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京市玄武湖公园、莫愁湖公园与白鹭洲公园中有多座景观桥梁,对3个公园50座景观桥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研究其周围景观环境,发现存在维护管理不到位、形态造型缺乏新意、人性化设计有待加强和植物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普遍性问题对景观桥提出了及时对景观桥及周围环境进行维护管理、在传统的基础上打破造型常规、关注景观桥的肌理细部、重视文化寓意营造意境美、结合植物构造"活"的桥梁景观、注重人性化设计和与城市CI相配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公众参与为事实基础,从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植物景观、水体景观、道路景观、建筑景观、文娱景观以及公共设施7个方面对广州市天河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天河公园园林景观属于良好,公众认可度较好,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最低的为文娱景观和水体景观;探讨公园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文化内涵、娱乐设施、水体以及照明设施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逊克县滨江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目标着手,意在建设自然、有机、文化、经济的滨江公园空间,构建逊克县的绿色生态体系,完善城市的功能。从规划设计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景观结构、主题景观的营造和植物景观的特色表达等几方面充分展示了逊克县的地域文化和滨江公园的景观特色,建设具有生态保护、娱乐、保护人文历史的多功能滨江公园,使公园的景观功能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秦渠公园是在吴忠市原有秦渠两岸的绿化基础上改造提升成的城市带状公园。原有公园疏于管理,景观遭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充分研究其区域环境和历史文化,提出了以秦文化为核心和以周围居民为主体的休闲文化公园的改造理念。通过植物景观序列的重新组合,健康步道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秦文化的融入等,将休闲空间与文化元素相结合,为市民打造一个绿荫下的集休闲和文化为一体的休闲健身公园。  相似文献   

5.
玄武湖公园植物配置现状分析及管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现有玄武湖植物景观,营造更有特色的植物景观,选取玄武湖公园内5个代表性景点,对其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记录树种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等数据参数,运用植物群落学原理,统计出各景点树种投影盖度、综合优势比、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相似性系数。对玄武湖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出玄武湖植物造景优缺点,并从群落结构稳定性、乡土树种选用、季相景观营造等方面提出养护管理对策,可为配置具有特色的城市植物群落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城市公园景观能够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以城市景观为载体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最终实现景观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地融入雨水基础设施中,形成生态功能与雨水管理功能结合的美学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记录、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植物配置的作用,以及柳州可供选择的公园景观植物种类。【结果】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景观常用的屋顶绿色、雨水花园、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和植草沟等生态设施的植物配置应用。【结论】在营建柳州海绵城市公园景观植物应该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实现生态雨水管理设施与景观植物配置合理的融合,使城市景观公园向着健康、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进程、地理位置还有城市建设上都有特殊的地域性。虽然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很多,关于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理论还不完善。为了构造北方生态城市与完善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方台湿地公园的植物情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着哈尔滨湿地植物的生长及其景观的营造、湿地陆生及水生植物景观单一,同时将湿地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物圈保护及恢复区、湿地缓冲与科普教育区、观赏休闲区、建筑与游乐设施区,并对其进行规划,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植物景观设计、陆生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设计、地形植物景观设计和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8.
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的南公园和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北公园是德阳市两座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主题市政公园。笔者对南公园和北公园的建筑雕塑、水景、植物、园林设施及园路等景观元素加以比较分析,发现两座市政公园在满足市政服务与改善生态环境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精细的景观元素实现了现代文明与古蜀文化的融合,使得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市政公园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诠释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夜景观是照明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该文在阐述公园夜景观照明设计原则基础上,以苍南工业园区湿地公园为例,提出广场、停车场等明视照明和游步道、植物、水体、建筑、休息场所等饰景照明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城市规划建设、空间布局、细节设计及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绿地。