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提高云南产区复烤烟叶的香气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致香物质损失。[方法]以玉溪市云烟87工业等级CO2烟叶作为供试样品,分别调整真空回潮、润叶、复烤干燥区、复烤回潮区的工艺参数,测定各工序段烟叶的致香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打叶复烤不能增加烟叶致香物质总量,但是能调整致香物质的组成,表现为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其他致香物质的含量提高,苯丙氨酸类、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含量降低;真空回潮、复烤回潮区是打叶复烤的两个关键工序,具体表现为真空回潮阶段美拉德反应产物、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显著提高,复烤回潮阶段西柏烷类物质显著提高。[结论]为了发扬云南烟叶的清甜香型风格,应保留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抑制美拉德反应产物,真空回潮工艺参数以常规为宜,复烤回潮区工艺参数以低强度为宜。  相似文献   

2.
打叶复烤烤透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打叶复烤质量。[方法]总结打叶复烤烤透率的含义、测定方法,分析烤透率的原理及其与烟叶水分均匀性的关系,研究烤透率对烤后烟叶储存的影响。[结果]在复烤过程中,不同烤透率的条件下,烟叶含水率极差变化较大,对回潮后烟叶水分均匀性的影响较大。随着烤透率的提高,烟叶含水率极差呈减小趋势,即各叶片含水率趋于均匀。不同水分烟叶在同一烟箱内水分平衡较缓慢。鉴于烤透率测定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偏差也不易控制,建议烤透率的行业标准设定为≥98%。[结论]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通过提高烟叶复烤烤透率,可提高回潮后烟叶含水率的均匀性和储存安全性,应将烤透率作为复烤工艺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7,(8):91-94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烟叶的回潮规律,对烤烟的回潮特性进行分析,并构建烤烟回潮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烤烟回潮过程中烟叶的含水率呈对数增长趋势,且各处理均能达到回潮效果,45℃与55℃时回潮效率较高;烟叶回潮的动力学模型为Page干燥模型,各处理的拟合参数不同,均达到0.000 1的极显著水平,其中烟叶回潮的动力学模型为MR=exp[(1.965 58-0.118 8×T+0.001 17×T2)×t1.852 15-0.011 3×T]。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烟叶回潮模型对烟叶的回潮效率进行精准控制,该结果可为烟叶回潮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皖南B2F烟叶叶片复烤工艺参数.[方法]以皖南烟叶为研究对象,对叶片复烤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设计试验,从叶片结构、感官质量和含水率控制3个方面进行质量分析,运用极差分析,并进行验证,确立影响烟叶品质的主次因素和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在试验条件下,影响大中片率的主要因素是热风温度,随着热风温度的提高,大中片率呈下降趋势;影响感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进料含水率、热风温度,其次是热风风速、底带频率,进料含水率越大或热风温度过高、过低对感官质量不利;热风风速对含水率控制影响较大,风速过大,含水率控制越不稳定;叶片复烤工序最优参数组合为进料含水率16.0%、底带频率35 Hz、热风温度80℃、热风风速30 Hz.[结论]研究可为焦甜香烟叶原料打叶复烤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烟叶复烤中加工一致性问题,为复烤工艺参数设置提供依据,本文针对工艺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对烟叶的水分以及温度进行预测。提出了采用Tent混沌映射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神经网络,提升模型的各方面性能。最后以麒麟复烤厂某个批次烟叶复烤加工的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并与未优化的BP模型、未改进的SSA-BP模型、GA-BP模型和PSO-BP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Tent-SSA-BP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性能上都更好,为复烤工艺参数设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烟叶口感的独特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直接影响了品种烟叶的口碑和评价。打叶复烤生产是提高烟叶质量、保留原烟独特香味的关键工艺过程。本文从生产加工过程的数据化、个性化和智能化3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近年来研究者针对打叶复烤过程的工艺实现方式、工艺参数的优化、先进控制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揭示了当前打叶复烤生产中面临的包括加工过程控制、关键参数设置等主要困难与问题,并对打叶复烤过程提质保香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制丝生产过程中松散回潮机出口含水率控制效果,利用历史生产数据,采用基于Elman神经网络建立松散回潮出口叶片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逼近法给出当前生产环境温湿度下,指定出口叶片含水率对应的最佳加水比例。结果表明,通过Elman神经网络预估加水比例后,提高了出口含水率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茄衣烟叶发酵工艺完善成熟提供参考,设置烟叶回潮含水率30%、35%、40%共3个水平,比较不同回潮程度烟叶的发酵升温、外观品质、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以进一步筛选出雪茄茄衣烟叶发酵的适宜回潮含水率。