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青海省茫崖气象站1961~2016年逐月温度、降水、风速、日照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显著性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茫崖55a以来的温度、降水、风速、日照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茫崖地区平均温度年、季、月都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年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增加0.8℃;降水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增加1.6mm;平均风速年、季、月都呈显著的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小0.6m/s,并在9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平均日照年、季、月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少51.10h。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江源区河南县牧业试验站1994~2017年天然牧草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县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变化与天然牧草长势及其产量的关系,探讨了该地区牧草发育期、高度、覆盖度及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4a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3℃,气候倾向率以0.66℃/10a,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为566.2mm,气候倾向率以27.7mm/10 a,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9.8h,倾向率以58.9h/10a,呈增加趋势;年平均蒸发量为1193.0mm,气候倾向率以62.0mm/10a,呈下降趋势;干燥指数变化倾向率以0.2/10a,呈下降趋势;影响该地区牧草返青期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返青期出现时间与5d滑动日平均气温稳定≥3℃初日基本一致,黄枯期出现时间与5d滑动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终日相吻合;近24a来,随着温度升高,降水增多,光照条件充足,使该地区的牧草返青期提前,黃枯期推迟,生长期延长,高度有所增高,覆盖度有不明显减小,牧草产量有所增加。为相关部门及单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及退化草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祁连地区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2015年的年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祁连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和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祁连地区大部分地方年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全区平均减少速率为-20.879h/10a,1992年发生突变,16a尺度和6a尺度的周期振荡表现明显;野牛沟和祁连县的减少速率分别为-43.479h/10a和-41.925 h/10a,分别于199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野牛沟存在16a尺度和6a尺度的周期振荡,祁连县存在19a尺度和7a尺度的周期振荡;托勒的日照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22.765h/10a,2011年发生突变,13a尺度和6a尺度的周期振荡是控制其日照时数变化的第一、二主周期。祁连地区的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野牛沟和祁连县的持续性较整个祁连地区和托勒的持续性强。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兴海县高寒草地产草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1—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1999—2009年高寒草地牧草产量和牧草生长季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数据,对青海省兴海县近50年气候变化和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兴海高寒草地气温显著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34℃/10年,49年累计升温1.65℃。牧草生长季4—8月气候倾向率在0.16~0.28℃/10年,6月的倾向率最大,8月最小,7月、6月的上升趋势显著。降水量呈不显著微弱增加趋势,降水变率大,倾向率为10.1 mm/10年,49年间累计增加49.4 mm。牧草生长季,7、6月降水量增加较多,5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近50年来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为-42.5 h/10年,49年间累计减少208.3 h。牧草生长季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牧草产量呈波动中显著增加趋势,每年增加146.8kg。牧草生育期内4月上旬、4月中旬至5月中旬旬平均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分别对应最大正效应和负效应。降水量以4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正效应最大,负效应中以4月上旬为最大。5月上旬至6月中旬、8月上中旬2个时段日照时数增加是正效应,4月各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3个时段是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通辽市53年逐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近53年通辽市大多数台站年日照时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减幅在17.71~72.61h/10a,全市年日照时数以21.48h/10a速率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赫斯特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未来年、季日照时数将呈减少趋势,以冬季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5~2015年曲麻莱地区月、光、温、湿气象资料和1990~2015年牧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光、温、水和牧草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同期牧草产量和温湿因子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近51a来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2℃/10a的速率呈极显著升温趋势,四季气温均呈极显著增加且秋季气温对年气温升温贡献率最大;