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小麦-甘薯轮作田土壤性质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于2017—2020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单施缓控释肥(T2)、单施生物有机肥(T3)、50%常规施肥+50%缓控释肥(T4)、50%常规施肥+50%生物有机肥(T5)、50%缓控释肥+50%生物有机肥(T6)7个处理,研究甘薯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质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甘薯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作物产量以及R/T值;T6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较T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97%、7.9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提高4.38%~15.32%、4.29%~29.14%,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生物量,减少了真菌生物量,提高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以及细菌/真菌比值;T5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辣椒育苗基质配方,为辣椒育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将小麦秆、棉花秆、羊粪、草炭和蛭石按不同体积比设置5个处理,CK(草炭∶蛭石=7∶3),T1(小麦秆∶棉花秆∶羊粪∶蛭石=2∶3∶2∶3)、T2(小麦秆∶棉花秆∶羊粪∶蛭石=3∶2∶2∶3)、T3(小麦秆∶棉花秆∶羊粪∶蛭石=4∶1∶2∶3)、T4(小麦秆∶羊粪∶蛭石=5∶2∶3),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容重、pH、EC、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对辣椒株高、茎粗、叶片数、干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T4处理容重为0.55 g/cm3,pH为7.07,EC为1 287.67μS/cm,适宜辣椒生长,且T4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此外,T4处理下辣椒植株长势优于其他各处理,且叶片叶绿素、可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有机肥替代20%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区绿洲小麦减施化肥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处理(T1),常规施肥处理(T2)以及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T3)3个处理。【结果】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有机肥替代处理会在减少化肥施用的同时达到与农户常规施化肥一样的效果,且土壤各养分的增加效果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结论】有机肥替代20%化肥比常规施肥更能显著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机替代处理的小麦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樱桃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设置传统施肥+有机肥(T1)、复合肥+有机肥(T2)、复合肥+有机肥+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T3)3个处理开展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T2和T3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樱桃单株产量,其樱桃单株产量分别比CK高14.39%、17.23%、34.89%;T1、T2和T3处理均提高了樱桃果实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其中,以复合肥+有机肥+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处理(T3)樱桃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土壤养分含量高,是值得推广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
化肥减量对玉米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探讨有机培肥时化肥减量对玉米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于2010-10-2011-07在陕西杨凌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置化肥不减量+高有机肥(NPK+HM)、化肥不减量+中有机肥(NPK+MM)、化肥不减量+低有机肥(NPK+LM)、化肥减量70%+高有机肥(30%NPK+HM)、化肥减量50%+中有机肥(50%NPK+MM)、化肥减量30%+低有机肥(70%NPK+LM)和对照(NPK)7个处理,分别于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采集玉米田0~2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无论在化肥减量还是不减量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均可以明显提高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显著下降;有机培肥条件下,不同的化肥减量处理对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化肥减量50%+中量有机肥(50%NPK+MM)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最高,且与化肥不减量+高量有机培肥(NPK+HM)处理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作用几乎一致。另外,各有机培肥处理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呼吸强度均较对照(NPK)处理高,但差异并不明显。【结论】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化肥减量50%+中量有机肥(50%NPK+MM)是比较合理的施肥方式,化肥适度减量在土壤培肥过程中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施肥管理过程中长期施用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存在土地质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不高,酿酒葡萄品质下降等问题,研究有机替代对土壤特性及酿酒葡萄根活力和浆果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6年生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CK(不施肥)、T1(100%化肥)、T2(100%有机肥)、T3(50%有机肥+50%化肥)、T4(25%有机肥+25%化肥+土壤调理剂)5个处理。【结果】 50%的有机替代较不施肥和100%施化肥处理,在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升高26.17%、14.61%和44.65%、22.81%,在40~60 cm土层,土壤呼吸强度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分别升高59.23%、25.71%和66.23%、19.07%,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分别降低7.12%、4.75%和21.99%、14.92%,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分别升高19.05%、11.94%和25.36%、12.24%,、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升高17.70%、9.94%和35.22%、18.92%。【结论】 施用50%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特性和提升酿酒葡萄浆果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氨基酸液体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后土酶活性、微生物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选择2个不同品种的辣椒各设置6组处理,分别为处理CK(不施用氨基酸液体有机肥,化肥100%),T1(氮肥减量30%+氨基酸液体有机肥)、T2(氮肥减量35%+氨基酸液体有机肥)、T3(氮肥减量40%+氨基酸液体有机肥)、T4(氮肥减量45%+氨基酸液体有机肥)和T5(氮肥减量50%+氨基酸液体有机肥),研究不同梯度的氮肥减施并配施氨基酸液体有机肥后对土壤生物学性状及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氨基酸液体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的化肥后,2个品种的辣椒均显示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增强,酶活性显示出先升高后变平缓或减低的趋势,酶活性会随着有机肥替代量不是成正比的关系;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的含量,抑制真菌含量;氨基酸液体有机肥替代的处理较CK对于土壤pH这项指标均表现出增高,但增高不显著。