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芳香木蠹蛾为鳞翅目木蠹蛾科。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寄主于杨、柳、榆、槐树、白蜡、核桃、苹果、香椿、梨等。幼虫孵化后,蛀入皮下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以后蛀入木质部,向上向下穿凿不规则虫道。被害处可有十几条幼虫,蛀孔堆有虫粪,幼虫受惊后能分泌一种特异香味。以幼虫蠹木,是危害阔叶树种主干或根部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2.
<正>慈姑钻心虫是慈姑田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属鳞翅目细卷蛾科害虫,主要以幼虫钻蛀叶柄群集取食危害,常将茎髓蛀食空,并产生大量粪便。受害叶柄表面出现黄斑,并有很多蛀孔与羽化孔,危害后期叶柄从中上部折断,叶片枯萎。  相似文献   

3.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给沙柳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明确幼虫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笔者利用生物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沙柳木蠹蛾幼虫种群在沙柳上的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生物统计学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主要以幼虫为害沙柳根部,单丛受害沙柳中,幼虫数量达5头以上的占91.2%,且存在不同龄幼虫危害同一丛沙柳的现象;幼虫在沙柳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地下根部10~40 cm以内,占78.57%;幼虫的种群密度与沙柳根径大小和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点主要在样地的东北和西南,且从这2个区域向其他方向扩散。  相似文献   

4.
云斑白条天牛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园林绿化树种白蜡树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空间分布,对云斑白条天牛抽样调查和防治具有参考价值。通过调查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不同林分类型白蜡树林地云斑白条天牛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的数量,统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计算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指数方程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危害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林地时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不同林分类型的聚集度指标参数、Iwao回归方程的αβ值、Taylor幂指数方程lgab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旨在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危害白蜡树的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指导。通过调查白蜡树林地云斑天牛的产卵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的数量,研究卵、幼虫和成虫(蛹)种群数量动态和频次。结果表明,危害白蜡树的云斑天牛种群卵、幼虫和成虫(蛹)的种群增长曲线是凹形,卵期虫口数大,死亡率也高。单株树上卵、幼虫和成虫(蛹)的数量与其频数负相关,随着单株白蜡树受云斑天牛危害加重,同一受害程度树木的株数下降。云斑天牛种群的卵、幼虫、成虫(蛹)的频次统计均为负二项分布,不同虫态所对应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危害白蜡树和杨树种群云斑天牛种群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基本相同,寄主对云斑天牛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侧柏蛀干害虫引诱剂诱集的主要昆虫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弄清侧柏蛀干害虫引诱剂对柏树蛀干类害虫的引诱效果及其种群动态,笔者于2009年和2010年的3-7月柏树蛀干类害虫发生期,在天坛公园古柏林进行引诱剂诱捕柏树蛀干害虫的试验,并分析了诱捕期蛀干害虫的种群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侧柏蛀干害虫引诱剂对柏树蛀干害虫有较好的诱捕作用,可以诱集到危害古柏的蛀干害虫主要有3种,分别是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长蠹。双条杉天牛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出蛰时间最早,其次为长蠹、柏肤小蠹,这3种昆虫的种群变化受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明显。可见,该引诱剂可以持续监测柏树林间主要蛀干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和种群动态,连续使用还能显著降低林间蛀干类害虫的虫口密度,为监测、预报和控制柏树蛀干害虫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棘木蠹蛾对新疆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预判沙棘木蠹蛾在新疆的潜在扩散区及其对扩散区内沙棘可能带来的危险,利用适生性分析软件CLIMEX和GARP,结合新疆沙棘种植分布情况,从沙棘在新疆的分布状况、沙棘木蠹蛾的潜在危险性、寄主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分析了沙棘木蠹蛾在新疆发生的风险。结果表明,新疆大部分地区有沙棘木蠹蛾入侵风险,吐鲁番盆地、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克孜勒苏、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均适于沙棘木蠹蛾生存,且多地区为高度适生区。结合量化分析评判标准,得出其R值为2.24,属于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应加强风险管理,建议列入新疆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对沙棘木蠹蛾进行严格检疫。  相似文献   

8.
正小线角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别名小褐木蠹蛾。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等地,寄主为绒毛白蜡、洋白蜡、海棠、槐树、丁香、元宝枫、柳树、银杏、悬铃木、栾树等多种园林植物,是绒毛白蜡、洋白蜡等白蜡属植物的蛀干虫害之一,常造成毁灭性灾害。小线角木蠹蛾幼虫蛀食枝干木质部,几十至几百头群集在蛀道内危害,造成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13.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膏体单位名称: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理处评价单位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膏体,该膏体由植物源杀虫剂、高岭土、丙三醇、增稠剂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对蛀干害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已在公园、街道、苗圃等多种类型绿地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应用范围广,适用于防治园林、果树、林木蛀干害虫的防治。(2)杀虫谱广,对木蠹蛾类、天牛类、透翅蛾类、象甲类等多种蛀干害虫有效。(3)杀虫效率高,可以  相似文献   