从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形成合适的绿地规模、配套必要的市政设施、构建安全便利的通行环境等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场地建设要坚持动静结合、坚持层次多样化、保证足够的活动场地比例等空间布局方面;公园无障碍步行空间、坐息空间、水体空间、植物配置、照明和服务性设施建设等细节设计方面;从应对老龄化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规范公园绿地管理等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中央公园是集园林景观、休闲及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园林。在景观构成特征上实现了江南古典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相融合,水体、人文、沙漠及植物景观相结合,中外文化相渗透,休闲、娱乐设施合理分布等园林观和造园思想。为我国城市特色共公园林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昌市城市绿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理的城市绿道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以许昌市为研究区,以景观形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许昌市的城市绿道规划。结果表明,许昌市城市绿道由河流绿道、历史文化绿道、园林景观路绿道、防护绿道和隔离绿道等5大类型组成,各类城市绿道交织成网状,构成许昌市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通过城市绿道将许昌市中的主要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迹、文化教育场所、商业步行场所、体育健身场所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城市绿道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步行空间,连接自然、历史与文化,进而增加城市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高架桥下剩余空间的优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区的土地变得愈发稀缺,交通量也大幅增加,高架桥已成为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在建造的过程中,桥面与地面形成的空间却没有得到充分使用,形成了剩余空间。研究分析了城市高架桥下剩余空间利用现状,认为桥下空间利用应注意安全性、交通性、景观性,利用方式主要是公交站、市政设施或停车场、绿化公园与景观休闲场所。同时分析了城市高架桥下剩余空间利用的问题。探讨了城市高架桥下剩余空间设计的优化手法,主要应增加照明、色彩、城市家具、材料,以及增加适量的植物种植。最后,笔者以荷兰A8高速公路公园、苏格兰"凤凰之花"、我国广州东濠涌高架桥为例,具体介绍了城市高架桥下剩余空间优化设计的优秀案例。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和、湿润,为植物造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玄武湖又是南京大规模的市民公园,研究玄武湖的色叶树的应用对城市发展中色叶树的利用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在三个时间段,通过对玄武湖公园四个主要景点的色叶树进行调查,总结出呈色特点优缺点各有三个方面:植物群体效果良好、黄叶植物呈色良好和常绿落叶比重合理;红叶树种呈色不明显、单株效果不稳定和变色时间短。并且分析原因,进而得出玄武湖公园优化色叶树种在引种、养护和造景三方面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植物是公园景观的重要元素,研究公园植物配置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选择龙岩市龙津湖公园为调查对象,实地调查公园的水体、建筑、代表性区域等的植物种类组成,总结龙津湖公园植物配置的主要模式,并分析该公园植物配置的不足。主要研究结果:龙岩市龙津湖公园共有植物111种,分属63科97属,被子植物103种,裸子植物7种,蕨类植物1种;植物的种类组成中,乔木类37种,灌木类36种,草本及水生植物类37种,藤本类1种。龙津湖公园最常使用的植物配置模式为乔木—灌木—地被(草坪)、乔木—灌木、乔木—草坪3种植物结构模式。龙津湖公园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缺乏水生植物,整体遮荫效果欠佳,绿化管理存在不足,针对上述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南宁市市域范围内主要城市湿地、滨水公园乡土植物应用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主要滨水湿地中现有乡土植物71种,隶属于38科54属,分别占总绿化植物科、属、种数的61.3%、40.3%、39%;滨水湿地中植物景观营造以乔灌木为主,亚热带植物景观特色明显;滨水湿地植物景观存在乡土植物景观多样性不足、生态效益缺失、水生植物应用范围及数量单一、植物维护和管理粗放等问题,提出加大特色乡土植物应用力度、提升植物空间塑造、提高植物景观多样性、加强绿化管理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冯璐  徐文辉  鲍承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71-2775
滨水绿地作为水陆蓝绿空间的交界体,承担着生态廊道、文化廊道、交通廊道、景观廊道等多重功能,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城市空间交汇时多呈现出沿江河、湖泊走向形态的线性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类绿地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研究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线性绿地的景观三线,分析其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等规划设计方式,探索能够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水体岸线景观连续性、合理布置城市空间及绿地系统的滨水区线性绿地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艳红 《乡村科技》2024,(1):106-111
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公共开放空间,极具活力和特色。为全面了解洛阳市洛宁县滨河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并进一步优化,在该公园北岸城区段进行实地调研,对公园内的植物配植和生长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植物景观中应用植物39科62属69种,其中乔木类29种,灌木类22种,地被类18种;发现该公园存在常绿植物数量偏少、乡土树种种类不足、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及养护管理不善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增加常绿树种数量、合理使用乡土树种、优化植物群落景观和开展低成本养护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五一公园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公园在功能空间、基础设施以及植物景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以人为本"原则、功能性原则和节约性原则,提出以下改造措施:完善功能空间——优化整理园区中不合理的广场和游路空间,使其更符合游人游园习惯;改造基础设施——统一更换铺装材料,加固翻新园林建筑小品,重新规划设计绿化给排水以及景观照明系统,使园区基础设施能够更好的为游人服务;优化种植设计——在尽量保留现状植物的基础上,对局部绿化空间进行补植补栽,使园区绿化景观更加丰富。通过改造力求使公园充分发挥其观赏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