【结论】 氮肥减施并配施氨基酸液体有机化可以为有机肥缓解土壤酸化、降低EC值,T4的替代量为最佳替代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中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影响的研究,分析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碳代谢的变化规律,为麦玉田有机肥的施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4年连续定位试验,设不施肥(CK)、100%化肥单施(CF100BF0)、75%化肥与25%生物有机肥配施(CF75BF25)、50%化肥与50%生物有机肥配施(CF50BF50)、25%化肥与75%生物有机肥配施(CF25BF75)、100%生物有机肥单施(CF0BF100)6个处理,研究不同比例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碳转化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施肥措施均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碳转化酶活性,以及提升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多聚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而在不同施肥处理中,CF25BF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长期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川地农田土壤酶活性以及水溶性碳、氮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安塞站川地农田定位试验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和单位有机碳酶活性作为评价微生物活性新途径的可行性,以及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总氮和水溶性碳氮比的变化特征.试验共设九个处理,分别为N(氮肥)、P(磷肥)、M(有机肥,羊粪)、N+P、N+M、P+M、N+P+M,另加空白对照CK(不施肥)和裸地BL(无作物,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除了过氧化氢酶,其他三种土壤酶活性都是表层高于下层,而且有机肥参与的处理土壤酶活性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初步分析发现有机质含量越高,单位有机碳酶活性值越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和水溶性氮的含量,WSOC/WSTN对于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要比C/N更为敏感.相关分析表明,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氮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三种酶都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与过氧化氢酶未达到显著相关.总体研究发现,施化肥并不能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但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溶性碳、氮含量,施肥方式的差异影响着土壤酶活性;单位有机碳酶活性的响应规律和传统酶活性的规律并不一致,其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玉露香梨生长及提质的最优施肥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的评价函数确定常规测土配方施肥处理(T1)、有机肥替代25%(T2)、50%(T3)、75%(T4)的化肥氮和单施有机肥(T5)5个处理对玉露香梨生长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946%。第一主成分占70.492%的累计贡献率,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是改善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第二主成分(F2)占20.454%的累计贡献率,其中果实纵径占比最高。结合PCA综合评价,有机肥替代化肥氮50%处理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可见,T3处理是促进玉露香梨生长及提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期尺度上不同比例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Oryza sativa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在水稻田间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化肥水平为常规施肥量的0%(C0)、50%(C50)、100%(C100),菌渣相对用量0%(F0)、50%(F50)、100%(F100)各3个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了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变化,以及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酶活性的交互效应。  结果  土壤酶活性随水稻生育时期的变化呈现出明显规律性,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分别为3.01~10.20 mL·g?1、0.20~2.04 mg·g?1、0.54~4.80 mg·g?1;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各处理间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移栽前期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有促进作用,且增强了水稻灌浆期和收获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C100F50处理最高,而蔗糖酶活性在C50F100处理最高。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磷、碱解氮和全氮分别对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影响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69、1.80和0.69。菌渣化肥配施主要通过提高碱解氮质量分数促进土壤酶活性。交互性分析表明:菌渣化肥配施效应高于化肥和菌渣单施,并且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菌渣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并且随施用量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C100F50处理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促进碳氮循环的最佳选择。图1表4参38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施肥措施对连作甘薯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为豫东地区连作甘薯田有机肥的合理施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SF)、单施生物有机肥(SBF)、单施缓控释肥(SSF)、50%缓控释肥50%生物有机肥(SF50BF50)、50%化肥配施50%生物有机肥(F50BF50)6个处理,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容重、孔隙度、全土酶活性以及团聚体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缓控释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2 mm、>1~2 mm粒级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团聚体GMD、MWD和R>0.25值,降低D值;能够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其中,F50BF50处理土壤容重显著降低6.71%,SF50BF50、F50BF50处理土壤孔隙度分别显著提高7.08%、10.27%;能够提高全土以及...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和水分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和土壤酶活性的短期变化规律,设置了不施肥(CK)、化肥(F)、有机肥(M)和有机肥+化肥(FM)等4种不同施肥处理和2种水分状况(田间持水量的70%和90%)的室内培养试验,对不同时间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蔗糖酶活性在整个培养过程处于一种波动变化。与CK相比,M和FM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单施化肥降低这些酶的活性。培养前期,M和FM处理降低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后期提高其活性;单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田间持水量为70%相比,过高的田间持水量会显著抑制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化肥、有机肥配施比例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樱桃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在北京市通州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以及等氮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有机肥的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间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果实品质指标、产量的差异。结果显示,与CK和纯施化肥的处理相比,50%(以氮计)化肥+50%有机肥的处理可以显著(P<0.05)提升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在产量未显著下降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果实品质最好。