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杨绢野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杨绢野螟在阜阳1年发生3~4代,10月份3龄左右幼虫陆续吐丝缀两叶成虫苞,在其中结茧越冬。以幼虫吐丝缀小枝条结巢,取食其内叶片、嫩梢为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甚至致其死亡。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春季发生的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  相似文献   

2.
1991年3月笔者在广西岑溪县林科所及附近农村的28ha.肉桂Cinnamomus cassiaPresl林中发现柑桔长卷蛾Homona coffeariaNietner为害肉桂,受害株率26%。为害时幼虫吐丝将数片嫩叶缀合在一起,躲藏在其中取食,尤其是新梢刚展的嫩叶受害最重,每苞叶多达5头幼虫,每株肉桂最多时有28头,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翅缀叶野螟又名杨黄卷叶螟,学名:Botyodes diaiasalis Walker。此虫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北京、及本省的宿州、阜阳、固镇等地,为害各种杨树、柳树的叶片,是苗木和幼林的主要害虫,幼虫喜在嫩叶上吐丝缀叶为害,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变成秃梢,严重影响了苗木和幼林的生长,为了摸清黄翅缀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黄杨绢野螟又名黄杨黑缘螟蛾,分布范围较广。其幼虫危害黄杨、卫矛、冬青等树木。幼虫吐丝缀叶结巢,取食叶片、嫩梢,尤喜危害新梢嫩叶,严重时整株树叶片被食殆尽,树冠仅剩丝网、叶表皮和碎片,导致整株枯萎死亡,严重影响观赏效果。秦皇岛市在城区绿化中,小叶黄杨发展迅速,绿地、道路、公园、庭院、小区绿化都有栽植,且每年以上亿株递增。随着小叶黄杨栽植的增加,黄杨绢野螟危害随之加重。1999年调查,凡栽有小叶黄杨处都可以见到该虫的危害,有虫株率达10%以上。受到危害的叶片失去亮绿光泽,仅剩叶表皮,严重地段大面积枯黄死亡,而小叶黄杨多片…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提出该虫在临沂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1~2龄幼虫在寄主梢部吐丝缀嫩叶结茧越冬。用敌百虫1000倍液、甲基1605或氧化乐果2500倍液防治幼虫死亡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 杨卷叶螟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是杨柳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卷叶为害,常吐丝把邻近几片树叶包裹成团,幼虫在树叶丛间取食。据实地观察幼虫喜食苗木的顶梢嫩叶,大发生时3—5日内即可把嫩叶吃光,形成秃梢,严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1982年7月下旬,凤山国营苗圃,40亩当年生北京杨插条苗木(平均高2.3米,平均胸径2.1厘米)遭受此虫为害。为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于1982年8月上旬,采取了不同  相似文献   

7.
杨黄卷叶螟,又名黄翅缀叶野螟,是杨树、柳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喜在嫩叶上吐丝、缀叶危害,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变成秃梢,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林生长.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翅橙黄色,雄蛾体长11.5~14毫米,翅展26~29毫米;雌蛾体长12~14.7毫米,翅展18~32.8毫米.触角丝状较长,复眼淡蓝色,头部褐色,两侧有白条.前翅具灰褐色边,后翅中央具有一条横波状纹,其内侧有一黑斑,外侧有一短线,外缘亦具较宽的灰褐色边,腹部背面橙黄色,腹面灰白色,雄蛾尾部末端具褐毛丛,停息时触角后覆于体背,四翅平展,有的雄虫尾端常翘起.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行为学特征,促进黄野螟无公害防治,以4龄黄野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析幼虫的取食偏好,利用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分析黄野螟幼虫期的行为特征,采取不同温度条件分析幼虫在不同条件下的耐饥饿指数,采用浸叶法分析药剂对幼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黄野螟幼虫在防卫和化蛹时存在吐丝行为;偏好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嫩叶,取食嫩叶幼虫的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大于取食老叶幼虫。在1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最高;在25和3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较低。乙基多杀菌素和乙多·甲氧酰肼对黄野螟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杨扇舟蛾,又名杨树天社蛾,是杨树主要的危险性害虫,危害性大,毁灭性强。幼虫取食杨树叶片,严重时把树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以后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传播途径主要靠成虫飞翔,幼虫吐丝下垂,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为我国林业重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0.
梨毛虫的防治解庆珂梨毛虫除了为害梨树外,还为害苹果、山丁子、海棠、花红果等。果树发芽后,越冬幼虫便在花蕾、芽苞和幼叶上为害。花落后,幼虫吐丝将新叶缀成“卷叶包”。幼虫在叶苞内取食叶肉,残留一层表皮及叶脉,故此,果农称为“饺子虫”、“裹叶虫”。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11.
梨毛虫的防治梨毛虫除了为害梨树外,还为害苹果、山定子、海棠、红果等。果树发芽后,越冬幼虫便在花蕾、芽苞和幼叶上为害。花落后幼虫吐丝将新叶缀成“卷叶包”。幼虫在叶苞内取食叶肉,残留一层表皮及叶脉。故此,果农称为“饺子肉”、“裹叶虫”。为害严重时,果树失...  相似文献   

