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引入阔叶树种对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林进行林分改造,为科学经营加勒比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黎蒴Castanopsis fissa、大叶相思Acacia mangium、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sp.Lingnanensis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简称P1样地),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荷木Schima superba、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和油茶(简称P2样地),同时,保留一块加勒比松林作为对照样地(CK)。在3个样地分别以五点取样法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酶、磷酸酶及脲酶活性。【结果】3个样地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为P2样地P1样地CK样地,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土壤;3个样地0~20 cm土层的土壤全磷含量均较低,全钾含量为CK样地P1样地P2样地;样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p 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磷酸酶活性与p 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全钾含量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结论】林分改造明显提高了森林的土壤肥力,且P2样地的树种组合模式优于P1样地,具有较好的土壤改造效果,可用于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广西不同地点江南油杉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地中,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均以六万林场2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有机质、有机氮、全磷、全钾含量受样地坡度、海拔及坡向影响较大,坡度较大的样地土壤有机质、有机氮、全磷含量较高,海拔较高的样地全钾含量较高。该研究结果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培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西吕梁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吕梁4县的6座骨干坝为研究对象,对坝地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坝地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整体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特别是有机质和有效氮、磷,0~20 cm分别为5.13 g.kg-1、28.89 mg.kg-1和5.06 mg.kg-1,20~40 cm分别为4.05 g.kg-1、27.67 mg.kg-1和4.55.06 mg.kg-1;坝地土壤养分存在着一定的变异性,0~20 cm土壤全钾和速效磷为弱变异性,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属中等变异性,20~40 cm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为中等变异性,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为弱变异性,且不同流域坝地土壤养分的变异性大于坝地内不同水平方向上的变异性。因此,通过平衡施肥,科学管理,提高坝地生产潜力还很大。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4):73-75
[目的]明确藏西沙化草地养分特征及分布规律。[方法]对藏西完全沙化草地0~100 cm剖面进行样品采集,测定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结果]在土壤剖面0~100 cm内,有机质含量为0.51~2.88 g/kg,全氮含量为0.125~0.268 g/kg,全磷含量为0.32~0.47 g/kg,有效磷含量为0.071~2.374 mg/kg,全钾含量为14.03~14.54 g/kg,速效钾含量为42.58~106.45 mg/kg;与土壤深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的为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全磷、速效钾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藏西沙化草原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霍州曹村煤矿矸石山复垦6年果园(OP)和复垦6年草地(GL)为样地,分析了2种农林用地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100 cm土层养分剖面差异,以期为煤矸山重构土壤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煤矸山复垦6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优于复垦6年草地,其中养分改善程度较好的是土壤全钾、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较差的是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复垦6年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明显较常规果园低,但速效养分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却优于或相当于常规果园;复垦6年草地除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规草地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草地。从两种复垦煤矸山100 cm土层养分含量的剖面差异来看,复垦6年果园土壤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60 cm)和深层(60~100 cm)均高于复垦6年草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磷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层或中层,但2种利用形式复垦地土壤全氮含量在100 cm土层中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鼠茅草对苹果园土壤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树龄6年的红富士为材料,研究了鼠茅草对苹果园土壤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鼠茅草提高了苹果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且0~20 cm土层有机质提高幅度大于20~40cm土层;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且全钾的含量下降最大,其次是全氮,再次是全磷;提高了苹果产量,增产5.72%;提高了苹果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果肉硬度,降低了总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原高寒区域种植不同花卉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以西藏东南部米林农场为研究对象,采集花卉种植前后的剖面土壤样品(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结果]花卉种植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即表现出明显的养分“表聚现象”。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油菜>大花黄牡丹>月季>菊花>野韭菜,全氮平均含量表现为菊花>野韭菜>大花黄牡丹>油菜>月季,全磷平均含量表现为油菜>大花黄牡丹>菊花>野韭菜>月季,全钾平均含量表现为大花黄牡丹>菊花>油菜>月季>野韭菜。花卉种植1年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可见,种植以上花卉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以月季样地最大,即种植月季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增加了10.08 g/kg,以野韭菜样地最小,其增加值仅为5.18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幅度以野韭菜最小,其增加值为0.04 g/kg,其...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喀斯特地区人工植被建设、生态环境恢复及草地畜牧业发展,对5种贵州山地适生灌木草地不同层次(0~10cm,10~20cm,20~30cm)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不同适生灌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木兰灌丛草地在0~10cm土层中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灌丛草地(P0.05),盐肤木和多花木兰灌丛草地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白刺花、胡枝子、猪屎豆灌丛草地(P0.05);盐肤木和多花木兰灌丛草地的全氮和全磷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灌丛草地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土壤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盐肤木和猪屎豆灌丛草地有机质含量和pH值明显高于其他灌丛草地(P0.05)。结论:多花木兰灌丛草地群落环境土壤养分的分布优于其他的灌丛草地。  相似文献   

9.