在当地的樱桃生产中,50%化肥+50%有机肥是推荐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旱作区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9—2020年,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金凯5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CK)、单施商品有机肥(T1)、单施化肥(T2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T3)、化肥减量15%配施有机肥(T4)及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T5)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2年各施肥处理与CK相比,施肥均能促进玉米生长,显著增加营养器官干物质累积量,提高玉米产量肥料农学效率与偏肥生产力,对生长与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T3>T4>T5>T2>T1>CK。其中,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T4、T5)与单施化肥(T2)相比,增加玉米株高0.24%~3.12%,穗位高增加0.28%~3.27%,叶面积指数增加2.36%~8.91%,不同生育...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羊粪有机肥与传统无机肥配施在烤烟生产中的效应,并为洛阳烟区合理利用羊粪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中烟101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等氮量施肥(各处理施氮量均为60 kg/hm2)对比试验,设置单施100%化肥N(T0)、25%羊粪有机肥N+75%化肥N(T25)、50%羊粪有机肥N+50%化肥N(T50)、75%羊粪有机肥N+25%化肥N(T75)4个处理,研究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比例羊粪有机肥对烤烟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经济性状、烟叶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羊粪有机肥处理较T0能够改善烤烟农艺性状和叶片光合特性,有利于烟田土壤养分的均衡供应和肥力水平的提高。与T0相比,配施羊粪有机肥处理烤烟圆顶期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有效叶片数、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49%~8.63%、2.78%~7.46%、0.71%~19.67%、4.82%~9.64%、15.41%~20.42%、21.78%~24.11%、17.05%~24.03%、33.33%~50.00%、13.02%~3...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大量施用、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有机肥(CK)、施有机肥1年(T1)、施有机肥2年(T2)、施有机肥3年(T3)4个施肥处理,除CK外其余各处理施用有机肥30 t/hm2,分析了不同施肥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16%~42.8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较不施有机肥分别提高了1.03%~66.14%、1.35%~164.32%、1.59%~47.64%,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0.80%~78.98%、1.93%~72.61%和0.76%~23.43%。3年连续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为东北黑土地地力提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长期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马铃薯-玉米田土壤养分、活性碳组分含量、微生物菌群区系结构及作物产量变化的影响,于2016—2021年,通过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单施生物有机肥(T2)、单施羊粪(T3)、50%化肥+50%生物有机肥(T4)、50%化肥+50%生物有机肥+秸秆还田(T5)、50%化肥+50%羊粪(T6)、50%化肥+50%羊粪+秸秆还田(T7)共8个处理,测定土壤养分、活性碳组分含量、微生物群落生物量、作物产量,并分析它们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连续不同施肥处理6年,各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9.99%~73.28%、45.71%~102.05%、27.98%~60.90%、21.49%~46.95%。其中,T5处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比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显著提高7.29%~44.41%、8.95%~38.37%、5.54%%~25.72%,有机质含量比T1、T2、T3、T6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95%、12.88%、16.71%、8.93%;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19.
淮北砂姜黑土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针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旱、涝、僵、瘦”等不良属性,通过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酶对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有效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提高土壤质量、进而保证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安徽省濉溪县杨柳试验基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1981至今)为基础,研究5种不同施肥模式下(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层土壤(0-20 cm)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成对比较,分别阐明土壤酶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与长期不施肥相比,长期单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砂姜黑土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小麦收获期和玉米收获期分别提高了130.5%和129.5%、11.4%和14.9%、31.4%和12.0%,但对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长期单施化肥可有效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同时明显抑制其他3种土壤酶的活性;在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使5种土壤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弥补了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因施肥模式单一导致某种土壤酶活性较差的不足;高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但对其他酶作用规律不明显。砂姜黑土不同土壤酶之间普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之间以及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磷酸酶与其他3种酶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外,砂姜黑土脲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酶活受季节的影响也因施肥不同而不同。【结论】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相比,能使砂姜黑土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蔗糖酶均保持较高的活性,有利于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进而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力;土壤酶之间相关关系各有不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有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脲酶与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而磷酸酶与其他3种酶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砂姜黑土酶活性受季节影响的程度因酶种类与施肥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通气性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江苏南京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盆栽试验条件下不施肥(CK)以及施用常规尿素(T1)、腐植酸尿素(T2)、商品有机肥(T3)、有机肥+常规尿素(T4)处理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差异。【结果】各处理间的容重差异不显著,具体表现为T1>T3>CK>T2=T4。相较于CK处理,T1、T2和T3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分别增加了7.07%、6.53%和3.20%。生育期内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不同;各处理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在白天呈上升趋势,但到达峰值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施肥类型会显著影响土壤氧气含量,施用腐植酸尿素在土壤容重和土壤平均氧气体积分数方面的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