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条锈温光敏核不育小麦MTS-1的选育及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改良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对条锈病的抗性,以贵农21为抗锈亲本进行杂交,经过数代选择,培育出了抗条锈温光敏核不育小麦MTS-1。经套袋和花粉育性观察,2000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套袋结实率为0,2001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花粉育性为0,说明MTS-1不育特性稳定,适应性强。对MTS-1及其所配组合的抗条锈性及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TS-1对当前条锈病小种免疫,抗锈性遗传力强;杂种F1抗条锈性大多较好,杂种F1代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2.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的高产制种技术体系,研究了其亲本的安全播期、最佳父母本行比和不育系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其母本核不育系MTS-1在绵阳的安全播期为10月30日前,不育期较C49S-87延长10 d;10月25日前后父母本同期播种,花期相遇良好且制种安全;绵杂麦168制种产量受父母本行比和不育系种...  相似文献   

3.
新消息     
0222密穗小麦“Tres”的抗条锈基因——密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res”的抗条锈遗传基础以前还不为人所知。陈贤明与R.F.Line分别在温室、生长箱和田间条件下对“Tres”进行了抗性遗传和“Tres”抗性基因与其它小麦品种基因关系的研究。Tres与20个具有Yr1、Yr2、Yr3a、Yr4a、Yr4b、Yr5直至Yr10基因(另外8个抗条锈基因没有正式定名)的小麦品种,以及Michigan Amber(北美一个对所有鉴定条锈小种敏感)的品种杂交。所有亲本与杂交F_1、F_2代、中国166/Tres反交种以及Tres/Lemhi F_3代的幼苗,都进行了选用条锈小种反应的测定。遗传分析表明:“Tres”有2个抗条锈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则取决于与Tres杂交晶种呈显性或呈隐  相似文献   

4.
利用C49S温光型不育系选育两系杂种小麦为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多年研究表明,由于受江汉平原气候影响及C49S不育系本身的一些缺点,限制了该类型两系杂种小麦在江汉平原生产上的应用。其主要问题是不育系育性不稳定,制种产量低而成本高、优质抗病组合少。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旨在为该类型杂种小麦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种属间杂交育成品系日本在小麦抗锈育种的初期阶段,用了许多栽培品种与提莫菲维小麦杂交,再通过回交克服杂种不育性,并用生理小种21B作苗期接种鉴定和染色体选择,最后从有“福尔兹1号”和卡司多(カンしット)参与的两个杂交组合中培育出具有正常染色体联会(21")的抗锈品系,渡道等(1959)将其命名为“FTF”和“KTK”。但因秆太高或晚熟,而无实用  相似文献   

6.
MR365的香味遗传及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R365及其作香味供体育成的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新香A、湘香2号S与V20B、V41B、珍汕97B、明恢63等非香亲本杂交,采用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F1、F2、B1F1植株和F2米粒的香味表现,结果表明,MR365的香味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利用MR365育成了几个香稻不育系,并选配出一批香型杂交稻组合,其中香优63、新香优77、新香优80等高产优质组合已通过省级审(认)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优质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68S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68S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培矮64S为不育基因供体,与盐稻4号杂交,经过6 a系谱选择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表现株叶形态好,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5℃),在江苏盐城有45 d以上的稳定不育期,米质优,抗性较好。168S及其配制的杂交中籼组合宁两优1号(168S/R185)均于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分布状况,对该地区23个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44个品系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合小种抗锈性鉴定,并结合分子检测、抗谱测定和系谱追踪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条锈性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中,10份具有全生育期抗性,22份具有成株期抗性,35份表现感病,其中超过60%的主栽品种不具抗锈性;19份可能携带Yr26;7份可能携带Yr26+?基因组合("?"表示未知基因)。四川盆地当前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整体水平下降与条锈菌新致病型小种有关,应引起有关小麦育种单位和生产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9.
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控制遗传模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控制的遗传基础,以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731、A732-1与其恢复系中国春杂交构建了2个组合,对这2个组合的P1、F1、P2和F2及其再生分蘖的育性进行调查,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4世代联合分析和单个世代分析方法,分析了该类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雄性育性的遗传控制特点.结果表明,不育条件下,YS 型小麦温敏不育系的雄性育性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达56.73%~71.20%,多基因遗传率达27.65%~41.20%;可育条件下,A731小麦的温敏育性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A732-1小麦温敏育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均在58.41%以上.这些结果说明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主要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春化基因 Vrn-1对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作用,利用春化基因 Vrn-1的 7 个KASP 功能标记,对130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34份不育系,96份恢复系)进行检测,分析 Vrn-1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并以播种至抽穗的日历日和生长度日为指标,研究春化基因 Vrn-1与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以冬性为主,包含39种春化基因型。其中,1号、3号、4号、5号、7号、9号、10号、13号、18号基因型在不育系和恢复系中都存在,分别占不育系和恢复系的76.48%和46.87%。本研究不育系和恢复系在年度间和基因型间播种至抽穗的生长度日比日历日更稳定。2018-2019和 2019-2020两个年度制种亲本组合“3号×4号”的生长度日差值在河南邓州分别为-118.9和-122.0 ℃·d;亲本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3号和4号基因型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可作为抽穗期稳定的制种亲本组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给小麦品种贵州98-18在抗条锈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分子标记对贵州98-18的抗条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3DS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抗条锈基因,暂命名为YrG98。该基因与SSR位点Xgwm161和Xcfd79的连锁距离分别为3.9和4.2cM,很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条锈基因。  相似文献   

