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渔船电子化、自动化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水产事业的发展,加速渔业生产现代化设建,鱼船电子化、自动化的问题已提到日程上来。因为世界上渔场繁多,如要到北洋渔场(即美国和苏联边界水域区的世界渔场)捕鱼就需要有远洋运输船和加工母船,以及各种自动化生产作业和冷冻,加工空调,电子航法等。同时渔具渔法,机舱动力等电子化,自动化的优化程度和要求也要提高。  相似文献   

2.
拖网渔具必须适应渔场和捕捞对象的特征,这对提高渔获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几内亚渔场所使用的48.78×56.64m六片式拖网的规格和主要性能参数作了具体分析,并对网衣配置、装配工艺和几个部位的工艺性处理作了详细的说明。通过生产实践和与其它几种网型的比较,证明了该种类型的拖网的优越性,以期对今后的渔业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大陈渔场春夏汛渔具损害乌贼资源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亲乌贼的损害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量捕捞越冬乌贼和春夏汛初期捕捞拢山产卵的亲乌贼,我们在1985年4~6月就大陈渔场几种主要渔具渔法对亲乌贼损害情况作了调查,以供资源增殖和繁殖保护参考。  相似文献   

4.
拖网渔具必须适应渔场和捕捞对象的特征,这对提高渔获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几内亚渔场所使用的48.78×56.64m六片式拖网的规格和主要性能参数作了具体分析,并对网衣配置、装配工艺和几个部位的工艺性处理作了详细的说明。通过生产实践和与其它几种网型的比较,证明了该种类型的拖网的优越性,以期对今后的渔业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北太平洋的柔鱼渔场形成的海洋环境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本文根据1995年7-8月鱿钓调查结果着重对西北太平洋(155°E-160°E)柔鱼渔场形成的海洋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与155°E以西渔场进行了比较。155°E以西海域暖寒交汇区有密集的等温线分布,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暖水团;155°E以东海域等温线分布较为稀疏,并基本上与纬度平行。各海区柔鱼渔场的表层水温不一,155°E以西海域为20-23℃,155°-160°E海域为17-18℃,20℃和17℃的等温线可分别作为155°E以西海域和155°-160°E海域寻找渔场的指标之一。渔场形成的海域50米以内水层存在着温跃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而远洋鱿鱼钓产业方兴未艾的局面,在调查和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鱿鱼钓船在国外的作业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主要作业渔场(阿根廷外海渔场和北太平洋鱿鱼渔场)的生产情况,这对从事相关产业单位的决策及鱿鱼钓渔船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浙江渔场鲐Shen鱼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1991-1993年《浙江渔场鲐Shen鱼资源利用研究》课题要求,综合分析了丰秋季渔场的水文特征,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鲐Shen不同群体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幼鱼发生量的历年变化,围、拖网捕捞鲐Shen鱼的现状。讨论了海况环境对鲐Shen鱼渔场形成的制约作用,阐明鲐Shen中心渔场的形成与水文环境和浮游动物量的关系,分析了鲐Shen鱼的资源状况及利用潜力,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九九四年和一九九五年夏季浙江渔场头足类资源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单拖渔船的调查资料,在浙江渔场1994,1995年夏季头足类及主要种类的资源量进行了评估,并就影响头足类资源评估的因素,最适可捕量及资源主要分布区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95年7-8月鱿钓调查结果着重对西北太平洋(155°E-160°E)柔鱼渔场形成的海洋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与155°E以西渔场进行了比较。155°E以西海域暖寒交汇区有密集的等温线分布,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暖水团;155°E以东海域等温线分布较为稀疏,并基本上与纬度平行。各海区柔鱼渔场的表层水温不一,155°E以西海域为20-23℃,155°-160°E海域为17-18℃,20℃和17℃的等温线可分别作为155°E以西海域和155°-160°E海域寻找渔场的指标之一。渔场形成的海域50米以内水层存在着温跃层。  相似文献   

