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研究辽宁省二代粘虫的发生程度受虫源地、发生地的气象条件,迁飞期的大气虹流形势的影响。群所周知,海洋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热源。太平洋海域的热状况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及东北部的温度、降水和环流形势。从而制约辽宁省二代粘虫的发生程度。本文用切贝雪夫多项式对太平洋海域的海温进行展开,以展开系数为预报因子建立辽宁省二代粘虫发生程度的长期预报模式。较早地预报其发生趋势。一、资料及处理辽宁省二代粘虫发生程度资料取自于辽宁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见表1)。  相似文献   

2.
经过计算机对我国若干年越冬代、一代、三代粘虫发生程度的季节性迭加趋势时间序列分析,这三个代次有15—18年的周期现象,每个周期里中等至严重发生的11—14年,属于偏轻发生的6—9年。一年以上(1—5年)的预测结果经近5年的测试、验证、预测、测试和验证的准确率为77.3%,预测结果准确率86.4%。粘虫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和年发生周期(不同地区的不同代数)。近几十年来众多昆虫学家和植保工作者的大量深入研究,使我们对粘虫的这两类周期已知之较多,但若干年的粘虫发生有无内在规律,有无循而复始的周期现象,我们还知之甚少。由于清楚的了解了粘虫本身的生命周期,对于短期预测(预测防治适期)已较为易举了;又由于搞清了粘虫的年发生周期,揭开了不同地区不同世代的发生规律,加之近十年来发展综合分析、异地预测,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对粘虫的中长期预测也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使测报的时效性、准确率、预测水平等有了较大的提高,尽管八十年代以来,时有粘虫严重发生;还是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未造成大面积成灾和严重损失。然而,要发展粘虫的综合防治和更加有效的生态对策,则不仅需要及时准确的中长期(隔代次,跨地区的)预测预报,而且还需要更早一些的知道较长远未来的粘虫发生趋势,即有必要作出粘虫的超长期(跨年度跨代次的)预测。为此,我们从1986年开始偿试粘虫的超长期预测,并对若干年的粘虫发生规律及其周期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现将初步结果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棉虫专家王武刚先生编写的《棉铃虫防治新技术》一书,将于今年5月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介绍棉铃虫的形态识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防治技术及提高防治效果的途径等。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很适合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4.
粘虫是暴发性和毁灭性的世界性害虫,预测预报在综合治理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目前对其发生趋势多采用异地预测,只能提前20天左右发报。为了进一步提高粘虫发生趋势预测的时间效应,我们用前兆因子预测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晋中东山区三代粘虫及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长期趋势预测的统计模型。并作了今后几年三代粘虫的发生趋势预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试验示范工作,西安市在所辖区县建立了2个"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站,通过对玉米重大虫害玉米粘虫的监测,评价了"闪讯~(TM)"监测系统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6月上旬,二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7月中下旬左右,三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与人工调查的发生规律相一致。表明"闪讯~(TM)"监测系统能客观反映粘虫在西安地区的发生规律,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但存在着诱集效果较差,自动计数不准确等缺点,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虫害第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的探讨..…秦厚国等(3一10)褐飞虱种群数量消长与水稻生育期关系初探 二,......................……熊谱成(4一12)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预测..……刘永发(6一32)二化螟越冬幼虫的转株与越冬调查.…赖向阳(6一46)廿肃麦类作物蓟马种类.......……王金川等(2一5)用嗦囊液含糖量法判断预测二代粘虫发生程度 ................. .....……,.张炳岭等(2一21)抗小麦吸浆虫品种临50744的特性介绍 .........……,.……_.……张学义(2一45)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刘星春等(3一23)山…  相似文献   

7.
寿光县应于鲁中半岛,北纬36度,具有井灌条件,麦田套种玉米长期稳定,适宜粘虫迁入栖息,是二代粘虫常发区,玉米苗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需要准确及时的做好短期预报,达到适时防治。一、发生期的预测预报二代粘虫在我县发生期年度间比较稳定,黑光灯历年诱蛾资料,一代成虫迁入期多在40—50天,蛾盛期(全代蛾量的14%至84%期间)及其高峰期(全代蛾量的50%日期)在6月上中旬,正值小麦生长后期至收获期(表一),发蛾期中前期蛾(麦收前5天之前)在麦田中产卵孵化,为有效蛾;后期蛾(麦收前5天之后)产的卵未经孵化(卵期4—5天)即可  相似文献   

8.
经中国科协批准 ,于 9月 19~ 2 3日在成都召开。全国各省 (区 )、直辖市、在京会员单位推荐的代表和参加学术交流的科技工作者 32 0多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董庆周主持 ,秘书长倪汉祥致开幕词 ,理事长周大荣代表第七届理事会向大会作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开幕式后 ,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予元研究员、生物技术所所长黄大、生防所所长杨怀文、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所长姚文国、中国农业大学陈万义教授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程登发研究员分别就探讨 2 1世纪我国植物保护策略和技术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9.
EPG技术在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G技术在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姜永幸,郭予元(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昆虫取食行为研究技术简称EPG,是近年来昆虫电生理学发展的新技术之一,主要用于研究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部位虫传病毒的机制和作物的抗虫机...  相似文献   