12.
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的安全生产。湖北襄阳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主要冬繁区之一,可以向我国东部和北部麦区提供菌源。为明确襄阳地区小麦条锈菌夏孢子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更科学制定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策略,本研究利用孢子捕捉仪及TaqMan RT-qPCR方法,2019-2021年对襄阳地区空气中条锈菌夏孢子数量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襄阳地区条锈菌夏孢子数量高峰出现在4-5月和10-11月,且不同年份孢子数量和高峰期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发现,条锈菌夏孢子数量与空气温度及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预测预报小麦条锈病,采用跨平台动态网页语言JAVA和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以近30年积累资料构建的模型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建立了陇东、陇南和关中地区小麦条锈病远程预警系统(http://wrs.nwsuaf.edu.cn)。本系统由条锈病预测、信息管理、用户登录和后台管理4个模块组成,可以实现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的长、中、短期预测,以及病害造成的损失预测和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预测。利用平凉、天水和宝鸡2000-2013年间的相关资料对该系统进行了检验,其长、中、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5.7%、92.6%和92.6%,可实现小麦条锈病准确远程预测和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抗锈病及白粉病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我国小麦核心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我国262份小麦微核心种质进行了抗秆锈、条锈和白粉病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对秆锈、条锈和白粉病的抗病频率不高,在262份微核心种质材料中,抗秆锈病的材料有40份,占全部材料的15.3%;抗条锈病的材料有59份,占全部材料的22.5%;抗白粉病的材料有20份,占全部材料的7.6%;其中,选育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对秆锈病的抗性较好,而对条锈和白粉病的抗性却较差,地方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较好;同时,发现部分材料分别兼抗两或三种病害,这些兼抗多种病害的材料是小麦抗病育种中很好的抗源亲本,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微核心种质材料中抗白粉病材料出现的频率较低,在抗病育种中急需发掘和引进新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航天诱变小麦后代衍生系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特点,进而从中筛选出高抗且多抗的抗源材料,分别设置了CYR32和CYR33的混合条锈病鉴定圃、关中混合菌系的白粉病鉴定圃、强致病性混合小种CH1的赤霉病鉴定圃。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4份衍生系中,在条锈病方面,感病选系27个,成株期抗病选系30个,全生育期抗病选系17个;在白粉病方面,高感选系13个,中感选系38个,中抗选系19个,高抗选系4个;在赤霉病方面,高感选系33个,中感选系33个,中抗选系8个。三种病害抗性综合鉴定发现,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选系有23个,其中包括高抗条锈病、高抗白粉病但高感赤霉病的选系3个,中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但中感赤霉病的选系10个,兼抗条锈病和赤霉病的选系5个;筛选出1个对三种病害都表现中抗特征的选系SPW57-35。这些高抗和多抗突变体衍生系可作为小麦新型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一年生二倍体簇毛麦携带多种抗性基因,被认为是小麦抗性改良的重要基因源。本研究前期创制了一个高抗小麦条锈病的普通小麦(中国春,CS)-簇毛麦3V(3D)代换系CD-3,并将该条锈病抗性基因初步定位于簇毛麦3V染色体上。本研究以川麦60作为父本,以CD-3为母本,在回交自交系BC1F2群体中筛选到一个高抗条锈病的株系,命名为1901-245,并进一步对该株系进行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田间条锈病抗性鉴定。分子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结果显示,1901-245携带一对簇毛麦3V染色体,丢失了一对小麦3D染色体;1901-245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配对正常,单价体出现频率较低,且3V染色体未出现单价体。田间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1901-245及其亲本CD-3均表现为高抗小麦条锈病,而亲本川麦60则表现为高感小麦条锈病。以上结果表明,簇毛麦3V染色体上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在1901-245的遗传背景下能正常表达;1901-245为普通小麦-簇毛麦3V(3D)代换系材料,高抗小麦条锈病且遗传稳定,可进一步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加以应用。另外,FISH鉴定及植株形态观察结果显示,1901-245仍含有较多亲本CD-3(CS背景)的遗传背景,因此后期可继续将1901-245与川麦60进行回交,并在后代中加大簇毛麦3V染色体的追踪力度。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条锈病新抗源92R149的初步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92R149系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利用簇毛麦创造的普通小麦6VS/6AL易位系。经绵阳市农科所5年的观察和利用研究,发现它具有对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抗~免疫、抗性遗传力强、配合力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等突出特点,是四川省小麦抗病育种可资利用的难得的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新抗源。但其植株偏高,分蘖力强,有效穗数偏少,籽粒偏小且为红粒,在利用中应注意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李强  王保通  王芳  井金学  任亚琴  王辉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128-11311142
为了明确2000~2006年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性,采用条锈菌优势小种对1 212份小麦高代品系以及339份陕西省区试小麦品种分小种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对条锈菌优势小种CY31、CY32及Su11-14的抗病性普遍较低,新育成小麦高代品系和陕西省区试品种对三个菌系抗病的频率分别为10.43%~55.30%和8.89%~44.82%.其中,远缘杂交后代品种(系)的抗锈性较好.另外,2001~2006年在自然诱发发病情况下,陕西省小麦区试岐山点和杨凌点共292份品种,抗病品种频率分别为5.88%~50.88%和0~50.88%.  相似文献   

19.
将多个不同的抗病亲本及优良农艺亲本进行复合杂交,选育出抗病且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新品系观4.为了明确观4的抗病性及品质状况,对该品系的抗病基因及品质性状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观4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其白粉病抗性主要来自亲本92R179中的Pm21基因,而条锈病抗性则主要源于YW243中的抗条锈病基因YrX;辽春10号中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7+8也遗传到新品系观4中.因此,观4可作为优良小麦亲本应用于小麦品质和白粉病、条锈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