结果表明:烟叶回潮含水率设置为30%、35%时更有利于保持雪茄烟叶的完整度,获得光泽油润、颜色均匀的烟叶。回潮含水率30%发酵叶红、黄色值较高,分别为4.05、7.70;回潮含水率35%其次,发酵叶红、黄色值分别为3.71、7.07,回潮含水率40%发酵叶红、黄色值最低,分别为3.49、6.97。发酵过程烟叶平衡含水率(吸湿性)持续下降,但拉力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回潮含水率30%发酵烟叶的物理性能最优(平衡含水率为12.2%,拉力为1.45 N),回潮含水率35%发酵烟叶其次(平衡含水率为11.9%,拉力为1.27 N),回潮含水率40%发酵烟叶较差(平衡含水率为10.9%,拉力为0.91 N)。发酵后,烟叶中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生物碱(烟碱、新烟草碱、假木贼碱)、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回潮含水率越高,烟碱、色素、蛋白质等代谢...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10):17-18
运用Peleg方程,对某品牌二十个等级在松散回潮筒内的含水率变化量进行拟合。结果显示,不同等级的烟叶有不同的吸水特性,等级较高的烟叶,在加水量较小时,其含水率上升速度低于等级较低的烟叶,同时,等级较高的烟叶在加水量较大时,其含水率高于等级较低的烟叶;不同等级烟叶在加水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含水率不再随加水量增加(即接近饱和)的趋势不同。各等级烟叶与Peleg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好,R2均在0.9以上。将动力学方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松散回潮出口含水率标准偏差由应用前的0.653%下降到应用后的0.396%,同时加料出口含水率标准偏差也从应用前的0.587%下降到应用后的0.371%,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打叶复烤出片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烟叶质量、打叶复烤设备和打叶复烤工艺(技术)参数对烟叶打叶复烤出片率的影响,分析了烟叶打叶复烤过程影响出片率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提升烟叶打叶复烤企业的综合加工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卷烟生产工艺过程中,烟叶水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烟叶的质量好坏。烤后烟叶含水率较低,在进行烟叶分级工序前需要短时间内进行增湿处理,以提高烟叶的含水率减少造碎,保证烟叶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满足烟叶的后续工艺要求。综合概述了烟叶前置增湿的方法,探讨了国内烟叶前置增湿设备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烟区、品种及部位烟叶保水力与水分干燥模型参数的关系,为烟叶烘烤提供简易、精准的水分预测方法并为烟草精准烘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和湖南烟区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7不同部位烟叶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测定烟叶保水力,结合水分干燥原理及水分干燥模型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变化进行拟合求解,并对烟叶保水力与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不同部位间烟叶保水力随烟叶部位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品种间K326保水力均大于云烟87;除湖南烟区K326上部叶保水力大于江西烟区外,不同烟区间江西烟区烟叶保水力均大于湖南烟区.不同烟区、品种及部位烟叶Wang and Singh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且模型干燥参数a与烟叶保水力呈正相关,与干燥参数b呈负相关.烟叶保水力与模型干燥参数a、b之间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烟叶保水力与模型参数a、b显著水平P均小于0.05,且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结论]常规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比变化符合Wang and Singh模型,且烟叶保水力与干燥模型参数a、b存在极显著相关,可依据烟叶保水力精准估算模型参数预测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卷烟生产过程数据的潜在价值和规律,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17年叶丝干燥工序生产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着重分析了重点质量指标和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及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①重点质量指标稳定性控制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冷却出口含水率≥出口温度≥出口含水率,其中6月份波动较大;②重点工艺参数稳定性控制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为I区筒壁温度≥热风温度≥II区筒壁温度,其中II区筒壁温度的波动主要是反馈控制模式所造成的;③冷却出口含水率与负压、I区筒壁温度、I区筒壁蒸汽阀门开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叶丝增温增湿膨胀单元蒸汽流量、SX蒸汽阀门开度和II区筒壁温度、II区筒壁蒸汽阀门开度、排潮阀门开度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④出口温度与所考察的各工艺