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闽诱3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秋水仙素处理浙皮1号大麦品种,经过4年5代选育而成的二棱皮大麦品种。该品种籽粒淡黄色,千粒重历年平均39.4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0.7%,16种氨基酸含量为9.2283%,适合酿造啤酒和作为猪饲料。经过1992年和1993年福建省区域试验,表现早熟,秆矮,抗倒,生长整齐等特点,亩产两年分别莆大麦4号增产9.4%和5.8%。其生长速度快,营养体繁茂,生物量大,营养  相似文献   

2.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1号植株,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闽诱3号比对照莆大麦4号平均增产7.6%;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3~4.5t/hm^2,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10%左右。同时由于闽诱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3.
用 0 .0 4 %的秋水仙素溶液 ,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 1号植株 ,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 ,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 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 ,闽诱 3号比对照莆大麦 4号平均增产 7.6 % ;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 3~ 4 .5t/hm2 ,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10 %左右。同时由于闽诱 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 ,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 ,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 ,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4.
1 闽诱 3号的选育和产量表现闽诱 3号大麦新品种系福建省稻麦研究所利用秋水仙素药剂处理浙皮 1号大麦品种 ,诱发变异 ,经过 4a 5代选择育成 ,为二棱皮大麦。1989~ 1990年在福建省稻麦所农场参加新品种预备试验 ,比莆大麦 4号增产 13 5% ,1991~1992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4 4 9kg (单产面积为 6 6 6 7m2 ,下同 )。平均比对照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9 4%。 1992~ 199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85 5kg ,平均比莆大麦 4号增产 5 8%。1989年在莆田涵江埭里村试种 334m2 ,测单产 30 3 4kg ,比莆大麦 4号 2 2 3 0kg增…  相似文献   

5.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8号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科学》2004,(3):12-14
  相似文献   

6.
通过 8个大麦品种比较研究 ,大中 88- 91、西引二号等六棱大麦熟期迟 ,抗寒性强 ,成穗率低 ,穗数少 ,穗型大 ,粒数多 ,粒重低 ,产量高。二棱大麦 ,苏啤 3号熟期早 ,抗寒性中等 ,分蘖性较强 ,成穗率高 ,穗、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 ,产量高 ;扬饲麦 3号熟期偏迟 ,抗寒性较强 ,分蘖性强 ,成穗率、有效穗及粒重中等 ,穗型较大 ,粒数较多 ,产量较高 ;苏引麦 3号熟期早 ,抗寒性差 ,成穗率较高 ,穗数中等 ,穗型大 ,粒数多 ,产量中等 ;单二熟期迟 ,抗寒性与分蘖性强 ,成穗率高 ,穗数足 ,穗型偏小 ,粒重高 ,产量中等 ;沪麦 16熟期适中 ,抗寒性较强 ,分蘖性中等 ,成穗率低 ,穗数少 ,穗型较大 ,粒数较多 ,粒重中等 ,产量较低 ;扬农啤 2号熟期早 ,抗寒性差 ,穗数少 ,穗型很小 ,粒数很少 ,粒重特高 ,产量低。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饲用、食用大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我院大麦室于1985年以高产抗倒大麦“泾大1号”与国外引进高蛋白高赖氨酸大麦“Hiproly”配制杂交组合,采取系谱法,经过多年单株选择和株系比较,于1994年选择到1优良株系进入本院品系比较圃,经两年品系比较,该品系于1996年以“苏B9602”为代号参加全国大麦多点试验,1997-1999两年参加省大麦联合鉴定试验,1999—2001年参加省大麦区试,2001-2002年度参加省大麦生产试验,于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B9602被定名为“扬饲麦3号”。  相似文献   

8.
大麦新品种丰抗1号余建华,张绍南,张秋英,涂祖荣,叶定生(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一、品种来源“丰抗1号”原编号为8702,于1987年用浙皮1号作母不、509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属二棱皮大麦。该品种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抗白...  相似文献   

