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西北平原区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基地,以济南市范围内鲁西北平原区为研究区,以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运用面积加权平均法、空间分析法、产能核算模型,定量刻画研究区内耕地质量等别空间格局,并核算耕地产能。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区域耕地数量减少,质量有所提升,新增耕地面积低于减少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等别高于减少耕地等别;从空间格局来看,研究区中部和西南部耕地质量较好,东部和北部耕地质量较差,通过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较高的区域往西扩展;耕地单产越高,耕地利用等别、可实现利用强度越大,可实现利用潜力越小,中等地的可挖掘利用潜力较大。依据研究区耕地质量等别以及耕地产能,提出耕地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馨瑶  张凤 《乡村科技》2023,(4):154-157
以洞庭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压力—状态—响应”理论框架引导下,建构耕地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分析洞庭湖区域耕地健康状况。结果发现,2016—2020年,洞庭湖区域耕地健康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健康程度由2016年的0.431 2上升至2020年的0.521 7;不同县(区、市)的耕地健康程度存在差异,2020年洞庭湖区域大部分县(区、市)耕地健康程度介于0.4~0.7,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从空间分布来看,洞庭湖区域东部的耕地亚健康或不健康状况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需求-功能-维度的耕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耕地系统内部的要素-过程-功能分析,建立“需求-功能-维度”的耕地健康评价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1+X”累加模型、最小因子法测算耕地健康状况,并以大兴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明晰了耕地健康的内涵并从生产能力、耕地弹性、生产环境和产品品质4个维度构建了耕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2)大兴区耕地图斑的生产能力、耕地弹性和生产环境指数分别为1 135.81~2 807.23、63.95~94.67、0.40~1.00,产品品质指数为100;3)区域内耕地健康等级包括健康、亚健康和病态3种,无不健康耕地,各级别耕地面积分别为4 726.51、19 333.12、16 754.94hm2,耕地健康评价结果地域分异明显。本研究建立的耕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的反应区域实际情况,可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状况,为更好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服务。【方法】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和《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结合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实际情况,对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牡丹区二等耕地3826.15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12%;三等耕地18 525.43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4.79%;四等耕地35 444.17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7.43%;五等耕地15 057.98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0.15%;六等耕地1875.71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51%。全区耕地加权平均等级为3.90。【结论】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较高,但无一等耕地,而二等耕地面积较小,还要持续加强农田建设,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质量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耕地产能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质量状况实行临界警戒,提供耕地产能下降的早期预警。采用负数原则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了新增、减少耕地面积变化带来的产能变化,新增、减少耕地质量不同带来的产能变化,质量建设带来的产能变化。研究发现,耕地面积的增、减对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的影响方向不同。受新增、减少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耕地面积的增减与区域耕地质量的变化关系是非正向关系,但耕地面积的增减与耕地产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受造成耕地质量升、降原因影响的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升、降与产能的变化不是正比关系,耕地产能更能体现区域耕地保护的健康状况。耕地质量建设可以在耕地面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对耕地预警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得出,耕地产能可以作为区域耕地质量的预警指标。耕地质量预警结果可避免区域耕地质量状况的严重恶化,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管理提供实时服务,对耕地的粮食生产有一定的预见性,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下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林思进 《福建农业》2012,(12):14-15
一、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南安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全市耕地土壤质量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1.中低产耕地面积大,总体地力不高南安市中低产耕地面积2.2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9.81%,其中中产耕地面积高达1.74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5.09%,中低产耕地主要分布于官桥、东田、金淘、翔云、水头、石井、英都、康美、洪赖、眉山、诗山、码头、向阳和省新等乡镇,合计面积达1.53万公顷,占全市中低产耕地总面积的69.80%。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评价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文献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求和法对指标系数进行修正,利用连乘积法计算耕地质量与产能指数,系统科学地构建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宾阳县耕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等别为优等和良等的耕地面积占99.95%,东北部耕地等别略低于西南部,其等别差异主要原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和土壤健康状况的差异。耕地产能等别中旱地等别主要集中在11等,水田等别主要集中在7等,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规律,中心城镇地势平坦、管理水平高是造成耕地产能等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得到的宾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耕地实际质量状况,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如何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耕地定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丰顺县耕地质量总体一般,质量最优的1级耕地以及较次之的2、3、4级耕地质量面积依次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7.06%、39.11%、31.62%、12.21%。同时,应用层次聚类法对耕地定级划分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全县耕地面积和耕地定级评价单元数划分的正确率分别达到87.68%、87.17%。  相似文献   

9.