10.
为做好危害杨树云斑白条天牛的防治工作,以洞庭湖地区危害杨树云斑白条天牛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产卵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的数量来确定卵、幼虫和成虫(蛹)的种群数量,然后对不同虫态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和频次比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卵、幼虫和成虫(蛹)的种群数量增长呈正金字塔型,卵期虫口数大,死亡率高,存活曲线符合凹型曲线的增长规律。单株树上卵、幼虫和成虫(蛹)的种群数量与其统计频数负相关,表现为随单株树受害程度的加重,同一受害程度树木的株数下降。不同虫态的频次统计结果均符合负二项分布,表明云斑白条天牛种群的卵、幼虫、成虫(蛹)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以沙棘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以感官品质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沙棘酸乳的配方进行研究,确定的优化配方为:蔗糖添加量为8%,复合稳定剂(PGA∶果胶=1∶1)添加量为0.2%,沙棘汁添加量为8%,采用优化配方生产的沙棘酸乳感官品质评分为94分,产品风味独特,色泽淡黄,营养丰富,是一种新型的优良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条件下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inensis)和俄罗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的SOD,CAT和MDA进行研究后发现,野外沟底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坡上土壤水分含量,因此,沟底中国沙棘叶片的SOD,CAT活性高于坡上,MDA含量则为坡上植株高于沟底植株。田间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沙棘叶片中的SOD活性在胁迫初期显著降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持续降低,沙棘叶片SOD活性表现为中国沙棘雄株>俄罗斯沙棘雌株>俄罗斯沙棘雄株>中国沙棘雌株;CAT活性在胁迫初期有所升高,之后开始逐渐下降,种间的差异为中国沙棘高于俄罗斯沙棘,雌、雄株的差异为雌株高于雄株;膜脂过氧化物质MDA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雌株叶片内MDA含量高于雄株,中国沙棘的MDA含量高于俄罗斯沙棘。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沙棘真空浓缩果汁、木糖醇和山梨醇等甜味剂,采取低温沸腾干燥压制成片剂,开创了沙棘天然高VC无糖含片精深加工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法提取沙棘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波法提取沙棘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料液比对沙棘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采用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为30min,超声功率为500W,料液比为1∶20。  相似文献   

15.
以沙棘为原料,采用液体酒精发酵和表面静置醋酸发酵法制成的风味独特的沙棘果醋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3.5,接种量6%,发酵温度32℃。果醋饮料最佳配方为:原醋3%,白砂糖11%,沙棘汁3%,总酸0.36%。  相似文献   

16.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沙棘是中国干旱荒漠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树种。为了给沙棘北种南引提供参考,笔者首次将中国沙棘引入中国亚热带低海拔地区,通过引种栽培,设置2个试验地,采用2种埋深处理,对试验地和埋深处理之间的成活率指标进行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并结合气象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处理对沙棘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及埋深因素主要通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重新配置,以对沙棘的成活率发生影响,浅埋较之深埋种植具有更高的成活率。成活率从生长季之初的高于60%显著下降到14%~25%,但仍然有沙棘的植株个体在试验区内成活。  相似文献   

18.
沙棘果肉和种子组织中均富含生物活性油。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1)是促进油脂合成前体甘油-3-磷酸(G3P)合成的限速酶。本研究对沙棘HrGPD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氨基酸序列,保守域,亚细胞定位等),及其在沙棘不同组织(果肉和种子)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HrGPD1开放阅读框为1 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定位于质体中,蛋白高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该蛋白序列与桑、梅、烟草和拟南芥的GPD表现出较高的序列相似性。qRT-PCR分析发现,HrGPD1基因在沙棘品系‘新俄3号’成熟种子和果肉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和1.35,与二者的含油率高低规律相一致。这为进一步研究HrGPD1基因在沙棘生物活性油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沙棘鲜果为原料,通过酶解、酒精发酵、澄清处理等工艺,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沙棘发酵酒酿造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沙棘发酵酒酒精度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SO2添加量,酒精发酵最佳工艺组合为:酵母接种量为0.08%,发酵温度为28℃,SO2质量浓度为80 mg/L,在该最佳条件下的酒精度为11.7%。通过澄清试验确定壳聚糖澄清效果较好,质量浓度为1 200 mg/L时,沙棘发酵酒透光率达95%。生产的沙棘发酵酒果香浓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