以2年生杨-农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林分结构(密度、配置方式)杨-农复合系统及农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林分结构对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含水率、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均存在明显的水平差异,但距杨树树行不同距离点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可能受杨树根系分布、土壤微生物、施肥以及耕作等的影响;3种模式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含水率、pH值均高于对照,全氮含量仅树干基部土壤低于对照,而全磷、全钾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明显;(2)4种类型土壤含水率、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上下层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且M1模式上层土壤含水率、pH值、有机质、全氮含量高,全磷与全钾含量低,M2与M3模式多相反。  相似文献   

10.
黑垆土典型剖面养分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壤普查历史资料,采用原位采样及相同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典型黑垆土剖面的养分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黑垆土剖面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S型"分布,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为"中低型"分布;全钾含量在整个剖面中基本趋于一致。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8年黑垆土耕层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在其他土层它们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全钾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均呈减少态势;耕层C/N平均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免耕与耕作栽培蚕豆对稻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生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10-6411
[目的]研究免耕与传统耕作方式种植蚕豆对稻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方法]以云南陆良蚕豆为试材,在免耕和耕作栽培下分别设置株距为253、03、5 cm 3个密度处理,以耕作栽培下种植密度为36.30万株/hm2为对照。在蚕豆成熟期,测定土壤水分和养分指标。[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水分和土壤全氮的影响很小;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免耕大于耕作;免耕30 cm的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为224.90 mg/kg,耕作30 cm的处理最低,为182.67 mg/kg;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表现为免耕25 cm>免耕35 cm>耕作35 cm>耕作30 cm>耕作25 cm>免耕30 cm;有效钾的变化是免耕25 cm>耕作25 cm>免耕35 cm>免耕30 cm>耕作30 cm>耕作35cm。[结论]免耕栽培,能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研究适应于干旱地区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在新疆地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CT)、秸秆还田(CS)、免耕不覆盖(NT)和免耕覆盖(NTS)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NTS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最佳;CS处理主要提高了2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其余各土层,CS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均低于NT处理,但均高于对照CT处理;与CT相比,NTS处理可使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9.65%~11.72%、12.48%~25.81%和5.17%~23.52%;碱解氮含量提高13.46%~28.48%、2.80%~43.11%和2.56%~33.33%;有效磷含量提高20.59%~40.82%6、.04%~28.61%和4.42%~34.70%.  相似文献   

13.
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和棚龄的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露地土壤,0~20 cm土层分别提高16.5 g/kg、1.02 g/kg、55.52mg/kg,20~40 cm土层分别高13.9 g/kg、0.75 g/kg、39.54 mg/kg;且0~20 cm土层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增加量具有相同的趋势。在一定年限内随棚龄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增加,呈明显的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14.
对塿土12年连续施肥后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研究发现,施肥使有机质、全P在耕层(0~20cm)与CK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肥可以显著影响0~200cm土壤剖面有机质的含量;PK处理土壤剖面存在P素适度下移,120~220cm全磷含量呈现峰值;施肥对塿土耕层及0~300cm剖面全K含量几乎无影响;塿土粘化层可以减缓养分的下移;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使土壤NO3--N与CK比较有适度增加,对培育土壤肥力有利。  相似文献   

15.