10.
曼氏无针乌贼生物学特性及渔场分布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展曼氏无针乌贼生物学及渔场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对于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就以往的资料看,林书颜等(1935、1937)、浙江省水产试验场(1936)、朱元鼎(1959)、郑严等(1960)、浙江省水产资源调查队(1960)、黄建勋等(1964)等分别对曼氏无针乌贼生物学及渔场分布进行过调查研究。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中街山渔场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测定及浙江近海主要渔场的调查,看到了其中的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网目拖网渔具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尺寸网目替代传统的小网目以提高拖网渔具的性能是捕捞技术革新方面一项重要内容。扩大网具前部网目尺寸以及改进网目结构能够减少阻力,提高网口垂直扩张,并已获得广泛应用;我国对大网目拖网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模型试验方法提出了新的修订理论;但是,由于基础研究的相对不足以及渔用材料和工艺落后,我国在拖网设计理论上不够完善,尚未完全实现远洋大型拖网渔具的自主设计和制作。从网目尺寸、网目结构和渔用材料以及理论设计基础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我国大网目拖网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我国进一步提高捕捞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毛里塔尼亚专属经济区是我国西非过洋性渔业底拖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之一。本研究根据2010—2015年上海某远洋渔业公司的底拖网渔船生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表温和海面高度等数据,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采用几何平均模型和算术平均模型对毛里塔尼亚底拖网渔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毛里塔尼亚海域底拖网作业的时间为1—4月和7—12月。各月基于表温、海面高度距平值和海底水深的适应性指数表明渔场的适宜海洋环境范围有差异。AMM模型中,HSI大于0.6的作业网次比例为76.10%,作业产量比例为78.66%,平均网次产量随着HSI的增加逐渐增大,从HSI为0~0.2时的29.37 kg/网次,增加到HSI为0.8~1.0时的47.20 kg/网次;GMM模型中,作业网次所占比例只有66.71%,作业产量比例为71.18%,平均网次产量随HIS的增加没有呈现合理的规律。本研究认为AMM模型更加适合于毛里塔尼亚底拖网渔场的预报。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0年8个半月(除去伏季休渔期)舟山渔场禁渔线以外海域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征。使用FiSATⅡ软件中ELEFAN技术估算了生长参数、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和开发率等。结果表明,与历史记录比较鱼类小型化更加明显,总死亡系数增大。其中5种鱼类处于超额开发状态,开发率超过了0.5。目前舟山渔场主要经济鱼类小型化严重,捕捞对鱼类影响较大,须加强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资料,对1979-2013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吨位、主机功率的总规模以及主机功率结构、作业类型结构的变迁和现状进行评价分析。2013年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总计81 647艘,156.6万吨,其中机动渔船78 671艘,382.3万千瓦;机动小型渔船数量最多,超过75%,早期增速快,近十年较为稳定;大型渔船数量极低,增速缓慢,目前仍不足0.6%;中型渔船较为稳定;刺网作业渔船数量最多,拖网渔船次之,各类型渔船均已从增长期进入调控管理期。南海区捕捞渔船目前存在总体规模过大、数量结构上小型渔船偏多、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压减捕捞渔船总体规模,在结构上重点压减小型渔船,适当保留大型渔船规模,同时应进一步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压减小型渔船拖网、刺网作业,积极发展钓捕,适当发展围网和深水拖网。  相似文献   