参数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⑤建立了叶丝干燥冷却出口含水率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可以预见,大数据分析方法将在烟草工艺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K326上部叶烘烤过程失水干燥特性,为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特性、形态变化特性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各部分失水程度表现为叶片>全叶>主脉,叶片失水质量占全叶失水质量比例呈先减小后略有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主脉失水质量占全叶失水质量比例呈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收缩率和主脉周长收缩率均随烘烤温度的升高呈逐渐增大趋势;全叶失水程度和主脉失水程度均与主脉周长收缩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2>0.9500,下同),叶片失水程度与叶面积收缩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烘烤过程中K326上部叶各部分失水特性及形态变化特性不同,可通过主脉形态变化判断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程度,进而为烘烤工艺烟叶状态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打叶环节烟叶水分变化。[方法]通过调研3家卷烟工业企业2016年河南8个配打批次烟叶,了解了打叶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河南X2F、B3F 2个等级烟叶在线试验,研究了打叶环节各级打叶单元水分变化趋势,分析了各级打叶单元水分变化对打叶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打叶进程的推进,烟叶水分逐渐散失,1、2级打叶单元级间水分散失率相对较小,而3、4级打叶单元级间水分散失率则较大;低等级烟叶比高等级烟叶水分损失量大,烟末水分散失量较烟片水分散失量大;水分损失大的烟叶,在3、4级打叶单元大中片率下降较为明显。[结论]研究可为打叶环节烟叶的水分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1~2012年在12个省份采集129份烟叶样品,检测其物理指标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烤烟产地对烟叶的单叶重、含梗率、平衡含水率、抗张强度、叶片厚度、填充值都有较大的影响;烤烟等级对烟叶的单叶重、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叶片厚度、填充值5项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得出,烤烟产地与烟叶物理特性关系更为密切;烟叶单叶重、厚度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建立水活度0.1~0.9区间内烟丝(叶丝、膨胀烟丝、梗丝、气流叶丝、成品烟丝)的等温吸附曲线模型,对标烘箱法测定的含水率,构建烟丝含水率与水活度的预测模型方程;针对烟草加工环境相对湿度40%~80%区间内样品进行梯度验证,对模型方程参数进行修正,修正后对实际样品进行二次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等于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烤烟鲜叶的形状因素与其水分之间的关系规律。[方法]以云烟99为试验材料,选取其处于旺长期的鲜叶60片,采用传统方法测定叶片的形状因素参数及水分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覆膜及未覆膜的烤烟鲜叶叶片重量和叶片含水量均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的增加呈近似直线的增加,且叶片宽度对其影响比叶片长度对其影响显著,因此可以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鲜烟叶含水率与叶片宽度、叶片伸缩率和叶片面积这些形状因素相关性很小,线性相关系数几乎为0;未覆膜的叶片含水率稍大于覆膜的叶片含水率,所以在旺长期雨量充足的情况下,覆膜对保水作用不大。[结论]可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优质烤烟生产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优质烤烟生产灌溉技术的一些必要参数。结果表明:叶温差与土壤相对含水量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烤烟水分亏缺指标,用以指导灌溉;叶温差的变化与叶片萎蔫情况相对应,可用叶片的萎蔫情况来估计叶温差,适用于指导烟农灌水;在旺长前期、中期及成熟前期各灌水1次,旺长期每次灌水量为4kg/株,成熟期为2kg/株。  相似文献   

20.
刘江生  李跃锋  洪伟龄  蔡国华  林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11-15912,15960
[目的]研究烟叶松片回潮过程中不同加水比例和热风温度对感官和部分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云南、贵州、津巴布韦3个产地的中部烟为试验样本,固定其他工艺参数,调整松片回潮工序的加水比例和热风温度,研究相应的化学成分变化,并对各样品进行感官评吸对比。[结果]3个产地的烟叶松片回潮后烟碱都略有增加,评吸最好的样品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碱含量比评吸最差样品小;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不同单料烟,各有机酸的含量与其感官质量的好坏并不呈一致的相关关系;评吸最好样品香味成分总量明显高于评吸最差样品;糖类化合物含量与感官质量呈负相关;挥发酸类化合物基本都是烟叶内在质量的有利因素,但易挥发损失;总体烟叶中的多酚略有减少,烤烟中多酚含量与感官质量呈正相关。对该试验中的3个单料烟,在松片回潮工序中,其氨基酸总体是增加的,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氨基酸含量与感官质量呈负相关。[结论]研究可为烟草加工工艺的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