12.
柳杉长卷蛾是一种猖獗性的柳杉食叶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二代,以2~3龄幼虫在被害的针叶内越冬。幼虫共6龄,2龄前幼虫在针叶内取食叶肉,为害状似叶部病害,3龄后钻出叶外吐丝缀叶形成虫苞,取食针叶和嫩枝皮。为害期长达230多天,一年有4月中、下旬,8月上旬二个为害烈期。化学防治该虫关键要抓住越冬代3~4龄幼虫,选用2.5%澳氰菊酯乳油,或50%甲胺磷,或90%敌百虫晶体弥雾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苹果巢蛾(YponomeutapadelaLin-naeus),属鳞翅目巢蛾科。该虫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近年发生趋于严重。1为害特点该虫主要为害苹果、沙果、海棠、山楂、山荆子等。初龄幼虫潜入嫩叶及花瓣内取食为害,大龄幼虫于枝梢上吐丝结网巢,将叶...  相似文献   

14.
桉小卷蛾在我国桉树分布地区普遍发生,危害顶梢和嫩叶,严重影响幼林的高生长。1985~1987年、1991~1993年,先后在海南岛国营上埇林场、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对该虫进行了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生物学特性桉小卷蛾(Pelochrista sp.)在广东每年发生8~9代,且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成虫晚间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嫩梢、嫩叶或嫩叶柄上,孵化后啜嫩梢或嫩叶结成苞。1~2龄幼虫藏于苞中取食,3龄后常爬出苞外取食或弃老苞另结新苞造成转移危害。幼虫大多5龄,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15.
红柳麦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柳麦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高平小,岳锦辉红柳麦蛾是红柳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内蒙古托县该虫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卵产于寄主包叶和茎的夹角内,幼虫孵化后取食红柳嫩枝嫩叶,并有吐丝下垂的习性。经试验筛选,用溴氰菊酯或杀螟松在幼...  相似文献   

16.
鸦胆子巢蛾(Atteva fabriciella Sweder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巢蛾科(Y ponomeutidae)花巢蛾属,为小型蛾类,分布于广东、澳门。寄主为鸦胆子(Brucea javanica),幼虫吐丝缀叶取食,发生严重时整株树叶被吃光。该虫的形态及生物学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调查观察和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稠李巢蛾是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为害,在海拉尔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为害稠李、杜梨、苹果等植物的叶片.以幼龄幼虫在卵壳覆盖物下越冬.  相似文献   

18.
辛秀川 《中国林业》2012,(12):53-53
枣黏虫是危害枣树的一种重要害虫,发生面广,受害株率高。为了彻底消灭枣黏虫危害,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在山西省原平市南白乡的神岗头村、西平村、清水沟村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摸索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一、危害特征枣黏虫又叫枣镰翅小卷蛾、枣小芽蛾或苞叶虫,是以幼虫吐丝缠缀枣芽、叶、花和果实进行危害的一种小型鳞翅目菜蛾科害虫。枣黏虫是以幼虫吐丝缠卷叶片作包取食危害,串食花蕾、  相似文献   

19.
山西阳泉地区松阿扁叶蜂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是近几年发生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庄头林区油松上的主要食叶害虫,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危害.该虫种群数量大,扩散蔓延迅速,习性特殊.幼虫吐丝做巢,咬断针叶拖入巢内取食,但仅取食少量针叶使大部分针叶落地损失.  相似文献   

20.
庄树渊 《福建林业科技》2001,28(3):66-68,73
卵叶小蜡叶蜂是卵叶小蜡和女贞的重要害虫之一 ,在福建晋江 1a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土茧内越冬。卵单产于叶背边缘 ,幼虫取食嫩叶 ,可吃尽嫩梢 ,甚至整枝条 ,影响卵叶小蜡等植物的观赏价值。在室内对 2~ 5龄幼虫喷洒 40 %乐果乳油 2 0 0 0倍液或 30 0 0倍液、80 %敌敌畏乳油 2 0 0 0倍液或 30 0 0倍液、90 %敌百虫晶体的 10 0 0倍液或 12 0 0倍液均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死亡率达 82 5 %~ 95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