粤西南丘陵山区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质量与产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粤西南丘陵山地区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质量与产能情况进行研究,以化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农用地分等的相关技术方法,研究了近年来化州市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和产能的状况.结果显示,化州市2003-2011年耕地总体质量有所提升,平均自然质量有0.21个等别的提升,利用等质量有0.18个等别的提升,经济等质量提升了0.33个等别.耕地总面积净增了1069.86hm2,在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充分完成了耕地总面积不减少的任务,并且耕地的总产能增加了4.08万t,为保障化州乃至全省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耕地产能评价对于耕地资源保护及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耕地产能评价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及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常州市钟楼区的耕地产能进行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气候、自然因素和技术水平综合指标的耕地产能评价体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钟楼区耕地产能等别分为6等和7等,其中6等地占比达到97.55%,等别空间分布呈现出城区内部街道低、外围地区较高的格局;耕地产能整体空间集聚性显著,各街道(乡镇)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呈现组团式,负相关类型(LH型和HL型)则分布零散;耕地自然质量和技术水平是影响钟楼区耕地产能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耕作层厚度、有机质含量、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和土壤养分元素为主导因素,pH值、灌溉保证程度和排水条件为次要因素。因此,应从增强耕地自然质量、提高耕地技术水平等方面制定提高耕地产能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评价荔城区中低产耕地及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全区中、低产耕地面积分别为2293.39公顷和1594.97公顷, 分别占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25.49%和17.72%; 中产耕地主要分布于北高和新度镇,而低产耕地则主要分布于北高镇; 中产耕地主要限制因素为旱限制、缺钙限制、瘠瘦限制、缺钾限制、缺磷限制和酸限制,分别占中产耕地总面积的88.76%、18.26%、15.48%、8.18%、7.91%和6.53%,低产耕地主要限制因素为旱限制、缺钙限制、瘠瘦限制、障碍层限制、渍涝限制、盐碱限制和酸限制,分别占低产耕地总面积的96.98%、58.31%、54.89%、18.90%、18.47%、18.47%和16.28%。在中低产耕地及其障碍因素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中低产耕地的改良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潜江市城市周边地区为例,运用LESA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次序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表明,潜江市城市周边耕地自然质量总体较好,永久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耕地立地条件的差异.其中,综合评价质量条件最优的耕地面积为27.55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18.24%,可作为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划入区;综合评价质量条件较优的耕地面积为100.64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6.65%,可划为适宜划入区;综合评价质量条件较差的耕地面积为22.80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15.11%,可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后备划入区.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工作中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将象山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相叠置,确定全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985个。根据象山县实际情况和浙江省确定的15个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和隶属度,根据综合地力指数等级将耕地划分为三等六级。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县内现有耕地20 742 hm2,其中一等耕地全为二级,面积为458 hm2,占总面积的221%;三级耕地面积为13 3373 hm2,占总面积的6430%,四级耕地面积为6 7126 hm2,占总面积的3236%;五级耕地面积为2341 hm2,占总面积的1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00-2010年欧洲耕地的数量、幅度、空间、利用程度变化和类型转换特征,科学描述欧洲耕地10年变化的总体特征。【方法】基于GlobeLand30数据产品,采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Python批量处理等方法,选取面积数量、垦殖指数、耕地类型转换等多维度指标分析2000-2010年欧洲耕地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结果】2010年欧洲耕地总面积为42 820.84×104 hm2,不同区域耕地面积占欧洲耕地总面积比例依次为:东欧(51.17%)、南欧(19.07%)、中欧(13.62%)、西欧(13.31%)、北欧(2.83%)。欧洲的耕地分布相对集中,2010年耕地面积排名前10国家的耕地总面积约占欧洲耕地总面积的82.17%。2000-2010年,欧洲耕地面积总体增加约220.90×104 hm2,增加幅度约0.52%,海拔较低的山脚处、河流沿岸为耕地扩展区域,海拔较高处、气候寒冷带的耕地呈减少趋势。北欧(1.25%)、东欧(0.88%)、西欧(0.64%)的耕地面积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南欧(-0.03%)、中欧(-0.34%)则减少。北欧、东欧国家内部耕地面积变化十分剧烈,西欧、中欧国家变化平缓,南欧各国变化则差异较大。2010年欧洲全域的总体垦殖指数为18.71%,各地理分区耕地垦殖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西欧(61.17%)、中欧(57.64%)、南欧(49.24%)、东欧(12.20%)、北欧(9.16%)。10年间欧洲4%的耕地与其他地类之间发生转移。耕地与森林、草地、灌木地、人造地表等类型之间的转移最为明显。东欧地区广袤的草地转入为耕地的比例最大。南欧、西欧、中欧地区耕地大量转出为人造地表的现象最为明显。【结论】欧洲现有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在东欧区域,岛屿或山地地区或气候寒冷区国家耕地面积较小。10年间欧洲耕地的空间变化总体平缓,耕地不变的区域占绝大部分,部分区域有耕地的增减。