以永平县宝台山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0~20、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丰富,并为中等变异,只有有效P为强变异;0~20、20~40cm土层不同群落类型间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0~20、20~40cm土层差异均不显著;全P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质一致,0~20cm土层有效P含量高于20~40cm;全K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大,而土壤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变化方向相反;7个指标中只有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小兴安岭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以小兴安岭原始椴树红松林成熟林和中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磷、容重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相同林龄条件下,随土层加深,椴树红松林成熟林和中幼龄林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变小,土壤有机质、全氮、磷含量减少,但C/N、pH分布无规律性;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中幼龄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磷略高于成熟林,且土壤有机质、全氮表层0~10cm差异显著,10~20cm、20~30cm差异不显著;含磷量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碳氮比呈显著相关(P0.05),与pH、含磷量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田间原位条件下,棉田滴灌不同施氮量下氮肥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与作物吸收后残留规律。结果表明硝酸盐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同一氮肥用量下,以滴头为中心,硝酸盐在水平方向分布顺序为0 cm<10 cm<20 cm<40 cm<30 cm,在水平方向上硝酸盐随水移动且可以扩散到离湿润锋后部,垂直方向硝酸盐变化顺序为0-20 cm>20-40 cm>40-60 cm,为浅层累积型。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氮肥用量对硝酸盐分布均有显著性影响。收获后,残留硝酸盐分布在点源水平距离5-40 cm,垂直距离0-60 cm土体内,残留硝酸盐累积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结果说明土壤硝酸盐存在明显空间变异,施肥显著增加了其浓度和残留量,同时可能会淋洗出根层,造成养分利用率下降和环境污染。因此,适宜的氮肥用量是控制硝酸盐向深层移动和累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林芝县布久乡朱曲登村高山栎林地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份到2015年8月份原位模拟氮沉降(CK(对照)、LN低氮(25 kg·hm~(-2)·a~(-1))、MN中氮(50 kg·hm~(-2)·a~(-1))、HN高氮(150 kg·hm~(-2)·a~(-1)),探讨不同程度的氮沉降量对林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模拟氮沉降对林地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质量分数和p H值以及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模拟氮沉降增加,0~20 cm林地土壤的交换性Mg和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受到抑制;全K质量分数和p H值升高;有机质、全N和速效K质量分数在低氮处理下升高,在中高氮处理下降低;全P、速效N和速效P质量分数则在LN和HN处理下升高,在MN处理下降低;而交换性Ca质量分数在中高氮处理下升高后又在高氮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19.
辽宁农田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摘要)(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揭示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为农田的科学管理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秋收后、土壤封冻前,在辽宁省59个农业气象站选择典型农业生态类型,分别于0~20cm和20~40cm进行混合取样,并进行相应的GPS定位。分别分析不同深度土壤全量养分,有机碳和全氮:元素分析仪测定(ElementarⅢ,德国);全磷:Na2CO3熔融-钼锑钪比色;全钾:NaOH熔融-火焰光度计法。利用SPSS13.0对土壤全量养分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进行对数转换,直至满足正态分布为止。利用SPSS13.0软件将Excel中的经度、纬度、海拔和属性数据转换为dbf格式。利用GIS9.2中的Kriging插值绘图,在ArcMap中将土壤属性的插值图与辽宁省行政区域图叠加,得到全量养分的空间分布图。[结果]不同土壤深度全碳、全氮和全磷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但全钾在辽西分布较高。土壤表层(0~20cm)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高于下层(20~40cm),表现为土壤表层富集的现象。全钾随土壤深度变化量较小,其表层和下层平均含量分别为17.64和17.08g/kg。[结论]不同土壤深度全量养分的分布特征为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三峡库区万州区新田国有林场马尾松近熟林低效林改造的效果,试验设置了常规抚育间伐、近自然经营、林下清理和原始状态(对照)4种处理,研究各种低效林改造措施对马尾松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pH值和全钾逐渐上升,但变化很小,而且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减小的趋势,0~20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全磷各土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低效林改造措施中,常规抚育间伐有利于枯枝落叶中磷素的分解与转移,近自然经营促进了钾素的释放,林下清理提高了有机质、氮素的转化与分解。三峡库区万州区马尾松林地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分布主要在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