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插秧适宜的栽插密度。[方法]12011~2012年以常规粳稻南粳46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不同行距的插秧机进行栽插,研究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8行25cm栽插行距比6行30cm栽插行距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密度、基本苗和成穗数增加,对穗型的影响较小,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从而提高单产。[结论]该研究可为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苗期管理、带药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播种量与行距对机条播稻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机条播稻茬小麦适宜播种量和行距,在京山县开展不同播量和行距组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行距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播量间产量差异不明显且行距和播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建议在湖北中南部稻茬麦区,机械条播播量设置为150.0~187.5 kg/hm2,行距控制在22.2 cm左右。  相似文献   

4.
机插秧不同株行距配置生产力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出机插秧适宜的株行距,以"淮稻5号"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了机插秧不同株行距配置生产力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行株距25cm×14.4cm和30cm×12cm,种植密度1.85万穴/667m2的有效穗数最多,单产最高。从获取高产重演性的几率方面考虑,行距以25cm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丘陵双季稻区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针对丘陵双季稻区,以11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8寸与9寸2个机插行距,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8寸行距的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均比9寸行距的高;8寸行距的产量比9寸行距平均增产534.86 kg/hm2,平均增产率达8.37%。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栽行距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茎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不同播栽行距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茎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缩小行距后,适当增加栽插密度,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中海拔稻区牟定县蟠猫乡和武定县狮山镇进行试验,总结了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包括育秧前准备、规范育秧、秧苗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收集的种植试验结果资料分析,研究了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量、行距对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其数理关系表达也不同。[结论]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在播种量105~120 kg/hm2、行距28 cm时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冀东滨海稻区为重盐碱土壤,水稻田水分管理提倡田间水分垂直渗透,增加田间通透性,改善水质,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肥料管理应选择使用有机肥和酸性肥料,改良土壤的酸碱度和盐渍化。本文针对冀东滨海稻区机插秧水肥管理和具体操作技术做出详细叙述,以期为提高稻农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麦茬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的特点,并介绍了麦茬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前准备、适时播种育秧、整地与机械插秧、水肥管理以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汴稻1号高产机插秧最适宜的播期,加快汴稻1号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笔者以汴稻1号为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汴稻1号机插秧于4月25日至5月5日期间播种,产量较高;在5月15日以后播种,产量明显下降;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汴稻1号机插秧最适宜的播种期。根据开封市稻麦两熟的种植情况,4月下旬播种,6月5日前插秧不太现实,因此汴稻1号在开封市麦茬机插秧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13.
直播稻与机插秧优缺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机插秧及直播稻的优缺点,说明直播稻存在风险,机插秧是水稻栽植的主要方式,只有大力发展机插秧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并介绍了机插秧大壮苗技术。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皖稻68的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包括其品种特性、种植效益、培育穴盘壮秧、规格机插、施用配方肥、节水灌溉、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穗期保健、机械收获等。  相似文献   

15.
从水层管理、施用分蘖肥、施好除草剂、防缩苗等方面介绍了冀东稻区水稻机插秧本田管理技术,并总结了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水稻机插秧本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对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黔生 《农技服务》2013,30(6):558-559
为了探明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与其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关系,以科优21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秧密度为1.71万穴/667 m2(30 cm×13 cm)时,每窝插2~3株的效果最好,其水稻群体的结构最合理,产量最高,为690.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冀东滨海稻区随着农业机械化推广普及,水稻采用插秧机插秧,虽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提高插秧质量和降低成本,但给本田化学除草带来除草不彻底形成草荒不利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总结出了机插秧稻田发生草荒的原因,归纳出了稻田杂草发生的群落组合,制定出了相应的科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开展行距为33cm、25cm、30cm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没有差异。但以25cm行距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1996~1998年,利用赣榆县气象历史资料、农作物种植水平和飞虱的迁入迁出繁殖情况,建立健全了稻飞虱以灯光诱测为基础,系统监测为保障,异地监测为补充,大田联系点监测为保证的监测体系。构建了当地褐飞虱主害代的预警系统和预测模型。利用半开放方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在杂交籼稻上的危害损失率及防治指标。利用赣榆县农作物种植制度、农田天敌、气象因素等构建了以监测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保障、化学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淮北地区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栽插质量高于行距30 cm的栽插质量;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有效穗数、有效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 cm的水稻;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略有下降;有效穗数在一定范围内是影响机插水稻产量的决定因子,超过一定的范围,有效穗数的增加对产量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