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以11.6mm/10a和-18.9h/10a的速率呈不显著的增加和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减少主要体现在春夏季;1990~2015年曲麻莱地区牧草产量以441.0(kg·hm~2)/10a速率呈显著增加趋势;牧草产量和同期温湿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年降水量变化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要大于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冬季气温和夏季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各季气温和降水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5~2013年的西藏阿里地区气象数据,依据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出阿里草地气候生产力的数值,分析了西藏阿里气候变化和草地气候生产力变化趋势和草地气候生产力与降水、气温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近29年来,阿里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的趋势明显,其倾向率为0.588℃/10a,年平均降水呈现减少的趋势,其倾向率为-2.926 mm/10a,草地气候生产力向减少趋势发展,其倾向率为-71.181kg/(hm~2·10a),年际变化188.04~2572.19kg/(hm~2·a)之间,当温度每升高1℃草地气候生产力下降15.526kg/(hm~2·a),降水每升高1mm草地气候生产力升高21.269kg/(hm~2·a)。在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的趋势下,气候向"暖干化"发展趋势明显,降水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将更加明显,草地生产力下降趋势给草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内蒙古通辽地区8个气象站53年(1961-2013年)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对日照时数的变化倾向率以及各年代、各季节和各月份的平均值,运用气候趋势分析、各要素对比分析等方法,比较其变化特征,分析日照时数的历史演变,年代际、月、季节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北部草地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南牧区和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明显趋势.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边际倾向分别为0.3℃/10年和0.5℃/10年,年降水量减少的边际倾向分别为-28.6mm/10年和-23.5mm/10年.90年代该地区主要牧业县多年平均气温比50~70年代升高了0.4~0.8℃;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尤以甘南牧区明显,最多减少了87.5mm;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时,年蒸发量分别增加99mm和114mm.气候暖干化,已经造成该地区干旱缺水,草地退化、沙化和鼠害猖獗,草畜矛盾加剧,严重威胁到牧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河南县草地车前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海省河南县牧业气象试验站1997~2018年草本植物车前物候观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车前萌芽期、黄枯期及生长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县近22a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气候暖湿化特征明显;(2)车前萌芽期呈略提前趋势,平均每10a提前1.8d,车前萌芽期主要受3~4月平均气温和4月日照时数影响;(3)车前黄枯期呈极显著推迟趋势,平均每10a推迟约16.3d,8~9月平均气温升高和9月日照时数减少导致车前黄枯期明显推迟;(4)气候变暖变湿后,4~10月平均气温升高、夏季降水量增多及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是导致车前生长期延长的主要气候因子。说明气候暖湿化有利于植物物候期的延长和草地生态环境的好转,有利于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大柴旦地区近30 a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以期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农业热量资源,为藜麦在该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大柴旦地区逐日气象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K及累积距平突变检验等方法对1991~2020年作物生长期(4~9月)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及降水等要素主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柴旦近30 a生长期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及≥10℃活动积温变化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及≥10℃活动积温分别于1998年、1998年及1997年发生突变,在1997年生长期≥0℃和≥10℃的活动积温累积距平曲线同步经历了一次显著的波动,1997年之后呈上升趋势,至今未见明显下降趋势;生长期≥0℃活动积温持续天数为179 d,≥10℃活动积温持续天数为119 d,以上表明该地区作物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资源充沛;生长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7.4%;降水量以倾向率为9.9 mm/10 a的趋势增加;但自然降水不能满足藜麦发育水分需求,需采用大田灌溉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东北部草地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南牧区和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明显趋势。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边际倾向分别为0.3℃/10年和0.5℃/10年,年降水量减少的边际倾向分别为-28.6mm/10年和-23.5mm/10年,90年代该地区主要牧业县多年平均气温比50-70年代升高了0.4-0.8℃;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尤以甘南牧区明显,最多减少了87.5mm;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时,年蒸发量分别增加99mm和114mm,气候暖干化,已经造成该地区干旱缺水,草地退化,沙化和鼠害猩獗,草畜矛盾加剧,严重威胁到牧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内蒙古鄂温克地区近50年温度变化特征分析,发现鄂温克族自治旗年平均气温为-1.5℃,线性倾向率为0.51℃/10 a,变暖趋势明显。1961—2010年月平均气温普遍呈升高趋势,在0.28~1.03℃/10 a,2月升温趋势最大,其次为3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明显。  相似文献   

14.