10.
粘虫是危害我县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的大害虫,目前对其危害世代一代(全国的标准为二代)主要采用糖蜜诱杀剂诱测成虫和谷草把诱卵进行测报,但这种方法技术性比较强,也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投资,基层群众不太容易掌握。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观察、发现当地粘虫发生的轻重与季风规律密切相  相似文献   

11.
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通过多年协同攻关研究,解析了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机制,明确了棉铃虫对多种农药抗药性动态并应用于棉田抗药性治理,揭示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对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生长规律和防治策略,基于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阈值和防治指标创建了准确预报二代棉铃虫发生数量的一代麦田扫网法,开展棉花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并指导选育多抗棉花系列新品种。通过整合诱杀、选择性杀虫剂、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次序使用和局部精准施药等绿色防治技术,组建区域性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引领了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主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本地一年发生4—5代,以二代发蛾量较大。过去由于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预报方法不够准确,影响了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工作。为了寻找较切合本地区二代发生量的预报办法,笔者根据本地区1976年以来的测报资料和气象资料,找出影响稻纵卷叶螟二代发生量的主导因素(温雨系数与蛾初见期)。试图用回归分析法来探讨二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粘虫是莱西县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多年来已成为小麦的常发性害虫,在水浇丰产田发生尤为严重,影响产量很大。二代粘虫主要为害麦田套种玉米,如防治不好玉米苗则会全部被吃光。为了摸清麦田二代粘虫发生规律,搞好测报,笔者在一代粘虫成虫大发生的年份里对一代蛾嗉囊液的含糖量每年都进行测定,如发现含糖量高,一代蛾则留在当地产卵;如含糖量达6%以下,则一代蛾就会飞走,蛾量再大也不会造成二代幼虫的大发生。笔者从1966年起历年都于一代成虫发蛾盛期在麦田进行观察,发现一代蛾量虽大,二代幼虫密度也不一定准大的规律。 方法是,在黑光灯和杨树枝把中一代粘虫蛾量“激增”(大田小麦灌浆乳熟时期),黄昏时分麦田中有大量粘虫蛾取食时目测1平方米小麦穗部蛾数;再于翌晨取杨树枝把上的粘虫蛾10头取其嗉囊液用日本产补正糖度计,逐头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4.
协作组 《植物保护》1982,8(6):18-18
粘虫、小地老虎均系迁飞性害虫,在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发生;但在河西走廊及新疆的分布、为害情况如何?过去很少报导。1980年7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甘肃省农科院植保历、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植保所、甘肃武威地区农科所组织调查组,赴甘肃省河西走廊、新疆自治区南北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访问,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二十九年三代粘虫资料,探讨本地区粘虫发生特点及消长规律,目的是探求预测预报方法及防治对策。三代粘虫在本地区为五年一个为害发生周期。造成周期的原因,主要是蛾主峰向后推迟所致。主峰与主峰之间,每年向后大约推移5—6天。在周期内,从蛾峰出现到蛾峰消失大约一个月(7月20日至8月20日),所以主峰最多出现五次,第一年和第二年度多为第一个蛾峰为主峰,以后随着时间推移,第二个蛾峰上升为主峰。在形成主峰前,常伴随着有一小蛾峰出现,这个小蛾峰是以后大发生的主要虫源。  相似文献   

16.
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新药剂──50%凯明2号郭予元,梁革梅,戴小枫,洪锡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近年来,由于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常用品种产生抗药性,如何选择药剂有效控制棉铃虫危害,已成为棉花生产上的突出问题。笔者等经过初步研究,发现在众多针对棉...  相似文献   

17.
雷闯 《湖北植保》2023,(1):67-69
本文通过纽康测报系统对辽宁省锦州北镇市2022年水稻二化螟雄蛾每月数量进行试验统计,分析得出北镇市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两代,一代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二代羽化盛期7月末;针对实际测报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纽康性诱捕器的改进建议,结合试验测报数据提出了水稻二化螟的科学防治建议,以期为今后害虫测报及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利用季节风预报一代粘虫技术》应用情况初报王卫东郭明智赵春荣王立昌刘冬华郝纪风(吉林省植物保护站长春130021)利用季节风预报一代(全国二代,下同)粘虫技术,是一项简便、经济、实用、比较准确的预报方法。为进一步验证利用季节风预报一代粘虫技术的...  相似文献   

19.
2005~2008年,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牵头,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主要害鼠灾变规律及监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杀鼠剂安全性评价及害鼠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顾正远 《植物保护》1997,23(2):34-35
“八五”期间江淮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及综防技术研究进展*顾正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南京210014)1病虫发展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1.1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该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损失5%~10%,重病年达10%~20%。研究明确该病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