法.配子体发育过程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叶绿体发育、假根分化、片状体形成、毛状体特征、幼原叶以及性器的出现,并初步讨论了姬蕨配子体发育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4种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白桫椤(Sphaeropteris runoniana)孢子萌发和配子体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培养于MS和1/2 MS上的白桫椤孢子不萌发;培养于1/4 MS上的孢子在接种后285 d萌发,培养于1/8 MS上的孢子在接种后40 d萌发。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白桫椤配子体在丝状体、片状体、心形原叶体、精子器、颈卵器以及幼孢子体的出现时间和数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接种于1/8 MS上的孢子比接种于1/4 MS上的孢子萌发和发育速度快约7倍,孢子萌发率和配子体各个阶段的数量比率也较高。研究表明高盐浓度的培养基不适合白桫椤孢子的人工扩繁。  相似文献   

11.
翅果沙芥和距沙芥营养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沙芥属(Pugionium)的2个种——翅果沙芥(P.pterocarpum Kom.)、距沙芥(P.calcaraturm Kom.)根、花序轴、叶做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属于肉质多浆类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发达,适于作为食用植物予以开发。它们的花序轴表皮具发达的角质层、“异形细胞”、气孔,皮层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维管束为双韧维管束。另外翅果沙芥和距沙芥具有二元型的初生根,老根肉质化。它们的营养器官有分泌细胞等十字花科植物的特征。另外,本文讨论了沙芥属4个种在解剖结构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阜康独尾草〔Eremuri inderiensis(M.B).Rgl〕上采到独尾草柄锈菌(Puccinia eremuriKom.)。首次发现了它的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认为该菌为我国新记录种,研究标本保藏于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AC-003065,004001,003066)。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子房1室,1心皮,含多枚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珠心表皮下细胞分化为孢原,并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列四分体,合点端的一个发育形成单核胚囊,胚囊发育属寥型;成熟胚囊的结构为:珠孔端为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中央为1个二核中央细胞,合点端为3个反足细胞.扫描电镜观察柱头乳突细胞为棒状,胚珠倒生.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东北山樱桃抗根结线虫种质资源价值,以实生钵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等方法,研究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30d,南方根结线虫的侵入率为0.40%,根内雌成虫数量占接种总量的0.16%,依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东北山樱桃高抗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的侵入率为1.20%,根内雌成虫数量占接种总量的0.80%,依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东北山樱桃高抗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的侵入率为0.82%,根内雌成虫数量占接种总量的0.60%,依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东北山樱桃高抗花生根结线虫。其对3种根结线虫的抗性均存在显著的株间分离现象,均分离为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3种类型,对南方根结线虫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16.0%、80.0%和4.0%;对北方根结线虫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2.0%、68.0%和30.0%;对花生根结线虫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6.0%、78.0%和16.0%,东北山樱桃是优异的抗南方、北方和花生根结线虫砧木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以两年生实生苗新梢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根癌土壤杆菌与发根土壤杆菌(浓度比为1∶1)混合液的方法,研究了东北山樱桃对根癌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70d,接种根癌菌的东北山樱桃根部最大病瘤直径为10.24mm,病情指数为29.0,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东北山樱桃群体对根癌病中度抗病;其实生群体内存在显著的株间分离现象,有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低度抗病、感病和易感病6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18.0%、40.0%、28.0%、8.0%、5.0%和1.0%。东北山樱桃是优异的抗根癌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选择适宜的黄草乌采收时间和最佳初加工方法,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黄草乌干物质积累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草乌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黄草乌块根基本停止生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均达到最大值,黄草乌中各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除了采收期外,黄草乌中有效成分含量还受加工过程中碱浓度、蒸煮时间、切片与否,以及干燥方式的影响,最佳的初加工方法为黄草乌切片后在50℃条件下烘干,再采用0.5%~1%的碳酸钠煮10 min。  相似文献   

17.
滇中黄草乌资源开发及种植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1-12,14
黄草乌是一种有大毒的名贵中药材。介绍了黄草鸟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通过人工种植试验和繁殖方法的比较,初步总结出适合于玉溪市华宁县范围内海拔1 800~2 300 m山区的无公害人工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Pilodyn在青海云杉活立木基本密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ilodyn对青海云杉活立木南北方向进行探测,室内测定青海云杉木材各基本密度和早晚材管胞长,对青海云杉南北向Pilodyn值与木材各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胸径间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Pilodyn值南向平均值为26.3 mm,北向平均值为27.3 mm,南北向Pilodyn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北向Pilodyn值与胸径间相关关系显著,青海云杉南北向Pilodyn值与整株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早晚材管胞长间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整株木材基本密度对青海云杉南向Pilodyn值的贡献率最大为60%.整株木材基本密度对北向Pilodyn值的贡献率最大为46%.  相似文献   

19.
[摘要]研究柠条和苜蓿混合制粒最佳成型性的条件。[方法]通过确定适宜的柠条与苜蓿混合制粒的水分、粒度和原料配比,研.究柠条和苜蓿混合制粒的成型性。[结果]结果表明,柠条与苜蓿混合制粒的最佳方案为:原料配比柠条:苜蓿45:55,水分23%~24%,粒度5mm[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混合草颗粒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柠条锦鸡儿愈伤组织的培养与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柠条的子叶和胚轴切段作为外植体,接种于含不同激素的7种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发生,确定最佳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6--BA0.5mg/L,2,4--D2mg/L。在MS+6--B1mg/L,IAA10mg/L的培养基上生长的愈伤组织中,在距愈伤组织表面一定距离处常形成分生组织带,很像形成层带。分生组织带内部的细胞分化产生排列不规则的长形管状细胞,分生组织带两侧的细胞分裂产生正常的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在MS+6--BA0.5/L,2,4--D2mg/L的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中可分化出胚性细胞(团),这样的愈伤组织转移至无激素培养基后,胚性细胞(团)可进一步分化出原胚、球形胚、心形胚、子叶胚和试管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