沱沱河作为长江源区的主要径流,以此作为长江源区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利用沱沱河气象站1961~2020年气温、降水资料,1998~2020年沱沱河水文站径流量资料,分析了沱沱河地区降水、气温多年变化趋势和对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沱沱河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累计降水量均呈显著性上升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37℃/10 a、0.24℃/10 a、0.53℃/10 a、11.0 mm/10 a、10.5m^(3)/10 a,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最大,在进入21世纪后的近10 a中升温幅度显著;5~9月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92.30%,7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多月份;7~9月流量占全年均总流量的76.10%,8月是全年流量最大月份;降水量是影响流量的主要因素,气温的变化对流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溢 《山东饲料》2013,(15):221+312
利用Excel中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镇平县的1971~2010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特点,结果表明:镇平县年日照时数的趋减幅度为111h/10a,其中冬季和夏季的日照时数递减幅度较大,而春季和秋季日照递减幅度较小,日照时数减少主要集中在日出后和日落前。造成日照减少的气候原因主要是气溶胶在低空积聚、大气污染逐年加重,加之风速逐年减小,利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轻雾日数增多,造成大气透明度降低。观测场地周围障碍物的视宽和仰角逐渐加大,遮挡了部分阳光,造成观测记录的日照时数偏少,是主要的非气候因素。气候因子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明显大于非气候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南牧区和甘南牧区气候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明显趋势.两个牧区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边际倾向分别为0.3℃/10年和0.5℃/10年,年降水量减少的边际倾向分别为-28.6mm/10年和-23.5mm/10年.90年代该地区主要牧业县多年平均气温普遍比60~70年代升高了0.4℃~0.8℃;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尤以甘南牧区明显,最多可减少87.5mm.同时牧草返青期和枯黄期气温升高,使牧草生长期天数增多.气温升高导致地面蒸发量增多,两个牧区气温升高1℃时,年蒸发量分别增多99mm和114mm.气候变暖干旱,造成天然草地产草量下降.曲麻莱县年降水量减少1mm时,0.0667hm2草地产草量将减少1.6kg;夏河县年平均气温升高1℃时,0.0667hm2草地产草量将减少122.6kg.气候暖干化,已经造成该地区干旱缺水,草地退化、沙化和鼠害猖獗,使草畜矛盾不断加剧,已严重威胁到牧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利用榆中县1971-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榆中县42年来的温度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2年来,榆中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在5.73~8.04℃,年平均气温呈现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10a~(-1),并且榆中县年平均气温突变出现在1995―1996年;榆中县四季平均气温表现为相同趋势,其中冬季的气候倾向率达到0.28℃·10a~(-1),增幅最明显;春季次之,为0.25℃·10a~(-1)。28a时间尺度是榆中年平均气温的第一主周期,同时还有14和6a时间尺度变化周期。榆中县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呈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陇中黄土高原降水资源趋势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萍  李广 《草业科学》2008,25(6):24-28
根据陇中地区1958-2000年日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地理区域降水的空间、时间的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的纬度效应不明显,而与海拔呈显著正效应,与经度呈显著负效应;区域降水多集中在夏末与秋初,且变率较大(为21%~63%),春季严重干旱的发生频率较为频繁,无效降水多,降水利用率低;近40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并且减少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整体减少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气象局2005~2020年5~9月全生育期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牧草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6 a牧草高度、盖度、生物量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季5~9月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牧草高度、盖度、生物量的年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牧草高度、盖度下降速率分别为8.5cm/10 a和10.0%/10 a,生物量以每年4.2 kg/ha速率下降;牧草高度月变化规律5~6月牧草长势较快,6~7月长势稍弱,7~8月变化不明显;牧草盖度均呈增加趋势;生长季牧草高度、盖度与同期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牧草高度受气象要素影响不明显,牧草盖度受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影响较明显,气温、降水量以及空气湿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格尔木地区格尔木、小灶火2个气象站1961~2015年气温、积温及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分析了气温、积温及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5 a来格尔木地区气温和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升温倾向率为0.6℃/10a,≥0℃、≥5℃、≥10℃的积温增加倾向率达125.6~16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