9.
10.
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大麦 7号 (原编号 895 0 67)系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植3 作母本、85 - 1 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具有高产、高抗白粉病、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 2 0 0 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司颁发的农作物优异种质叁级荣誉证书 ,并被录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和优异种质》一书。1 产量表现莆大麦 7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一般亩产 30 0 kg左右 ,高的可达 35 0 kg以上。1 995~ 1 997年两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 ,平均 349.8kg/ 667m2 ,比对照种莆大麦 5号增产 1 2 .8%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1 997~ 1 998年度参…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选育的、生产上正在种植利用的5个大麦品种的麦苗产量及其3种营养含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大麦品种多次收割的麦苗产量,以及叶片中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等,都存在明显差异。福大麦1号除了叶绿素含量比闽麦02稍低外,麦苗产量、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都比其它4个品种优越。试验认为,进行大麦品种筛选对于麦苗产品生产开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简述大麦品种权申请与授权基本概况,对大麦品种权授权公告内容、授权品种用途和棱型、申请保护时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量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大麦苗产量及其麦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复合肥施用量有利于麦苗产量和可溶性蛋白质的提高;但过高的复合肥施用量(87.5 kg/667 m2)麦苗的增产效果减弱,且叶绿素含量和SOD酶活性也出现下降.试验表明,在当地适量基施垃圾土的条件下以每667 m2配施62.5 kg复合肥(N:P2O5:K2O=16:16:16)为宜.  相似文献   

14.
10个青稞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疆冷凉高海拔地区青稞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采用田间试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的10个青稞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于新疆种植的青稞品种为奇引2号、12-900、昆仑14号。其中,奇引2号的产量最高,达5 129.6 kg/hm2,其次为12-900和昆仑14号,产量分别为4 739.4 kg/hm2、4 655.0 kg/hm2。青稞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生育期基本苗株高穗粒数穗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麦割青与收获籽粒的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青割大麦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其籽粒的价值 ,就粗蛋白含量而言 ,1hm2 的青割大麦相当于 4~ 5hm2 收获籽粒的营养价值。不同品种其绿色营养体产量有显著差异 ,但其营养品质无明显差别。发展青割大麦生产 ,能大大提高大麦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大麦新品系F0797在四川德阳地区的最佳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播种量(X1)、播种期(X2)、磷肥用量(X3)、氮肥用量(X4)与产量的数学回归模型:Y=469.286-5.486X1-3.125X2-2.015X3+44.235X4-9.040X12-12.374X22+1.376X32-7.165X42+15.938X1X2-6.146X1X3-9.479X1X4+10.729X2X3-5.522X2X4-5.103X3X4 .显著性检验表明该模型拟合较好,可靠程度较高.对该模型解析显示,F0797产量≥450 kg/667 m2 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播种量14~15 kg/667 m2,播期11月3~5日,P2O5用量9~11 kg/667 m2,纯氮用量12~13 kg/667 m2 .四个参试因素中,以氮肥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播种期,磷肥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挖掘控制大麦籽粒苯丙基酸含量的QTL,以紫光芒裸二棱和Schooner构建的包含193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测定RIL群体及亲本籽粒苯丙氨酸含量,并结合SSR标记和完备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大麦籽粒苯丙氨酸含量进行QTL定位.结果 表明,紫光芒裸二棱籽粒苯丙氨酸含量为1.23 mg· g-1,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绿肥1号"不同生长期根、茎、叶器官产青量研究表明:茎、叶是"绿肥1号"主要产青器官,约占植株总产青量的80%~90%。各器官不同时期氮含量以叶片最高,为4%~6%,茎次之,根部氮含量最低。各时期钾含量以叶片含量最高,依次为茎、根。而磷含量6月中下旬以叶片最高,7月下旬至8月下旬以茎最高,9月份以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给麦绿素用大麦新品种(系)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试验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品种生长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麦绿素用大麦品种从播种到出苗、第一次收获所需天数依次延长。大麦苗收获三期的鲜叶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以10月10日和10月30日播种的最高,品质也较优;9月20日和10月20日播种的品质最优,产量也较高;而11月9日和11月19日播种的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麦绿素用大麦的适宜播期应为9月20日至10月30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麦成熟籽粒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以来源于5个不同地域的21个大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硝酸铝比色法对大麦籽粒的胚、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胚中的黄酮含量最高,胚乳中次之,皮层中最低;但从不同部位的黄酮积累量占籽粒中黄酮总积累量的百分比来看,大麦籽粒黄酮的89.35%来自胚乳,来自胚和皮层的均只占到5%左右。此外,不同来源地对胚中的黄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也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