各国内部耕地面积变化剧烈程度总体较低,但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10年间欧洲耕地垦殖指数略微增加。森林、人造地表细微增加,草地却大量减少,但具有区域差异性,这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潜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潮白河区域2001—2017年耕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使众多非首都核心功能逐渐疏解至津冀两地,三地接壤的潮白河区域逐渐成为协同发展的缩影,土地利用的协同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京津冀潮白河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空间基尼系数方法,分析耕地在2001-2017年的时空演变特征。数量结构上,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表现出耕地持续减少、城镇用地持续增加的趋势,耕地总面积减少3.77万hm2,耕地变化面积占变化总面积的32.61%;空间格局上,区域耕地由2001年各地均匀分布的格局逐渐转变成沿潮白河东南方向耕地面积较大、西北方向耕地呈小块分布的零散格局。耕地变化活跃区主要分布在通州区、顺义区及周边地势较平缓地区,且耕地与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水域的转化过程较为显著。研究区耕地空间集聚水平整体偏低,破碎化严重,2001-2013年耕地的空间基尼系数由0.000 68波动上升至0.004 14,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研究区耕地的空间基尼系数快速减少至0.001 04。综上,潮白河区域在2001-2017年耕地利用变化特征显著,空间分异性较明显,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指导县域种植业布局调整,应用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基于合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县耕地苹果的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合阳县耕地高度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5509.99hm2,占全部耕地的6.29%;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45216.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62%;勉强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有26301.7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02%;不适宜苹果种植的耕地面积10574.7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2.07%。最后,对合理利用各适宜性等级耕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煤炭开采对长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基于GIS和RS技术,以长河流域为例,通过目标分层法,结合长河流域的特点,从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状况、受煤炭开采影响程度、社会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18个指标,利用两两比较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将研究区划分为300 m×300 m的格网,共1 257个,以格网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长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长河流域以西受煤炭开采影响较大,采煤扰动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处于疾病与一般病态的区域占整个流域的53.7%。长河以东山区部分植被覆盖度高,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健康及以上的占整个流域的14.6%。处于亚健康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河两岸,占整个流域的31.7%。[结论]长河流域采煤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处于亚健康水平以下。研究结果可为长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永福县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永福县耕地地力分为6个等级,一、二等级耕地面积为4 40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0.1%,是永福县高产稳产田;三、四等级耕地面积为12 40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6%,是永福县中产田;五、六等级耕地为5 11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3%,是永福县主要的低产田。结合实际,提出改良栽培措施、规范管理、合理轮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等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永福县耕地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岩溶山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是岩溶山地区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广西靖西县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实地调查数据和其他资料数据为数据主要来源,应用MapGIS软件叠加分析,获取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特征的评价指标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耕地质量得分并划分质量等级,进而分析耕地质量总体特征及空间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靖西县耕地质量利用等别以中、高等地为主,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8.58%,水田质量整体上高于旱地,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呈现“西北部低,中、东部高”的特点,与当地实际情况符合,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方山农场为农垦哈尔滨管理局下属农场,农场耕地均为旱地,主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在农场耕地地力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农场的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方山农场耕地面积70725亩,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地面积为801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34%;二级地面积为5373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98%;三级地面积为896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