15.
温跃层特性与金枪鱼表层渔业的捕捞成功率有关,但温跃层特性随海域与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对于捕捞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同。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我国金枪鱼围网船队作业渔场的温跃层特性,并结合海上实测的围网沉降性能与对应的生产资料,探讨了金枪鱼围网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91.2%的网次所对应的温跃层顶界深度超过100 m,温跃层顶界深度较深是该海域渔场温跃层的重要特征;(2)围网最大沉降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85.0, 197.8] m,渔场温跃层顶界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46.0, 158.3] m,网具穿越温跃层顶界后继续沉降的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34.3, 44.0] m;(3)相关分析表明,本研究中金枪鱼围网的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渔场较深的温跃层顶界深度使得目标鱼种在网具到达温跃层之前拥有充分的逃逸时间和空间,从而导致温跃层内急剧变化的温度梯度失去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26°00′~35°00′N、121°00′~127°00′E以西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江外渔场、舟外渔场和连青石渔场中南部;全年平均渔获率为0.143 kg/h,数量分布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平均渔获率为0.298 kg/h,其次是冬季,为0.143 kg/h,春季最低,只有0.032 kg/h;渔获物体长为27~650mm,平均为268 mm,体重为0.6~6 715 g,平均为806 g,冬季渔获个体最大(292 mm,951 g),夏季最小;4—5月为黄鮟鱇的集中产卵时间;黄鮟鱇分布海域的底层水温为6.43~20.01℃,平均为13.02℃;底层盐度为30.37~35.03,平均为32.90;水深分布为17.0~107.2 m,平均为64.4 m,密集分布区的水深为40~80 m。  相似文献   

17.
黄海北部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作业时兼捕稚幼鱼比例较大的问题,增大了原生产网第五节网背网衣的网目尺寸,并将改进后的生产网作为试验网,在黄海北部海洋岛附近海域采用交替作业法进行原生产网和试验网各10网次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网的总渔获质量比原生产网减少69.87 kg;原生产网捕获27种渔获物,试验网捕获19种渔获物,比原生产网减少8种,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相比原生产网,试验网中的各渔获种类体长分布范围向右偏移,说明体长范围偏小的渔获物得到一定释放。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拖网类渔具的结构优化和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休闲渔船体验式拖网标准化改造对乐清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2016年网具改造前和2017年网具改造后的春、夏季于乐清湾海域进行游泳动物底拖网调查。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种类更替率、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网具标准化改造前后渔获物中游泳动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网具标准化改造前后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年春季共有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夏季共有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小黄鱼、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刀鲚(Coilia nasus)。网具标准化改造后:春季渔获物中游泳动物的平均丰度由5.91×104 ind./km2降低至2.72×104 ind./km2,夏季平均丰度由9.76×104 ind./km2降低到3.45×104 ind./km2;春季平均生物量由310.87 kg/km2提高至356.07 kg/km2,夏季由444.90 kg/km2提高到515.90 kg/km2;渔获物中的小黄鱼、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刀鲚等重要经济种的平均体长显著大于改造前,部分站位的三疣梭子蟹的甲宽和小黄鱼的体长显著增大;重要经济种的幼体比例降低,小型饵料生物种类的优势度有所下降。综上所述,休闲渔船体验式拖网标准化改造对重要经济种类的幼体和饵料生物有一定的保护效果,有利于对乐清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境保护,但渔获物中幼体数量仍占有较高的比例,说明网具规格需要进一步改进。该结果可为休闲渔船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29°30′~32°00′N,122°30′~125°30′E东海北部浅海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头足类数量的时空分布和各类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头足类资源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鱿鱼成为头足类的优势种,6月为其捕捞高峰期,密集分布区在长江口渔场的东部;其次为章鱼类,其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密集分布区在舟山渔场东南部;乌贼比例最低,每年渔获量不超过5%,基本形不成渔汛。为今后更好地持续利用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的头足类资源,建议春、冬季对其进行保护,夏季高峰期重点开发;在拖网伏休的7、8月份可采用光诱作业和鱿钓等作业方式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20.
灯光罩网是近年在南海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渔具,沉降性能及网具作业时所具有的形状是影响灯光罩 网渔获效率的重要因素,总结了下纲载荷网衣材料缩结系数及海流各因素对渔具沉降性能的影响,目脚水动力特 性与水动力系数研究和网渔具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分析了延绳钓网片及围网近年在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方 法与成果针对灯光罩网特点提出利用弗里德曼CN90 公式和松田皎建立的C0公式,以及田内公式中任意冲角平面网 片阻力系数,借助曲面积分的方法建立灯光罩网阻力计算公式。数值模拟中为了获得更大的求解时间步长建议尝试 网格矩阵及分散算法进行各质量点模型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