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苗期管理、带药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播种量与行距对机条播稻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
为研究机条播稻茬小麦适宜播种量和行距,在京山县开展不同播量和行距组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行距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播量间产量差异不明显且行距和播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建议在湖北中南部稻茬麦区,机械条播播量设置为150.0~187.5 kg/hm2,行距控制在22.2 cm左右。 相似文献
4.
5.
6.
8.
9.
冀东滨海稻区为重盐碱土壤,水稻田水分管理提倡田间水分垂直渗透,增加田间通透性,改善水质,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肥料管理应选择使用有机肥和酸性肥料,改良土壤的酸碱度和盐渍化。本文针对冀东滨海稻区机插秧水肥管理和具体操作技术做出详细叙述,以期为提高稻农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3.
14.
总结了皖稻68的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包括其品种特性、种植效益、培育穴盘壮秧、规格机插、施用配方肥、节水灌溉、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穗期保健、机械收获等。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对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与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关系,以科优21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秧密度为1.71万穴/667 m2(30 cm×13 cm)时,每窝插2~3株的效果最好,其水稻群体的结构最合理,产量最高,为690.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冀东滨海稻区随着农业机械化推广普及,水稻采用插秧机插秧,虽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提高插秧质量和降低成本,但给本田化学除草带来除草不彻底形成草荒不利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总结出了机插秧稻田发生草荒的原因,归纳出了稻田杂草发生的群落组合,制定出了相应的科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1996~1998年,利用赣榆县气象历史资料、农作物种植水平和飞虱的迁入迁出繁殖情况,建立健全了稻飞虱以灯光诱测为基础,系统监测为保障,异地监测为补充,大田联系点监测为保证的监测体系。构建了当地褐飞虱主害代的预警系统和预测模型。利用半开放方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在杂交籼稻上的危害损失率及防治指标。利用赣榆县农作物种植制度、农田天敌、气象因素等构建了以监测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保障、化学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淮北地区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地区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栽插质量高于行距30 cm的栽插质量;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有效穗数、有效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 cm的水稻;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略有下降;有效穗数在一定范围内是影响机插水稻产量的决定因子,超过一定的范围,有效穗数的增加对产量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