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山雀(parus maior artatus Thayer eT Bangs)属雀形目、山雀科。俗称白脸山雀,胶东地区称啷啷鬼子。是一种吃食农林害虫的益鸟。为了确知在松林内啄食松毛虫的作用,我们于1964年在昆嵛山林场,对其生活习性、食性、食量等作了观察,现将所获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山雀(华北亚种)Parus major ara-rtatus Thayer et Bongs又名白脸山雀,是重要的森林益鸟,其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为了给引鸟治虫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1—83年,在清原县甘井子林场庙沟,进行了不同巢箱和种类招引试验,并对大山雀的繁殖与食性进行了定位观察。  相似文献   

3.
绥宁县林科所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出一种马尾松嫁接新方法——无针叶芽接。马尾松不发生萌芽条,无性繁殖力弱,松脂多,嫁接难度大。1977年春,县林科所在天然松林中,选择地径3—4厘米的4—5年生幼树,留底盘枝,采用劈接法  相似文献   

4.
绥宁县林科所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一种马尾松嫁接新方法——无针叶芽接,成活率达百分之百。一、试验经过马尾松不发生萌芽条,无性繁殖力弱,松脂多,嫁接难度大。1977年春,县林科所在天然松林中,选择地径3—4厘米的4—5年生幼树,留底盘枝,采用劈  相似文献   

5.
黄腹山雀属雀形目、山雀科鸟类,在吉林省一直没有记录。2010年5月20日,在吉林莫莫格保护区局址岛发现黄腹山雀,并拍到清晰的照片,填补了黄腹山雀在吉林省分布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南宁地区邕宁县在大王滩播区飞播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31125亩的试验成功。用运五型农用飞机进行航播,先播马尾松种,然后播相思到试验区形成混播状态。每亩播种量,马尾松2.5—3.3两,相思2.3—3.3两,接种试验结果,平均每平方米马尾松  相似文献   

7.
为生产纤维板提供原料的特用马尾松林,可按高密度方式经营。初植密度可达每亩1000—1200株,11年生及17—18年生时可分别保留每亩900株及450—600株左右。轮伐期则以25年为宜;急于利用亦不应少于10—15年。  相似文献   

8.
1987—1990年在安徽省潜山县对马尾松毛虫的主要捕食天敌——日本黑褐蚁的蚁群组成、发育历期、活动规律及对马尾松毛虫的捕食作用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黑褐蚁对马尾松毛虫1—3龄幼虫有一定捕食能力,是抑制马尾松毛虫发生的重要捕食天敌。目前对该蚁的利用主要是改善环境条件,保护现有种群,促其自然种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983—1985年在江苏省溧水县林场进行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过程中,发现直翅目,螽蜥科,鸣螽属的螽蜥Gampsocleis sp.能大量捕食马尾松毛虫的卵及幼虫。为此作者对该虫的发生及捕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观察。现将有关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为害情况调查 1979年冬,马尾松球蚜在我县南山林场的7—8年生马尾松幼林内大量发生,为害情况调查记载如表1。  相似文献   

11.
黄腹山雀属于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鸟类,体长约10厘米,嘴甚短。雄鸟的头部和上背黑色,脸颊和后颈各具一醒目的白色斑块,下背、腰呈亮蓝灰色;翅上覆羽黑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黄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两道翅斑.  相似文献   

12.
大山雀(Parus major Linne)又名白脸山雀,在我国普遍分布,是食虫鸟类中种群较大的一种留鸟。招引益鸟防治森林害虫是一项安全、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已开始在全国各地受到重视。为摸索适宜大山雀栖息、繁殖的招引措施,我们于1981年10月在衢州市石宝乡进行了大山雀招引的试验,效果良好。现将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外松引、育种工作,我们于1975年开始在闽侯县南屿林场选用了8—12年生的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长叶松、短叶松等五种松类共16株进行了2年的物候观察。现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湖南省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3个林龄阶段樟树(10、24、45年)-马尾松(10、24、45年)混交林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樟树-马尾松不同林龄各土层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分别为10年生3.73~18.04 g/kg,24年生6.84~21.12 g/kg,45年生5.36~21.46 g/kg。土壤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年生1.08~1.56 g/kg,24年生0.94~1.47 g/kg,45年生1.34~2.12 g/kg。樟树-马尾松混交林3个林龄阶段林地有机碳和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樟树-马尾松混交林3个林龄阶段森林土壤有机碳贮量差异性显著(P=0.001),氮贮量差异性不显著(P=0.157)。3个林龄阶段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氮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除林龄为45年外,10年生和24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氮比相关性均不显著。10年时,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氮与碳氮比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24年和45年时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氮与碳氮比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中苔藓植物群落研究结果。马尾松林中苔藓植物共有 1 7科 2 3属 34种 (含变种 )。其中 :藓类植物 1 6科 2 2属 33种 (含变种 ) ,苔类植物 1科 1属 1种 ;根据苔藓植物群落生境不同将马尾松林中的苔藓群落分为树基部生群落、林地土生群落、杂草伴生群落、林地石生群落等 4种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6.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径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亚热带人工林的水文效应,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22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林中,对降雨、径流等进行定点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区林地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5.648~31.148 mm,年平均径流系数为1.245%~2.537%。降雨量与径流量的较佳回归模型为y=ab。  相似文献   

17.
对桂东地区马尾松土贡种源幼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土贡种源6年生幼林生长量高于贵港商品种和相应立地国家马尾松速生标准;马尾松土贡种源10年生中龄林在桂东3个不同种植点,其生长量皆高于相应立地国家马尾松速生标准;马尾松土贡种源48年生成熟林与马尾松优良古蓬种源相比,除树高差异显著外,胸径和材积没有差异。该种源适应性强、生长性状优良,可以在桂东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雷寺庄林区位于陕西黄龙山的尾部,是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茂,鸟类资源丰富,约有70多种,其中大山雀、沼泽山雀是优势种群。为了充分发挥这一鸟类的食虫作用,我们曾先后四次(1964~1967、1984~1986、1987~1989、1990~1993)对两种山雀进行了生态和繁殖习性的观察,并开展了大面积人工招引,对控制油松毛虫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l山雀的种类与分布山雀属雀形目,山雀科。据调查,雷寺庄林区主要有大山雀(ramsma,or)、沼泽山雀(Pa。spalustris)、煤山雀(P.ater)、黄腹山雀(P…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低产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强度修枝的马尾松胸径只有适度修枝的60%;春、夏季修枝只留三轮的,马尾松当年胸径生长量下降0.34厦米。建议10年生以下马尾松幼林不要打枝,10~20年生留枝5~7轮,20年生以上留枝6轮为好。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Beauveria bassana(Bals·)Vuill·)属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寄主范围达10个目200多种昆虫,我区各地均有分布,马尾松毛虫、松茸毒蛾、条毒蛾、茶黄毒蛾、八角叶甲、八角尺蠖,以及叶甲、叩甲、吉丁虫、象虫类、蝽类等森林害虫均有感病死亡。我区有自1960年开始对其进行研究,1971年后广泛应用于大面积防治,据不完全统计,1971—1988年全区应用防治松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